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天强 《现代养生》2013,(10):14-15
求医经历夏女士,女,68岁,两年前因直肠癌在当地医院实施了直肠切除术。术后因未进行正规的化放疗,夏女士术后1年进行复查时发现肝脏出现一个直径2cm的转移灶,先后在其他医院进行了化疗和介入治疗,效果均不理想。夏女士来到天津肿瘤医院后,经过肝胆肿瘤多学科联合会诊,决定先行手术切除肝脏转移灶,再行标准的术后辅助化疗。在肝胆肿瘤科术前检查中发现,除了肝脏的一处转移灶外,肺部也  相似文献   

2.
求医经历夏女士,女,68岁,2年前因为直肠癌在当地医院实施了直肠切除术,术后并未进行正规的化放疗,因此术后1年进行复查时发现肝脏出现一个直径2厘米的转移灶,先后在其他医院进行了化疗和介入治疗,效果均不理想,就诊天津肿瘤医院后,  相似文献   

3.
郑宝权  姜野 《医疗装备》2016,(5):159-160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术后腹壁转移灶采用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5例胃肠道肿瘤术后腹壁转移灶患者采用化疗栓塞术,部分患者结合经皮穿刺瘤内注射无水乙醇。结果 5例患者行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获得技术成功,术后3例患者腹壁转移灶内碘油沉积良好。5例患者症状均缓解,癌胚抗原(CEA)有不同程度下降,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手术成功率100%,随访半年以上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胃肠道肿瘤术后腹壁转移灶采取介入方法治疗可使肿瘤病灶缩小,可有效控制肿瘤生长、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肝脏肿瘤介入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与防控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月肝脏肿瘤介入术患者543例,由专人负责观察和记录肝脏肿瘤介入术患者临床资料,重点监测肝脏肿瘤介入术后医院感染患者相关资料,归纳与总结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防控对策。结果 543例肝脏肿瘤介入术患者中医院感染42例,感染率7.73%,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史、乙肝病史、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化疗、化疗周期、侵入性操作、皮肤或黏膜缺损、中性粒细胞缺乏、贫血、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是肝脏肿瘤介入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高危风险因素,病房环境、CD4+/CD8+比值和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是术后医院感染保护性因素。结论加强肝脏肿瘤介入术后医院感染影响因素监测,早期采取相应防控对策,利于减少感染源、降低术后医院感染率,提高院内感染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5.
早手术治疗效果未必好病例1小萌今年25岁,不幸患上了直肠癌,且已不属早期。医生建议她先进行化疗和放疗,再手术,但家属坚信越早手术越好,执意尽快手术。手术中医生发现,肿瘤已侵犯到患者盆腔的侧后壁,无法完整切除,只能做姑息性的切除并做了结肠造瘘。术后由于伤口愈合缓慢,辅助化疗的时间也一再延迟。术后两个月,患者的肝脏出现了多个转移灶,其全身情况也急转直下。像小萌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由于患者、家属或是医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有的人认为肿瘤术前做动脉灌注介入治疗手术中发现肿瘤切除不满意,不干净,或肿瘤附近增大的淋巴结或转移灶不能完全摘除,术后做补救性全身化疗,表面上看好像效果应该是一样的。这是一个误区,这两种做法的疗效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结直肠癌术中联合灌注化疗对预防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作用。结果表明,结直肠癌术中联合灌注化疗,操作简便,对预防结直肠癌术后肝脏转移及腹腔内复发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近日来,社会舆论对《重庆晨报》关于"患者夏女士在龙湖医院做无痛人流40天后,仍然很痛"的报道反响强烈,患者夏女士说:"如果龙湖医院坚持不认错,我们法庭上见。"该妇幼保健院到B超室对夏女士的B超进行调查。为夏女士做B超的张医生说,当时夏女士没有说她是人流不净,也没有说清过宫。他所看见的B超显示,患者子宫里确实没有东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研究了运用131I去除甲状腺癌术后残余甲状腺及治疗转移灶的治疗效果。方法笔者选取了该院2011年1月—2011年3月间收治的甲状腺癌病人共106例,均采用131I治疗去除甲状腺癌术后残余甲状腺及治疗转移灶,根据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1I去除甲状腺癌术后残余的甲状腺效果良好,在治疗转移灶方面,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收效。且检查肝、肾功能均无异常。结论运用131I去除甲状腺癌术后残余的甲状腺及治疗转移灶,需要大剂量,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未分化的甲状腺癌癌来说,131I的效果较差;而对于分化较好的甲状腺癌来说,131I治疗往往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目前,已是占女性恶性肿瘤第5位的常见肿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动脉造影及介入化疗对防治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内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术前未发现明确肝内转移灶的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施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将其分为切除加动脉化疗组(A组,21例)和单纯切除组(B组,25例)。