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藏族中学生中乳糖吸收不良及乳糖不耐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呼气氢试验(HBT)对来自拉萨地区30名藏族中学生和重庆地区30名汉族中学生的乳糖吸收不良和乳糖不耐受进行了检测,测定结果显示:藏族学生组乳糖吸收不良者21例(70%),乳糖不耐受2例(9.57%);与汉族学生组乳糖吸收不良29例(96.67%),乳糖不耐受16例(55.17%)相比,藏族学生乳糖吸收不良和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分别均明显低于汉族学生(P<0.01和P<O05)。本文说明乳糖吸收不良的显著种族差异可能与两民族长期生活环境与饮食习惯的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前,一项快速而廉价的可以鉴别诊断不能消化牛奶者的检验方法有望获得成功。这项检验将有助于数万名罹患这种疾病(被称作不耐乳糖症)的患者的确诊。因现有的检验方法耗时且结果不可靠,所以这些患者的不耐乳糖症从未被确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半乳糖测定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继发乳糖不耐症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对14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行尿半乳糖测定,对比分析不同年龄阶段患儿乳糖不耐症阳性率情况.结果:140例中,尿半乳糖测定阳性110例,继发乳糖不耐受发生率78.57%,不同年龄组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6~12个月患儿的阳性率高于12~24个月组(P<0.05),其余各年龄组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岁以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易发生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对患儿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早期行尿半乳糖测定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腹泻患儿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患儿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呼出气氢测定试验对飞行人员乳糖酶缺乏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倪鹤鹦  肖赞英 《医学争鸣》1989,10(5):328-331
对66名汉族飞行人员进行乳糖呼出气氢测定试验,乳糖吸收不良的发生率为83.3%,其中乳糖不耐受者占34.6%;与一般汉族人群无明显差别。对10名确定为中度以上乳糖吸收不良的飞行人员进行250ml鲜牛奶的试验结果,有50%呼出气氢含量在正常范围,并无一例出现胃肠道症状。提示较长期食用牛奶未能使乳糖酶缺乏状态发生改变,但每日食用适量牛奶属合理营养。  相似文献   

5.
<正> 乳糖不耐症是儿科常见的腹泻病,随着国内“简易粪乳糖检测方法”的建立,其诊断率不断提高。因常规治疗腹泻的方法对此病通常无效,所以我们采用口服思密达治疗乳糖不耐症,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用简易粪乳糖检测法对腹泻婴儿进行筛查共筛查出粪乳糖阳性病人60例,随机分成思密达治疗组和复合维生素B液对照组。两组临床资料见表1。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乳糖不耐受症短期无乳糖奶粉治疗的疗效。方法:将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乳糖不耐受症患儿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继续母乳或配方奶粉喂养,加用思密达和补液治疗;治疗组全部停止含乳糖食品改用无乳糖奶粉(安儿宁)喂养,其他治疗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9%。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9.56,P<0.01)。结论:无乳糖奶粉辅助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乳糖不耐受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乳糖不耐受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伟 《河南医学研究》2006,15(3):281-284
1 概述 在所有糖中,乳糖水解的速度最慢,且在人类婴儿期乳糖酶-根皮甙水解酶(LPH)开始显著下降,使得乳糖这一哺乳类奶中唯一的糖源在肠道中很少或得不到分解吸收,造成肠道内水、钠潴留,渗透压增高,进而引起肠胀气、肠痉挛、甚而腹泻,使大量营养素尤其是乳钙不吸收和丢失,形成乳糖不耐受症状。因乳品摄入少而使得Ca,P,Mg等营养素的摄取不足,是某些与种族密切相关疾病的诱因,如非洲裔美国人患高血压的危险性极高,就是因为他们摄取的乳品过少造成的。此外,乳糖在肠道得不到消化,还有可能造成心率不齐。Jackson等对亚裔、非洲裔及西班牙裔美国人进行了乳糖消化不良、钙吸收及骨质疏松的研究,认为乳品提供了几乎2/3的膳食钙,而与种族相关的乳糖吸收不良则是钙吸收的障碍,并且进而诱发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乳糖H2呼吸试验测定正常人群的OCTT.方法用CM型微量H2分析仪,采用Solomon氏方法,以18克乳糖为底物对109例乳糖吸收不良者作BHT,测定口服乳糖到肺泡气含H2 20ppm所需的时间,即OC-TT.结果109例正常人群的OCTT为117.89±33.64min.男性117.71±54min,女性116.71±25.25min.意义利用18克乳糖作底物作BHT测定OCTT是较为准确的方法,简便无损害,易被接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病毒性肠炎并发乳糖不耐受症短期去乳糖饮食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吴忠市人民医院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发乳糖不耐受症的患儿9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继续母乳或配方奶粉喂养,加用利巴韦林抗病毒和补液治疗;治疗组全部停止含乳糖食品改用雀巢去乳糖奶粉A110喂养,豆浆或米汤混合喂养,其他治疗同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明显高于对照组(72.9%),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6,P=0.002).结论 去乳糖饮食辅助治疗病轮状毒性肠炎并发乳糖不耐受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朱生东  陈萍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1Z):160-161
目的:观察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乳糖不耐受症短期无乳糖奶粉治疗的疗效。方法:将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乳糖不耐受症患儿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继续母乳或配方奶粉喂养,加用思密达和补液治疗;治疗组全部停止含乳糖食品改用无乳糖奶粉(安儿宁)喂养,其他治疗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9%。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2=9.56,P〈0.01)。结论:无乳糖奶粉辅助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乳糖不耐受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采用国产HTB-I型氢气微分析仪,以25g乳糖为基质,对32例胆囊切除后患者作氢气呼吸试验,测定其乳糖吸收功能及小肠传递时间。结果乳糖吸收不良占78.12%、乳糖不耐受37.5%、小肠传递过速者31.25%。提示胆囊切除后患者乳糖吸收不良及不耐受的发生率与健康人群相似,说明不存在继发性乳糖酶缺乏,但小肠传递时间过速的发生率较高,可以是胆囊切除后形成PCS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黄伟  徐齐源 《浙江医学》1997,19(4):228-229
乳糖酶缺乏(LD)所引起的乳糖不耐受症(LI)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饮食和营养,我们筛选了19例LI患者,观察服用低乳糖牛奶后的临床表现改善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作者采用不同剂量乳糖(12.5、25、50g)的氢呼气试验(HBT)和乳糖耐量试验(LTT),对22例健康汉族成人进行了乳糖吸收不良症(LM)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分析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乳糖不耐受症的临床治疗特点。方法:选择患有腹泻的婴幼儿50例,采用大便还原糖试验进行病状分析。结果:3岁以下腹泻患者的乳糖不耐受症发生率为62.2%,轮状病毒肠炎组的乳糖不耐受症发生率高于其他原因引起的乳糖不耐受发生率;1岁内的轮状病毒肠炎乳糖不耐受症的发生率最高,而且各组间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的感染是引起乳糖不耐受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1995年3月~1996年6月,我院采用思密达(法国产)治疗继发性乳糖不耐症86例,现将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病例选择为同期住院病儿,随机抽样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1)治疗组86例,男63例,女23例;年龄<6月54例,6月~1岁24...  相似文献   

