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玉光教授通过对间质性肺疾病(ILD)长期的临床观察,根据本病病程的发展,从疾病的分类特点、临床特征、发生发展及行为学分类,临证中从肺痹、肺痿、喘脱三期论治ILD,临床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肺痹期主要为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痹阻,肺气不通所致,治疗上以祛邪开痹、通达肺脏气机为主,同时兼以扶正。代表方剂有芪银三两三方、桂枝芍药知母汤、防己地黄汤、当归四逆汤、桑杏薏甘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桂枝茯苓丸等。肺痿期主要为久病劳伤所致肺叶痿弱失用所致,治疗上以肺肾双补、益气养阴、填精纳气为主,同时兼以祛邪。代表方剂有升阳益胃汤、熟地锁阳方、理阴煎、生脉散、六味回阳饮、金水六君煎等。喘脱期主要为疾病终末期,久病耗损,真元亏耗,宗气大虚,肾阴阳俱损,肾不纳气,发为喘脱,治疗上主要以补肾、纳气、填精、固脱为主。代表方剂有大补元煎、薯蓣纳气丸、参赭镇气汤、大补阴丸合补中益气汤合生脉饮、来复汤、左归丸、左归饮、右归丸、右归饮等。  相似文献   

2.
王全林  王慧杰  罗晓勇  高鹏 《新中医》2019,51(11):310-313
简版:急性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相关肿瘤放疗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之一。通过梳理中医学肺痹病因病机、症状表现及临床预后等相关理论,认为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可参考肺痹进行辨治;并结合肺部恶性肿瘤基础病的病因病机特点提出益气养阴、泄浊通络法之基本治疗大法,自拟肺痹汤应用于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仲景辨治尪痹立法严谨,化裁灵活,用之得当,可收桴鼓之效。运用仲景经方桂枝附子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当归四逆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等治疗尪痹,疗效卓著,并附临证治验四则。  相似文献   

4.
仲景辨治Wang痹立法严谨,化裁灵活,用之得当,可收桴鼓之效,运用仲景经方桂枝附子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当归四逆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等治疗Wang痹,疗效卓著,并附临证治验四则。  相似文献   

5.
仕丽  王檀  胡少丹  张丽秀  田琳 《中医临床研究》2012,4(16):65+67-65,67
目的:观察温肺化纤方外敷治疗间质性肺疾病(ILD)(肺中虚寒,肺络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ILD(肺中虚寒,肺络痹阻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温肺化纤方外敷治疗,对照组西医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中、西医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ILD(肺中虚寒,肺络痹阻证)予中药辨证外敷治疗,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结胸证”是《伤寒论》太阳病篇中记述的以胸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证,后世医家多有发挥,将其主治范围扩大至部分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其理论基础便是中医认为的“肺胃相关”。现代研究认为,胃食管反流病与间质性肺疾病的发病存在相关性。因此,结胸、胃食管返流、间质性肺疾病三者之间密切相关,故基于肺胃相关理论,从《伤寒论》切入进行文献研究,并总结出各时期或不同个体表现的不同证候,如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的热、痰、瘀,肺痹的痰瘀阻肺,肺痿的阴液耗伤,都可能与相关疾病有关,因此辨证准确的基础上便用陷胸汤系列方进行治疗是有益的。在此基础上,痰瘀互结、胸阳痹阻等证多与疾病发展有关,包括GERD、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LD)及其合并症所出现的心前区疼痛、大便秘结、咳嗽咯痰及中焦运化不利的相关症状。我们认为应用陷胸汤系列方治疗证型符合的患者有利于二病的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刘玲玲  黄甡 《环球中医药》2023,(10):2085-2088
中医肺胃同治小儿咳嗽基于《内经》之“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及“此皆聚于胃、关于肺”的学术思想发展而来,临证辨治小儿咳嗽从肺胃出发,着眼于“所聚之邪”,详审其因,细思其机,肺胃同治。因寒饮聚者,治以温化肺胃、宣肺止咳,予小青龙汤;因邪热聚者,治以清泄肺胃、润肺止咳,予麻甘加味汤;因痰聚者,肺胃同治,重在健运,予补虚化痰汤;因食积聚者,肺胃同治,重在消食和胃,予曲麦二陈汤;因虚聚邪者,治以补益肺胃,予御寒汤。  相似文献   

