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总结34例脊柱转移癌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对34例均采取手术治疗。肿瘤椎体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19例,单纯肿瘤切除减压9例,减压加内固定6例。手术可分为止痛、稳定脊柱和肿瘤切除三大类。结果:34例中,25例(73.52%)疼痛缓解或消失;半数(17/34)术前肢体无力但能行走的病例恢复正常肌力;9例术前不能行走的病例中,6例恢复行走,3例肌力改善;1例术后3天死亡,3个月内死亡率为6%,一年生存率为62%。结论:脊柱转移癌手术目的是消除、缓解疼痛,推迟或避免截瘫,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转移瘤是脊柱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率仅次于肺,肝居第3位。常因椎体和附件的广泛破坏导致脊柱不稳,引起临床上难以处理的疼痛;若侵犯椎管压迫脊髓,将严重损害患者神经功能,患者只能长期卧床,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脊柱转移瘤的治疗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不少争议。近年来,随着外科治疗观念和技术的进步,手术治疗以成为脊柱转移瘤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5.
脊柱转移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48例脊柱转移瘤患者手术结果的分析,探讨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效果。方法:48例经病理证实的脊柱转移瘤患者,外科手术后观察其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外科手术后的脊柱转移瘤患者,不仅症状和体征明显缓解,而且增加了生存信心。结论:对脊柱转移瘤患者根据患者的体质,症状,体征,脊髓受压情况结合生物力学选择合适的术式能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脊柱转移瘤为最常见的骨转移瘤,其引起的剧烈疼痛及神经功能损害,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10年中,脊柱转移瘤患者的治疗模式有了显著的发展。脊柱转移瘤患者经全面评估后可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等措施,多学科协作的治疗被广泛接受。手术治疗如微创手术、分离手术、全椎体切除手术等能有效控制肿瘤进展、缓解疼痛、减轻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脊柱转移瘤术后的放射治疗包括常规放射治疗和立体定向全身放射治疗。中医药在减轻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进而继续接受全身治疗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加强中医药疗法与现代医学疗法的结合,可更好地改善脊柱转移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分析脊柱结核Ⅰ期病清、植骨、椎体钢板内固定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总结2000~2006年收治的严重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Ⅰ期病清、椎间植骨、前路K形钛合金椎体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96例患者均治愈,3例钢板松动,镙丝钉脱落。结论:脊柱结核病灶局部植入钛合金钢板是安全的,可有效预防和矫正后凸畸形,有利于植骨的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9.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脊柱转移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脊柱转移瘤中的镇痛治疗效果.方法 对有15例明显脊柱疼痛表现的脊柱转移瘤患者进行了经皮椎体成形术.结果 15例共20个椎体施行椎体成形,平均每椎体注射骨水泥3.5~4 ml.术后1~3 d,患者疼痛症状均有缓解,平均随访6个月,随访期末,5例明显缓解(VAS平均2分),8例中等度缓解(VAS平均4分),2例部分缓解(VAS平均6分),2例再次出现疼痛,术中和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可作为脊柱转移瘤缓解疼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骨质疏松症和转移瘤的疗效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局麻后,在C形臂X光机透视监控下进行经皮椎弓根穿刺,针尖在椎体中部即停止进针,用碘必乐行椎体造影,最后用螺旋加压器将调制好的骨水泥注入椎体.结果骨质疏松症8例(病椎11节)、转移瘤5例(病椎16节)27节病椎中26节手术成功,术后2个月以上随访,病椎部位疼痛基本消失10例,疼痛减轻3例,其中1例胸4椎体穿刺后出现胸前壁剧痛和穿刺同侧下肢麻木,均经保守治疗1周症状消失.结论PVP治疗脊柱骨质疏松症和转移瘤,能够凝滞病变、强化椎体、缓解疼痛,是一种治疗效果较好的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近端股骨转移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指征和疗效。方法对13例股骨近端转移性肿瘤患者行手术治疗,分别采用人工假体置换、动力髋螺钉(DHS)、Gamma钉以及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固定治疗,对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患侧肢体功能、并发症和生存时间等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疼痛均得到缓解,11例术后可下床行走,2例术后卧床。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伤口感染、不愈合、肺炎和褥疮等相关并发症。患者术后生存时间2~24个月,平均8.7个月。结论采用假体置换、DHS、Gamma钉或PFN手术内固定,可有效治疗近端股骨转移性肿瘤,部分可恢复行走功能,并能有效缓解疼痛,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脊柱转移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33例椎体转移瘤均行PKP治疗。PKP在G臂X光机的监视下完成,行双侧椎弓根穿刺,分别置入球囊扩张椎体后注射骨水泥,对手术前后疼痛程度、活动能力及病椎高度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43个椎体行PKP均1次成功,平均每个胸椎注射骨水泥量(3.6±0.8)mL,腰椎(4.8±1.0)mL。术后24 h 87.8%(29/33)的患者可下地独立行走。手术前后疼痛评分、活动能力评分及病椎高度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 31例(93.9%)患者背部疼痛部分或完全缓解,2例(6.1%)疼痛改善不明显。术中2例发生椎旁静脉内骨水泥渗漏但无临床症状;1例发生骨水泥椎管内渗漏及时改为开放手术,未发生神经受损症状;术前3例有神经根受损症状者术后缓解不明显。