A组病例均于术后1个月内行肝动脉造影和动脉化疗,相隔4~6周重复1次,最多者6次,最少者2次;B组病例术后仅口服护肝药。全部病例随访观察10~47个月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和肿瘤的复发率。结果A组术后1月内造影发现2例肝内有新病灶存在。A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0.1%、81.0%;1、2、3年复发率分别为9.5%、9.5%、23.8%,A组2年、3年的复发率及生存率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动脉造影有利于发现早期肝内转移灶;术后动脉化疗是防治肝内转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早手术治疗效果未必好病例1今年26岁的芳芳,不幸患上了直肠癌,且已不属早期.医生建议她先进行化疗和放疗,再手术,但家属坚信越早手术越好,执意尽快手术.手术中医生发现,肿瘤已侵犯到患者盆腔的侧后壁,无法完整切除,只能做姑息性的切除并做了结肠造瘘.术后由于伤口愈合缓慢,辅助化疗的时间也一再延迟.术后两个月,患者的肝脏出现了多个转移灶,其全身情况也急转直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脏恶性肿瘤术后化疗的有效和可行的护理方法,提高肝脏恶性肿瘤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接受肝脏恶性肿瘤术后化疗的28例患者,通过加强静脉注射、口腔护理及心理护理,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和生活质量。结果 28例肝脏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通过给患者详细介绍护理的目的和方法,做好心理护理,至今存活26例,最长37个月,死亡2例,死亡原因均为肿瘤转移。结论对肝脏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做好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及早预防,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肝脏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的治疗质量和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GTN)肺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肺转移患者17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初诊组73例、耐药组69例和复发组37例,对其血清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gonadotropin,hCG)值和肺部转移灶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初诊组的完全缓解率、完全缓解平均所需化疗疗程及复发率明显优于耐药组和复发组(P0.05);耐药组和复发组中血β-hCG正常但肺部转移灶未消失患者的病情进展率明显高于初诊组(P0.05)。结论初诊肺转移患者经规范化疗后完全治愈率高,血β-hCG正常肺部转移灶未消失的情况下,复发和耐药患者病情稳定性相对较差,而初诊组肺部转移灶多可自行消失。既往出现耐药的复发患者再次治疗的效果较差,需进一步探讨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结肠癌继发脐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 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9月结肠癌脐转移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行非根治性结肠癌切除术,同时切除脐部转移灶,术后均辅以腹腔灌注化疗,分别存活9个月、11个月、14个月和18个月;1例行回肠-横结肠吻合术,术后均辅以腹腔灌注化疗,术后存活6个月;2例全身广泛转移同时伴脐转移行单纯静脉化疗分别存活3个月、3.5个月;3例行结肠造瘘术,术后辅以静脉化疗分别存活5个月、5.5个月、7个月.结论 手术切除原发灶及脐转移灶,并予辅助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pathological features,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umbilical metastases of colorectal carcinoma.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0 to September 2010, 10 umbilical metastases of colorectal carcinoma cases were admitted. The clinical features were reviewed. Results Four radical resection of colon cancer and resection of the umbilical plexus metastases cases with chemotherapeutic intraperitoneal perfusion lived 9,11,14 and 18 months respectively, 1 ileum-transverse colon anastomosis case with chemotherapeutic intraperitoneal perfusion lived six months, 2 patients with systemic widely transfer and umbilical transfer with pure venous chemotherapy lived 3, 3.5 months respectively, 3 colon intra-operative cases with venous chemotherapy lived 5 ,5. 