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按中医的说法,秋季为阴气渐盛之季,燥邪当令。人的肺脏喜清肃濡润,而燥邪“最易伤肺”。燥伤肺,就会使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出现干咳少痰、咽喉干痛及鼻腔干燥等症状,这就是秋燥伤肺引起咳嗽的主要表现。 秋燥咳嗽有温燥与凉燥之  相似文献   

2.
秋天燥气伤肺,加剧人体失水,因而必须经常给自己"补水",多喝水也就成了对付"秋燥"的一种必要手段。白天喝点淡盐水,晚上喝点蜂蜜水,这样可很好滋润身体,为即将到来的严冬做好"铺垫"。白天喝点淡盐水,晚上喝点蜂蜜水.既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每天早晨一杯淡盐水,可以清洗肠胃中的残渣,消毒杀菌,不仅能使粪便的含水量增加,  相似文献   

3.
正"秋燥"多吃梨秋季雨水少,空气干燥,中医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燥"。秋天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出现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皮肤皲裂、目赤牙痛、外感咳嗽等各种秋燥病症。梨性寒,味甘,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滋阴清热、润肺生  相似文献   

4.
秋季气候逐渐转凉,此时做好养生,可祛病延年.祖国医学认为金秋养肺最适宜.秋季主收,燥气为主气,而肺为娇脏,通过鼻与外界相通,故最容易被秋燥所伤,如果秋燥伤肺,则冬季易出现许多肺系疾病.所以秋季重点养肺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继东 《药物与人》2013,(10):50-51
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是美丽的秋天最让人烦恼的事情了。病邪从口鼻侵入,初起即有津气干燥的症状,如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燥有两种不同的性质:一偏于寒,一偏于热,秋燥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出现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种秋燥病症,临床上分为"凉燥"、"温燥"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6.
燥邪有一定季节性,因秋天主燥,所以秋季多燥病。中医认为,肺主燥,故秋燥多侵袭于肺。从中医辨治燥病,则有温燥与凉燥之分。温燥是指温热燥邪袭肺,病发时间多在初秋;而凉燥是指寒凉燥气侵袭肺,病发时间多在深秋。不管是温燥,还是凉燥,均易引起肺气不得肃降上逆,症见咳嗽、口干鼻燥等表现。如果病证表现是温燥伤肺证,用桑杏汤则可达到治疗效果。若非温燥伤肺证,则不宜用桑杏汤。【方药组成】桑叶10克,杏仁9克,沙参9克,象贝6克,香豉5克,栀子皮10克,梨皮5克。  相似文献   

7.
每当秋冬季节来临,有些小儿容易发生咽干唇燥、咽喉肿痛等病症,严重的可因口唇干裂、疼痛而拒食、烦躁、啼哭、不眠,时间一久,小儿可因营养不良和睡眠不足而消瘦,影响了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众所周知,秋三月,天高气爽,气候干燥,医家认为“燥”是秋天的生气,而人的脏腑喜欢清润,秋燥之气最容易伤肺,应慎防秋燥。秋燥有温燥、凉燥之分。久晴无雨,秋阳最烈,温燥伤肺使人咳嗽少痰、咽干鼻燥、口渴头痛、无汗发热等。而秋深初凉,西风乍起,凉燥伤肺而使人咳嗽痰稀、恶寒及轻微发热等。但是,无论是温燥还是凉燥,总是以皮肤干燥、体液缺乏为特征,致使小儿易发  相似文献   

8.
正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在秋冬季节,由于气候干燥,天气渐冷,干冷空气刺激呼吸道,易引发咳嗽。中医学认为,燥为秋季六节气的主气,称为"秋燥"。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对应的季节为秋季。肺为娇脏,"喜润恶燥",易受外来邪气的侵袭,尤其是秋令时节之燥邪。"燥易伤肺",容易发生咳嗽。由于个人体质的不同,出现咳嗽的类型也会不一样。单纯  相似文献   

9.
正酷热的夏天即将结束,迎来了云淡天高的秋季。秋季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此后,天气由热变凉,秋风送爽,空气逐渐变得干燥。即使偶尔降雨,也不能缓解秋天干燥的气候。随着秋季气温、空气湿度的下降,有些人会出现干咳无痰、口唇干燥、咽喉干痒、皮肤干燥甚至便秘的症状,这就是所谓的"秋燥"。秋燥原因应知晓祖国医学认为,秋季是燥气主令。燥为秋季的主气,秋燥则是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初起邪在肺卫,主要表现为头痛、发热、咳嗽等表证,并有  相似文献   

10.
■秋燥一到秋天,人们都有这样的感觉,皮肤变得紧绷绷的,甚至起皮脱屑,毛发枯而无光泽,头皮屑增多,口唇干燥或裂口,鼻咽燥得冒火,大便干结。这种种表现都是由秋季气候变化带来的。每年自秋分至立冬,天气少雨,气压高,空气干燥,为燥气当令之时。此时外界的燥气容易耗伤人体的阴津,使人出现一派“燥”象。感受秋燥,易患热性感冒;再多食辛辣食品,便会出现喉痒、呛咳等咽喉炎的现象。某些疾病在秋燥的作用下,也易复发或加重,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此时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加重,平素胃热而阴津不足的人,这时容易发生大便…  相似文献   

