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大雄  徐桂华 《重庆医学》2012,41(13):1288-1289,1292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科2004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急性、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4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剂量组(23例)和小剂量组(22例),常规剂量组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剂量组静脉注射小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种不同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常规剂量组患者显效(43.5%)、有效(34.8%)比小剂量组(40.9%、31.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在治疗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与常规治疗相同的疗效,且花费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效果。方法患儿诊治时间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根据随机分组法,等分80例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患儿采取常规激素治疗,实验组在该基础上以静脉注射的方式再用丙种球蛋白,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恢复到正常的时间以及出血控制时间上,实验组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P0.05)。结论对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在常规激素治疗上静注丙种球蛋白,可使患儿血小板尽快上升,起效快,效果确切,值得运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重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为两组患者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系统的治疗及护理观察.结果:治疗组出血症状控制时间为(2.5±1.5)天,对照组为(13.3±4.5)天,病程明显缩短.结论: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重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显著,是一种较佳的治疗方案,通过全面细致的护理与病情观察有利于重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大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ITP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丽妹  姚霞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2):3223-3225
目的:观察大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72例住院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在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同时加用大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IV IG)治疗,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于治疗第3天血小板均明显升高,皮肤无新鲜的出血点。结论:大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确切,疗程较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全面细致的护理与病情观察有利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治疗和康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毛英  陈涛 《右江医学》2009,37(1):45-46
目的观察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HDIVIG)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积极预防及控制感染、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1 g/(kg.d),连用2 d;肾上腺皮质激素总疗程4~6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为95.23%和57.1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回升时间和出血停止时间治疗组及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较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肖小兵 《海南医学》2013,24(5):683-68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79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分为两组,标准剂量组(n=39)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亚剂量组(n=40)予亚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治疗6d、9d、14d后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4、0.75、0.45,P>0.05)。两组患儿治疗14d后巨核细胞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但两组患儿治疗后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平均出血消失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P>0.05)。结论亚剂量丙种球蛋白用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和标准剂量疗效相当,节省了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7.
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丙种球蛋白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将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激素治疗并积极预防及控制感染,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丙种球蛋白1g/(kg.d),连用5d;激素总疗程为4~6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为93.3%和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回升正常时间和停止出血的时间,治疗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激素联合小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将64例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3例,治疗组采用激素联合小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对照组采用激素联合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种方案治疗第3天比较血小板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到治疗第6天,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方案出血倾向消失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无危及生命的严重出血发生。结论激素联合小剂量IVIG治疗重症ITP能达到迅速提升血小板计数,控制出血症状,且具有剂量小、费用少、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糖皮质激素及糖皮质激素与IVIG组联合治疗儿童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183例病例按照入院后治疗方案分为单用IVIG组、单用糖皮质激素组及联合组(糖皮质激素与IVIG联合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有效率、出血停止时间、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血小板达正常时间。结果联合治疗组分别与单用糖皮质激素、IVIG治疗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用糖皮质激素与单用IVIG治疗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皮质激素+IVIG组出血控制时间、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血小板达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单用糖皮质激素或IVIG治疗组(P<0.01)。结论糖皮质激素或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仍为儿童急性ITP的首选治疗,但糖皮质激素与IVIG组联合治疗是急重型患儿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低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将78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2组,低剂量组42例采用小剂量丙种球蛋白200 mg· kg-1·d-1,静脉滴注,连用5d;大剂量组36例采用丙种球蛋白400mg· kg-1 ·d-1,静脉滴注,连用5d.所有病例均同时给予...  相似文献   

11.
浅析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与糖皮质激素对重症小儿ITP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柏玲  何允兰 《吉林医学》2006,27(7):825-82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有效治疗主要依靠糖皮质激素及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我院1996年2月-2004年2月共收治108例患儿。其中重型36例,对其中的12例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加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及临床观察,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将7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治疗,治疗组在地塞米松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出血控制时间、血小板计数变化、维持正常计数时间、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出血控制时间、用药后血小板上升速度及血小板升至正常后持续时间、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显著,能够快速提高血小板水平,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郑理 《浙江实用医学》2006,11(3):215-216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及护理。方法对7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在地塞米松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人血丙种球蛋白,对照组单用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1%)优于对照组(有效率为68.7%),止血效果明显而迅速,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轻。结论地塞米松联用人血丙种球蛋白疗效显著,同时加强出血护理、心理护理和宣教工作,观察生命体征,有助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0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地塞米松治疗,给予观察组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控制时间、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儿血小板恢复时间,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78例,按照随机原则将患儿分成3组,每组各2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再分别应用丙种球蛋白大剂量、小剂量对其中两组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比3组临床疗效,其中,丙种球蛋白大剂量应用量为400 mg/(kg·d),小剂量应用量为200 mg/(kg·d)。结果①对3组血小板升高时间进行比较,大、小剂量组以及对照组分别为(3.22±1.45)d、(3.11±1.85)d、(5.47±2.17)d,大、小剂量组之间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②对比3组总有效率,大、小剂量组以及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分别为96.30%、92.59%、81.48%,大、小剂量组之间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但两组总有效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在应用糖皮质激素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丙种球蛋白对特发性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好,不仅可迅速提高血小板水平,还可对患儿出血倾向进行控制,但在丙种球蛋白应用过程中,大、小剂量疗效差异不明显,但大剂量应用可加重患儿家庭经济负担,故在不影响临床疗效的情况下,可选用小剂量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以减轻患儿家庭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丙种球蛋白联合甲基强的松龙在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方法遴选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36例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n=18)和对照组(n=18),前者应用丙种球蛋白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后者仅应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治疗5d后,分析两组疗效,比较出血症状控制时间等观察指标。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44%,出血症状控制时间为(2.19±1.35)d,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为(3.98±1.12)d,对比对照组的相应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甲基强的松龙在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小儿急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例。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给予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PLT计数、MPV和P-LCR。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MPV、PLT计数、P-LCR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显著提高患儿血小板计数、改善血小板参数,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选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共96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儿入院时间先后分为研究组(32例)、观察组(32例)以及对照组(32例),研究组患儿均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常规激素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小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常规激素治疗,对照组患儿依照常规给予激素治疗,对比3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研究组患儿治疗有效率96.9%,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90.6%,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81.3%,研究组与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儿有效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与观察组患儿治疗过程中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血小板上升至正常所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儿上述时间指标小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着卓越的临床效果,患儿血小板数量快速回升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IVIg)静脉注射治疗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IT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方案规范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IVIg400mg/kg·d-1静脉滴注,疗程5天。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6%,治疗组总共有效率达92%,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IVIg)静脉注射治疗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较单用糖皮质激素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0.
赵巧华 《医学综述》2008,14(24):3819-3820
目的观察静脉滴注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复发(或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3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采用静脉滴注大剂量地塞米松20mg/d,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0.4g/(kg·d)均连用5d。结果36例患者中3例失访。在33例获得随访患者中显效18例(54.5%),部分缓解10例(30.3%),未缓解7例(21.2%),总有效率达84.8%。结论对于重症、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脾切除术无效的某些难治性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静脉滴注不失为一种疗效好、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小、能更快升高血小板的治疗方法,并可反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