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香附质量的影响,确定最佳加工方法。方法:将香附药材分别经直接晒干、蒸制和加压蒸及煮制不同时间,测定不同加工品中稀醇浸出物含量及挥发油含量。结果:不同加工方法对香附药材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加压蒸10min和直接晒干法对药材质量影响较小,其次是蒸法,煮法影响最大;煮制和蒸制时间越长,有效成分损失越严重。结论:香附最佳产地加工方法为加压蒸10min,如当地条件不允许,蒸15min左右也是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香附气质联用(GC-MS)方法,以其主要挥发性成分为指标,对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处理的香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利用GC-MS技术完成香附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定性鉴别,以其13个主要挥发性成分作为评价指标,利用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等多种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处理的香附药材进行区分比较。结果 香附挥发油中共鉴别出37个成分,在煮制和蒸制过程中,分别有15个和7个成分逐渐消失。以13个主要挥发性成分作为评价指标,不同产地加工处理的香附化学成分存在明显差异,各成分在蒸煮过程中均有一定程度的损失,聚类热图显示各批样品主要分为两类,蒸制10、15 min及煮制8、12 min香附样品聚为一类,其余香附样品聚为一类。PCA结果显示“蒸制5 min”和“煮制2 min”样品的综合得分高于其他样品,其次是“直接晒干”“蒸制10 min”和“煮制4 min”,且煮制4 min、蒸制10 min后香附综合得分急剧下降;PLS-DA结果显示α-香附酮、圆柚酮、β-芹子烯和香附子烯为区分不同产地加工处理香附的标志性差异成分。结论 不同加工处理方法对香附药材化学成分影响较大,蒸制5 min和煮制2 min香附样品质量最佳,为较为良好的加工工艺,若农户条件不允许亦可采用直接晒干的方法,而煮制4 min、蒸制10 min后香附药材质量急剧下降,应为加工工艺的程度阙值。  相似文献   

3.
牡丹皮产地加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优选出牡丹皮的最佳产地加工方法.方法 以丹皮酚为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加工方法样品中的含量,选用ODS 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45∶55),检测波长为274 nm,同时测定不同洗涤样品中灰分和酸不溶灰分的含量.结果 确定最佳产地加工方法为将牡丹皮药材水冲淋后去除木心,然后直接晒干或40℃烘干.结论 该研究为牡丹皮的产地加工提供了依据,并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童富淡  胡家恕  宋勤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16):1262-1264
 目的检测不同方法加工杭白芍的芍药苷含量及其FTIR光谱,为杭白芍的科学加工提供资料。方法用HPLC测定芍药苷含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FTIR光谱。结果不同方法加工杭白芍样品的芍药苷含量:传统去皮煮制为1.150%;连皮煮制后去皮和有皮分别为1.544%和1.439%;连皮蒸制后去皮和有皮分别为2.078%和1.689%;先去皮和有皮再蒸制分别为1.912%和1.750%;生晒后去皮和有皮分别为1.492%和1.233%。煮制、蒸制、去皮和不去皮等不同方法组合加工杭白芍的FTIR光谱基本相似,但各种特征吸收峰的波数略有不同。结论蒸制加工有利于提高杭白芍的芍药苷含量,而加工方法不影响杭白芍的FTIR光谱。  相似文献   

5.
GAP基地金银花产地加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优选出金银花最佳采收阶段和产地加工方法。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不同采收期和不同加工方法的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动态变化。结果确定金银花的最佳采收期为三青、二白和大白阶段,产地加工可采用直接晒干和烘干等方法。结论此研究为道地药材封丘金银花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HPLC测定不同产地香附及醋炙香附中木犀草素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对不同产地香附及醋炙香附中木犀草素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C18柱,以甲醇-0.2%磷酸水溶液(55∶45)为流动相,柱温3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50 nm。结果:木犀草素在0.040 8~0.367 2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8个产地香附中木犀草素的含量以泰安产的最高,达57.35μg·g-1,除云南产的较低(17.82μg·g-1)外,其余产地均在22.00μg·g-1以上。香附炮制后木犀草素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建立了HPLC测定香附及炮制品中木犀草素含量的测定方法,并探讨了香附醋炙前后木犀草素含量的变化,为探讨香附醋炙的科学内涵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根据红外光谱的吸收,测定不同产地的连翘,从而为连翘道源产地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收集6个省份66批连翘药材的红外光谱数据,利用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ignal correction, MSC)、标准正态变量(standard normal variate, SNV)、平滑滤波(Savitzky-Golay, SG)、一阶导数(first derivative, FD)、二阶导数(second derivative, SD)及其组合方法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选择最佳预处理方式;利用主成分-马氏距离法和簇类独立软模式法(SIMCA)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连翘产地进行鉴别研究。结果:利用主成分-马氏距离法、SIMCA分类模型和PLS-DA模型实现了不同产地连翘的100%正确识别。结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以为不同产地的连翘鉴别提供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肉苁蓉药材与盐生肉苁蓉培养细胞的主要成分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琳  郭志刚  刘瑞芝  孙素琴 《中草药》2004,35(7):814-817
目的研究肉苁蓉药材与盐生肉苁蓉培养细胞的苯乙醇苷类成分差异。方法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HPLC技术进行成分对比分析。结果FTIR的分析结果表明,盐生肉苁蓉培养细胞的红外指纹谱图与肉苁蓉药材具有一定相似性;HPLC的分析结果表明,盐生肉苁蓉细胞中所含的主要成分和肉苁蓉药材相似,只是含量有差异。结论从整体上看,盐生肉苁蓉培养细胞中所含成分种类较多,且大部分含量较高,其中洋丁香酚苷(类叶升麻苷)和松果菊苷的含量大幅度高于肉苁蓉药材。  相似文献   

