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异物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就诊儿科的小儿支气管异物患儿临床资料.异物吸入史不明确者12例,胸部X线检查13例中10例诊断为支气管异物,余12例行支气管冠状位螺旋CT扫描诊断为支气管异物.结果:22例均在全身麻醉下行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治愈出院.结论:就诊儿科的支气管异物患儿临床表现可不典型,及时行支气管冠状位螺旋CT扫描有助于诊断,必要时可行支气管镜检查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2.
不典型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体会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提高不典型支气管异物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2-2002年3月间收治的无异物吸入史、X线不显影、肺CT亦未发现异物及临床表现较特殊的支气管异物患者1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确诊方法经纤支镜检查直视下窥见支气管异物9例;纤支镜检查后患者自行咳出1例;开胸手术确诊1例。结论:注重详询病史,增强胸部X线、CT及纤支镜下支气管异物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的识别能力,综合判断,才能不断提高非典型支气管异物的诊断水平。双侧交替性肺炎和上叶肺炎也不能排除支气管异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异物的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42例气管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儿均行多层螺旋CT及支气管镜检查。异物位于气管5例,左主支气管16例,左下叶支气管2例,左上叶支气管2例,右主支气管10例,右中间支气管6例,右上叶支气管1例。肺CT检查发现异物的位置、形状及体积与支气管镜检术中所见一致。42例气管、支气管异物均被成功取出,合并肺炎的32例异物取出后经抗感染治疗均痊愈。结论早期行肺部多层螺旋CT检查结合后处理技术,可以准确诊断支气管异物及对异物定位。  相似文献   

4.
对我院2004—01/2007—06小儿支气管非金属异物72例影像诊断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9例,女23例,年龄6月龄~7(平均4.3)岁。72例胸部透视检查,其中28例摄胸片,其中32例行螺旋CT(MSCT)检查并作CT仿真内窥镜(computed tomography virtual bronchoscopy,CTVB),异物种类:栗子仁、花生仁、瓜子仁、豆粒、鸡骨、果冻等。多发季节:秋、冬季节。患儿均有明确异物吸入史,咳嗽、憋气等症状,查体患侧呼吸音减弱。所有病例均经纤维支气管内窥镜手术取出异物。其中右侧支气管非金属异物43例,左侧支气管非金属异物29例。  相似文献   

5.
胸腔镜微创手术在胸部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胸腔镜胸部肿瘤手术的可行性,并介绍手术操作方法。方法:1997年7月以来,应用胸腔镜治疗胸部肿瘤102例,其中良性肿瘤35例,恶性肿瘤67例。行肺叶切除54例,全肺切除4例,肺楔形切除12例,纵隔肿瘤切除10例,胸腺切除5例,单发胸膜间皮瘤切除3例,胸膜活检加固定术2例,食管癌切除9例,胸部手术时间60-240min,平均126.5min,术后平均住院9.6d。恶性肿瘤病例术后根据病情辅以化疗或放疗等综合治疗。结果:除3例因胸膜广泛粘连转传统开胸手术外,其余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其中死亡1例,其余均治愈。结论:胸腔镜治疗胸部肿瘤就技术操作而言是可行的,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对胸部恶性肿瘤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能达到与常规开胸肿瘤根治同等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32例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影像学资料,全部患儿均行常规的胸部X线胸部透视、胸部平片、螺旋CT轴位扫描及三维重建,重建技术包括CT仿真内窥镜重建(CTVE)、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结果:32例患儿胸部透视及平片均不能明确诊断,CTVE、MPR、SSD可清楚显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位置、形状、大小。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轴位图像结合三维重建能提高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的准确性,是目前术前诊断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最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病史隐匿的成人支气管异物1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病史隐匿的成人支气管异物的临床特点,以及处理经验与教训。方法:总结分析自1992年11月~2001年11月间收治的15例此类病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34~66岁;左侧4例,右11例。