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析从风论治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CTD-ILD)的辨证思路,以期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基于风邪致病特点"风为百病之长,善行数变,有内外之分",结合古籍文献及现有文献资料,考究风邪致病源流,从风邪致病的角度分析CTD-ILD病因病机,研究风药的有效性,并探讨对CTD-ILD的论治。[结果]CTD-ILD的临床症状、病情发展与风邪特点相契合,风邪是CTD-ILD的重要致病因素",外风犯肺"兼"内风伏肺"为疾病始动环节,内外风共同起病。疾病本质为虚,风与虚、痰、瘀、毒为病机演变的关键。临床和实验研究均证明风药治疗此病有效。病程可分为早、中、晚三期,进行分期论治,早期以疏风为主,中期以搜风为宜,晚期以息风为要,治疗时应针对病情急缓、病性虚实、正气强弱,有侧重地选用风药。[结论]"风邪致病"贯穿CTD-ILD整个病程,治疗应抓住早、中、晚三期风邪致病特点,根据虚、痰、瘀、毒等辨证施用风药。  相似文献   

2.
IgA肾病好发于气虚、阴虚体质之人,风邪为其发病的始动因素,治疗时应首重祛风,清上安下,同时也要注意益气固表、健脾补肾以固本培元,不给风邪可乘之机。疾病发生后,病邪与机体相互影响,形成虚实夹杂之衍生病机,此时重在对症治疗,通常治以破瘀泻浊解毒以畅肾络,又因“大凡络虚,通补最宜”,故驱邪之余,当荣养络脉,先安未受邪之地。风湿和肾络癥瘕为其共通病机,继而提出“辨机论治”是治疗该病的关键,将辨病、辨证、辨症三者有机结合,以自创的肾炎防衰液为主,采用扶正、开郁、活血、涤痰、利湿、清热、软坚、解毒等多种方法消癥散结。  相似文献   

3.
正虚肾亏、风伤肾络是慢性肾炎发生发展的关键所在,风邪分为外风、内风以及伏风,可夹杂瘀血、痰湿、热毒等贯穿整个病程。故在治疗中应灵活选用风药辨证施治。风药具有升、散、透、窜、燥、动等特性,且能祛风解表、熄风止痉、搜风剔络、引诸药入络、宣通人体脏腑经络、调畅气血津液。且风药多辛可畅通肾络,令邪去络通、气血通畅、脏腑强盛,不仅能直攻肾中风邪,还可以通过调节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功能发挥重要作用。临证可从“风伤肾络”的角度对本病进行辨证施治,以风药为基础灵活配伍,配合“辛通畅络”之法,风血同治,及时祛邪通络以缩短病程。治病求本、攻补兼施、辨清主次、分期论治,通过补肾健脾滋肝、益气养血使正气充盛,营卫调和,伏风自祛,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仝小林认为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属于糖尿病"损"的范畴,由络瘀引起,病机以风痰阻络为标、肝肾亏虚为本,治疗上应祛风化痰、活血通络,兼滋补肝肾。处方善用川芎、全蝎、蝉蜕祛风化痰通络,桂枝、鸡血藤、夜交藤活血、补血、温经通络。  相似文献   

5.
朱佳教授认为,变应性咳嗽以阵发性、刺激性干咳,有过敏史,喉痒欲咳为特征,符合中医“风咳”的范畴,其病位初在肺,涉及肝脾,久则及肾。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治疗当以祛风宣肺、补肺固表为主,以恢复气机升降为要,根据兼症的不同,分别采取化痰通络、健脾益肾等措施。并自拟祛风宣肺方,临证加减。  相似文献   

6.
气道重构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病理关键.运用中医络病学说和癥瘕理论,阐述COPD气道重构与肺络微型癥瘕在病因、病机、病位、病程及转归等方面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说明气道重构的发生、发展,实质上是COPD治不得法,迁延不愈,耗伤肺气,津凝成痰,血滞成瘀,痰瘀互相胶结,积聚于肺之络脉,形成微型癥瘕,由瘕聚渐成癥积,进而痹阻肺络的过程.并提出消瘕通络为主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7.
“肺络微型癥瘕”与COPD气道重构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道重构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病理关键。运用中医络病学说和癥瘕理论,阐述COPD气道重构与肺络微型癥瘕在病因、病机、病位、病程及转归等方面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说明气道重构的发生、发展,实质上是COPD治不得法,迁延不愈,耗伤肺气,津凝成痰,血滞成瘀,痰瘀互相胶结,积聚于肺之络脉,形成微型癥瘕,由瘕聚渐成癥积,进而痹阻肺络的过程。并提出消癥通络为主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的核心病机可以概括为精损络痹。强调病变以肾为核心,肾虚以精损为要,精损指肾精虚损。络痹指因虚而滞,湿、瘀、浊等邪痹阻肾络,甚则化生癥瘕,具有因虚至实的特点。据此提出以填精通络为核心治法治疗糖尿病肾病,填精即填补肾精,通络即祛邪通络。填补肾精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基石,在疾病中后期的应用尤为突出。祛邪通络包括早期重视祛邪除痹的消通之法及后期重视扶正祛邪的补通之法,祛邪而不伤正。  相似文献   