随访6~12个月,5例因肿瘤全身转移死亡,余存活病例未见椎体进一步压缩,疼痛明显加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PKP能迅速缓解椎体转移瘤引起的骨痛,有效增高压缩椎体高度,改善后凸畸形,增强病椎强度和稳定性,预防病椎进一步压缩骨折,具有简单、安全、有效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脊柱转移瘤的MRI诊断和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脊柱转移瘤的MRI征象,探讨MRI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脊柱转移瘤41例,回顾性人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41例脊柱转移瘤中,只累及单个椎体者6例,其余为2个以上椎体受侵,占全部病例的85.37%,其中跳跃式分布者9例。受累椎体形态呈轻度楔形变30例,鱼尾征5例,膨胀性改变4例,无明显变化2例;椎板及椎弓根等受侵28例。受侵椎体呈长T1信号、稍长T2信号30例,长T1信号,短T2信号8例,稍长T1,等T2信号1例,等T1、稍长T2信号2例。椎间盘无改变39例,占95.12%。椎间隙变窄2例。椎管内或其周围软组织肿块12例。腰大肌形态或信号异常2例。结论 MRI可作为诊断脊柱转移瘤首选检查方法,矢状面T1WI及其SPIR技术显示病变存在优于其他扫描序列。跳跃式椎体侵犯、多椎体受累、椎弓根及椎板多有破坏、椎间盘形态基本正常是脊柱转移瘤的典型表现,辅以Gd-DTPA增强或联合CT扫描对于椎管内结构受侵的诊断及其鉴别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脊柱转移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外科治疗价值。方法选择31例严重疼痛或/和合并神经功能障碍的脊柱转移瘤患者,以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结果除4例仍在随访中,所有病例存活3月~7年,平均存活17.6月,治疗期间无任何并发症的发生,疼痛症状及神经功能亦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脊柱转移瘤应谨慎选择外科治疗,当患者合并严重的疼痛或/和神经功能受损害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手术治疗减压、内固定,手术可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一期两路手术治疗脊柱结核并截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并截瘫前路手术的同时行后路内固定的可行性。方法在前路手术的同时于后路行哈氏棒或鲁氏棒内固定.观察其疗效并同单纯前路手术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此方法治疗9例,术后1个月X线检查病灶均稳定,3个月截瘫症状全部消失,疗效优于单纯前路手术组(P<0.05)。结论脊柱结核并截瘫在前路子术的同时行后路内固定是可行的,并且能够促进截瘫的恢复,预防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椎管哑铃状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颈椎管哑铃状肿瘤的临床症状、外科分类分期及手术方法。结果:35例肿瘤完全切除,1例次全切,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无明显并发症,肿瘤无复发。结论:根据哑铃状肿瘤的分类分期,选择后路或前后路联合的手术方法,并同时行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能获得较高的肿瘤切除率,并能较好地预防近期和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失稳48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推失稳的适应证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002年1月-2007年12月分别采用了不同术式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失稳的48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PLIF)22例,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TLIF)6例,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PLF)10例,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间融合器(Cage)行椎间融合2例,单纯减压术8例。术后临床疗效皆达到优良。并发症3例(6.25%)。结论全面分析患者的综合情况而运用不同术式,都能得到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使用前路手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2例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椎骨折的病例进行研究,男10例,女2例。均采用前路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按照脊柱骨折的AO分型,其中A型5例,B型3例,C型4例;本组胸腰椎骨折发生的部位在T7-L2之间。影像学分类:压缩骨折3例,爆裂骨折6例,混合型2例,牵伸性损伤1例。骨折累及三柱骨性结构者9例。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10例。所有患者均行前路手术治疗。收集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神经症状的改善率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术后对12例患者进行平均24.2个月的随访。结果如下:合并脊髓损伤的10例患者,神经系统功能均有恢复,12例患者的骨折部位均已骨性愈合。术中合并脊髓损伤1例,随访期内无内固定松动、脱落等合并症出现。结论手术治疗可以使大多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折愈合良好,神经系统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前路钉棒系统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腰骶段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腰骶段脊柱结核19例。病损均位于L5S1,累及2个椎体。有神经根功能损害者7例。术前抗结核药物治疗2~3周,结核中毒症状减轻后行单纯前路病灶清除术9例,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3例,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7例,术后继续抗结核药物治疗10~12个月。随访1~5年,平均2.4年。结果 19例切口均Ⅰ期愈合,血沉于术后2~3个月恢复到正常。有神经根功能损害者1~2个月完全恢复正常,腰骶角减小者,平均矫正8°,椎间植骨者6~8个月均获骨性融合,植骨块无移位和吸收,随访期内钉棒无松动与折断,结核病灶无复发。结论腰骶段脊柱结核应根据每个患者具体的破坏程度和腰骶稳定性改变,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均能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