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弥漫性大B淋巴瘤的治疗传统上受到临床参数的指导.虽然国际预后指数(IPI)代表了最大程度上公认的预后模型,但是具有相同IPI亚组的结果仍然有着显著的差异,反映了这种恶性肿瘤的异质性.DLBCL分子层面的分类可能会导致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临床行为及结果的特殊疾病本质的分类.一旦经验定有效,新一代的预后模型将成为日常医学实践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现有的临床预测模型提供有效的辅助信息.  相似文献   

2.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4,(4):325-326
<正>淋巴瘤是免疫系统的恶性肿瘤,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乳腺并不是淋巴瘤的好发部位.乳腺原发性淋巴瘤(PBL)临床罕见,最常见的组织病理学类型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近期诊断并治疗乳腺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PB-DLBCL)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女性,70岁,因无意中发现左侧乳腺肿物2013年10月14日就诊.身体检查  相似文献   

3.
1997年,Delsol等报道了7例伴浆母细胞分化的DLBCL可表达全长间变型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蛋白。笔者在日常工作中碰到1例伴有ALK阳性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弥漫性大B细胞型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3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表型测定。结果:中心母细胞淋巴瘤占78.26%(18/23),免疫母细胞淋巴瘤占4.35%(1/23),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占8.70%(2/23),富于T细胞的B细胞淋巴瘤占8.70%(2/23)。形态学上瘤组织表现为淋巴结结构破坏,肿瘤细胞呈片状或结节状生长,瘤细胞弥漫排列,染色质粗颗粒状;CD-20肿瘤细胞均呈阳性,均不表达CD-3和Cyclin Dl。结论:DLBCL属有异质性的一组淋巴瘤,掌握其病理特征对于正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按照WHO关于B细胞淋巴瘤的新分类,对我省部分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进行形态学、免疫学表型及基因重排的研究。探讨三结合方案在DLBCL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8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表型测定,同时采用PCR扩增对其进行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T细胞受体β基因(TCR-β)克隆性重排的研究。结果28例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有四种变型,分别为中心母细胞型17例(60.7%),免疫母细胞型5例(17.8%),间变性大细胞型4例(14.3%),富于T细胞或组织细胞型2例(7.1%)。免疫组织化学标记:28例DLBCL肿瘤细胞CD20均阳性表达(100%);4例间变性大细胞型DLBCL肿瘤细胞CD30阳性表达(14.3%);1例中心母细胞型DLBCL肿瘤细胞CD5阳性表达(3.5%);1例富于T细胞或组织细胞型DLBCL肿瘤细胞Lysozyme阳性表达(3.5%)。PCR扩增检测结果:DLBCL中IgH重排9例(32.1%),TCR重排10例(35.7%),双阳性2例(7.1%),总的阳性率为75.0%。结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长期以来一直是病理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甲状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突变谱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66例初次诊断为甲状腺DLBCL患者[原发甲状腺DLBCL 23例(34.8%),继发甲状腺DLBCL 43例(65.2%)]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生存和预后因素分析。其中40例甲状腺DLBCL患者进行了靶向测序(55个淋巴瘤相关基因)以评估基因突变情况。结果·继发甲状腺DLBCL患者Ann Arbor分期Ⅲ~Ⅳ期(P=0.000)、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升高(P=0.043)、结外器官受累数目≥2个(P=0.000)、非生发中心来源(non-GCB)(P=0.030)、MYC和BCL2蛋白双表达(double expression,DE)(P=0.026)、国际预后指数3~5分(P=0.000)的比例高于原发甲状腺DLBCL患者,其接受甲状腺手术切除的比例(P=0.012)低于原发甲状腺DLBCL患者。原发甲状...  相似文献   