9.
从病程、病情、病性、病势、病状来看,中晚期肺癌远端转移,符合风邪致病的善行数变,以及癌毒暴戾多变的特性,属于内风挟携癌毒,化生风毒所致。风毒指具有风邪及毒邪的病邪性质、症状表现或病机特点的一类致病因素,可分为外感风毒及内生风毒,外感风毒促进肺癌的发生,而内生风毒主要参与肺癌病机演化,为病势发展的转折点。风毒主要通过络脉及三焦为转移途径,冲逆流窜髓络,引起中晚期肺癌骨脑转移,其主要病机包括:肺气阴两虚,治节失调,欲酿风毒之势。肺百脉失和,瘀毒阻络化风,是肺癌风气内动的始动病机。肝体用失和,风毒冲逆脑窍髓络,是肺癌脑转移的核心病机。肾精亏虚,作强失司,风毒流窜骨腔髓络,是肺癌骨转移的主要病机。"风毒入络"作为中晚期肺癌远端转移的核心病机,决定着中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好坏及生存周期长短,而从"风毒"及"络病"论治中晚期肺癌,为确立有效辨治法则,筛选有效治疗药物,具有一定的病因病机学理论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通络除痹法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通过查阅多种古籍及现代文献,对络病理论进行概述。从络病理论出发,结合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对糖尿病肾病的络病病机进行理论探索,并以糖尿病肾病的病理学改变作为佐证。根据糖尿病肾病的络病病机,提出相应的治法,并探讨该治法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结果]基于络病理论,肾络痹阻为糖尿病肾病的络病病机,通络除痹法为其关键治法。根据虚实不同,通络除痹法分为消通法和补通法两种,消通法主要适用于肾络实痹证,可分为清热利湿、降浊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消癥、搜风剔邪五种;补通法适宜于肾络虚痹证,可分为益气、补血、育阴、填精、温阳五类。[结论]通络除痹法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关键治法,可为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值得临床参考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膝痹病以肝肾亏虚为本,以风、寒、湿、热、痰、瘀为标,二者合而为病,病情日久亦见气血亏虚。膝痹病的病程演变与“五体理论”相符,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内因以肝肾亏虚为本,外因则以风邪为首。风者,百病之长,易夹杂诸邪气侵犯机体,为主要致病因素。临床中以“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为原则,以肝肾亏虚为本,以风邪为主,辨证施以解表疏风、温阳散风、通络搜风、燥湿祛风、清热宁风、养血祛风、化痰蠲风及填精逐风等治风之法。同时,依据临床病情的差异,随证论治,施以中药、针刺、艾灸等多种方法协同治疗。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因感受"疫戾"之气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其发生、发展可受到体质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因具有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受到了国内外广泛重视。COVID-19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机特点复杂,中医证候多样,符合温病中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临床上常呈现邪遏肺卫、湿陷气分、热入心营、内闭外脱、肺脾气虚等证。风药临床应用广泛,通过分析风药的作用特点,大致可将其分为七大类,依次为祛风类、熄风类、搜风类、风湿类、风痰类、风瘀类、风毒类。该文通过分析COVID-19的病机变化和临床表现,将风药的功效与COVID-19的证候紧密结合起来,总结出风药治疗COVID-19具有宣肺散邪、助脾胜湿、清热解毒、豁痰开窍、益气固本的作用,为风药治疗COVID-19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分析张昱教授运用药对治疗慢性肾炎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证,收集整理临证医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张师治疗慢性肾炎的常用药对组成、配伍特色以及常用剂量,探讨药对的临床药理机制,并附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张师认为“虚-风(内风、外风)-瘀-毒”为慢性肾炎的病因病机,临证时以扶正与祛邪为纲,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药对组合治疗。对于正气不足者,常用益气固表、健脾益肾等药对扶助正气;属于邪实者,针对风、瘀、毒不同致病因素,分别采用祛风、活血、解毒等药对以祛除邪气。所举医案,患者辨证为气虚血瘀兼风邪热毒,张师治以益气活血、搜风通络、祛风解毒等常用药对,收效甚佳。[结论]张师运用药对组合治疗慢性肾炎,其方药精简,配伍合理,疗效显著,可为临床用药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尿毒症相关性皮肤瘙痒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发展至尿毒症时期的常见并发症,绝大多数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后更易发生瘙痒。基于“风伏肾络”理论分析肾络在本病中致痒的纽带作用以及与瘙痒易发生部位的关系,探讨尿毒症相关性皮肤瘙痒的病因病机。本病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为本,邪气兼夹为标,涉及风邪致病、阳气不足、血液失常、他脏及肾等。病程中气血失调,津失输布,产生水湿、痰饮、瘀血、浊毒等有形病理产物,使病情反复难愈。  相似文献   