11.
秋天阳气收敛,阴气滋生、气候凉爽干燥,燥为秋的主气.中医认为,秋天与人体肺脏相应,秋燥易伤肺,以致出现皮肤干裂、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种病症.此时如适时调补,可以有效地减轻不适反应.  相似文献   

12.
陈秀雯 《健康天地》2010,(11):54-55
<正>秋冬养生以肺为先中医认为:"燥易伤肺"。因而"肺燥"是秋冬季就医时患者听到最多的名词。在干燥的气候环境中,人体可由此产生诸多津亏液少的"干燥症"。比如,肺脏受伤,多有咳嗽,秋之咳嗽,常为干咳无痰或胶痰难咳,谓之"燥咳"。鼻乃肺之窍,鼻干燥于秋之后尤为常见,喉、咽也分别是肺的门户和肺气之通道,秋燥袭击,往往会导致咽干、口燥、音哑等不  相似文献   

13.
药膳防秋燥     
秋季气候渐凉,雨水减少,空气干燥,祖国医学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燥".秋燥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而且最易伤肺.因此秋燥时须防伤肺,食用药膳是一种既简单又有效的护肺方法. 雪梨百合冰糖饮 原料:雪梨1个,百合15克,冰糖适量.做法:梨洗净去核,连皮切成小块;百合洗净,一同放入锅内,再加适量冰糖,煮至百合熟烂即成.功效:滋阴润肺,止咳安神,益胃生津.  相似文献   

14.
陈冉  章怡祎 《家庭医生》2021,(20):28-29
秋天寒热交际,天干物燥、草木萧瑟,古人称之为"秋刑",并称秋燥为"次寒". 秋燥虽属阴邪,但"同于火热",多见口面干燥、皮肤皲裂、干咳等. 秋燥伤肺,因而多见呼吸道疾病.而中医还认为,肺和大肠表里关联,故而秋季也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季节. 随着空调、暖气、供暖等设备的普及,人们已经可以"掌控"居室环境,尤其是北方,秋寒凛冽,人们已经开始"猫"在暖气房内,燥意更甚. 秋燥调养,应充分考虑到这个因素,不能"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15.
陈冉  章怡祎 《家庭医生》2021,(20):28-29
秋天寒热交际,天干物燥、草木萧瑟,古人称之为"秋刑",并称秋燥为"次寒". 秋燥虽属阴邪,但"同于火热",多见口面干燥、皮肤皲裂、干咳等. 秋燥伤肺,因而多见呼吸道疾病.而中医还认为,肺和大肠表里关联,故而秋季也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季节. 随着空调、暖气、供暖等设备的普及,人们已经可以"掌控"居室环境,尤其是北方,秋寒凛冽,人们已经开始"猫"在暖气房内,燥意更甚. 秋燥调养,应充分考虑到这个因素,不能"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16.
食疗防秋燥     
秋季,阳气渐衰,阴寒日生,天气转凉,气候干燥。燥气为主气,容易伤害清肃濡润的肺脏,发生“秋燥症”。该症有温燥和凉燥之分。温燥症状为咳嗽少痰、咽喉干燥、口渴头疼、无汗发热等。凉燥症状为咳嗽痰稀、咽干唇燥、鼻塞不通、无汗、恶寒、头疼和轻微发烧等。不论温燥还是凉燥,都是以皮肤干燥、体液缺  相似文献   

17.
<正>秋燥,燥易伤津,燥更伤肺,常见鼻燥咽干,口唇皱裂,口渴少津,干咳少痰,大便干结,毛发不荣。《内经》曰:"燥者润之"。防治秋燥要"四润"——润肺止咳多进食新鲜蔬果、牛奶、蜂蜜,特别是梨汁、藕汁等。忌烟酒,炒菜少用葱、姜、蒜,少吃油炸食  相似文献   

18.
赵非一 《自我保健》2013,(10):36-37
秋意渐浓,秋燥越来越明显。连日来,不少人出现眼干、鼻燥、唇裂、咽痛等症状。从中医角度来看,这都是燥邪伤肺的表现。秋季伤肺之际,也是养肺之时。  相似文献   

19.
入秋以后,秋高气爽,空气干燥,气候渐凉,传统医学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秋燥".秋燥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而且最易伤肺,这是因为肺主呼吸,通过支气管、鼻咽部与外界相通,而燥邪伤身,多是由口鼻而入;加之肺为娇脏,喜润而不耐干燥,遇燥邪则伤,常会出现鼻咽部发痒不适、于灼疼痛、干咳少痰,甚至痰中带血,气喘胸痛等病症.因此,秋燥时节须防伤肺,其方法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调节起居、顺应气候,还可适当运用食补来进行身体调理.秋季适当进补,不仅是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的最佳时机,而且也为抵御寒冬的侵袭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rrjk》2017,(19)
<正>秋天往往空气干燥,人们常感觉皮肤紧绷绷的,甚至起皮脱屑、头皮屑增多、口唇干燥或裂口、鼻咽冒火、大便干结等,而这些都是秋燥的表现。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病邪易从口鼻侵入,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产生各种病症,其中,秋燥在身体这7个部位的反应最明显,也最该预防。燥在肺:易伤肺肺喜润而恶燥,此时最容易造成肺的损伤。解决方法:百合大枣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