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近年来国内外化橘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充分挖掘其药用价值,以期为更好的利用和开发化橘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和Pubmed等进行文献检索,从本草学研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研究等方面总结和归纳化橘红的研究进展,并收集总结了近年来以化橘红为君药的药品的临床研究情况,为化橘红的临床应用及相关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进一步参考。结果:橘红与化橘红两种中药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品种,乾隆30年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化橘红已正式立目单独分出,其后的本草著作多以此为基础,与历史上的橘皮橘红相区别。化橘红含有多糖、黄酮、香豆素、挥发油等成分,动物实验证明其具有显著的化痰止咳,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防治糖尿病心肌功能损伤等作用。既往的临床观察显示,化橘红具有止咳、祛痰和平喘的作用。结论:化橘红富含多糖、黄酮、香豆素、挥发油等多种活性成分,止咳、祛痰和平喘的效果好,药用价值高,值得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2.
橘红枇杷片处方是由化橘红、陈皮、枇杷叶、桔梗、紫苏子、甘草六味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化橘红和陈皮在方中的君药,陈皮在方中的投料量较大,而陈皮又是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主药,为保证药品质量故选用该药材中特有成分橙皮苷作为其定量指标进行研究,方法学研究如下。  相似文献   

3.
古代橘红基原经历了橘及其栽培变种、柚及其特异性变种化州柚的品种延续与变迁,前者为橘类橘红,后者为柚类橘红,橘红在清朝以前以橘类橘红为主,清及以后,以化州柚为代表的柚类橘红脱颖而出。1949年以后,由于化州柚产地遭到破坏,不得已以普通柚补充,柚与化州柚从此于《中国药典》中共同列为化橘红的基原,前者称光橘红,后者称毛橘红。该文从采制、炮制及功效角度,梳理橘红的历史应用情况。考证发现,(1)柚类橘红原植物经历了"果实成熟时采收"至"未成熟时采收"的转变。橘红的采收加工方法于宋·苏颂《本草图经》中首次记载,至明清时期,橘类橘红强调去白需极净,而毛橘红则加工成不同规格(七爪、五爪、象眼块等),民国时期,出现化州柚幼果的加工工艺。(2)橘红的炮制方法最早于《雷公炮炙论》中出现,首次使用鲤鱼皮制,考证推测鲤鱼皮制有助于橘红消骨哽。宋金元时期出现焙制、炒制及盐制橘红,明清时期出现蜜、土、姜汁、白矾作为橘红的炮制辅料。其中橘类橘红以盐制为主,盐制毛橘红则较为少见,原因或为前者需盐以辅助下气,而后者自身下气消痰能力极强,无需盐制。炒制、蜜炙的炮制方法有助于降低毛橘红的峻烈之性。(3)从橘红的功效应用历史梳理可知,橘红的药用价值于汉唐萌芽,宋金元发展,明清成熟。毛橘红的应用历史从明清伊始,如今在新冠肺炎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药性考证可知,光橘红性寒,毛橘红性温、峻,两者药性不同,不宜继续将柚、化州柚同列为化橘红基原,目前化州柚已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建议下一版《中国药典》将化橘红仅收载来自化州柚者。该考证结果有助于橘红、化橘红的进一步开发利用,为化橘红及其炮制品的合理运用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中药化橘红是岭南特色中药,为芸香科柑橘属植物柚及其变种化州柚未成熟或近成熟果实的干燥外果皮,为理气化痰、健脾消食之常用中药。中医药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化橘红作为特色中药,近年来其临床应用越来越受到中医药相关人士的关注。就中药化橘红的文献溯源、生物特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研究以及应用开发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化橘红及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古代橘红药材有橘类橘红和柚类橘红2种,分别对应《中国药典》收载的橘红和化橘红。纵观历代本草,不同时期橘红的品种与入药部位同中有异。该文以朝代为脉络,对本草所载橘红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在谢宗万先生"药材品种延续论"与"药材品种变迁论"的指导下,结合实地调研,探析橘红来源品种和药用部位的演变与原因。东汉及以前,橘柚并用,以皮入药;南北朝时期,橘皮的使用方法即为取陈者"汤浸去穰",已具备橘红使用外层果皮入药的实质,来源品种为橘Citrus reticalata;宋代出现橘红的名称和入药记载,品种和部位延续前朝,并出现不去穰的使用方式,称为"陈皮";橘红在本草中单列始于明《本草汇言》,明代各本草均以广东为橘红的道地产地,结合地方志推测其来源既有橘,又有化州柚C.grandis‘Tomentosa’;清代和民国时期橘红来源品种为橘和化州柚,以后者为最优,仍以外层果皮入药,民国化州柚药用部位新增原个幼果。1949后,柚C.grandis与橘、化州柚的外层果皮一并被《中国药典》收录在橘红药材下。自南北朝至民国时期,柚皮均为橘红的伪品,故现《中国药典》化橘红来源收载的柚的外层果皮与历史记载相悖。1985年版起《中国药典》始分橘红和化橘红2种,化橘红仅用化州柚和柚未成熟或近成熟果实的外层果皮,未收载现化橘红商品主流的化州柚幼果。考证结果有助于理清橘红与化橘红品种和药用部位的历史演变脉络,由此建议下一版《中国药典》收录化橘红的品种仅用化州柚,删除柚,药用部位在未成熟或近成熟果实的外层果皮基础上新增幼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化橘红的历史源流及现代发展进行探索,了解化橘红历代的发展和变迁,并初步建立其标准体系。