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是一项治疗二尖瓣狭窄(MS)的成熟的介入治疗方法,可增大瓣口面积,改善血流动力学紊乱,减轻患的临床症状,提高劳动能力。现将我院1997年8月~2000年8月收治的41例MS患在接受成功PBMV治疗前后心脏血流动力学、肺功能变化及其相关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洪泽文 《华夏医学》2003,16(4):470-471
目的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以下称PBMV)前后的QT离散度(以下称QTd)、左房压、PV1终末电势(以下称PtfV1)的变化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分析73例二尖瓣狭窄(以下称MS)患者经PBMV前后左房压及体表12导联心电图QTd和PtfV1的变化.结果PBMV前后,MS患者QTd分别为(51.57±1.34)ms,(43.61±1.80)ms,左房压分别为(27.54±7.23)mmHg,(13.0±3.70)mmHg,PtfV1分别为(-0.049±0.007)mm*s,(-0.036±0.002)mm*s,术前术后相比P均<0.01.结论MS患者PBMV后,QTd、左房压及PtfV1均缩小,心功能改善,可作为PBMV近期疗效判断及心功能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非单纯性二尖瓣狭窄(Ms)的效果.方法:使用超声心动图检测65例单纯性MS、MS合并轻、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MR)和MS合并轻、中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R)3组患者PBMV术前及术后复查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和心脏房、室内径大小变化.结果:3组PBMV术后复查时LVEF值较术前明显增大(P<0.001);左室内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MS组和MS合并轻、中度AR组PBMV术后复查时左房内径比术前明显减小(P<0.05);MS合并轻、中度MR组PBMV术后左房内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单纯性MS患者PB-MV术后心功能有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4.
何浩  张小玲  徐健  严激  韩小萍 《安徽医学》2011,32(8):1087-1088
目的 评价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心房颤动(AF)伴左房血栓的二尖瓣狭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具备PBMV指征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M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10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证实存在左房内血栓,均为2000年4月以后的住院患者,均予华法林治疗2个月后进行PBMV.扩张前后测左房压力,术后1周内...  相似文献   

5.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PBMV)治疗风心病二尖瓣狭窄 (MS)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对那些有PBMV适应症的 MS病人 ,择期手术后的治疗效果是肯定的。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合并严重急性肺水肿 ,对内科药物治疗疗效不佳时常常危及患者生命 ,紧急采用 PBMV术往往收到显著效果 [1] 。 1 999~ 2 0 0 2年 8月我科对 1 0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并急性肺水肿紧急行 PBMV术均获得成功 ,现将在治疗过程中的配合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并急性肺水肿 1 0例 ,其中男 3例 ,女 7例 ,年龄 2 1~ 48岁 ,均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单纯 …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经皮球囊导管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M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Inoue法对336例风湿性MS患者行PBMV。结果术后左房平均压由3.06±1.04kPa降至1.87±0.77kPa,二尖瓣跨瓣压差由2.11±0.21kPa降至0.8±0.08kPa,二尖瓣口面积由0.96±0.32cm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开展的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已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兴趣,但对二尖瓣分离术(MVC)后再狭窄患者是否也选择 PBMV,国内外意见不一。本文通过观察 MVC 术后再狭窄的10例患者 PBMV 前、后血流动力学及心脏超声的变化,并与无 MVC 史的10例二尖瓣狭窄患者的 PBMV 对照,对 MVC 后再狭窄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梁榕  蒋巧兰  杨燕宁 《微创医学》2003,22(5):756-757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风心病二尖瓣狭窄(MS)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对那些有PBMV适应症的MS病人,择期手术后的治疗效果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9.
