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结构损伤和功能代偿脑区的相关性,为阐述脑梗死后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择运动功能恢复较好的慢性期单侧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28例(脑梗死组),健康体检者25例(对照组),功能MRI采用组块设计,进行患手虚握运动以及高分辨率结构像采集,采用统计参数图比较2组脑灰质体积和执行运动任务时脑激活的不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患侧半球M1区(感兴趣区1)及丘脑灰质体积减少。患手运动时,脑梗死组患侧半球M1区(感兴趣区2)及颞上回激活增强。感兴趣区1和感兴趣区2重叠,重叠区占灰质体积减少脑区(感兴趣区1)的21.9%。结论 M1结构损伤区及其周围正常脑区均参与运动功能的恢复,而与感觉功能有密切关系的M1区背侧的持续性激活增强可能对运动功能的恢复起更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皮质下脑梗死(subcortical infarction)具有起病隐匿、症状多样,如不及时治疗致残率高等特点,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由于皮质下脑梗死起病症状多样,许多患者以眩晕、轻度和(或)渐进性肢体无力、面瘫、认知障碍等症状起病。因此,仅根据临床症状很难进行准确的早期诊断,从而  相似文献   

3.
失语症是脑损伤后特有的临床症候群。探讨失语症的神经功能恢复机制是当前失语症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是近年来在认知神经科学领域兴起的极具影响力的研究方法。文章针对失语症神经功能恢复机制的fMRI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进展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脑卒中是全球第二大死亡病因,也是造成伤残调整寿命年第三大常见病因。中国脑卒中发病率居世界第一,是我国疾病致死首要原因[1-2]。研究认为,脑卒中患者中60%~80%为脑梗死,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和我国脑卒中管理水平的提高,更多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能够及时接受治疗,故脑卒中死亡率较前二十年有所下降,但幸存者中仍有75%的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其中运动障碍是脑梗死后常见并发症[3]。有研究显示,  相似文献   

5.
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与头颅磁共振成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梗死后常继发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程度与脑梗死部位、体积有关.目前脑梗死伴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都限于脑梗死急性期[1,2],未进行长期的随访.本文对2年多收治的12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进行前瞻性研究,随访半年,并结合影像学,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磁共振成像(MRI)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功能磁共振成像和经颅磁刺激研究提示人类大脑皮质具有神经可塑性。在大鼠和猴中进行的临床前研究表明,运动皮质刺激能促进神经可塑性和改善卒中后的功能恢复。美国韦恩州立大学神经外科的Brown等进行了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研究,应用一种试验性装置在慢性轻偏瘫卒中患者中对强  相似文献   

7.
<正>血管性痴呆(VD)在老年期痴呆中发生率居第二位,是由脑血管性疾病导致脑组织损害所引起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总称[1],其中又以皮质下缺血性VD(SIVD)亚型为主[2]。随着年龄的增长,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呈几何倍数增长[3],而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不足以对与SIVD相关的脑卒中患者给予及时准确的诊断,因此SIVD的发生率也呈明显增加趋势。VD是一种可预防的、可逆的痴呆类型,因此早期诊断及积极防治意  相似文献   

8.
综述功能磁共振成像在急性脑梗死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提示功能磁共振成像是一项结合功能、解剖、影像,能动态、实时、无创评价脑功能及脑网络连接的成像技术,可用于评估人类脑区激活与运动、感觉、认知活动的关系及康复过程中的神经可塑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皮质下脑梗死后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progressive motor deficits,PMD)的预测因素和发生机制。方法连续纳入发病24h内的急性皮质下脑梗死患者,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运动项目评分变化分为PMD组(5d内增加I〉2分)和非PMD组,比较两组间人口统计学、影像学资料和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筛选PMD的早期预测因素。对PMD组和部分非PMD组患者进行弥散加权成像复查,从影像学角度分析PMD的发生机制。结果共纳入117例发病24h内的急性皮质下脑梗死患者,其中PMD组26例,非PMD组91例。单变量分析显示,PMD组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的患者构成比显著性低于非PMD组(11.5%对31.9%;X2=4.206,P=0.040),糖基化血红蛋白(6.7%±2.0%对5.9%±1.7%;t=-2.206,P=0.029)和梗死层面数(3.7±1.4对3.0±1.6;t=-2.147,P=0.034)显著性高于非PMD组,放射冠部位梗死(73.1%对25.3%;X^2=20.081,P〈0.001)以及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或闭塞(76.9%对51.6%,X^2=5.279,P=0.022)的患者构成比显著性高于非PMD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放射冠梗死[优势比(oddsratio,OR)10.459,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3.091~35.396;P〈0.001]与MCA狭窄或闭塞(OR4.036,95%CI 1.057~15.417;P=0.041)是急性皮质下脑梗死后PMD的独立预测因素。PMD组梗死灶扩大(50.0%对6.5%;X^2=13.830,P〈0.001)和梗死复发(38.5%对3.2%;X^2=11.273,P=0.001)的患者构成比显著性高于非PMD组,无任何改变(23.1%对90.3%扰。=26.566,P〈0.001)的患者构成比显著性低于非PMD组。结论放射冠部位梗死以及MCA狭窄或闭塞是急性皮质下脑梗死后PMD的重要独立预测因素,梗死灶扩大和梗死复发可能是PMD的主要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0.
