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期介入性动脉溶栓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仅显著减少了患者死亡及严重残疾的危险性,而且还大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的研究显示,在溶栓治疗前后积极给予神经保护剂减少脑组织缺血性损伤是延长治疗时间窗最有前途的方法[2].血管收缩功能蛋白质激酶(Rho)在缺血性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3].应用Rho激酶抑制剂对急性缺血性脑损害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和治疗作用.本文采用超早期选择动脉内溶栓并联合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注射液(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神经科疾病之一,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均较高[1].超早期溶栓治疗被认为是有可能较大幅度地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国际上关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研究有很多.2008年发表的欧洲合作组急性脑卒中研究Ⅲ(ECASS-3)[2]将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由原先的3h提高到4.5h.但是,由于担心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尤其是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致使国内相当多的基层医院,甚至部分地区级医院尚未开展静脉溶栓治疗,因此溶栓治疗前对可能导致出血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溶栓后出血风险进行预测,即能充分考虑溶栓后出血高危人群的治疗策略,同时又会更积极地把出血风险小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rt-PA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3.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急症,重症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意识障碍,且并发症多,预后差.由于溶栓时间窗和其他溶栓禁忌证的限制,临床可行溶栓治疗的患者较少.而纳洛酮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竞争性阿片受体拮抗剂,早在1981年就被报道静脉注射后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1].近几年研究报道,早期应用纳洛酮对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改善脑代谢、促进意识恢复有较好的疗效,但对其应用剂量国内外尚有争议[2,3].本研究就采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老年急性重症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龄脑梗死患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 -PA)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96例,根据患者年龄分为<80岁组141例和≥80岁组55例,发病<4.5 h的患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溶栓前、溶栓后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观察溶栓后颅内出血(ICH)和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的发生率。90 d随访时,采用改良Rankin's评分评定临床结局。结果 2组溶栓后14 d的NIHSS评分都较溶栓前显著降低(P<0.01),<80岁组较≥80岁组NIHSS评分降低更明显(P<0.01)。≥80岁组的病死率显著高于<80岁组(P<0.05);<80岁组和≥80岁组预后良好的比例分别为57.5%和45.5%(P>0.05),ICH发生率分别为16.3%和21.8%,sICH发生率分别为6.4%和14.5%(P>0.05)。结论高龄脑梗死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和年龄<80岁者同样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分析〉80岁老年急性脑梗死的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了176例≥65岁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80岁组(80~90岁)52例,≤80岁组(65~80岁)124例,分析〉80岁老年和≤80岁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房颤和血脂异常等方面的差异,分别对每个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房颤是造成〉80岁老年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子(P〈0.05),而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血脂异常是脑梗死的共同心血管危险因素。结论 〉80岁老年人群在抗凝剂慎用、溶栓治疗禁忌的情况下,更要强化在≤80岁老年阶段的脑梗死一级预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80岁以上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岁以上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将纳入研究的老年患者分为溶栓治疗组(36例)和非溶栓治疗组(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溶栓治疗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溶栓组(18例)和尿激酶溶栓组(18例)。联合溶栓组患者采用尿激酶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尿激酶溶栓组患者采用尿激酶治疗,非溶栓治疗组患者采用奥扎格雷钠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24 h、3 d、7 d后的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三组患者治疗7 d的出血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治疗方法与治疗时间对三组患者NIHSS评分的影响存在差异(P 0. 05);治疗方法与治疗时间之间无交互作用(P 0. 05)。治疗7 d后,三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现为联合溶栓组尿激酶溶栓组非溶栓治疗组;联合溶栓组患者的显效率显著高于非溶栓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7 d,三组患者的出血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尿激酶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80岁以上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临床疗效显著,不会增加患者出血及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7.
红花注射液和早期尿激酶溶栓都是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有效方法.本文在常规用药及尿激酶颈动脉溶栓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治疗ACI患者,取得较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ACI患者80例,年龄46~71[平均(55.5±11.7)]岁.发病均在12 h内,排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出血、其他颅内器质性病变及溶栓禁忌证患者.8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  相似文献   