16.
本文参考Arola描述的方法对41名健康儿童进行乙醇乳糖耐量试验(LTTE)血、尿半乳糖测定。血半乳糖(B-gal)<0.3mmol/L、尿半乳糖(U-gal)<2mmol/L诊断为乳糖吸收不良(LM)。另采用LTTE尿法和症状反应记分(SRS)法对138名健康儿童和95名急性腹泻小儿做了LM和乳糖不耐症(LI)的研究。结果提示LTTE半乳糖测定法诊断LM可信;健康儿童随年龄增加LM和LI发生率亦增加;轮状病毒肠炎易并发LM和LI。  相似文献   

17.
轮状病毒性肠炎与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关系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与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关系。方法 :对 2 0 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用醋酸铅加氢氧化氨法检测粪乳糖 ,PH值 ,粪乳糖≥ ++、PH <5 .5 ,为乳糖不耐受症、将其分治疗Ⅰ组及治疗Ⅱ组 ,粪乳糖阴性为对照组。结果 :2 0 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中粪乳糖≥ ++,PH <5 .5 ,138例 ,其中年龄≤ 6月 32例 ,≤ 1岁 6 8例 ,≤ 2岁 36例 ,≤ 3岁 2例。治疗I组和治疗Ⅱ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重 ,差异明显 (P <0 .0 1) ,治疗Ⅰ组与对照组疗效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治疗Ⅱ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明显 (P <0 .0 1)。结论 :轮状病毒性肠炎容易导致继发乳糖不耐受症 ,且年龄越小 ,越容易发生 ,去乳糖饮食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继发乳糖不耐受症疗效显著 ,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应检测粪乳糖及PH ,及早发现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症。  相似文献   

18.
作者采用呼气氢含量测定(BHT)的方法,检测了56名汉族成人对50克乳糖的耐受情况,并用经典的乳糖耐量试验作对照,其中11人作了粪便细菌产氢试验,发现乳糖吸收不良的发生率为100%;BHT的诊断率为96. 4%。结果表明,BHT可以作为临床诊断乳糖吸收不良的简便有效的方法。同时对 BHT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乳糖吸收不良是由乳糖酶缺乏引起的,乳糖酶缺乏可以通过直接小肠黏膜活检检测乳糖酶活性或其他间接诊断试验进行诊断,我国是成人乳糖酶缺乏高发的国家,成人乳糖酶缺乏罹患率高达90%,部分乳糖酶缺乏者在摄入含有乳糖的食物后可出现腹泻、腹痛、腹胀等类似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症状,称为乳糖不耐受。研究并未发现在IBS患者中乳糖吸收不良发生率高于普通人,乳糖氢呼气检测在我国IBS患者中缺乏必要性,国外一些研究发现IBS患者减少或去除食物中的乳糖能够减轻肠易激相关症状,未来需要更多双盲随机食物激发试验,为临床指导IBS患者合理膳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200例小儿腹泻病继发乳糖不耐受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乳糖不耐受 (Lactoseintolerance ,LI)在儿童腹泻病中的发病情况。方法 自 2 0 0 0年 12月~ 2 0 0 3年 12月随机选择腹泻病患儿 2 0 0例 ,全部均采用徐州医学院推荐的醋酸铅氢氧化铵法检测粪乳糖 ,另以 5 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结果  2 0 0例腹泻患儿中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为 5 5 5 % ,且年龄越小发生率越高 ,各年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1) ,3岁以上无 1例乳糖不耐受症 ,对照组无 1例乳糖不耐受症。结论 乳糖不耐受症是腹泻病的病因之一 ,及早检测粪乳糖可帮助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