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单肺通气(OLV)期间血液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24例择期开胸手术的COPD稳定期患者,根据BMI值分为低BMI组(Ⅰ组)和正常BMI组(Ⅱ组),每组12例,分别于患者右侧卧双肺通气(TLV)10min、OLV10、20、30、40min抽取动、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两组患者OLV各时点Pa02较TLV时明显下降(P〈0.05),Qs/Qt明显增加(P〈0.05);与Ⅱ组比较,Ⅰ组病人各时点Pa02、Qs/Qt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正常体重指数COPD患者较低体重指数COPD患者OLV期间具有更好的血液氧合趋势,肺内分流增加较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对单肺通气下食管癌手术患者肺内分流及动脉氧合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胸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F组和C组各30例。在麻醉诱导前15 min,F组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侧卧双肺通气5 min( T1)、单肺通气30 min( T2)和恢复双肺通气30 min( T3)采集动静脉血样行血气分析并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计算肺内分流率( Qs/Qt )。结果两组血液动力学指标、平均气道压(Pmean)、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T1时比较,两组T2、T3时PaO2降低,Qs/Qt升高(P均<0.05);与T2时比较,两组T3时PaO2升高,Qs/Qt降低(P均<0.05);与C组比较,F组T2、T3时Qs/Qt降低,T3时PaO2升高(P均<0.05)。结论麻醉前15 min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可减少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提高动脉氧合。  相似文献   

3.
司建洛  苏跃  宋绍团 《山东医药》2011,51(11):90-91
目的比较低潮气量联合个体化呼气末正压(PEEP)单肺通气(OLV)与常规OLV的通气效果。方法选择44例全麻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各22例,两组均先行双肺通气(TLV)30 min,后改行OLV。联合组OLV时潮气量(VT)为6~8 ml/kg,根据动态压力—容积(P-V)曲线目测其呼气支上拐点(最大曲率点,PMC)对应的压力PPMC设置PEEP。常规组为VT 10 ml/kg,PEEP为0。于TLV 30 min(T1)、OLV 30 min(T2)和气管拔管后30 min(T3)时分别记录气道峰压(Peak)、气道阻力(Raw)、胸肺顺应性(CT)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在各时点采集动脉血和中心静脉血标本行血气分析(pH、PaO2、PaCO2);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与T1相比,两组T2时HR、Peak、Raw、Qs/Qt均升高,CT、PaO2均降低;与常规组比较,联合组T2时Peak、Raw、Qs/Qt降低,PaO2、CT增加;T3时PaO2增高,Qs/Qt降低,P均〈0.05。结论全麻OLV期间选择6~8 ml/kg潮气量联合PPMC水平的PEEP可明显改善动脉氧合,是临床个体化保护性OLV的理想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单肺通气(OLV)方式对患者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影响。方法拟行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36例,随机分为长时间组(Ⅰ组)和间断的双肺通气组(Ⅱ组),每组18例。两组患者分别在麻醉诱导后(T1)、OLV 45 min(T2)、90min(T3)及术后2h(T4)采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浓度。结果两组TNF-α、IL-6、IL-8和IL-10于T2时明显上升(P〈0.05),Ⅱ组T3、T4时TNF-α、IL-6和IL-8均明显低于Ⅰ组(P〈0.05),而IL-10高于Ⅰ组(P〈0.05)。结论单肺通气期间间断双肺通气可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目标肺萎陷技术对老年开胸患者肺内分流率(Qs/Qt)的影响.方法 选择下段食管癌或贲门癌开胸手术拟行单肺通气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用支气管堵塞器堵塞左下肺叶支气管,B组用支气管堵塞器堵塞左主支气管.分别于单肺通气(OLV)之前10 min(T1)、OLV后30 min(T2)、OLV后60 min(T3)、双肺通气(DLV) 20 min(T4),抽取动静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Qs/Qt.