9.
亳白芍产地加工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白芍产地加工的方法,为GAP企业进行白芍的产地加工提供科学的数据。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研究亳白芍产地加工的不同方法对白芍质量的影响。结果可以用蒸法、煮法进行产地加工,但是水煮时必须控制水温不低于80℃。结论可以用蒸法代替煮法进行产地加工,或二者并行。  相似文献   

10.
鉴于川芎挥发油是川芎的重要药效部位,为建立川芎药材及饮片产地加工的适宜方法,该研究采用顶空进样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以16种挥发性成分为指标,利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综合加权评分法,考察洗/未洗、晒、炕、不同温度烘及远红外干燥等不同加工方式,对川芎药材及切片(鲜品先经部分干燥再切制烘干)品质的影响.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何首乌饮片中二苯乙烯苷和蒽醌类成分含量的影响,为该饮片产地加工方法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将新鲜何首乌药材分别切成5,10,12 mm的片,或者8 mm~3和12 mm~3的方块,经晒干或60,70,80℃烘干处理制成不同何首乌饮片。采用UPLC测定不同何首乌饮片中二苯乙烯苷和蒽醌类成分的含量,考察不同加工方法对何首乌饮片质量的影响,流动相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4.5 min,10%~35%A,4.5~6.5 min,35%~100%A),检测波长280 nm,流速0.6 m L·min~(-1),进样量1μL。结果:二苯乙烯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的进样量分别在0.187 2~2.34,0.007 72~0.096 5,0.001 688~0.021 1,0.008 28~0.103 5,0.002 976~0.037 2μg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成良好线性关系。5种成分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99%,100.70%,98.22%,98.12%和97.90%,RSD分别为1.7%,1.0%,1.8%,1.0%和2.7%。不同加工方法的何首乌中待测成分的含量有一定规律性,干燥温度相同,饮片厚度增大,待测成分含量趋向增高。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的含量均以8 mm3块80℃烘干品质量分数最高,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以12 mm厚片80℃烘干品含量最高,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以10 mm厚片晒干品含量最高。结论:不同加工方法对何首乌有效成分的含量影响较大,而且切制方式和规格对待测成分含量的影响大于干燥方式和干燥温度,为何首乌产地加工方式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当归药材9种成分含量的方法,并评价不同产地样品的质量。方法采用Agilent TC-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以0.2%甲酸(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并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当归不同产地样品质量。结果所测当归药材中的9种成分(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A、正丁基苯酞、藁本内酯、欧当归内酯)分离度良好,10个不同产地的当归药材质量有显著差异。经主成分分析得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88.043%。10个产地中岷县麻子川乡绿叶村一社的当归药材质量最优。结论所建立的HPLC法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可综合评价当归药材的质量,且该方法准确简便、重复性好,可为当归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FTIR的红花主成分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军  王青  王强 《中草药》2011,42(6):1213-1216
目的建立红花药材的化学模式识别方法。方法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对5种不同产地红花样品的红外谱图,以900~1 550 cm?1内的吸收峰为指标,应用主成分和聚类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红花样品可分为4个产区,同一产区内红花的化学组分相似,可做为红花药材质量评价的依据。结论基于FTIR谱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表征出红花在不同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多样性分化,能对红花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加工方法对白及中多糖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蒽酮-硫酸显色、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加工方法白及样品的多糖含量。结果:不同加工方法对白及中多糖成分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多糖含量依次为:鲜白及去皮切片蒸20min去皮切片煮20min去皮切片。结论:鲜白及采用去皮、切片、60℃烘干方法加工其多糖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佛手指纹图谱,利用模式识别方法比较不同产地佛手的差异。方法: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4个产地25批佛手建立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利用相似度评价技术、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从已建立的佛手指纹图谱中确定26个共有峰,指认出4个共有峰,利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可区分佛手产地。