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4h的血糖波动特点及动态血糖检测系统在老年人中应用的优势。方法:对7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动态血糖检测,并与指端毛细血管血糖比较,分别进行 分析。结果:老年人血糖较高的时间段为早餐后2h及中餐、晚餐后3h,共有25例次出现低血糖,其中8例次无自觉症状,17例次低血糖发生在22:00至凌晨6:00,同时进行的指端毛细血管血糖仅发现l0例次发生低血糖,与CGMS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37,P<0.01)。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动态血糖监测,能全面、客观地反映患者各时段血糖水平,为临床制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较为完整和及时的信息,及时有效的进行糖尿病教育,减少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特别适合老年人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特点。方法:将2006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的65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34例和CGMS组31例,常规组采用常规血糖监测,CGMS组应用持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血糖。分析两组血糖达标时间、达标率、胰岛素剂量、低血糖频次以及治疗不同时期血糖情况。结果:CGMS组患者所需达标时间更短,达标率更高,低血糖发作次数更少(P均<0.05),两组间胰岛素剂量无差别。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平均FBG和2 h PBG均达标,但CGMS组2 h PBG控制更佳(P<0.05)。结论:在制定初诊2型糖尿病治疗方案时采用CGMS有助于血糖更好、更快达标,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3.
连续动态血糖监测在老年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与传统手指测血糖在反映老年2型糖尿痛患者血糖漂移的细节及波动趋势、指导治疗等方面的优劣.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1月至2009年3月在我院老年病科住院的3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雷兰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血糖监测.结果:CGMS监测与手指血糖监测3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两种血糖值进行t检验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应用CGMS调整治疗3 d后患者的FBG、早餐后2 h、中餐后2 h、晚餐后2 h、晚22:00、凌晨2:00血糖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现8例为无症状性低血糖.结论:临床试验结果表明雷兰动态血糖监测能较详细地显示T2DM患者血糖水平波动的特征,在临床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动态血糖监测在2型糖尿病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运用中的注意事项,评价其对临床护理的指导意义.方法 将93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50例和无动脉粥样硬化组43例,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2组72 h血糖变化及波动特点,并统计无症状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动态血糖监测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少;2型糖尿病伴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血糖波动明显大于无动脉粥样硬化组,且无症状低血糖发生率高.结论 2型糖尿病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失去了生理性血糖波动的规律.加强宣教,合理运用动态血糖监测,在临床护理中可以全面观察患者的血糖变化,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研究2型糖尿病(T2DM)强化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发生的特征。方法(1)将研究对象分为胰岛索治疗组、磺脲类治疗组和诺和龙治疗组;(2)用CGMS对66例T2DM患者于血糖稳定后进行72h血糖监测,其间监测指端血糖谱并输入CGMS以校正,根据血糖测定图谱观察各组低血糖发生的特征。并对每一患者抽血检测升糖相关激素,比较低血糖发生时与非低血糖时升糖相关激素的异同。结果(1)各组低血糖多于11:00—12:00,21:00一次日5:00发生,最多见于2:00。(2)餐后3h血糖较餐后2h可以更好地预测低血糖的发生。(3)发生低血糖时,升糖相关激素变化不明显。(4)磺脲类治疗组较胰岛索治疗组、诺和龙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CGMS能及时准确地发现低血糖,了解低血糖的影响因素及低血糖后的反应,以指导临床治疗,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动态血糖监测及时发现低血糖,以便制定更加准确全面的血糖调整方案。方法通过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5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72h动态血糖监测。结果应用CGMS过程中,27例患者出现69例次低血糖(血糖<3.9mmol/L),其中20例出现无症状低血糖,以0:00~5:00为多;2例因未及时进餐而发生低血糖。结论 CGMS可以更全面反映患者血糖波动情况,有效地降低低血糖的发生,同时帮助医生及时有效地调整胰岛素或降糖药的用量及用法,使患者血糖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7.