万长征 《河北医学》2000,6(12):1124-1124
风心病是危害群众健康的常见病,尤为单纯二尖瓣狭窄(MS)占风心病的30~40%.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PBMV)对治疗MS开辟了一个新的治疗途径,由于PBMV安全系数高、疗效肯定,对患者损伤小等特点,完全可取代开胸闭式二尖瓣分离术.  相似文献   

10.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MS)并发左房附壁血栓是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PBMV)禁忌症,我院自2000年以来对12例此类患者成功实施了PBMV,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二尖瓣狭窄 (MS)伴心房颤动 (AF)患者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成型术 (PBMV)及术后即刻电复律成功率与安全性。方法  5 8例MS伴AF患者均行胸前超声心动图 (TTE)及食道超声心动图 (TEE)检查 ,用Wilkin’s法评分 ,术前、术中、术后测定血流动力学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的改变 ,术后 32例患者在口服胺碘达隆基础上给予同步电复律。结果  5 8例MS伴AF患者行PBMV均取得良好的血液动力学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的改变 ,平均左房压力 (MLAP)、二尖瓣跨瓣压差 (MVPG)在术后有显著的降低 (P <0 .0 0 1) ,二尖瓣口面积 (MVA)较术前明显增加 (P<0 .0 0 1) ,左房内经 (LAD)术后也较术前有显著缩小 (P <0 .0 5 )。PBMV术后电复律即刻成功率为 90 .6 %(2 9/32 ) ,平均随访 2 .1年维持率 84.33%。结论 MS伴AF患者行PBMV术效果良好 ,术后电转复律即刻成功率高 ,随访维持率良好 ,心功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道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846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MS)患者的疗效与体会。方法通过对接受PBMV治疗的846例MS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PBMV前后心脏杂音、NYHA心功能级别、二尖瓣返流(MR)程度、血动力学资料及二尖瓣口面积(MVA)的变化。结果846例中的843例完成了PBMV治疗。PBMV后,平均肺动脉压从(58±26)mm Hg(1mm Hg=0.133kPa)下降至(32±14)mm Hg(P<0.001)、平均左心房压由(42±11)mm Hg下降至(13±5)mmHg(P<0.001)、平均二尖瓣跨瓣压差(MVG)由(32±8)mm Hg下降至(9±4)mm Hg(P<0.001);MVA(n=768)由(0.96±0.32)cm2增加至(1.99±0.42)cm2(P<0.001);心排量从(4.3±1.2)L/min增加至(5.5±1.5)L/min(P<0.05),心指数从2.7±1.6增加至3.6±1.9(P<0.005),左心室射血分数由(47.9±10.2)%上升至(66.2±8.9)%(P<0.01)。PBMV后,826例(98%)症状显著改善,绝大多数患者的心杂音消失或减轻、NYHA心功能级别显著改善。重要并发症包括:急性心包填塞9例、Ⅰ~Ⅱ度MR 10例、原有Ⅰ~Ⅱ度MR程度不同地加重者9例、脑血栓栓塞1例、感染性休克1例。结论PBMV治疗MS是安全有效的;采用球囊直径递增法扩张并监测MVG、监听心杂音变化能有效预防严重MR的发生;正确的房间隔穿刺技术是预防心包填塞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联用低分子肝素(LWMH)在风心病二尖瓣狭窄(MS)伴房颤和(或)左房血栓患者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风心病MS伴房颤和/或左房血栓患者术前用尿激酶每天20万单位1次/d,低分子肝素4100单位2次/d,联用1周后,停用2~3d后行PBMV,观察疗效、出血、栓塞等并发症。结果:PBMV中有106例为房颤患者,其中伴有左房血栓28例,无严重出血、栓塞等并发症,术后心功能好转~级,其中14例患者转为窦性心律。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用低分子肝素在风心病MS伴房颤和(或)左房血栓患者PBMV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超声心动图在二尖瓣球囊成形术中的实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运用超声心动图、心脏听诊对二尖瓣球囊成形术 (PBMV)的过程及二尖瓣扩张效果进行研究 ,以期对该手术临床实施程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 83例行PBMV(INOUE法 )的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病例 ,分别以超声心动图和心脏听诊比较其PBMV的疗效。结果 全部病例均在X线机定位指引下顺利行房间隔穿刺术。二尖瓣球囊扩张前后左心房压力、二尖瓣瓣口面积改善明显 [( 3 .62± 1.3 6)kPa和 ( 1.76± 0 .82 )kPa ,( 0 .97± 0 .2 8)cm2 和 ( 2 .0 1± 0 .2 2 )cm2 ]。心脏听诊与超声心动图指导下所得二尖瓣球囊扩张结果有明显差别 [( 1.87± 0 .15 )cm2 和 ( 2 .13± 0 .19)cm2 ]。结论 房间隔穿刺术完全可在X线下完成 ,超声心动图比心脏听诊更能使二尖瓣瓣口扩张结果满意 ,并且对该手术并发症的判断有更高的敏感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评分对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MS)病人在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 (PBMV)后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 30例MS患者PBMV前后进行超声评分 ,并分成 5组 ,作术前、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所测量的二尖瓣(MV)口直径、面积均数的组内配对比较和术后MV口直径、面积均数及差值的组间比较。