5 and 7 months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Surgical resection of the primary focal and periumbilical metastases can prolong survival time with adjunctive therapy.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研究角蛋白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在检测淋巴结微转移灶上的意义。方法 采用三种角蛋白单克隆抗体AE1,AE3、AE1/AE3,对本院 4 7例大肠癌术后患者 331枚淋巴结用免疫组化法重新检查 ,结果 36枚淋巴结存在微转移灶 ( 11 9% ) ,Duke’sC期患者微转移灶检出率高于Duke’B期患者 (P <0 0 5)。结果 随访显示有微转移灶Duke’sB期病人肿瘤复发 ,远处扩散转移均较无微转移病人高 (P <0 0 5)。结论 作者对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与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李明月 《现代保健》2011,(20):124-125
目的探讨胃平滑肌肿瘤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7月~2010年7月胃平滑肌肿瘤患者25例,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仪器检查结果、肿瘤发生部佗和肿瘤类型等。本组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结果本组25例患者术后均随访。5例胃平滑肌肉瘤患者中,1例患者因腹腔出现广泛种植转移而死亡,术后存活时间为1.6年,1例患者术后发生肝脏转移行肿物切除,此类患者累计存活时间为3.4年,其余3例患者术后存活至今(1例术后1.5年,1例术后2.1年,1例术后2.3年)。20例胃平滑肌瘤手术治疗后随访,19例患者存活至今,1例患者3年后复发,行远端胃大部分切除确诊为平滑肌肉瘤,累计存活时间为3.5年。结论胃平滑肌肿瘤在诊断过程中可利用胃镜活检和术中冰冻切片,有助于快速确诊肿瘤性质,一旦确诊要积极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时要合理选择手术方法,有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一、一个出乎预料的病例出现 医生束手无策 病情山穷水尽 患者王某,女,36岁。2006年10月在河南省某肿瘤医院诊断为左乳腺癌,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2006年12月TA方案化疗4个周期。2007年4月份发现左锁骨上肿块,穿刺诊断为乳腺淋巴结转移,同时发现双肺和纵膈肿瘤转移灶。再用化疗效果不佳,且病情进展,胸水出现。当地医生建议到外地治疗,患者于2007年6月来到广州治疗。当时复习病历:病理诊断:左乳低分化腺癌,部分为透明细胞癌,部分为髓样癌,浸润脉管。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在恶性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已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术后肿瘤腹壁穿刺部位的转移使该技术的推广受到一定的限制.本文对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总结,结果提示: (1)腹腔镜术后肿瘤腹壁穿刺部位的转移发生率约0.7%~0.97%, (2)气腹介质CO2可能是促进肿瘤细胞生长与转移的主要原因,其机制涉及局部微酸环境、机体免疫和肿瘤细胞粘附性能改变等多方面的因素, (3)提高手术技巧,改进气腹介质是预防肿瘤扩散和转移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胃底贲门癌术后腹腔温热灌注化疗对胃底贲门癌术后腹膜转移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胃底贲门癌患者对照组 2 5例单纯手术 ,化疗组 4 6例手术加术后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结果 化疗组 2年及 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 ,腹腔 2年及 3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胃底贲门癌术后腹腔温热灌注化疗 ,对于防治肿瘤腹膜转移、提高患者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影响Dukes’B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医院病历系统,回顾收集2015年8月—2018年8月的12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年(截至2021年8月),记录所有患者复发转移情况。结果 随访3年间,120例Dukes’B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出现复发转移49例,复发转移率为40.8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肿瘤活动程度、肿瘤直径大小、分化程度、肠壁侵袭层次、病理分级、切缘长度、术后化疗、术中输血情况、侵犯肠周程度及术前CEA水平的Dukes’B期结直肠癌患者间,术后复发转移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分化程度、肠壁侵袭层次、术后化疗情况及术前CEA水平是Dukes’B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分化程度、肠壁侵袭层次、术后化疗情况及术前CEA水平独立影响Dukes’B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临床需加强对合并高危因素患者的针对性干预,以降低Dukes’B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