5例经纤支镜检查明确为支气管内异物,3例因活检钳触及硬物始疑及异物可能,余7例经开胸手术明确。除金属异物病例外,其余病例均有首诊误诊情况。结果:经第1次纤支镜检查取出异物2例,抗感染2周后第2次纤支镜检查取物成功4例,开胸手术治疗9例。作肺叶切除者3例;支气管剖开、异物取出术者4例,一侧全肺切除术2例。结论:应重视病史不确切的成人气管异物的诊断,尽量作纤支镜不导物取,而避免外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在胸部损伤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1年7月—2010年4月胸部损伤患者34例,应用电视胸腔镜进行探查、诊断,同时进行肺修补、心包修补、膈肌修补、止血等手术治疗。结果:34例经VATS探查以明确脏器损伤情况,肺裂伤10例,右心室穿透伤1例,左下肺静脉撕裂伤1例,胸内异物残留3例,2例可疑乳糜胸皆在VATS联合辅助小切口下完成。合并腹部伤5例行VATS及腹腔镜下修补术。VATS探查及治疗时间45~140 min。术后住院时间5~10d。34例术后半年随访,复查胸片或胸部CT均无胸腔积液、异物、肺不张及其他异常发现。结论:VATS的合理应用能使胸部损伤患者诊断更加及时、准确,在不延误治疗的情况下可使手术创伤尽可能达到最小。  相似文献   

9.
气管异物3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结果:异物性质以植物性为主,临床均有不同程度呛咳,半数病例有喘憋、紫绀,3/4病例有肺部体征,24例经支气管镜取出异物,8例自然咳出结论:气管、支气管异物在小儿常见,对疑诊病人应反复多次行X线检查,支支气管镜检查既可作为诊断也可用作治疗,应尽早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治方法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04年1月本科收治的22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病例资料。结果:1例在无麻醉下经直接喉镜取出异物。20例在全麻下经支气管镜成功取出,1例自行咳出,无气管切开,气胸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及时明确诊断和正确处理是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治疗的关键;提高家长和儿童的安全意识,可降低小儿气管异物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SCT三维重建与X线在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优缺点。方法:选择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01—01/2009—01收治的27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证实为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常规的胸部X线检查、螺旋CT轴位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27例异物均经纤维支气管镜取出。两者比较,CT的诊断阳性符合率高于X线。结论:MSCT对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及手术定位具有重要价值,与胸部X线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切除纵隔肿瘤及囊肿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切除纵隔肿瘤的方法及其适应症。方法:总结1996-2001年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切除的22例纵隔肿瘤及囊肿病人资料,其中胸腺瘤4例,畸胎瘤8例,神经源肿瘤7例,支所联系实际囊肿3例,食管及心包囊肿各1例,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有1例胸腺瘤病人术后1年复发,1例病人术后出血2次手术,其它病人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辅助小切口的VATS同样具备标准VATS的优点,在部分纵隔肿瘤及囊肿病人可完成与传统开胸入路同质量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重组技术对小儿气管及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2例临床疑气管及支气管异物的患儿,行胸部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后,进行图像后处理,成像技术为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和最小密度投影(M inIp)。结果:22例患儿均获得清晰图像,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19例,其中右主支气管异物10例,左主支气管异物6例,气管异物3例。异物中花生米7例,葵花籽3例,西瓜子4例,软糖、青豆各1例,圆珠笔帽1例,碎青菜2例。17例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患者,均经支气管镜证实,2例患儿自行咳出异物,于咳出异物后复查再未见异物,未行手术;结合各种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异物的位置、形态、大小、支气管狭窄部位、程度、异物与气管壁的关系,其中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后处理显示率最高。