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 myelom,MM)是骨髓中异常浆细胞进行性增殖的恶性疾病,约占各种肿瘤的1%~2%[1]。。由于肿瘤细胞浸润范围广,临床表现变化多端,较多病人确诊前有误诊和诊断不明的经过。我院1987~2002年经骨髓细胞学、影像学和免疫生化学等检查确诊MM 83例,其中48例曾发生误诊,误诊率57.8%。现就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83例中,男47例,女36例;年龄32~81岁,平均63岁。1.2 临床表现 骨关节疼痛68例,包括腰骶部、胸廓、四肢等处,头痛6例,全身痛9例,中重度贫血45例,皮肤粘膜出血点或淤斑7例;反复出现感染症状及发热19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多发性骨髓瘤的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的研究,探讨其组织学分型、免疫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5例多发性骨髓瘤做病理组织观察、免疫球蛋白标记、并与预后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多发性骨髓瘤的瘤细胞分化程度、分布模式、网织纤维增生情况在病理学诊断中有重要意义;免疫球蛋白轻链表达以λ轻链为主(95%),重链以IgG为主(30%);免疫学表达与临床血清免疫分型有一定相关性,但其与预后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骨髓瘤16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骨髓内异常浆细胞增生的恶性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容易误诊。我院自1996年9月~2001年12月共收治16例MM,均误诊。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中,男12例,女4例;年龄45~71岁,平均57岁。均符合MM诊断标准[1,2],且排除其他可引起浆细胞增多的疾病。1.2 临床表现 16例均有腰椎、腰骶部骨痛及触痛,7例多处肋骨痛及触痛,伴乏力、头晕14例,尿道刺激症状13例,贫血10例.发热5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MM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分析主要治疗方法的长期生存情况。方法回顾214例MM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法。对9项临床和实验室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对主要治疗方法(VAD样方案和BD方案)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214例MM患者发病中位年龄为59.7岁,初诊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骨痛(77.1%)、贫血(70%)、肾功能损害(24.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骨髓瘤细胞比例、血红蛋白、β2微球蛋白(β2-MG)、肌酐(Scr)、Ⅲ期为影响总生存期(OS)的预后因素;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骨髓瘤细胞比例、β2-MG为影响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应用BD方案的中位生存期明显高于VAD样方案,分别为56个月和39个月,生存曲线比较,P=0.028。结论 MM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极易误诊;高龄、高β2-MG、高骨髓瘤细胞比例的患者预后差;与传统VAD方案相比,应用新药硼替佐米的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5.
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相关因素,减少误诊,误治。方法 对9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受累靶器官先后顺序,轻重程序及伴随症状不同,极易误诊,误治。同时利用有关检查,可正确评估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覃为理 《临床荟萃》2006,21(13):955-956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临床上以骨质破坏、贫血、肾功能损害和免疫功能异常为特征。发病年龄以50~70岁居多,40岁以下罕见,随年龄增大,发病率呈指数增长。临床表现多样性,治疗棘手,现回顾分析我院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MM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对MM患者的诊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患者首诊于非血液科;主要症状为贫血和骨痛,肾功能不全多见,分型以IgG和IgA最常见;VAD方案治疗18例初治患者有效率72.2%;11例难治复发性MM予VAD方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其中3例部分缓解,5例进步。结论MM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化,易误诊;中年以上不明原因的骨痛、贫血、反复感染、白蛋白正常而白球蛋白比例降低、血沉快等应考虑MM可能,需作进一步检查;VAD方案对初治MM有较好疗效,VAD方案联合沙利度胺可用于治疗难治复发性MM。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和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特征。方法对38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骨痛与乏力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贫血及消瘦多见,免疫分型以IgA、IgG型最常见,T-VAD及T-MP方案治疗初发患者38例,有效率达76.3%,生存60个月以上5例,最长73个月,目前尚生存,2例复发患者给予硼替佐米-VAD化疗后获得部分缓解,维持时间超过20个月,目前仍在随访观察中。结论 MM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化。沙利度胺联合传统化疗方案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对于复发患者加用硼替佐米的治疗,提高缓解率及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特征、初次就诊分布科室、确诊时间、实验室、影像学特点等,提高多发性骨髓瘤的全面认识,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43例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4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平均发病年龄61.04岁;男、女比例为2.07:1;患者初次常就诊于骨科、肾病学科、普通内科、外科等非血液专科。MM临床症状表现多样化,以乏力表现15例占34.88%,骨痛为表现12例占27.91%,消化道症状4例占9.30%,发热、咳嗽、咳痰等感染症状3例占6.98%,双下肢、颜面浮肿、尿检异常、肾功能异常等泌尿系症状3例占6.98%,鼻衄、牙龈出血等出血症状2例占4.65%,体检发现2例占4.65%,其他2例占4.65%。4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有22例多次到我院就诊、住院,得出平均就诊次数为4.32次,平均就诊科室为2.86个,平均确诊时间为8.63月;43例患者首次诊断率仅有12例占27.91%,误诊率达到72.09%。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血红蛋白、尿酸、肌酐、白蛋白、球蛋白、免疫球蛋白、血沉等检查指标异常率均达到50%以上。43例患者中29例伴骨骼改变,发生率67.44%,其中骨质疏松23例占79.31%,溶骨性损害20例占68.97%,病理性骨折6例占20.69%。结论多发性骨髓瘤因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化,易造成误诊及漏诊,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的全面认识,及时进行全面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确诊。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骨髓瘤的误诊(附8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陈未  沈悌 《临床误诊误治》2000,13(4):288-289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常侵犯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易致误诊。兹就我院1985~1998年收住的88例MM患者的临床表现、误诊原因予以浅析。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本组 88例,均按诊断标准[1]确诊为M M者。男:女为2:1;年龄30~80岁,其中30~39岁2例(2.3%),40~49岁17例(19.3%),50~59岁33例(33.5%),60~69岁23例(26.1%),>70岁13例(14.8%)。>50岁者占78.4%。分型:IgA型14例,IgG型 36例,…  相似文献   