结果 A、B组Qs/Qt在T2、T3时点均较T1、T4时点升高(P均<0.01);A组与B组比较,A组T2、T3时点Qs/Qt低于B组(P均<0.05).A组与B组PaO2在T2、T3时点较T1、T4时点减少(P均<0.01);A组与B组比较,A组T2、T3时点PaO2高于B组(P均<0.05).A组与B组PaC02、pH在T1、T2、T3、T4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堵塞器行目标肺萎陷技术能减少老年开胸患者的肺内分流、改善术中的氧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与异氟醚麻醉对单肺通气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 58例拟行肺癌、食管癌等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28例)采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单肺通气麻醉,B组(n=30例)采用异氟醚单肺通气麻醉。监测两组患者在置入漂浮导管后10min(T0)、双肺通气10 min(T1)、单肺通气15、30、60、90 min(T2~T5)时的相关指标。结果两组Paw在T2~T5时较T0时均明显升高(P0.01);PaO2在T1~T5时均明显下降(P0.01),且在T2时达到最低值;Qs/Qt在T1~T5时均明显升高(P0.01),且在T2时达到最高值。A组Qs/Qt在T2~T5时较B组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应用于单肺通气可明显改善患者动脉血氧和减少肺内分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不同单肺通气模式对肺癌手术患者氧合和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肺叶切除手术的肺癌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三组,分别采用不同单肺通气后通气模式,观察和比较各组不同时间点氧合和肺内分流参数的变化.结果 B组T2和T3时刻OI值,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与T0时刻无显著差异(P〉0.05);B组T1和T2时刻Qs/Qt值,显著高于A组、B组和T0时刻(P〈0.05);T3时刻Qs/Qt值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与T0时刻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呼吸频率17次/min,潮气量6 mg/kg和呼吸末正压5 cmH2O,能显著提高氧分压,减少肺内分流,减轻对肺的损伤,是肺癌手术病人较为理想的单肺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制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装置用于单肺通气(OLV)对动脉血氧分压及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肺叶切除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CPAP组(A组)和肺萎陷组(B组),每组20例。A组单肺通气时在患侧肺使用自制CPAP装置给予5cm H_2O纯氧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B组未予任何干预措施。分别于单肺通气前(T_0)、单肺通气后30min(T_1)、单肺通气后60 min(T_2)测定动脉及混合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并根据公式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两组T0时点PaO2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2时点A组的PaO_2均较B组高(P0.01),而Qs/Qt两组间各时点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肺通气期间,在患侧肺使用该自制CPAP装置给予5 cm H_2O CPAP,可增加动脉血氧分压,但对肺内分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舒芬太尼预防全麻诱导期机体应激反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将6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Ⅰ、Ⅱ、Ⅲ组各20例,分别采用芬太尼、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行麻醉诱导。于诱导前(T,基础值)、插管前即刻(T0)、插管后1min(T1)、3min(T2)、5rain(T3)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SpO2,并在各时点抽取静脉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水平。结果T0时三组MAP、HR和T时相比显著降低(P〈0.05),Ⅲ组下降幅度高于Ⅰ、Ⅱ组;Ⅲ组MAP、HR在各时点无显著差异;NE和E浓度除Ⅰ组在T1、T2时高于基础值(P〈0.05)外,其余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抑制插管时应激反应的效果优于芬太尼;舒芬太尼更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0.