<正>脑梗死是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高,约3/4患者会遗留运动功能障碍,早期很难判断患者的临床预后。脑功能重组对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起着决定性作用,对临床康复治疗有重要指导作用,但目前脑梗死预后的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确。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是一种可分析全脑皮质功能连接及功能网络的神经影像学手段,其操作简便易行,对人体无创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桥梗死后皮质脊髓束损伤与运动功能转归的关系,并对其损伤后的功能重组情况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对17例脑桥梗死患者,分别于发病<7、15、30、90和180d进行扩散张量成像检查,应用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进行皮质脊髓束三维重建,观察梗死灶与纤维束的空间关系,分析皮质脊髓束受累程度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并随访观察恢复过程中受损纤维束的变化情况。结果 17例患者中,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Ⅰ级4例,Ⅱ级3例和Ⅲ级10例。患者一侧肢体肌力明显减退或伴有头晕、言语不利等表现。皮质脊髓束损伤分级与患者发病90d时的运动功能评分呈负相关(r=-0.498,P<0.05)。其中7例皮质脊髓束严重受损的患者在梗死后90180d神经纤维发生不同方式的重组和修复。结论 DTT能够评价脑桥梗死皮质脊髓束的损伤程度及其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并能够显示运动传导通路纤维束的重组和再生,为研究脑桥梗死后运动功能康复过程的脑机制提供可视化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研究脑梗死不同时期扩散张量的变化规律,探讨脑梗死区的扩散张量及皮质脊髓束受累程度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内囊周围区脑梗死患者20例,分别于发病<7 d,15d,1、3、6个月进行5次DTI检查,测量各个时期脑梗死区相对部分各向异性分数值(rFA),应用Fugl-Meyer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低频阈上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患者运动诱发电位(MEP)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30例,随机分为刺激患侧组、刺激健侧组及自然恢复组(不接受磁刺激治疗),每组10例。在发病后3~5d,对刺激组患者行rTMS治疗,频率为0.5Hz,70%输出强度(3.0T),900脉冲/d,连续10d。在治疗前(试验第1天)和治疗后第10、40天记录患侧脑区运动诱发电位(MEP)的潜伏期、波幅、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值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①刺激患侧组与自然恢复组、刺激健侧组及自身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第10和40天MEP的潜伏期缩短,波幅加大,CMCT加快,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差异更显著(均P〈0.05或〈0.01)。刺激健侧组和自然恢复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此两组自身比较,第40天波幅和CMCT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刺激组与自然恢复组和自身治疗前比较,第10和40天NIHSS及ADL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第40天差异更显著(P〈0.01)。治疗前两刺激组比较,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不同时间点MEP的潜伏期和CMCT均与NIHSS呈正相关,与ADL评分呈负相关;波幅与NIHSS呈负相关,与ADL评分呈正相关(P〈0.05或〈0.01)。结论rTMS作用于脑梗死患者患侧脑区,对MEP有明显影响,对神经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作用于健侧脑区仅对神经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脑梗死时磁共振质子波谱 (1 HMRS)的变化 ,并探讨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 对 14例脑梗死患者行病变区及对侧相应部位1 HMRS检查 ,同时测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MESSS) ,出院时测定Barthel指数 (BI)。结果 与对照侧比较 ,病变侧N 乙酰天冬氨酸 (NAA) 肌酸 (Cr)显著减少 ,且减少程度与MESSS、BI均有相关性 ,NAA Cr减少程度与MESSS评分呈正相关 ,与BI评分呈负相关。胆碱复合物 (Cho) Cr无明显变化。结论 脑梗死后NAA Cr明显降低 ,降低程度与临床表现具有相关性 ,测定NAA Cr对判断病情和估计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模式MRI指导下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NINDS试验溶栓标准的CT阴性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多模式MRI检查,筛选出符合溶栓标准的14例脑梗死患者,给予rt-PA0.9mg/kg静脉溶栓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Barthel指数(BI)及90天改良Rankin评分(mRS),评定溶栓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结果14例溶栓患者溶栓治疗后NIHSS评分24h(6.42±5.38)分,溶栓治疗后21天(3.64±3.05)分,溶栓治疗后90天(0.86±1.17)分;14例患者溶栓治疗前BI评分(18.93±6.26)分,溶栓治疗后21天(50.36±35.22)分,溶栓治疗后90天(88.93±13.21)分,均较溶栓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rt-PA(0.9mg/kg)溶栓治疗发病4.5h之内的急性脑梗死是有效安全的;多模式MRI有助于选择从溶栓中获益并剔除那些存在高度出血性转化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分析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脑功能区域活动强度的变化。