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环跳穴不同深度刺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坐骨神经痛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针灸疗法是保守疗法中的一个重要措施。深刺环跳穴使针感沿下肢放射是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传统手法和要求。但多次重复这种手法是否会出现神经本身的损伤,导致下肢麻木甚至肌肉萎缩等后遗症呢?相对浅刺避免触及坐骨神经干的手法疗效如何?3年来,我们在临床上收集了109例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相对浅刺治疗组和传统深剌法对照组,取同样的穴位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来自门诊或病房,其中男64例,女45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78岁,平均45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 相似文献
4.
温针环跳穴加拔罐治疗顽固性腓肠肌痉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寻治疗顽固性慢性腓肠肌痉挛的较佳方法.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采用温针环跳穴加拔罐的综合治疗方法,观察组要求一定要从环跳穴刺中坐骨神经;对照组则浅刺环跳并刻意不刺中坐骨神经.观察两组治疗结束后6个月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8.0%,优于对照组的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环跳刺中坐骨神经加拔罐是治疗顽固性腓肠肌痉挛的有效方法,其疗效优于针刺环跳穴但不刺中坐骨神经.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针刺内庭穴治疗内收肌损伤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收肌 (群 )损伤 ,多因摔跤、跌仆所致。临床以腹股沟内侧压痛明显 ,股外展活动受限 ,甚者跛行为主要表现。我们采用针刺内庭穴治疗 40例 ,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针刺组 40例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 12例 ,女 2 8例 ;年龄最小 16岁 ,最大 70岁 ;病程最短 6 h,最长 2年 ;单侧疼痛34例 ,双侧疼痛 6例。对照组 38例 ,基本情况同针刺组。治疗方法1.针刺组取患侧内庭穴 ,病人仰卧位 ,用 0 .38mm× 2 5 m m的毫针 ,局部消毒后 ,直刺 0 .3~ 0 .5寸 ,小幅度提插 ,得气后 ,针尖向上斜刺 0 .5~ 0 .8寸 ,待局部出现强烈的酸胀感和放射传导后留针 2 0~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内关、足三里穴的几种指寸法与骨度分寸法定位之间的差异,探讨四肢部腧穴准确而简便的定位方法.方法:随机选择10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18~25岁),男女各半,采用体重秤、人体测高仪、圆杆直角规、电子数显游标卡尺等标准测量仪器,测量受试者的身高、体重、肘横纹至腕横纹的距离、膝中至外踝尖的距离、拇指同身寸、中指同身寸、四指横寸,比较内关穴、足三里穴骨度分寸定位与手指比量定位的差异.结果:内关穴的骨度分寸法定位与一夫法(横指同身寸法)比较无差异(P>0.05),足三里穴的骨度分寸法定位与一夫法比较差异性不显著(P>0.01),而两穴骨度分寸定位与中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定位法比较均差异性显著(P<0.01).结论:内关、足三里穴的骨度分寸定位与一夫法定位接近,与中指同身寸法及拇指同身寸法定位相差较大.提示四肢部腧穴的指寸法定位以一夫法较为准确,可用其作为临床参考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背部透穴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对比背部透穴与西药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FS)的疗效差异.方法: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背部透穴组(观察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各19例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观察.观察组采用足太阳膀胱经第1、第2侧线和督脉进行透刺,对照组采用口服阿米替林为主的西药.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及痊愈显效者6个月随访结果同B组比较,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背部透穴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疗效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3.
臂丛神经阻滞是有百年历史的麻醉技术,广泛用于上肢手术,其成功的关键是精确的定位和局麻药的均匀扩散.肌间沟臂丛神经穿刺有解剖定位、异感定位、超声定位、放射定位和神经刺激器定位等.这些定位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1],颈外静脉一般在颈六水平穿过肌间沟,可作为辅助定位标志[2],利用颈外静脉内侧缘与颈六水平处皮肤皱襞交叉点旁开0.2~0.5 mm定位,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穿刺定位鲜见报道,笔者比较上肢手术患者3种不同的肌间沟臂丛神经穿刺定位的神经阻滞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摘要:目的:观察蜂针经穴散刺法结合针刺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探讨临床优效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蜂针经穴散刺法结合普通针刺(蜂针经穴疗法每周3次,2周为1个疗程。常规针刺每周5次,2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口服甲钴胺胶囊(每天3次,服用2周),两组均观察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肌电图和H-B分级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标准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26)优于对照组76.6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蜂针经穴散刺法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临床有效,可为临床提供优效治疗方法,丰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蜡疗联合头穴针刺法对痉挛型脑瘫下肢肌张力、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2019年7月~2021年2月本科室的痉挛型CP患儿120例,随机将其分为3组,即头针+中药蜡疗组、头针组、对照组三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手段,头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头针治疗,穴位选择四神针、智三针、脑三针、颞三针;头针+中药蜡疗组在头针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蜡疗。观察治疗前后的相关量表(MAS、GMFM、CSI)、关节活动度(内收角、腘窝角、踝关节背伸角)、脑电生物反馈测试(θ波、β波)以及实验室指标(NSE、MBP)。结果:在量表评估方面,治疗前三组在MAS、GMFM、CSI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三组MAS、GMFM、CSI得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相比,头针+中药蜡疗组在MAS、GMFM、CSI均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关节活动度方面,治疗前三组在内收角、腘窝角、踝关节背伸角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三组三项测量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