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鲁药事》2010,(7):397-397
Cumberland制药公司和Phebra Pry公司宣布澳大利亚批准Acetadote(acetylcysteine)注射剂上市,用于预防或减少患者因对乙酰氨基酚过量使用而可能引起的肝损伤。大剂量摄入对乙酰氨基酚可使经细胞色素P450酶代谢的药物增加,形成大量毒性代谢产物,使肝脏中谷胱甘肽耗竭,毒性代谢产物与肝细胞中蛋白质结合,导致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2.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治疗药—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剂量摄入对乙酰氨基酚后,硫酸盐或葡糖苷酸的代谢途径饱和,致使经细胞色素P450酶代谢的药物增加,形成大量毒性代谢产物,使肝脏中谷胱甘肽耗竭,毒性代谢产物与肝细胞中蛋白质结合,导致细胞死亡。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能减轻过量对乙酰氨基酚对肝脏的损害,可能通过维持或恢复谷胱甘肽水平,或改变毒性代谢产物结合的底物发挥解毒作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其注射液用于对乙酰氨基酚中毒,该文就其作用机制、药动学、药效学、不良反应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心肌病是独立于高血压和冠状动脉疾病的一类心脏功能异常病变,其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清楚,糖脂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微血管病变等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微血管病变能够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心肌细胞凋亡,心肌纤维化等心功能障碍,进而导致心肌肥厚和心衰的发生。微血管病变与心肌病变的发生具有直接关系,控制和改善微血管病变有利于糖尿病心肌病的治疗。他汀类药物是目前经典的降血脂药物,而且在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也起着积极作用。本文就微血管病变在糖尿病心肌病中的作用机制及他汀类药物对微血管病变的防治作用做一概述,为糖尿病心肌病的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血管病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糠尿病一般均涉及到微血管并发症。代谢因素及血管动力学因素的增加多种血管网包括肠系膜血管丛内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表达,这些因素可能都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产生和发展有关。例如血管紧张素和内皮素等均能刺激细胞因子释放,而其抑制剂则能通过抑制生长激素表达而产生器官保护作用,葡萄糖依赖的因素如高级糖基化产物也可以与相应受体作用引起各种细胞因子过度表达;因此某些细胞因子的特异性抑制剂就有可能成为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自从1815年,法国化学家Chevreul发现糖尿病患者尿液中含有葡萄糖以来,历时200年,糖尿病被认为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病群。还原糖对蛋白质的非酶糖化形成具有细胞毒性的糖基化终末产物(AGE),是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然而,广泛存在于机体内的核糖,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中却被忽略。作者在对2型糖尿病临床患者和同龄正常人体内的核糖及葡萄糖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糖尿病组体内的核糖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患者的尿和血核糖与糖化血红蛋白,特别是糖化血清蛋白的相关性高于葡萄糖;在相同条件下,核糖与血清蛋白反应的一级动力学常数大于葡萄糖2个数量级。通过服用或腹腔注射,建立核糖造成小鼠空间认知损伤的模型。在相同条件下,核糖能够迅速导致蛋白质糖基化,生成AGE;相比之下,葡萄糖则明显较慢。蛋白质核糖糖化产物的细胞毒性远较葡萄糖糖化产物显著;核糖容易透过血脑屏障,引起中枢神经系统蛋白质的迅速糖化和AGE的累积。从而导致神经细胞代谢失调,甚至死亡。动物行为学的研究表明,口服6个月或腹腔注射核糖3个月以上,能够明显导致大鼠空间认知损伤。而葡萄糖对照组,则没有表现出对大鼠的认知损伤。STZ-糖尿病大鼠模型,同样表现出核糖代谢失调和认知损害。这些结果提示,糖尿病不但存在葡萄糖代谢失调,而且存在核糖代谢失调。核糖代谢失调可能是2型糖尿病并发症,特别是糖尿病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主要包括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成人肾功能衰竭和失明的主要原因。目前,公认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病机制主要有三方面:第一,高糖相关的葡萄糖毒性产物,包括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多元醇途径、己糖胺途径、氧化应激等;第二,血流动力学因素,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内皮素;第三,由上述两者引起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如蛋白激酶C(PKC)、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  相似文献   

7.