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14例作为病例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6例作为对照组,2组采用汉语失语成套测验进行言语行为学测试,计算失语指数(AQ)评分,之后行静息态fMRI检查,记录低频波动振幅(ALFF),以全脑标准化的ALFF(mALFF)用于分析,采用REST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左侧小脑半球、右侧颞上回、右侧颞中回、右侧丘脑、右侧海马旁回、右侧中央前回、左侧额中回mALFF值明显增高(P<0.05);左侧中央前回、左侧内侧颞上回、右侧颞极mALFF值明显降低(P<0.05)。病例组所有患者左侧内侧额上回的mALFF值在-0.75~0.83,AQ评分在17~64分,且mALFF值与AQ评分呈正相关(r=0.590,P=0.026)。结论静息状态下,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某些脑区异常激活,为此类患者的诊治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磁共振 (DWI)在脑梗死急性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以急性期脑梗死 3 6例为研究对象 ,在平均发病 71h进行摄影。分别进行T1WI、T2 WI、FLAIR影像以及应用EPI法进行DWI摄影。结果 在发病 2 4h内摄影的病例中 ( 10例 ) ,T1WI检出病灶 2例 ,T2 WI检出病灶 4例 ,FLAIR法检出病灶 6例 ,而DWI法则检出全部病灶。另外 ,在 14例多发性脑梗死中 12例以及PVH高度的 10例中 ,用通常的方法确定原发病灶困难 ,而在DWI则清楚地显示。结论 MRDWI对急性期脑梗死病灶的检出率有较高的准确性 ,不仅有利于超急性期的诊断 ,在确定原发病灶上亦具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Sexual dysfunction is a common problem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sexual arousal in poststroke patients. Thus,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brain activation in response to visual sexual stimuli in patients with righ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 territory infarction using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Using fMRI in 20 participants (11 right MCA infarction patients and 9 age-matched healthy controls), we assessed brain activation elicited by visual sexual stimuli (erotic images) and visual nonsexual stimuli (landscape images). In right MCA infarction patients, the left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and the left frontal subgyral area were more strongly activated by visual sexual stimuli than by nonvisual sexual stimuli. Brain areas that were more activated by visual sexual stimuli in right MCA infarction patients than in controls included the right parahippocampal gyrus and the bilateral frontal subgyral area. These fMRI results suggest that brain activation patterns in response to visual sexual stimuli might be influenced by right MCA infarction.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to explor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exual dysfunction and brain activation in poststroke patients.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研究脑桥梗死后锥体束继发Wallerian变性的演变过程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对16例脑桥梗死患者(病例组)于发病<7 d、15 d、30 d、90 d和180 d进行DTI检查。另选16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测量梗死区下方的延髓、上方的大脑脚、内囊后肢及中央前后回皮质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比较病例组各时间点梗死侧与对侧以及对照组各部位FA值的差异,计算FA比值(rFA),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脑桥梗死灶同侧的延髓、大脑脚、内囊后肢以及中央前后回皮质FA值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这种降低的趋势在发病15 d时最为显著,180 d基本恢复正常。患者发病15d时的rFA与90d、180d时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呈正相关。结论 DTI能够早期检测脑桥梗死后锥体束纤维继发的Wallerian变性。发病早期病灶同侧锥体束FA值下降的程度可预示患者远期运动功能恢复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