结果 每组内术后MV口直径、面积均数均扩大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0 .0 0 1 ) ;各组间术后的MV口直径、面积均数及差值都以C组 (8分 )为界限 ,<8分者比≥ 8分者为大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0 .0 1 ) ;术后MV口直径、面积均数在≤ 9分的相邻组间 ,积分越少 ,均数越大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0 .0 1 )。结论 MS超声评分以积分 <8分为PBMV最佳选择 ,且在≤ 9分者中 ,积分越少 ,效果越好。所以 ,MS在PBMV前作超声评分 ,对选择适宜病人 ,提高疗效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王奇  李荣世 《医学文选》1995,16(4):292-294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MS)13例获得成功。二尖瓣口面积由术前1.0±0.16cm~2增至1.97±0.22cm~2,左房平均压由术前2.76±0.75kPa降至0.98±0.75kPa,心尖部舒张期杂音消失,心功能显著改善。作者讨论了PBMV的病例选择,认为重度MS伴房颤者术前抗凝治疗以及二尖瓣口分段扩张法对预防PBMV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二尖瓣狭窄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 (PBMV)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8例老年二尖瓣狭窄患者控制心功能不全后采用Inoue法行PBMV。结果  38例患者PBMV全部成功。二尖瓣口面积由 (0 .9± 0 .2 )cm2 增至 (1.9± 0 .3)cm2 (P <0 .0 1) ,二尖瓣跨瓣压差由 (2 .6± 0 .9)kPa降至 (0 .4± 0 .4)kPa(P <0 .0 1)。心功能改善 (P <0 .0 1) ,心脏杂音减轻 ,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BMV对老年二尖瓣狭窄安全有效 ,在施行PBMV时应注意老年患者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风心病二尖瓣狭窄 (MS)患者经皮穿刺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PBMV)前后血浆心钠素 (ANF)、肾素 (PRA) -血管紧张素 (AT) -醛固酮 (Ald)系统 (RAAS)以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测定正常组与MS组PBMV前后血浆ANF和RAAS的水平 ;二尖瓣口面积 (MVA)、平均跨瓣压差 (PGmean)的测定用超声心动图 (UCG) ;平均左房压 (LAP)的测定用心导管法。结果 MS组PBMV术前ANF、PGmean均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0 1) ,MVA低于正常组(P <0 .0 0 1) ,PRA、AT -Ⅱ、Ald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PBMV术后ANF、PGmean、LAP均明显降低 (P <0 0 0 1) ,MVA明显扩大 (P <0 .0 0 1) ,PRA、AT -Ⅱ、Ald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ANF水平与PGmean ,LAP成正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r分别为 0 .40 ,0 .41,P <0 .0 5 )与MVA呈负相关关系 (r为 - 0 .39,P <0 .0 5 ) ;RAAS水平与ANF水平、血液动力学参数无相关关系。结论 ANF水平变化与血液动力学改善明显相关 ,与RAAS水平无相关关系 ,说明人体内ANF与RAAS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较为复杂 ,可能与心功能不全、血液动力学的异常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治疗二尖瓣狭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创 《华夏医学》2004,17(3):410-411
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PBMV)为非外科治疗二尖瓣狭窄(MS)的新方法。我院近3年来应用此成熟技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RHD)二尖瓣狭窄(MS)150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MS)合并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3~6个月后左房血栓仍存的风心病MS合并左心房血栓形成患者共20例,其中男5例,女15例,年龄22~55岁,平均(36.1±8.3)岁。采用常规方法进行PBMV,观察术中及随访1年期间有无体循环血栓栓塞并发症。结果PBMV成功率为100%,术中及术后随访期间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明显改善,无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合并左心房血栓患者经充分的华法林抗凝治疗,PBMV是安全可行且疗效满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