8.
张馥南 《新中医》2000,32(3):50-50
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 ,由黄连、半夏、瓜蒌子组成 ,具清热涤痰、宽胸开结之功。原为小结胸证而设。笔者用以治疗因痰热互阻所致的肺痹、胸痹、悬饮等病 ,疗效显著。兹举验案如下。1 肺痹肺痹 ,是指外邪侵犯肺脏后 ,致肺气痹塞不通利之病证。若肺有蓄热 ,或阴虚火旺 ,或饮食厚味积热 ,皆能蒸炼津液为痰 ,痰热阻闭肺络 ,则肺气宣降失常。《素问·痹论》曰 :“肺痹者 ,烦满喘而呕” ,论述简而精辟。《张氏医通》曰 :“凡咳嗽面赤 ,胸腹胁常热 ,惟手足有凉时 ,其脉洪者 ,热痰在膈上也 ,小陷胸汤主之”。笔者治肺胃痰热 ,予小陷胸汤加薤白、…  相似文献   

9.
间质性肺疾病是一大类难治性呼吸系统病症,属于中医“肺痹”“肺痿”范畴。肺痹多实,肺痿偏虚,临床痹痿相兼、虚实夹杂的情况非常多见,其中肾精亏耗是本虚基础,邪气痹肺为发病之标。现代医学对本病肾精亏耗、邪气痹肺的病机内涵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肾虚”“肺痹”与肺间质纤维化进程密切相关。滋肾填精通痹法针对“肾虚”“肺痹”两个环节,采用动(宣通肺痹)静(滋肾填精)结合的配伍方法,动药可制约静药的滋腻,静药可防动药太过耗散,剂量上一般滋补的静药宜多用,而动药当以小剂宣通为宜,以使标本兼顾,外内合治,相得益彰。临床运用滋肾填精通痹法治疗间质性肺疾病取得了较好疗效,本文总结相关有效方剂如防己地黄汤、阳和汤、炙甘草汤,分别对应肾虚肺痹的不同情形,并结合临床病例,以期为中医药治疗间质性肺疾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孙杰  张旭辉  马泉 《新中医》2016,48(9):169-171
正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一组主要累及肺间质、肺泡和(或)细支气管的炎症性肺部弥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干咳、劳力性呼吸困难、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功能下降、低氧血症和影像学上的双肺弥漫性病变。ILD起病隐匿,病程缓慢,最终发展为弥漫性肺纤维化和蜂窝肺,导致呼吸衰竭、肺心病而死亡,为临床疑难病。中医无ILD病名,国内学者将ILD归属于中医肺痹、肺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中医杂志》2013,(3):551-553
通过验案分析,总结吴银根教授辨治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经验。其辨治要点是:认为本病的病位在肺络,病机为肺络痹阻,痰瘀互结。虚、痰、瘀是其主要病理特点,以通补肺络为大法,主张络虚宜通补,采用祛痰通络,活血化瘀,温阳益气,滋阴补肾等治法,善用峻烈、有毒和虫类药物。  相似文献   

12.
吴氏宣痹汤治疗肺痹机理探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10011)吴难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10021)史锁芳关键词肺痹吴氏宣痹汤吴氏宣痹汤出自清·吴瑭之《温病条辨·上焦篇》,由枇杷叶、郁金、射干、通草、豆豉组成。原为主治:“太阴湿温,气分痹郁而...  相似文献   