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学术检索平台对各方面有关化橘红和中药标准体系的文献进行查阅,并对化橘红现代栽培技术、加工技术有关的书籍进行查阅,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最终对化橘红的标准体系构建进行前瞻性的设计并得出研究结论。现存最早记录化橘红的文献见于南北朝时期,其药用价值的发现是在宋代以后,用药是在橘皮、橘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进入21世纪,化橘红价格高企,种植效益良好,化橘红栽培面积迅猛增长,形成了一些规模化、集约化的橘红基地。化橘红技术标准体系包括化橘红种子种苗选育技术规范、栽培技术规范、施肥除草技术规范、灌溉排水技术规范、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药材等级标准、饮片炮制工艺规范、饮片质量标准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化橘红黄酮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陈志霞  林励  孙冬梅 《中草药》2003,34(7):657-661
目的 研究不同品种和产地化橘红药材黄酮类成分的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 应用HPLC法以柚皮苷为参比,以相对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百分比为参数,建立10个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结果 标示出30多个峰,且不同品种化橘红(毛橘红和光橘红)的图谱存在较大的差异。结论 该方法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化橘红药材的质量控制与鉴定。  相似文献   

8.
蛋白质是生物体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生物大分子,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传统中药及食品中蛋白质的有效提取方法,以期为蛋白质类药品、食品的开发及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SCoT分子标记技术对广东化州化橘红进行种内品系间的亲缘关系分析研究。方法通过提取化橘红DNA,正交设计寻找化橘红SCoT分子标记最佳PCR反应体系,筛选获得化橘红PCR扩增的SCoT引物,应用NTSYS2.10e软件并采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SCoT引物碱基序列共扩增出81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44条,种内品系间的相似系数在0.75~1之间,不同品系化橘红分别聚为一类。结论表明SCoT分子标记可以有效运用于化橘红的种内亲缘关系分析和种内品系鉴定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化橘红全球产地适宜性分析,为南药化橘红的合理种植和科学产地规划提供重要依据。方法:以化橘红主产区的95个样点为分析基点,结合气温、相对湿度、日照强度、年降水量、土壤类型等关键生态因子值,采用药用植物全球产地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GMPGIS)对化橘红在全球的生态适宜区域进行分析。结果:化橘红的最大生态相似度区域主要分布于中国、巴西、美国和越南等国家的热带和亚热带区域,总面积约210万km2,其中中国占总面积的60%以上;中国适宜区主要分布于广西、湖南、江西、云南和广东等省。结论:本研究结果为合理规划化橘红种植生产布局,发展引种栽培工作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化橘红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并比较这些化学成分在毛橘红与光橘红中组成和含量的异同。方法:采用HPLC-DAD-MS/MS对化橘红中一些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定性研究。色谱柱为Dikma Diama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0.5%甲酸水-甲醇,流速为350μL.min-1,进样量为10μL。质谱的离子源为电喷雾离子源,采用了正负离子模式两种扫描方式。结果:通过样品、对照品及文献中相应成分的质谱数据、紫外光谱信息归属了柚皮苷、野漆树苷等13个化合物,毛橘红中柚皮苷、野漆树苷、水合氧化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光橘红。结论:HPLC-DAD-MS/MS分析可以获得黄酮类及香豆素类化学物丰富的结构信息,为化橘红化学成分的定性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也为化橘红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化橘红药材的红外指纹图谱,通过考察不同品种化橘红药材的红外指纹图谱差异,为化橘红药材的快速鉴别提供理论依据和实用方法.方法 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建立不同品种化橘红药材红外指纹图谱,应用Spectrum v5.0.1红外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FTIR图谱在1820~950 cm-1范围内选点归一化处理后毛橘红和光橘红差异显著,其在1800~700 cm-1范围内二阶导数谱差异亦显著,可作为两者主要鉴别特征,经处理后的FTIR指纹图谱能有效鉴别两类化橘红药材.结论 红外指纹图谱法鉴别化橘红快速、简便、可行,可有效区分毛橘红和光橘红.  相似文献   

13.
