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次调查旨在分析影响中风病人的各种社会因素,并寻求相应的对策,目的是突出社区的功能,加强健康教育宣传的力度,从而指导人们进行早期预防,早期控制,降低中风发病率、致残率。1 材料与方法调查采用问卷式,由医务人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生活方式与行为、性格、致残程度、对健康知识的了解与途径等。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58例中,男性32例,女性26例.年龄50岁以内6例,51~60岁21例;61~70岁20例;71岁以上11例,全部病例均有半身不遂,伴言语不清者21例;肢体不遂痿软者23例;二便失禁者5例;哭笑无常、表情呆滞12例;性情急躁易怒、头晕耳鸣25例;口眼歪斜51例.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社区家庭病床经济效益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评价家度病床的经济效益。方法;通过对上海市闸北区家庭病床,一级医院及老年护理医院和二级医院住床病人3个常见慢性病的治疗效果和日均费用进行分析。结果:家庭病床、一级医院、老年护理医院和二级医院的日均费用分别为83.14元、238.10元、173.04元、810.63元;人均检查费分别为42.58元、285.28元、928.60元、3601.59元;平均住院日分别为134.04天、36.01天、91.87天、31.54天。结论:社区家度病床、一级医院、老年护理医院和二级医院3种常见慢性病的费用对比表明社区家度病床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节省卫生资源的有效途径,值得发展。  相似文献   

4.
5.
急性脑血管意外俗称中风,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随着我国人口不断老龄化,同时社会竞争压力日益增强,心脑血管疾病增多,中风发病率越来越高。脑血管疾病是我国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存活者一般遗留有轻重不等的偏瘫、失语和痴呆等后遗症,对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了严重压力和负担。本文将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社区家庭病床在慢性传染性肝病防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慢性肝病患者88例作为治疗组,同时期同类患者86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诊断在医院,治疗及管理在社区,对照组在医院常规治疗护理,观察两组疗效及服务质量评价。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6.4%、90.7%,在交叉感染、患者精神状态、患者饮食改善、外部压力等方面治疗组得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家庭病床在人文关怀、医患沟通方面优势明显,对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9.
探讨我国社区医疗康复的新模工—家庭病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近10年家庭病床科的1243病例资料的回顾分析,对家庭病床作为医疗,康复的一种新模式,在社区医疗和康复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徐州市家庭病床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徐州市设立家床的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徐州市家庭病床主要服务对象是老年病人,主要病种是慢性病,93.0%的人肯定了家庭病床提供社区卫生服务作用很大,98.5%的人对有床服务表示满意,家庭病床已逐渐成为徐州市社区卫生服务最好的服务形式之一,大力发展家床,将会推动徐州市社会卫生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区门诊开展家庭病床及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10年3月1日—2012年3月1日开展家庭病床服务工作报表进行汇总统计,以在社区门诊建立的50张家庭病床运行数据为基础,对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年龄分布、病种构成、疾病转归、开展上门服务项目、健康教育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50例家庭病床中60~79岁患者31例(62.5%),病种构成以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康复期,肿瘤康复期等疾病为主,开展定期巡视随访。2年中病情稳定好转的患者占94%。结论家庭病床患者多为高龄、慢性病患者,对社区门诊开展家庭病床,上门服务有一定需求,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对居家康复患者有实际指导意义,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患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李枫 《健康大视野》2006,14(6):103-104
目的观察中药射香、血竭、丹参、全蝎、蜈蚣、红花、地龙、酸枣仁、麻黄、桂枝、甘草碾末过箩匀后,装入胶囊丸"中风康复胶囊丸".用大枣水吞服,配合饮用白酒或黄酒为引.方法取大枣10枚洗净煮熟连水400g,服药用大枣水再吃大枣;15min后饮用50g酒.每隔30min饮白开水,50~100g/次.24h服药1次,连续服药3次停24h,9次为1疗程.在治疗过程中,病人必须在室内生活,是为了穴位神经反射不受冷风刺激的影响,也是发汗、解表期间防止冷风侵入体内引起感冒;更重要的是根据"实者泻之,虚者补之"的治则,对患者健肢与患肢一泻一补温差调节.在治疗期间多饮开水是为了防止发汗过多而引起脱水.再者软化血管不可缺少体内水份的永恒保持.结果生活自理154例,好转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到97%.结论中风偏瘫后遗症预防治疗优于康复期治疗.《素问·四气调神论》中"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如果中风偏瘫后遗症持续时间越长,血管硬化及血栓因子就越坚固,就不易软化血管和溶解血栓因子,不易培养新的神经细胞网络的再生.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可采用疗程短,服药简单,疗效满意,副作用小,安全性强的治疗方法,也是经济廉价便于推广的治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近年来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相关文献的学习、总结,从针刺种类(体针、头针、电针等)到综合治疗(针罐结合、针药结合、针药结合康复等)进行多方面综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患者也越来越多,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直线上升,该病严重者可发生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是造成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该病病程较长,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治疗对中风以后所遗留下的偏瘫、口歪、失语等病症具有很好的有效治疗效果.本文主要介绍针灸、推拿、以及中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法.  相似文献   

15.
黄天明 《临床医学工程》2012,(12):2187-2188
目的探讨快刺手法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6月至2012年6月的100例中风偏瘫患者采用快刺手法针刺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第1疗程总有效率70%,第2疗程总有效率100%,第3疗程总有效率100%,第4疗程总有效率100%。结论快刺针刺治疗中风偏瘫越早介入,效果越好,3个月内为最佳治疗期,与普通针刺法相比疗效更加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发生脑中风(脑出血、脑梗死)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不同年龄的人突然患病,甚至死亡,太可怕了!  相似文献   

17.
脑血管意外(CA)后遗症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为了最大限度让病人回归社会,减轻家庭负担,我科采用综合治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所致的偏瘫,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00例中均由CT确诊,其中脑出血48例,脑梗塞52例;男60例,女40例;年龄在25岁-75岁之间,首次发病70例,复发30例,病程7天-6个月之间。  相似文献   

18.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CS)是指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和交感神经等)而出现的临床表现。近年来,随着社会分工的转变,从事低头工作方式的人群日益增多,使遭受风寒湿邪和屈颈的机会不断增加,颈椎病成为现阶段我国临床上的一种多发和常见的疾病[1]。颈椎病不但在逐步年轻  相似文献   

19.
王旭洁  史维一 《东方药膳》2021,(22):297-298
腹针是一种新的针灸治疗疾病的方法,临床常用于疑难病、慢性病的治疗,因其疗效显著,在临床上适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尤其是在中风后遗症方面应用比较多,本文就腹针的操作方法、适用范围、临床应用如中风后抑郁症、中风后偏瘫、中风后肩痛等腹针操作的注意事项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针刺头穴治疗中风后遗症5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后遗症以针刺患侧大脑头皮运动及感觉区为主,以整体辩证为原则的中医针灸疗法已有报道^[1]。为验证其疗效,笔者自2006年1月至2007年10月对中风后遗症行针刺头穴为主,观察病人542例,随访一年,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