15.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引起慢性咳嗽的常见疾病之一,临床以反复发作的刺激性干咳为主要表现。现代医学多运用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控制病情、缓解症状。中医学从风邪伏肺着手,应用风药治疗,取得一定的疗效。综合分析风药的特点,提出风药能够辛散解表、疏风祛邪;升发脾阳、调中益气;引药入经、直达病所;利咽通窍、止咳解痉;搜风透络、祛邪止痉。为临床运用风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金实教授基于络病理论辨治回纹型风湿症的经验。回纹型风湿症发病多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饮食不当、久病体虚有关。脾胃气血亏虚,肝肾精髓虚损,络脉失养,风夹诸邪乘虚侵袭络脉为其主要病机。治疗上主张运用络病理论指导分期论治。提出急性期应祛风通络,注重清热利湿,佐以虫类药搜风通络;缓解期宜补气健脾,养血和络;补肾养肝,填精充络。  相似文献   

17.
孙郁芝教授认为浊瘀痹阻肾络是痛风性肾病的主要病机,贯穿疾病始终.强调痛风性肾病发作期为痰浊痹阻、化火化毒,治以祛浊解毒、缓急止痛为主;缓解期因肾络血瘀、肾微癥瘕,治以活血消癥、化瘀通络为主;疾病后期因浊瘀痹阻同时兼见脾肾亏虚证,可兼补肾健脾.根据本病病机发展过程,确立祛浊活血的特色治疗法,并创立特色验方"痛风方",临证...  相似文献   

18.
搜风活血法治疗顽固性荨麻疹体会青海省邮政运输局医务所黄涛荨麻疹的病因病机虽然很多,但均与风邪有关,故在治疗上祛风为当务之急,然而,对于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顽固性荨麻疹患者,临床运用一般的祛风药物,尤如隔靴搔痒,难以奏效。近年来,笔者本着“风不去则痒不...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运用风药治疗膜性肾病的临床辨治体会。膜性肾病的病位以脾肾为主,以风邪、湿热、血瘀为主要病理要素,脾不升清、肾不化气是膜性肾病的基础病机。风性药物味轻质薄,可疏风散邪,助脾升阳,助肾气化,宣发、疏通气血津液之郁滞,与膜性肾病的风邪外侵、脾肾亏虚、清阳不升、气血壅滞的病机相对应。临床辨治膜性肾病,提出运用麻黄、桂枝、桑叶、菊花、羌活、独活、络石藤、雷公藤、青风藤等风药祛风搜风;羌活、川芎、莪术、穿山甲等活血通络,行气化瘀散结。柴胡、升麻、防风、羌活等辛味药与人参、黄芪等甘味补益药配伍可辛甘化阳而主升,健脾益气结合助脾升阳,可增强补益效果。麻黄、桂枝、生姜、附子、细辛等辛温药可温肾助阳,化气利水。在临床辨治中,综合运用风药特性论治膜性肾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对韩明向教授辨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认为该病与风、痰、瘀、虚关系密切,提出了咳嗽变异型哮喘“一本三因”的病因病机观点,即气阴两虚为“本”,风邪扰动、痰饮内伏、瘀血久留为“因”。治疗以祛风宣肺,利咽润喉为先导;以化痰通络,活血行瘀为主线;以健脾益气,养阴增液为根本。以达到扶正祛邪,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