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梳理《黄帝内经》及后世医家对中医学“正气为本”的认识,结合首届国医大师陆广莘先生健康医学思想及对中医学“生生之道”的阐释,重新审视中医学之“正气”,进一步探讨中医学“生生之道”的内涵及其理论价值。并基于中医学“生生之道”,探讨研究“治未病”理论与技术研究的现实意义,尝试基于中医学“生生之道”构建的健康医学新模式进行探讨研究,为构建健康医学新模式及推动以“养生保健”为主的“治未病”方法技术的发展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
道教医学是传统中华医学的组成部分,本研究通过对道教医学相关理论文献的梳理,将道教医学病因理论进行归纳、整理,从以下五个方面对道教医学病因理论进行总结探讨:第一,精气理论对人体疾病产生的影响;第二,“脏腑之神”对人体疾病产生的重要规律;第三,“奇经八脉”理论在道教得以发展,是道教病因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道教医学中对于“邪气”认识不仅包括六淫邪气,也包括自然界中无形的不正之气,如“精灵鬼怪”“三尸九虫”等具有宗教色彩的理论学说;第五,自然因果规律致病因素为道教病因理论根本因素。以上五方面致病因素,既有与传统中医学理论相似之处,又有典型宗教色彩因素,共同构成了独特的传统道教医学病因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从陶弘景的出身学问说起,指出他是一位博学多知的道教学大家,他“心中恒如明镜”兼修多门方伎.在医学一科上能巧妙把握道教仙法与岐黄医学的内在联系,著书时融会贯通,尽显道教医学风格。汉代以来,以《内经》、张仲景为主体之岐黄学术一直保留征用巫术道法的传统,而陶氏水平高超,著作所述符合实用。随着他的著作的广泛传播,道教因素进一步漫散至医学知识界。故中古医学之含带道教因素,陶弘景是关键人物。  相似文献   

4.
《四象医学》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象医学是在朝鲜族固有文化及传统医药的基础上,不断吸收中医学理论,结合自己民族的防病治病实践,遂步形成的以“天、人、性、命”整体观为理论指导,以“四维之四象”结构为主要内容,以辨象论治为主要特征的一支独特的医学体系。 它的主要成就,是把体质论具体应用到临床实践,解决了不同体质病人的“施治”问题。这是从中国“内经”、外国“希波克拉底”时代起,许多体质论学者试图解决而悬而未解的课题。 首先,四象医学把“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的哲学思想应用于医学领域,创立了以“四维之四象”结构为主要内容的四象医学体质论。朝医学认为“太少阴阳之脏局短长,阴阳之变化也”。根据有机体脏局阴阳之盛衰变化把人分成过偏于阳的太阳人,过偏于阴的少阴人,少偏于阳的少阳人,少偏于阴的太阴人,二个阳人多为活动而性格外  相似文献   

5.
“安慰剂”概念与传统中医学潜在矛盾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香均  李瑞 《中国针灸》2013,33(3):269-272
通过分析现代西方医学与传统中医学采取治疗时所依据的主要方式的不同,探讨现代西方医学的疗效研究依据在对应于传统中医学研究时的匹配性,重新分析“安慰剂”概念的真正含义,对其概念在传统中医学研究中所存有的潜在矛盾进行反思.发现两种医学采取治疗时所依据的主要方式存有冲突.现代西方医学的疗效依据在对应于传统中医学研究时缺乏匹配性.“安慰剂”与“安慰剂效应”概念对应于传统中医学时意义有所不同.“安慰剂”概念只是对应一部分现代西方医学实验研究领域,在将其概念对应于传统中医学研究时所得出的结果与结论应当注意加以斟酌.  相似文献   

6.
新安医学作为一个区域特色明显的医学流派,为传统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表现在文献资源、医学理论、临床应用以及精神文化等方面。本文就新安医学的形成和发展,从继承与创新、学派纷呈与和谐融通、家族传承与学术传承、以儒通医与融合道佛、“地理新安”与“医学新安”、中医科学与徽学文化6个层面,论述了新安医学流派的学术特色及其对传统中医药发展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7.
养生保健是传统中医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土家族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阐述了传统中医学和土家族医学养生保健的原则和方法,探讨饮食起居,精神调养,形体锻炼等在传统中医学和土家族医学养生保健中的地位和作用,比较传统中医学和土家族医学在养生保健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依据西夏辞书《文海》中有关字词的释义所折射出的西夏医学情况,从基础理论、生理解剖、疾病治疗、卫生保健、兽医等五个方面内容,较全面地介绍了西夏的医药学情况。西夏医药学主要承袭了中医学传统,也受到周边其他民族的影响,特别是吸收了藏和佛典中的一些医药卫生知识.同时西夏医学中表现出的巫术色彩亦比较浓厚,反映了西夏医药学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依据西夏辞书《文海》中有关字词的释义所折射出的西夏医学情况,从基础理论、生理解剖、疾病治疗、卫生保健、兽医等五个方面内容,较全面地介绍了西夏的医药学情况。西夏医药学主要承袭了中医学传统,也受到周边其他民族的影响,特别是吸收了藏和佛典中的一些医药卫生知识.同时西夏医学中表现出的巫术色彩亦比较浓厚,反映了西夏医药学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确立中医学的"现象-状态医学"学科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中医学还是西方医学,都是“以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为研究内容的科学”[1],统属于医学科学范畴。西方医学为“结构-功能医学”学科,中医学为“现象-状态医学”学科。1确立中医学为“现象-状态医学”学科的依据“学科”,是指按照学问的性质而划分的门类,如自  相似文献   