结论:16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是诊断气管及支气管非金属异物中的一种无创伤、定位准确检查方法,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MSCT)在小儿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疑似支气管异物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均采用低剂量MSCT检查,并将结果与支气管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MSCT诊断小儿支气管异物72例,其中检查显示位于气管22例,位于左主支气管8例,位于左下叶支气管6例,位于右主支气管15例,位于右侧中间段8例,位于右下叶支气管13例。与支气管镜检查比较,MSCT有3例假阳性,其余与支气管镜检查结果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MSCT直观显示异物所在位置及形态,可清晰显示异物嵌顿所致肺气肿、肺炎、肺不张、纵隔积气的继发征象。结论低剂量MSCT应用在小儿支气管异物诊断中,可全方位显示患儿支气管异物的位置、大小、形态,对异物的间接征像显示更明确,具有扫描快速、诊断准确及时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收集1996年9月以气管支气管异物入院的78例患儿病历资料,均行直爱喉镜--支气管镜联合检查术,浅析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治疗、手术技巧、麻醉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报告创伤性支气管断裂20例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总结创伤性支气管断裂的早期诊断依据,分析延误诊断的原因,评价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本组20例手术治疗18例。伤后一周内手术14例,其中10例行支气管断端吻合术,4例修补成形术。全肺切除及肺叶切除各2例。结果:早期手术的14例病人,术后均痊愈;延迟手术的4例中2例肺功能明显减退,1例吻合口感染并发脓气胸;2例伤后术前突然死于并发症。结论:只有早期正确诊断才能及时手术治疗,早期手术,并发症少,治愈率高,肺功能恢复满意。伤后一周内为最佳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儿童钝性胸部创伤后主支气管断裂的临床特点和早期诊治。方法 本组 11例 ,年龄 3~ 7岁 ,平均 (5 1± 1 4 )岁。患者均为闭合性损伤后主支气管完全性断裂 ,左侧 7例 ,右侧 4例。 4例伤后 2 4h内急诊行支气管断裂吻合术 ;7例延误诊断患儿于伤后 2~ 12个月内晚期手术 ,其中 3例行支气管断裂吻合术 ,4例行全肺切除术。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 ,7例行支气管断裂吻合术 ,恢复顺利 ,术后1个月胸片复查 ,肺组织复张良好。结论 认识儿童钝性胸部创伤后气管支气管断裂的临床特点 ,可提高早期诊断水平 ,明显降低其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3例临床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全部经螺旋CT检查,并结合多平面、表面遮盖法及CT仿真支气管镜等重建图像进行诊断。结果气管、支气管异物43例,其中:气管内8例,右侧支气管19例,左侧支气管16例,螺旋CT全部直接显示其本身及所在段支气管管腔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所致的间接征象,螺旋CT检出率100%。结论螺旋CT能直接显示小儿支气管、支气管异物,对手术定位,指导直接喉镜、硬性支气管镜取异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小儿纵隔支气管囊肿误诊为纵隔肿瘤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小儿后纵隔支气管囊肿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小儿后纵隔支气管囊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为7个月幼儿,因干咳行X线胸片检查发现右肺膨胀不良,左肺代偿性肺气肿;胸部CT扫描示后纵隔占位性病变,左肺阻塞性肺气肿,右肺膨胀不全,经手术及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纵隔支气管囊肿.结论:纵隔支气管囊肿较为少见,发生于小儿的后纵隔支气管囊肿更为少见,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最后确诊依据影像学检查和术后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呼吸道异物的诊断价值及在术后随访中所具有的优势。方法:利用Siemens Sensation16螺旋CT对104例临床疑为呼吸道异物的患者进行胸部容积扫描,将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及仿真内窥镜(CTVB)等多种技术相结合进行诊断,其中66例诊断为呼吸道异物,9例行MSCT随访。结果:66例中MSCT诊断8枚异物位于气管,右侧支气管及其分支为39枚,左侧支气管及其分支19枚。经临床支气管镜证实61例,其余5例:1例为黏液团,3例仅见脓液、未见明显成形异物,1例为炎性栓子。9例随访病例中发现2例异物未完全取出。结论:临床拟诊呼吸道异物时,由于MSCT无创、快捷、准确率高,在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中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