化橘红药材质量评价、监测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化橘红质量,确定质量监测方法。方法:以形态分类法和显微鉴定法比较原植物及显微构造,以分光光度法比较总黄酮含量,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柚皮苷含量及指纹图谱,以薄层扫描法比较野漆树苷含量。结果:两类化橘红原植物存在外果皮绒毛、茎非腺毛等显著差异;化橘红总黄酮含量、柚皮苷含量均高于光橘红,野漆树苷含量为光橘红的10倍,指纹图谱也有显著差异。化州柚鲜果重量增加峰值出现在成果41d时,此时其药材质量也较优。结论:道地药材化橘红质量显著优于光橘红,化橘红采收期宜定在41d左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采用不同种类的砧木培育出的化橘红药材进行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初步探究砧木种类对其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以柚皮苷为对照品,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各样品中总黄酮含量,以HPLC法同时测定各样品中柚皮苷及野漆树苷含量。结果所建立的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加样回收率为95.81%,RSD为1.06%。HPLC法同时测定柚皮苷与野漆树苷含量在进样量为1.54~30.80μg和0.07~1.40μg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积分值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0.997。柚皮苷与野漆树苷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11%(RSD=3.42%)、98.63%(RSD=2.37%)。不同砧木培育的化橘红黄酮类成分含量差异显著。与凤尾化橘红相比,本地柚砧木凤尾野漆树苷含量与其相近,其他品种均明显低于凤尾化橘红。结论不同种类的砧木对化橘红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影响较大。非本地柚为砧木芽接后化橘红药材野漆树苷含量显著下降,以本地柚为砧木嫁接凤尾芽苗培育出的化橘红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15.
原花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花青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多酚化合物。本文综述了原花青素的名称由来、化学成分、提取方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原花青素的生理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在食品、药品及化妆品领域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其在这几个领域的应用前景,为原花青素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甘草多糖是一种杂多糖,主要由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构成,作为甘草活性成分之一,它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保肝、抑菌、调节肠道菌群等广泛的生物活性,已被应用于食品、医学、材料学领域,经硒化修饰后其抗氧化、抗炎、保肝、免疫调节作用会明显增强。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甘草多糖结构特征、生物活性、化学修饰、产品开发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旨在为该成分在食品、药品、保健品、农产品等领域的中开发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HPLC法测定橘红痰咳液中柚皮苷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新  柯康保 《中药材》2000,23(8):489
橘红痰咳液是以化橘红为主要成分制成的合剂,具有理气祛痰,润肺止咳之功效.用于感冒、支气管炎、咽喉炎引起的痰多咳嗽、气喘,特别适用于寒咳.作为二级中药保护品种收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八册),质量标准内有理化鉴别、薄层色谱鉴别、检查项,无含量测定项,为更好地控制药品质量,我们建立了测定橘红痰咳液中柚皮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相似文献   

18.
《中药材》2017,(8)
目的:以中药专利作为信息来源,了解21世纪以来化橘红中药技术主题及其治疗适应证数量及趋势,找出问题所在。方法:通过"广东省知识产权公共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专利数据库"检索,以IPC专利分类号以及中药技术主题分类作为分析的对象,分析化橘红中药专利技术主题申请时间趋势、化橘红中药治疗适应证申请量以及申请时间趋势。结果:共检索到有效专利405件,授权专利145件;中药组合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为该领域主要技术主题;申请量最高的治疗适应证为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154件;申请方向以传统的功用主治为主。结论:经过检索分析,化橘红中药技术主题以及治疗适应证方面主要存在创新性不足,化橘红与其他中药材搭配的药用价值尚未充分挖掘,缺乏国外专利申请布局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陈皮、枳壳和化橘红三种药材中黄酮苷类成分的薄层鉴别方法。方法用聚酰胺薄膜层析法对陈皮、枳壳和化橘红三种药材中橙皮苷、新橙皮苷和柚皮苷进行薄层鉴别。结果聚酰胺薄膜层析法可同时鉴别三种药材中的橙皮苷、新橙皮苷和柚皮苷。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色谱斑点清晰,专属性强,通用性好,可用于陈皮、枳壳和化橘红三种药材中黄酮苷类化学成分的薄层鉴别,以期为完善陈皮、枳壳和化橘红的鉴别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化橘红宏量与微量元素特征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海丹  苏薇薇  吴忠 《中药材》2002,25(4):260-261
采用聚类分析法对不同产地、不同部位化橘红样品中宏量与微量元素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不同类型的化橘红中元素的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依此可鉴别正品化橘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