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理位置佛手药材相似度存在一定差异,地理位置相近的佛手药材相似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快速测定不同产地加工方法野菊花药材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采用3种不同产地加工方法(直接晒干、蒸后晒干和炒后晒干)对野菊花药材进行产地加工,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加工方法野菊花药材中总黄酮含量,采集野菊花药材的NIRS图谱,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不同产地加工方法野菊花药材中总黄酮含量的定量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所建总黄酮定量分析模型的内部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2)、校正均方差(RMSEC)、预测均方差(RMSEP)分别为0.99 619、0.104、0.168;验证集样品的总黄酮含量近红外预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979 3,预测性能良好。结论:该方法测定快速,操作简单,预测结果准确度高,可用于不同产地加工方法野菊花药材中总黄酮含量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指纹图谱和化学计量学对3个主产区(四川江油、四川布拖和云南)的35批黑顺片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HPLC建立黑顺片的指纹图谱和多组分含量的测定方法,色谱条件为AlltimaTM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柱温:20℃;以乙腈-四氢呋喃(25∶15)为流动相A,0.1 mol·L^-1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5 nm。根据指纹图谱确定黑顺片的共有峰,分别采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不同产地样品进行系统比较和评价。结果35批不同产地黑顺片样品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0.900。35批样品可聚为3类,11批江油产样品聚为一类,布拖和10批云南产样品聚为一类,2批云南产样品聚为一类。2个主成分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2.586%。结论四川江油产黑顺片与四川布拖、云南产存在一定差异性,可为黑顺片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不同产地雪菊化学成分含量测定及模式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维药雪菊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分布特征及模式识别方法,为雪菊的品质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及ICP法,测定新疆10批次、不同产地雪菊样品化学成分含量,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模式识别研究。结果:主成分分析选出3个主因子,得出雪菊特征成分为Mn,Ni,Fe,Pb,Cr,Al;聚类分析将10批药材聚为3大类,不同产地雪菊中主要成分的含量与气候、地理位置等生态环境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结论:通过测定若干含量为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清晰地揭示了雪菊不同产地的规律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考察不同采收期和加工方法对溪黄草中咖啡酸、迷迭香酸含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HPLC测定咖啡酸、迷迭香酸含量,色谱条件为Dikma Diamonsil C18(2)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A)-0.3%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0~17 min,12%A;17~20 min,12%~25%A;20~50 min,25%A),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29 nm,柱温室温,进样量20 μL。以咖啡酸、迷迭香酸含量为指标,考察采收期(5~11月份)和干燥方法(烘干、晒干和阴干)对溪黄草药材质量的影响。 结果: 不同采收期对溪黄草茎、叶中咖啡酸含量影响较小,但对迷迭香酸含量的影响较大。3种干燥方法处理后迷迭香酸提取率分别为1.365%,1.790%,1.577%,咖啡酸提取率分别为0.057%,0.053%,0.055%。 结论: 以7月份采收的药材质量最佳,可每年采收2次,采收时间为7月和11月;药材加工方法采用自然晒干为最佳。  相似文献   

20.
不同产地野菊花中蒙花苷含量与红外光谱的对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野菊花中蒙花苷含量的方法,并且与其红外光谱进行对比研究。方法:以不同产地的供试品为载体,采用HPLC法测定含量,Diamonsil C18色谱柱(4.6mm×250 mm,5μm);流动相A相为0.5%磷酸水溶液,B相为乙腈,进行梯度洗脱,在0~10 min,B相从10%线性改变至20%,10~30 min,B相从20%线性改变至30%;30~40 min,B相从30%线性改变至4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26 nm;柱温35℃。IR光谱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获得野菊花的红外谱,二阶导数谱和二维相关红外谱。结果:蒙花苷的线性范围为0.262~5.24μg(r=0.999 91),回收率为98.75%,RSD为1.02%。不同产地野菊花由于其中所含蒙花苷含量的差异,在IR二阶导数谱上1 700~1 400 cm-1及二维红外光谱在1 800~800 cm-1波段均有明显区别。结论:建立的HPLC方法测定蒙花苷含量准确、快速、重复性好,适合于测定野菊花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野菊花中蒙花苷含量的不同在IR光谱上可以看出差异,可以作为鉴别其质量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