8.
脑梗死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1].超早期溶栓治疗虽然有效,但是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经超过溶栓治疗时间窗,且老年患者生理储备功能低下,伴发疾病多,多数不适宜溶栓,故急性期缩小梗死灶面积、挽救病人的神经功能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措施.丁苯酞是近年来研发的一种新型抗脑缺血药物,能改善缺血区微循环,保护线粒体,对抗自由基,改善缺血区的能量代谢,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我科采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梗死(ACI)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致死、致残率极高.目前ACI仍无特效疗法,早期溶栓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治疗的关键.但由于ACI往往起病急骤,发病至就诊时间多已超过溶栓时间窗;而且溶栓治疗有很多禁忌;此病又多发于老年人,多伴有心脑血管疾病,极少能符合溶栓条件[1].因此,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要.我院应用香丹注射液联合血栓通粉针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早期溶栓治疗是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主要措施,对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以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治疗时间窗、常用溶栓药物和溶栓给药方式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不断提高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水平,获取更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正>急性脑梗死作为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之一,在中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可以导致患者较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1]。据研究报道早期溶栓治疗可以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症状和预后,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广泛的溶栓药物有尿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2]。D-D二聚体作为一种可以反映血管中纤溶系统活化与凝血反应的分子标记物,可以判断溶栓治疗的效果及药物剂量的合理性。本院选取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3月—2017年2月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静脉溶栓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急性脑梗死治疗总有效率;术后3个月死亡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Rankin修订量表(MRS)评分。结果联合治疗组急性脑梗死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静脉溶栓组(P<0.05);联合治疗组术后3个月死亡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静脉溶栓组相近(P>0.05);干预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RS评分相近(P>0.05);出院时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RS评分优于静脉溶栓组(P<0.05)。结论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不增加死亡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3月—2017年2月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静脉溶栓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急性脑梗死治疗总有效率;术后3个月死亡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Rankin修订量表(MRS)评分。结果联合治疗组急性脑梗死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静脉溶栓组(P0.05);联合治疗组术后3个月死亡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静脉溶栓组相近(P0.05);干预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RS评分相近(P0.05);出院时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RS评分优于静脉溶栓组(P0.05)。结论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不增加死亡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老年急性脑梗死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符合静脉溶栓条件的病人在患者或家属同意后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将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194例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和非老年组(〈60岁)两组。对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分别予以评分,并以此来判断溶栓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溶栓后继发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高龄脑梗死患者超早期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8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就诊时的年龄分为超高龄组(≥80岁)和对照组(<80岁),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采用尿激酶静脉滴注,以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与疾病体征情况为依据评判治疗效果,分别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3 d、1 w和半个月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并统计并发症及死亡的情况。结果两组有效率、mR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龄不应该成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溶栓治疗的绝对禁忌证。  相似文献   

16.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3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脑梗死时 ,脑内释放分子量 3 3万凝血因子III,参与外原性凝血酶激活物的形成 ,激活因子X后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 ,使血液凝固。低分子肝素具有快速和持续抗凝作用 ,对脑梗死有一定的疗效[1,2 ] 。我院自 2 0 0 0年 1 0月~ 2 0 0 1年 1 0月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 ,现将临床疗效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其中男 3 7例 ,女 2 9例 ,年龄 40~ 80岁 ,平均 66± 6.78岁。本次治疗前均未作溶栓抗凝及血液稀释等治疗 ,患者无心、肝、肾功能障碍或出血倾向 ,均为颈内动脉系统首次梗死 ,病程在 48小时内…  相似文献   

17.
<正>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治疗的目的是再通闭塞的血管,从而恢复血流,降低患者脑部神经功能损伤我院急诊近年来对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了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1],临床上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6月至2011年4月我院急诊的脑梗死患者7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37~74(57.12±10.56)岁,发病时间平均2.9小时。对照组38例,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10月在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62例和预后不良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吸烟史、饮酒史、颅内动脉狭窄及心房颤动发生情况、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启动时间,急性脑梗死患者经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有高血压病史、吸烟史、饮酒史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年龄≥75岁者所占比例、有糖尿病病史者所占比例、入院时NIHSS评分、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心房颤动发生率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发病至溶栓启动时间短于预后不良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334,95%CI(2.831,37.719)]、糖尿病病史[OR=6.050,95%CI(1.615,22.177)]、心房颤动[OR=8.392,95%CI(1.661,42.385)]、入院时NIHSS评分[OR=6.781,95%CI(1.898,24.233)]、发病至溶栓启动时间[OR=9.137,95%CI(2.462,33.908)]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经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龄、糖尿病病史、入院时NIHSS评分高、心房颤动、发病至溶栓启动时间延长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经rt-PA静脉溶栓治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应根据以上影响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肝素亦用于治疗发病2个月内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大多数缺血性脑卒中.但近年来的国际多中心试验和循证医学的论证认为,肝素治疗,除在预防静脉血栓、肺栓塞和心源性梗死治疗中应当推荐外,而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未见有肯定疗效[1].国内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显著疗效[2].本研究回顾分析2003年4月-2005年3月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17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目前造成人类死亡和残疾的常见病,约占脑血管病的80%。经动脉内溶栓治疗超早期的急性脑梗死,被认为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的方法之一。而中医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临床治疗经验,亦是目前中医药领域研究的热点。我们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进行动脉溶栓后,联合中药治疗,现将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