刘玮琳  孙星  李素琴 《河北医药》2013,(17):2635-2636
糖尿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 DN)等。 DN是临床常见和多发的糖尿病并发症,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全身性微血管病变之表现。 DN时肾小球肥大,基底膜增厚,细胞外基质积聚,导致弥漫性或结节性肾小球硬化和肾功能衰竭[1]。研究证明,高同型半胱氨酸( Hcy)血症是影响糖尿病预后特别是引发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因素[2,3]。Hcy是人体蛋氨酸循环中的代谢产物硫基氨基酸,体内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毒性作用,并干扰机体凝血系统及血脂代谢等[4],对微血管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进而引起血管性疾病的发生。本文就Hcy在糖尿病肾病中所起的作用进行研究,探讨通过降低血清Hcy水平而达到糖尿病肾病的可能性治疗。  相似文献   

8.
唐文敏  江国荣 《安徽医药》2008,12(12):1128-1131
3-脱氧葡糖醛酮(3-Deoxyglucosone,3-DG)是一种高反应性的毒性2-羰基醛化合物,在3-DG还原酶作用下可脱毒生成3-脱氧果糖,在羰基醛脱氢酶作用下脱毒生成3-脱氧葡萄糖醛酸。3-DG代谢酶系统作为一种自身防御系统,可能通过调节3-DG而减少美拉德反应的进行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过量生成,并使3-DG处于相对正常水平,这对防止老化病、糖尿病、尿毒症等方面均有积极意义。本文对3-DG代谢酶的来源、分布情况,酶的种类、部分酶学性质及其与临床疾病的关系等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氧化应激在糖尿病糖代谢中的作用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毛晓明  刘志民 《江苏医药》2005,31(3):212-213
高血糖引起葡萄糖的有氧氧化、蛋白的非酶糖基化作用加强及脂代谢异常是糖尿病患者体内活性氧化物质(ROS)产生增加主要原因,同时一些抗氧化酶的活性也明显减低,使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一定程度的氧化应激.氧化应激会使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葡萄糖的利用降低;此外,氧化应激还会加剧胰岛β细胞凋亡,胰岛细胞数目减少,降低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使糖代谢异常进一步加剧,因此氧化应激在糖尿病的病理衍变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患者中多存在血脂异常,而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因此,脂类代谢在DN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汀类药物对DN起着较好的保护作用,且不完全依赖它的调脂作用。故就脂类代谢对DN影响、他汀类药物可能影响DN的机制及其相关的临床试验等方面做一综述,以期对DN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唐勇军  杜军 《中国新药杂志》2006,15(18):1530-1534
甲基乙二醛(MG)是人体内糖代谢产生的一种毒性副产物,糖尿病患者体内MG显著增加。MG的积累可导致肾病、心血管病、白内障和老化等多种糖尿病并发症。实验证明MG能与氨基酸残基反应,导致蛋白质降解和交联,形成高级糖化终产物(AGEs)。在生理条件下,MG还能修饰核酸,引起碱基变化,进而导致细胞毒性。本文对MG的代谢途径及其蛋白质、核酸和细胞毒性进行综述,探讨通过阻断MG生成或促进其代谢来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癌细胞的能量代谢特征与正常细胞不同,优先选择有氧糖酵解而非氧化磷酸化作为葡萄糖代谢的途径,这种独特的代谢方式可能为抗癌药物提供潜在的作用靶点。以铂类药物为代表的金属配合物因其化学结构多样性和抗肿瘤活性,在癌症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以DNA为作用靶点的现有金属药物容易引起耐药性和系统毒性,故需要设计和发现具有不同作用靶点的新型金属抗肿瘤药物。近年来出现的一类靶向肿瘤细胞能量代谢的金属配合物就体现了为满足这种需求而进行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高血糖状态,即血中葡萄糖浓度过高。它可以由内环境与遗传因素引起,常常是两者共同起作用。血糖浓度的主要调节物是胰岛素。它是由胰腺中胰岛的B细胞(有时称β细胞)合成与分泌的一种激素。高血糖可能是由于胰岛素的缺乏或者是拮抗因子过量所致,此种失衡导致碳水化合物、蛋白和脂质代谢的异常。糖尿病的主要影响包括特有的症  相似文献   

14.