11.
陆广莘 《山西中医》2004,20(6):37-39
21世纪的医学,将要从疾病医学教条统治中解放出来.实现人类健康生态目标模式。中医学的诊疗思想强调。养生治病实践必求于本。人的“生生之气”是主体开放的自组织演化调节的功能目标动力学系统。要实现“生生之效”的健康生态目标,必须遵循辨证论治的“生生之道”,依靠和发展人的“生生之气”.转化和利用医药这一“生生之具”。  相似文献   

12.
江苏苏州地区古称“吴中”,历来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名医辈出,医著浩瀚。汉至民国,仅文献记载.就有医家2000多人,医著1179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吴中医学”。创立温病学说,是其对中医学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明清时期,以吴中地区为中心的江南成为全国的医学中心,于是有“吴中医学甲天下”之称。其主要原因为该地区历来经济繁荣、尚文重教、社会需求、著书立说和崇医风俗。  相似文献   

13.
循证医学与中医学并无内在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内中医界关于循证医学与中医学方面有关问题讨论的文献逐渐增多,并对循证医学时代中医学如何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然而一些文献通过比较循证医学与中医学,认为两者有一定的内在联系[1、2]。笔者对此有不同的意见,并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1 循证医学之“证”与中医学辨证论治之“证”并不相关 循证医学是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证”是证据的意思,这里的证据指的是最好、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是应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开展的临床研究所获得的成果。而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RCT)和RCT的系统评价(Syst…  相似文献   

14.
朝医学作为一个独特的体系存在于传统医学之林,已被专家们认可,而其区别于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而独具的“四象学说”,也已为同行们所周知。朝医学之核心为辨象论治,如同中医学之辨证论治一样成为朝医学区别于其他传统医学而独成体系的原因所在。那么辨象与辨证不同究竟在何处?笔者在此作一粗浅的探讨。中医学的特点有两个基本点,即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证”是中医特有的概念,是辨证论治的主要临床根据。证有时候也称“证候”,是疾病发展中阶段的病因、病位,疾病性质以及邪正斗争消长变化的病理概括,然而“证”却不同于“症”。…  相似文献   

15.
丰云舒  宋岘 《北京中医》2013,(11):868-869
将《回回药方》残卷的医方医论与伊本·西那《医学法典》相关内容比对,可见二者的密切关系,并追溯《回回药方》的理论体系源头为“尤那尼”医学。以其为线索,可发掘唐宋以降传统中医学文献中所受伊斯兰医学的影响。但书中仍有许多有价值的药物、制剂方法等有待于深入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16.
1.摄生的重要意义:摄生在最古时称为“道生”,是根据内经素问中:“上古之人,其知道者……”和“夫四时阴阳者……从之则苛疾不超,是谓得道”而命名的,这与后世所谓神仙巫术修练的“道”之涵义是不同的。在“千金方”中称为养性,在“类经”与“医经原旨”中又把有关此类内容,改称为摄生。亦有的称为养生,从近代医学观点看来,约同于“卫生”两字。实质上它包括着有关卫生学、营养学、保健学、生理和心理学,以及药物学等丰富内容。其目的是为  相似文献   

17.
认为中医学是在《易经》“道、象、器”三位一体的哲学认识方法指导下认识并研究人体的。按《易经》的哲学分类法,中医学主要是从“道、象”层次上研究人体,西医学主要是从“器”层次上研究人体,两者认识方法不同,研究手段不同,研究的人体层次也不完全相同,因而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医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巫医同源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巫医同源”是祖国中医发展程途中的重大文化现象。她涉及我国古代哲学、宗教、民俗、医学、心理、政治以及天文历法等诸多层面,惜乎未能进行深入研究。巫医不分是战国以前确乎存在的客观现象。医而从巫,故言“医源于巫”,战国中原虽说巫医有分立现象,但巫医通兼现象仍然实存;楚地南国巫医从来未曾分离;战国以还,扁鹊、张仲景及《内经》作者,虽然倡言不可纯信巫术疗疾,但亦从未全然否认其实效;整个古代巫觋或巫术在医学领域的地位、作用,始终未失,且代代相承,相续及今。是为“巫医同源”之论述。  相似文献   

19.
蒙医尿诊是蒙医传统的诊察疾病的方法【1】。蒙医学在诊断疾病上虽与中医学大体相同,但是其望尿诊则远较中医学内容丰富,兹就其尿诊的特点在尿的形成机理、验尿前的准备、“三时九规”、正常尿液、病尿、死症尿等方面体现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0.
陈霞波  张业  周开  龚文波  苏琼  顾颖杰  王晖 《中医杂志》2012,53(23):2057-2058
“气化”是存在于宇宙时空中的大道,即多维时空自稳调控机制.“气化之道”形成的基本原理,是整体恒动性、普遍性、超前性、致中和性.气化之道形成了中医基础理论和特色优势,它是中医学认知生命健康的原创思维,是中医理论的根和魂.“气化之道”决定着宇宙万物生命的产生、生存和延续,决定着疾病的病因病机、防治法则和养生康复法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