欧阳欢 《山东医药》2011,51(38):110-111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丙泊酚联合雷米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探讨丙泊酚最适用量。方法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A、B、C组,每组16例。所有患者均为丙泊酚靶控输注(TCI)诱导和维持麻醉;A、B、C组丙泊酚维持剂量分别为2、3、4μg/ml,三组均通过调整雷米芬太尼输注速度来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手术结束时停用麻醉药,并以此为零点记录睁眼时间、拔管时间、问答切题时间。结果三组麻醉效果满意,手术顺利完成,未出现麻醉并发症。A组睁眼时间(4.4±2.4)min、拔管时间(5.2±2.2)min、问答切题时间(7.7±2.6)min,B组分别为(8.6±2.6)min、(9.8±3.1)min、(13.2±3.2)min,C组分别为(9.8±6.4)min、(12.2±3.6)min、(14.8±4.6)min,A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问答切题时间最短,与其他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 2μg/ml丙泊酚联合雷米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叶切除患者单肺通气(OLV)时应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氧合及分流的影响。方法将70例肺叶切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两组在OLV时潮气量6 ml/kg,呼吸频率16~18次/min,观察组同时应用PEEP 5 cm H2O,对照组不用PEEP,比较两组患者双肺通气时(T1)、单肺通气10 min(T2)及单肺通气30 min(T3)血气分析结果及平均肺动脉压(PA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动脉血氧分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 O2)及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对照组T2、T3时间点Pa O2较T1时下降(t=7.528、6.767,P=0.000、0.000),T2、T3时间点观察组Pa O2高于对照组(P=0.000),PH值、Pa CO2、BE、HCO-3各时间点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T3时间点观察组Qs/Qt较分别较对照组降低(t=12.011、9.992,P=0.000、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PAP、MAP、HR、Sv O2各时间点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叶切除手术OLV时应用PEEP可提高氧分压,降低肺内分流,是防治低氧血症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运用小剂量芬太尼和舒芬太尼时全麻诱导患者喉罩置入时的心血管反应。方法择期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麻醉诱导分别采用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罗库溴铵0.6mg/kg,F组给予芬太尼2μg/kg,S组给予舒芬太尼0.25μg/kg,诱导完成后置入喉罩。分别记录麻醉前(T0)、诱导完毕(T1)、喉罩置入即刻(1、2)、喉罩置入后1min(T3)、2min(T4)、3min(T5)、4min(T6)和5min(T7)时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并观察有无相关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从麻醉诱导后到置入喉罩后5min,两组患者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相比,F组在T1、T2和T3时间点心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在T1和T2时间点心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麻醉诱导前到喉罩置入后5min,两组间各时间段收缩压(SAP)、舒张压(DAP)、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110比较,两组患者在观察期的不同时间点出现SAP、DAP、MAP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芬太尼和舒芬太尼进行全麻诱导喉罩置入时,两者均有效抑制了喉罩置入时的心血管反应,为喉罩置入提供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在肠道内窥镜检查中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肠道内窥镜检查的患者30例,ASAⅠ-Ⅱ级,分为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靶控组(P—R组)30例、咪唑安定一氯胺酮组(M—K组)30例。比较两组围术期镇静-止痛效果、循环系统影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种麻醉方法均可满足肠道内窥镜检查需要。术中P—R组对于循环系统如心率和收缩压的影响低于M—K组,并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复苏时间较短(P〈0.05)。两组镇静一止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用于肠道内窥镜检查麻醉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肺通气模式下不同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单肺通气剖胸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三组,每组20例。A组单肺通气6 mL/kg+PEEP为0 cmH2O,B组单肺通气6mL/kg+PEEP为4 cmH2O,C组单肺通气6 mL/kg+PEEP为8 cmH2O,术中均为持续性单肺通气,并排除肺功能差或有肺部疾病者。通过监测单肺通气前(T1)、单肺通气30 min(T2)、单肺通气60 min(T3)、单肺通气90 min(T4)、单肺通气结束前(T5)、出室前(T6)的SpO2、MAP、HR。采集颈内静脉血5 mL进行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检测。结果三组治疗不同时间点MAP、HR、SpO2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B、C两组从T3开始相对于A组炎性因子水平较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B、C两组间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单肺通气6 mL/kg+PEEP 4 cmH2O对肺损伤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5.