临床药师要关注药物的代谢转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药物进入体内后,经有关酶的催化,进行化学变化,称代谢转化。药物经转化后水溶性增高,有利于排泄体外。多数情况代谢产物的活性或毒性降低,但也有不少实例经代谢转化后代谢产物药理活性或毒性增高。药物的酶促代谢不只通过单一途径,产生的也不仅单一产物,每个代谢产物的药理活性或毒性不同,而每个病人的酶活性有所不同,对通过这些途径的速率相异,可表现为药物效应或毒性的个体差异。临床药师观察到病人所表现的不同反应往往可用代谢转化的观点解释,因而临床药师要关注药物的代谢转化,以便协助医师更适当、更安全有效地用药。  相似文献   

15.
高浓度葡萄糖对胰岛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何庆  刘铭  苏京  王保平  王晶  陈克勤  尹潍 《天津医药》2006,34(3):176-179
目的:观察高浓度葡萄糖体外对胰岛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葡萄糖毒性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TUNEL法检测高浓度葡萄糖培养后大鼠胰岛细胞和小鼠βTc3细胞凋亡百分率;应用定量RT-PCR(QRT-PCR1)检测培养后大鼠胰岛细胞和小鼠βTc3细胞bcl-2和baxmRNA的表达;应用定量RT-PCR检测低剂量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胰岛bcl-2和baxmRNA的表达。结果:高浓度葡萄糖使原代培养的大鼠胰岛细胞和βTc-3的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增加;胰岛细胞凋亡过程中。诱导凋亡基因bax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抵抗凋亡基因bcl-2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致使bcl-2/bax比率明显降低;对低剂量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胰岛凋亡相关基因QRT-PCR检测也显示同样的结果。结论:高浓度葡萄糖可能通过诱导胰岛细胞凋亡增加而加重糖尿病。其中bcl-2/bax mRNA表达比率变化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血糖与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是目前引起糖尿病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理至今未明,由于血糖升高是糖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因此高血糖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引起了广泛的重视。近年的研究资料表明,高血糖既可直接对肾脏组织造成损害,又可通过促进非酶促糖基反应、活化多元醇代谢途径、增加氧化应激、降低基质蛋白的降解等途径,使肾组织受损,最终导致DN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药物进入体内后,经有关酶的催化,发生化学变化,称代谢变化。药物转化后水溶性增高,有利于排出体外,多数药物的代谢产物活性或毒性降低,但也有不少药物经代谢转化后活性或毒性增强,在开发或使用药物时应引起注意。酶促代谢不只通过单一途径,每个人酶活力不一,可表现为药物效应的个体差异。适当修饰药物的化学结构,可阻滞加束 代谢转化,从而改变药效的长短。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患者常常合并脂质代谢紊乱,特别是高三酰甘油和高游离脂肪酸血症。这一变化除了会降低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外,对胰岛功能还有潜在的不利影响。一方面,游离脂肪酸可促进胰岛细胞凋亡:另一方面,长期高脂肪酸状态还能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这一现象的确切机制不明,但可能有caspase、神经酰胺等信号传导途径的参与,并伴有参与细胞凋亡的基因表达的改变,而线粒体功能的损伤在胰岛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另外,瘦素和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PPAR)也可能在游离脂肪酸的这一毒性作用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9.
马学毅 《药品评价》2010,7(13):26-29
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血栓作用 葡萄糖毒性的氧化应激对组织产生的损害主要与多元醇通路、蛋白激酶C(PKO通路、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通路和氨基已糖通路等代谢通路有关,这些通路异常与高糖状态下糖酵解中间产物增加直接相关。双胍类药物可以针对性地作用于这些通路,减轻氧化应激对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谢瑞满 《世界临床药物》2008,29(11):661-66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基本病理改变是血.视网膜屏障破坏及新生血管形成.目前DR的防治由以往的控制危险因素、单一提高胰岛素的降糖作用等简单原则,发展到调节葡萄糖代谢、增加胰岛素受体敏感性、抑制胰岛素抵抗及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形成、减少氧化应激等多方面.本文综述血糖控制、特殊治疗药物和中医药早期防治等用于DR内科治疗的药物的开发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