张法越  王维清 《天津护理》2011,19(3):129-130
目的:比较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和传统血糖检测方法,并对CGMS在Ⅱ型糖尿病中应用和护理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对23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CGMS检测,患者均使用CGMS动态血糖仪连续测定血糖3天,同时每天测定末梢血糖浓度,两组数据进行校正和比较。结果:5例局部有少量出血,2例胶布固定处出现红肿,血糖值输入时出现错误3次,1例由于电流低报警2次,CGMS所测血糖值与末梢血糖值呈正相关(r=0.8742,P〈0.001),发现凌晨高血糖12例,餐后血糖高峰值在餐后1.5~3 h出现,有12例患者血糖值有超出CGMS检测的高限或低限,发生低血糖事件20例次。结论:CGMS在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均起着指导性的作用,但目前还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血糖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简易化血糖监测方案在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8例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9例。干预组采取简易化血糖监测方案,对照组按照《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推荐血糖监测方案进行指导。分别在指导后3个月和6个月比较两组病人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值及其达标率。[结果]干预组指导后3个月、6个月的FPG、2hPG、HbA1c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指导后3个月及6个月的FPG达标率、2hPG达标率和HbA1c达标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简易化血糖监测方案的应用更有利于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及达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血糖监测(SMBG)的影响.[方法]对32例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及家属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时间为6 个月.[结果]本组病人均顺利完成6个月SMBG,病人血糖稳定;干预后病人对SMBG的重要性知晓率达100%,96.87%的病人能主动进行SMBG,其中96.77%的病人能准确进行SMBG.[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SMBG的依从性,从而增强病人的自我管理及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2例幼儿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2例1型糖尿病患儿进行动态血糖监测期间的护理.入院后为患儿进行全面的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及胰岛素治疗的护理外,积极、主动与患儿及家属沟通,介绍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优点,使患儿和家属能配合医护人员做好CGMS的维护.并根据患儿的特点将CGMS安装部位由常规的下腹部改为臀部外上方,最终顺利完成动态血糖监测,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血糖监测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媛媛 《全科护理》2010,8(28):2541-254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血糖监测(SMBG)的影响。[方法]对32例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及家属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时间为6个月。[结果]本组病人均顺利完成6个月SMBG,病人血糖稳定;干预后病人对SMBG的重要性知晓率达100%,96.87%的病人能主动进行SMBG,其中96.77%的病人能准确进行SMBG。[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SMBG的依从性,从而增强病人的自我管理及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应用动态血糖仪监测血糖情况,探讨分析患者使用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观察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46例,应用美国MiniMed公司生产的皮下埋入式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72h血糖情况,进行分析观察。结果使用CGMS监测中,过程顺利,未出现异常报警现象,监测结果对患者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结论使用CGMS监测可以明确显示患者24h血糖波动及波幅,能够正确指导患者治疗,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过程中的护理。方法:用CGMS对3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3d动态血糖监测,并由专人护理。结果:35例患者监测期间耐受良好,穿刺部位无感染,均获得完整的血糖变化信息。结论:护理人员掌握规范的操作方法,加强对患者相关知识的教育取得患者配合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动态监测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水平、波动趋势以及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方法采取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24例新诊断未经干预治疗的T2DM患者进行连续72 h的血糖监测,患者记录生活日记。结果 CGMS所测的血糖值与指端血糖值呈显著正相关(r=0.94,P(0.01)。患者一天中血糖较高的时间段为早餐后及中、晚餐后1~5 h,下午2点至凌晨1点是血糖高峰最集中(57.5%)的时间段,而75.5%的血糖低谷值出现在凌晨2点至5点。血糖(7.8 mmol/L及11.1 mmol/L所占的时间百分比分别为93%和57%。食物、运动、生活事件影响血糖波动。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较详细地显示新诊断T2DM患者血糖水平波动的特征,食物、运动、生活事件是影响血糖波动的主要因素,为拟定更为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为糖尿病教育提供更形象、更具说服力的材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2型糖尿病(T2DM)患者治疗中的低血糖、无症状低血糖。方法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1147例血糖控制稳定的T2DM患者血糖(BG)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37.23%,其中无症状低血糖60.80%(697人次),与病程呈指数曲线负相关。平均血糖(MBG)与低血糖发生率呈指数曲线负相关,与无症状低血糖发生率呈双曲线负相关。随着日内血糖差值逐渐增大,低血糖发生率呈等级增高。结论①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低血糖发生率高,MBG控制越低、日内BG波动越大,则低血糖、无症状低血糖发生率越高;(2)CGMS能及时准确发现无症状低血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初诊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 将4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20例.2组均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试验组使用CGMS系统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对照组采用手指末梢血糖监测仪监测血糖,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时间明显缩短(P<0.01),低血糖发生次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 CGMS与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联合应用能更为迅速、有效、安全的控制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相似文献   

17.
动态血糖监测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锡丽  李生兵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8):1663-1664
目的 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血糖变化的可靠性,及其在降糖方案调整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和临床运用的可行性.方法 将9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33例),均采用每日4次皮下胰岛素强化降糖,分别用血糖仪手指血糖监测和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血糖控制情况,并比较两组间血糖控制情况和住院费用的差别.结果 CGMs组患者HBA1C、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住院费用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GMS有助于指导糖尿病患者降糖方案的调整,更好的控制血糖,又不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有望更广泛地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及护理要点、注意事项.方法:用CGMS监测仪对2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72 h动态血糖监测,同时进行相关知识教育与护理.结果:26例患者均顺利地完成CGMS,无不良反应.结论:合理应用CGMS,能及时了解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变化特点,为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同时指导糖尿病的护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分析动态血糖监测与传统血糖监测在1型糖尿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12~2014-12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血糖监测,试验组采用动态血糖仪监测,连续监测72 h,统计分析两种方法监测低血糖的诊断情况。结果动态血糖监测组患儿血糖稳定达标所需时间为(7.5±1.7)d,明显短于传统血糖监测组患儿所需时间(16.4±2.1)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血糖监测组每天发现低血糖次数[平均每例(1.23±0.74)次],明显多于动态血糖监测组每天发现低血糖次数[平均每例(2.66±1.4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够准确地观察1型糖尿病患儿的血糖情况,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患儿的血糖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20.
用微量血糖监测仪测定血糖,具有简便、快速、微量等优点,而且能在45s测得结果,有助于及时调整降糖药物剂量,是监测血糖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