7.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类异质性的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其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点及预后各异。近年来,对DLBCL进行了大量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并试图对其进一步分型。作者综述DLBCL的形态学、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右江医学》2019,(9):707-710
<正>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一种来源于成熟B细胞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是NHL中最常见的一个亚类,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5%~40%。据相关统计表明,DLBCL已成为发病率逐年增长的恶性肿瘤之一[1]。由于DLBCL在临床、分子遗传学及免疫表型等方面具有高度异质性,现阶段临床上主要行化疗,虽然化疗的有效性较高,但化疗敏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免疫分型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为DLBCL的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免疫组化石蜡切片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法),检测DLBCL石蜡包埋组织中MUM-1、bcl-6和CD10的表达,将116例DLBCL分为GCB型及非GCB型,分析其与淋巴结外浸润、临床分期、B组症状等之间的关系。结果:116例患者中,非GCB型与GCB型分别为81例和35例。非GCB型DLBCL中始发于淋巴结外组织或者发生结外浸润占81.5%,Ⅲ、Ⅳ期占81.5%,有B症状者占76.6%;GCB型中始发淋巴结外组织或者发生结外浸润占20%,Ⅲ、Ⅳ期占25.8%,有B症状占34.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学亚型与病情进展和恶性程度存在一定关系,可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冉岑霞  刘思恒  李佳  彭贤贵  张洪洋 《西部医学》2022,34(10):1450-1455
目的 探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组织中趋化因子9(CXCL9)及其受体CXCR3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采用R-CHOP化疗方案治疗的92例DLBCL患者,均通过淋巴结活检获取DLBCL肿瘤组织标本,及50例病灶旁正常淋巴组织标本。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CXCL9、CXCR3基因在DLBCL肿瘤组织和正常淋巴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利用免疫组化分析CXCL9、CXCR3蛋白在DLBCL肿瘤组织和正常淋巴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情况;分析CXCL9、CXCR3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CXCL9、CXCR3蛋白表达水平与DLBCL复发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DLBCL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TCGA数据库中CXCL9、CXCR3基因在DLBCL肿瘤组织中表达水平与正常淋巴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L9、CXCR3蛋白在DLBCL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DLBCL肿瘤组织中CXCL9与CXCR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x2=15.836,P<0.001);CXCL9、CXCR3蛋白表达水平与DLBCL患者年龄、性别、原发部位、乳酸脱氢酶水平、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无关(P>0.05),与Ann Arbor分期、组织学分型、Ki67阳性率有关(P<0.05)。DLBCL患者肿瘤组织CXCL9高表达组5年累积复发率高于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88,P<0.001);CXCR3高表达组5年累积复发率高于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610,P<0.001)。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CXCL9高表达、CXCR3高表达、Ann Arbor分期Ⅲ~Ⅳ期、非生发中心型是影响DLBCL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 DLBCL患者肿瘤组织中CXCL9、CXCR3表达上调,其表达水平与患者Ann Arbor分期、组织学分型有关,可能是DLBCL患者预后的潜在靶标。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1例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资料的临床特点及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对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1例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资料的临床特点及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对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两种主要亚型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non-GCB)与 DLBCL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LBCL 患者CD10、bcl-6、MUM-1三种蛋白的表达, 以Hans等的分型原则将其划分为GCB和非GCB亚型,比较GCB亚型与非GCB亚型DLBCL的OS.结果 70例DLBCL中,17例(24.3%)CD10阳性,24例(34.3%)bcl- 6阳性,41例(58.6%)MUM-1阳性.GCB 25例(35.7%),ABC 45例(64.3 %).GCB亚型DLBCL的OS明显高于非GCB亚型(P= 0.003).结论 免疫表型亚分型可作为预测DLBCL患者预后的指标,并可有效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1例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资料的临床特点及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对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乳腺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探讨乳腺DLBCL的诊疗及预后。方法:按2008年WHO淋巴瘤分类标准,收集31例乳腺原发性DLBCL,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分型并进行诊疗随访。结果:按Ann Arbor分期标准,Ⅰ期15例,Ⅱ期14例,Ⅲ期1例,Ⅳ期1例。镜下多呈现肿瘤性淋巴细胞弥漫浸润分布,呈"哨兵样"排列,残存乳腺结构。可行免疫分型的病例均为非生发中心B细胞(GCB)型。31例患者中29例患者有完整的随访资料,随访时间5年,其中16例存活,13例死亡,生存时间5~41个月。结论:乳腺原发性DLBLC免疫表型多为非GCB型,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确诊,治疗以手术联合化疗、放疗等为宜。  相似文献   

16.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成人中最常见的一型淋巴瘤,占据西方国家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25%30%,发展中国家还要更高些,它在临床表现、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对化疗的反应及预后上都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2008年版的WHO将DLBCL定义为弥漫增生的大B细胞恶性肿瘤,瘤细胞核大于或等于正常吞噬细胞核或大于正常淋巴细胞的2倍[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头颈部原发结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临床病理特征,为预后预测及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血液科、肿瘤科连续确诊为头颈部原发结外DLBCL的患者62例.结果 DLBCL...  相似文献   

18.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WHO分类将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DLBCL)定义为:弥漫性增生的大B细胞恶性肿瘤,瘤细胞核大于或等于正常巨噬细胞核,或超过两倍正常淋巴细胞.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一种亚型,约占成人淋巴瘤的30%~40%,临床表现多样,临床过程呈侵袭性,近十多年来国外对DLBCL有很多深入的研究,但国内研究较少.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掌握这种病,本文对DLBCL的临床、病理和分子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一种高异质性且具有侵袭性的疾病,尽管目前标准治疗下DLBCL已成为可治愈的肿瘤疾病之一,但仍有部分患者存在耐药或复发,预后不佳。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M2型巨噬细胞即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与DLBCL患者的临床状况和生存状况相关。TAMs是肿瘤微环境的组成成分之一,对肿瘤细胞的发生、增殖、转移和存活至关重要。本文就M2型巨噬细胞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新疆维吾尔族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0-2009年收治的134例新疆维吾尔族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134例新疆维吾尔族DLBCL患者中男85例,女49例;确诊时中位年龄38岁(13~73岁).按Ann Arbor分期,93例(69.4%)为Ⅲ/Ⅳ期;按国际预后指数(IPI)分组,50例(37.3%)属于中高、高危组.治疗前按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制定的体力状态(PS)评分,0~1分的患者为92例(68.7%);伴有贫血、B症状及合并大肿块的患者分别为42例(31.3%)、50例(37.3%)、47例(35.1%).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37个月[95% CI(24.9,49.1)个月],3年与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1%与3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Ann Arbor分期、结外病变数、PS评分、乳酸脱氢酶(LDH)水平、IPI、骨髓受侵与新疆维吾尔族DLBCL患者的预后相关(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Ann Arbor分期、PS评分及LDH水平是新疆维吾尔族DLBCL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新疆维吾尔族DLBCL患者的总体生存率较低,Ann Arbor分期、LDH水平及PS评分可作为判断新疆维吾尔族DLBCL患者预后的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