13.
袁东  章永红 《吉林中医药》2013,33(6):557-558
中医以“络脉络病”理论为指导,认为“肺络痹阻”是肺癌形成和发展的关键病机,提出以“通络法”治疗肺癌,具体包括行气通络、化痰通络、活血通络和搜风通络法,临床运用时须注意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灵活掌握不同药物的药性和配伍特点,以利于提高临床疗效,达到肺络通畅,邪去正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辨治思路、遣方用药等方面阐释刘小渭教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寒痰伏肺证的临床经验及方药特色,并通过临床验案加以佐证。刘小渭认为本病的病机关键在于顽痰伏肺,结合证型特点,以温肺散寒、化痰止咳为基本治法,自拟“温肺止嗽汤”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寒痰伏肺证,在临床应用中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肺实者,宜疏邪祛痰利气.偏于寒者宜温宣,偏于热者宜清肃.肺虚者,应辨其阴虚、气虚而培补之.阴虚者,滋阴养肺;气虚者,补益肺气;气阴并虚者,治当兼顾.本文所述之面部皮肤病证多为肺经风热,肺失宣降,湿热浸淫,痰湿蕴结.治宜疏风清肺,化湿祛痰.所用中药以泻肺、清肺、清热解毒、利湿化痰为主,常用桑白皮、枇杷叶、黄芩、金银花、陈皮、桔梗、猫爪草、茯苓等.  相似文献   

16.
肺实者,宜疏邪祛痰利气。偏于寒者宜温宣,偏于热者宜清肃。肺虚者,应辨其阴虚、气虚而培补之。阴虚者,滋阴养肺;气虚者,补益肺气;气阴并虚者,治当兼顾。本文所述之面部皮肤病证多为肺经风热,肺失宣降,湿热浸淫,痰湿蕴结。治宜疏风清肺,化湿祛痰。所用中药以泻肺、清肺、清热解毒、  相似文献   

17.
笔者通过学习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回归中医本源,并运用经方辨证论治肺系疾病,取得良好效果。现不揣粗陋,将临证体会浅述如下,以抛砖引玉。1麻杏石甘汤治疗寒热夹杂之感冒麻杏石甘汤由麻黄、杏仁、石膏、甘草4味药组成,《伤寒论》第63条指出“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多数医家认为麻杏石甘汤是用于表证,  相似文献   

18.
刘弼臣教授(北京中医学院一附院儿科):治疗小儿咳嗽,我认为既要掌握小儿“易寒易热,易虚易实”的病理特点,又要根据“肺为清灵之脏,质娇而柔”的情况,故用药最宜轻清,不宜重浊。咳嗽初起一般多用前胡、桔梗、杏仁、苏子或苏杏二陈之类,偏于风寒酌加荆芥、防风、麻黄;偏于风热酌加桑叶、菊花、  相似文献   

19.
张厂 《环球中医药》2020,13(3):445-446
“胸痹”于中医教学及科研之中,越来越有局限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倾向。此种演变易固化中医临床诊疗思维,丧失中医辨证论治、“异病同治”的特色。该案患者以“胸部憋闷疼痛7个月”来诊,虽属肺系病症,而国医大师薛伯寿教授却不落窠臼俗套,以“胸痹”辨治,辨为“痰热阻滞,肝肺郁痹”。治以化痰清热、调和肝肺、宣通郁痹,初诊以小陷胸汤、四逆散、栀子豉汤化裁,立足于仲景之法,活用经方。再诊原法化裁,最终取得了满意疗效。通过该案学习,一可知薛老学识之广博而不为俗见所囿,二可见薛老迁方用药之精当,三可窥薛老“治病求本,气机为先”之学术观点,一案而三得。  相似文献   

20.
麻附强心汤治慢性心力衰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麻附强心汤是笔者经多年临床实践,从《伤寒论》方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和《内外伤辨惑论》中的生脉散等古方加减筛选衍生而成的治疗虚寒型慢性心力衰竭的新方。慢性心力衰竭的体征及症状在中医文献的水气、喘证、痰饮、水肿、心痹、怔忡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