11.
李素琼  朱焕玲 《华西医学》1997,12(3):284-285
多发性骨髓瘤68例临床分析李素琼朱焕玲邓承祺吴谨绪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目前治疗仍以化疗为主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有不少患者治疗无效,特别是对难治性和复发性MM的治疗缓解率低。其原...  相似文献   

12.
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骨髓内有异常浆细胞(或称骨髓瘤细胞)的增殖,引起骨骼的破坏,血清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尿内出现凝溶蛋白(Bence—Jones蛋白);最后导致贫血和肾功能损害。临床上这种疾病较少见,并且临床症状是多种多样,在临床上容易忽略,特别是疾病早期,极易漏诊和误诊,尤其是伴有其它疾病同时存  相似文献   

13.
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余毅 《新医学》1997,28(6):306-307
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7例临床分析解放军福州总医院肾内科(350003)余毅多发性骨髓瘤(MM)临床表现多样化,主要表现为骨痛、贫血、肾脏损害、反复感染和免疫球蛋白异常等。我院1990年8月~1995年1月收治7例均伴有肾脏损害,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  相似文献   

14.
多发性骨髓瘤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平  王金凯 《临床荟萃》1991,6(6):281-282
多发性骨髓瘤(简称MM)是浆细胞增生的恶性肿瘤.由于MM细胞的恶性增生程度和侵犯的器官、组织不同,并发症不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初诊时易于产生误漏诊.本文收集我院所见25例,其中院外误诊20例,院内误诊5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对照美国西南肿瘤组所采用的MM的诊断标准,本组病例均符合诊断.25例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36~68岁.平均年龄55岁,其中40岁以上的23例(92%).二、临床表现 MM临床表现主要为骨骼疼痛、溶骨性骨质破坏、贫血、肾脏损害及免疫球蛋白异常.但由于上述表现并非具有特异性,特别是  相似文献   

15.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临床表现复杂、特征性不强、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误诊率较高的疾病。现将我院收治的一组多发性骨髓瘤病例误诊情况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4例,男26例,女8例,年龄38~77岁,中位年龄52岁。发病初诊到确诊时间2~25月。其中曾误诊为各类贫血12例、慢性肾  相似文献   

16.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以骨骼破坏及疼痛、病理性骨折、贫血、肾脏病变及免疫球蛋白异常为主要表现。由于临床表现多样,常导致误诊。我院自1990年10月~1997年5月共发现11例,入院前及入院后均有过误诊,部分病例先后在...  相似文献   

17.
老年多发性骨髓瘤32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特点及误诊情况,以提高诊断率。方法:分析总结32例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指标及误诊情况。结果:16例以骨痛为首发症状,9例以贫血为首发症状,2例以肾病为首发症状,91%有不同程度的贫血,56%有肾功能异常,95%的患者有X线的改变。结论: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多以骨痛、贫血为首发症状,应全面检查,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8.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克隆性恶性增生性疾病,发病年龄高峰45~60岁,男女之比约为1.5:1,约占恶性血液病的10%。近二三十年来,MM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或漏诊。现将我院I998/2008-11住院多发性骨髓瘤24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多发性骨髓瘤1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骏  邓宏宇  巫刚  李双庆 《临床荟萃》2005,20(8):452-454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以浆细胞异常增生为特征的恶性肿瘤性疾病。骨髓内异常浆细胞或骨髓瘤细胞的增殖,导致骨质破坏,并且过度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抑制正常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合成,从而导致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其临床表现主要为骨痛、骨折、肾功能不全、贫血、出血、免疫下降继发感染等,表现十分复杂,容易误诊。我们回顾了我院1996~2003年住院治疗的148例初诊MM患者,对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并发症、误诊等进行分析,旨在讨论MM的特点,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合并轻链型淀粉样变性(AL)的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收治的160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骨髓、皮肤和其他部位组织病理活检结果是否合并淀粉样变性分为两组,即合并淀粉样变性的MM(MM+AL)组和MM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结果160例初诊MM患者中,MM+AL组42例,MM组118例。在临床特征方面,MM+AL组的受累轻链与非受累轻链差值(dFLC)明显高于MM组(P=0.039)。诱导治疗后MM+AL组较MM组有更高的总缓解率(85.7%对79.7%,P<0.05)和非常好的部分缓解率(76.2%对55.1%,P<0.05)。中位随访26(0.25~41)个月,MM+AL组与MM组患者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组患者的OS优于未移植组患者(P值均<0.05)。MM+AL组心脏受累患者的预后较MM组和MM+AL组非心脏受累患者差(P<0.001),中位OS时间仅为13个月。结论MM+AL患者和MM患者的鉴别诊断需行组织病理活检,尤其是dFLC明显增高患者。MM+AL组患者4个疗程诱导化疗后总体缓解率较MM组更高。MM+AL组累及心脏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