对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择期在单肺通气、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单肺通气期间采用定压控制通气模式。分别于入室后未吸氧时(T1)、全麻插管时(T2)、单肺通气后10min(T3)、30min(T4)和手术结束时(T5)五个时点自桡动脉取血测定PaO2、PaCO2。结果:单肺通气期间PaO2比麻醉后双肺通气有明显下降(P〈0.01),但比麻醉前未吸氧时明显升高(P〈0.01)。认为单肺通气用于经右胸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全麻病人双肺或单肺通气时不同体位对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胸科手术病人12例。ASAⅠ或Ⅱ级,年龄33~63岁,体重62~85kg。全麻诱导后插入左双腔支气管导管,行间歇正压通气,潮气量8~10ml/kg,呼吸频率12次/min,吸呼比1:1.5。摆放平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每个体位分别行双肺通气、左肺通气、右肺通气。经气道旁路监测气道峰压(Peak)、气道阻力(Raw)、胸肺顺应性(CT)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每次通气10min后采集数据。结果双肺通气时,与平卧位比较,左、右侧卧位Peak升高,CT降低;单肺通气时,与平卧位及下侧肺比较,上侧肺Peak升高,CT、RETCO2降低;右肺通气时,与平卧位比较,右侧卧位CT升高;双肺通气和左肺通气时,与平卧位比较,左侧卧位Raw升高(P〈0.01)。结论全麻机械通气下开胸前体位对呼吸力学影响较大,双肺通气时体位由平卧位变为侧卧位时CT降低,气道压力增加;单肺通气侧卧位时,上侧CT降低,气道压力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行肺癌手术时单肺通气的临床麻醉情况.方法 分析218例胸腔镜下行肺癌手术患者,均采用静脉快速诱导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运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定位后进行间歇性正压通气(IPPV),而单肺通气则采用IPPV或加呼气末正压呼吸和萎缩肺持续正压通气,对呼吸参数进行调整.结果 MAP、HR和SaO2在麻醉前、双肺IPPV和单肺的IPPV30 min、IPPV60 min、IPPV 90 min、IPPV 120 min和双肺IPPV15 min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而PaCO2和PETCO2则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其中双肺IPPV和单肺IPPV在FiO2和TV方面比较也有差异性(P〈0.05).结论 单肺通气可使胸腔镜下治疗肺癌手术时患侧肺萎缩满意,可顺利度过手术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丙泊酚、芬太尼联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乳腺单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乳腺单切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Ⅰ组为单次静推芬太尼、氯胺酮术中泵注丙泊酚,Ⅱ组为单次静推芬太尼术中持续泵注氯胺酮和丙泊酚的复合液。观察麻醉前后无创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程度及氯胺酮用量、术后清醒时间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Ⅱ组和Ⅰ组相比苏醒时间明显缩短;Ⅱ组比Ⅰ组术中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也明显减少。结论单次静脉推注氯胺酮、芬太尼术中泵入氯胺酮、丙泊酚复合液是乳腺单切手术麻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单腔气管插管CO_2人工气胸法与双腔气管插管法在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对病人呼吸、循环的影响,并进行术中安全可行性评估及术后并发症对比。方法选择行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20例,年龄39~70岁,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Ⅲ级,男女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单腔气管导管组(S组)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组),每组60例。收集心率(HR)、平均动脉压力(MAP)、血氧分压(SpO_2)、气道峰压(Ppeak)、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血气分析等呼吸、循环指标,采集麻醉诱导前(T1)、插管定位成功后20 min(T2)、右肺萎陷20 min(T3)、60 min(T4)、鼓肺双肺通气后30 min(T5)的数据,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 S组T3、T4点p H值显著降低(P0.05),PaCO_2、PETCO_2、PaO_2均显著高于D组(P0.05),而Qs/Qt升高均明显低于D组(P0.05);S组插管成功率高,导管定位时间、咽喉及气管黏膜损伤、术后声嘶、喉痛的发生率低于D组(P0.05)。结论单腔气管插管CO_2人工气胸法可用于大多数食管癌根治术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低潮气量通气对老年人术巾肺顺应性(CL)及氧合的影响。方法40例60岁以上、ASAI或Ⅱ级老年患者,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实施择期开腹手术。观察组潮气量(VT)为7ml/kg预测体质量(PBW);对照组VT为12ml/kgPBW。分别于插管后5min(T0)、30min(T1)、1h(T2)、3h(T3)4个时点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CL;并于各时点桡动脉处抽血测血气指标。结果对照组在机械通气期间,Ppeak、Pplat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2,P=0.013);两组CL均随着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对照组低于观察组(P=0.012);对照组T3时点PaO2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低潮气量通气改善了老年人术中的氧合及CL,能减轻机械通气造成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