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金匮要略》看阴血亏虚与情志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甦颖 《河南中医》2006,26(12):4-5
情志病,系指发病与情志刺激有关,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证.包括:①因情志刺激而发的病证,如郁症、癫、狂等;②因情忐刺激而诱发的病证,如胸痹、真心痛、眩晕等身心疾病;③其他原因所致但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证,如消渴、恶性肿瘤、慢性肝胆疾病等,大都有异常情志表现,且病情亦随情绪变化而有相应的变化。《会匮要略》中不仅论述了妇人咽中如有炙脔、经水不利下、痛经、胸痹、心痛等多由情志刺激诱发的病证,确立了“百合病”、“奔豚气”、“邪哭”、“脏躁”、“虚烦”、“小得眠”等多种情志病证的病名,还较系统地阐述了其发病机理。本文拟就《金匮要略》中阴血弓虚与情志病发病的关系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
“生活事件是情志刺激致病始因”假说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生活事件是情志刺激致病始因”假说,假说内涵要点为:生活事件是情志活动的根源,若其造成情志强度及或持续时间超出人的心理、生理调节范围,可损伤机体脏腑气血,导致功能失调,引起情志病证。因此,生活事件的存在是情志致病的真正始因。适用范围是由外源性情志刺激引发或诱发的情志病证,不适用于已有宿疾在身,进而表现出情志异常的情志病证。通过挖掘传统中医有关论述,结合中医学现代研究新进展以及现代医学、心理学认识,对此假说进行了论证。本假说丰富七情致病学说,为有效防治情志病证提供新的理论导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情志病证古医案中治法及方药的运用状况。方法:本研究以1527例情志病证古医案为研究对象,建立数据库,对医案原文中治法、药物使用等情况,采用频数分析、关联分析等数理方法进行统计,并结合历代对情志病证的认识,对结果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情志病证的治法以补益法最多,其次为化痰法、清热法、和解法等法为多,医案中共涉及药物444种,其中茯苓、当归、人参、甘草、白芍、栀子、半夏、牡丹皮、黄连、白术等在情志病证中的使用频率较高。结论:情志病证治法与方药使用具有一定的规律与特点,与相关研究中的病机规律相契合,体现了中医的辨证与论治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循证医学,中医学病、证、症,西医病,病证结合等相关概念的认识和回顾,认为中西医对疾病病名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医病名的不确定性和混乱导致运用中医病名进行循证医学研究存在很大的缺陷;然而中医历代医家的经验其实就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循证医学的结果,不同于单纯的专家经验,应该给以足够的重视和评价;中医学要开展循证医学研究必须规范和统一病名的内涵和外延,病证结合是目前开展中医循证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只有加强病证结合的研究,才是实现中医循证医学研究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循证医学,中医学病、证、症,西医病,病证结合等相关概念的认识和回顾,认为中西医对疾病病名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医病名的不确定性和混乱导致运用中医病名进行循证医学研究存在很大的缺陷;然而中医历代医家的经验其实就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循证医学的结果,不同于单纯的专家经验,应该给以足够的重视和评价;中医学要开展循证医学研究必须规范和统一病名的内涵和外延,病证结合是目前开展中医循证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只有加强病证结合的研究,才是实现中医循证医学研究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浅论抑郁症与中医病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刚  季颖 《光明中医》2008,23(10):1461-1462
抑郁症在中医学中属情志疾病,是包括多种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的情感性精神障碍.中医学虽无抑郁症病名,但与抑郁症相关的中医病证却散见于许多古代医籍中,结合古代中医文献对抑郁症与中医病证的相关性进行较全面的考证,找出异同,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7.
中医"郁"概念的源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内经》五郁之说的产生、内涵到历代医家对“郁”概念的论述出发,系统整理分析了中医“郁”的概念的历史源流。认为中医历代郁的概念琳《内经》五郁理论为纲领,五脏气机郁滞不畅,则可致气郁、湿郁、水郁、痰郁、热郁、血郁、食郁等,并因情志不遂所致郁者有虚实之辨,总属气郁范畴。阐明中医“郁”的含义既指“郁”的病机又特指郁病,论述了郁病病名的确立及规范,为更全面深刻的理解中医“郁”概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历代中医医籍中肺癌相关文献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中医对于癌症的认识尚未形成一门专科,但对其相关阐释可见于部分医籍中,通过查阅历代中医医籍,对记载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病名、病因病机、治疗及预后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归纳,认为历代医家对肺癌的的论述较分散,缺乏系统的归纳与总结,中医病名内涵欠统一,对肺癌的认识和诊治方面论述欠深入。通过分析总结,可以在古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肺癌的病因病机,规范其辨证分型,结合现代仪器和技术方药,进行有效方药的筛选。  相似文献   

9.
情志因素是中医内科学中的常见病因.情志因素既是郁证的主要病因,又是其主要症状.与此同时,情志因素作为伴随症状,又常常在多种中医内科病证中出现,尤其是以神志障碍为主的病证.梳理情志、神志等相关概念内涵,分析情志因素在病证中的几种常见形式,即作为病因、主症以及以神志异常、躯体症状为主症的病证中作为兼症出现.从多角度对相关疾病进行鉴别,与西医学心身疾病、心境障碍、妄想性障碍的概念相互参照,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中医情志致病以及以情志为表现病症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10.
“辨病”小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辨病、辨证相结合是中医诊断特点之一,是祖国医学的精华,几千年来指导着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然亦有“中医只辨证而不辨病”“中医辨证论治,无须辨病”之说,且在近年的中医文献和病历中,常见没有中医病名诊断,或详于辨证而略于辨病。有的虽表面上是中医病名,但实际上没有中医四诊的依据,而是依据西医病名套用中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用药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沈洪 《江苏中医药》2006,27(1):15-16
现在一般将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对应诊断定为“痢疾”.这很容易与细菌性痢疾相混淆.也不符合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痢疾的定义。笔者认为.中医的病名诊断宜取“肠澼”为妥,既突出了病证特点.也易于和“泄泻”、“痢疾”相区别,有利于指导临床辨证施治。爰就其治疗用药上的几个特点管见如下。  相似文献   

12.
张学颖 《陕西中医》1997,18(5):213-215
<正> “股肿”,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06—28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规范的病名。指因瘀血阻于阴脉,痹着不通,营血运行受阻,水津外溢,导致以下肢肿胀、皮色白,肢体增粗为特征的病证。现代医学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属此范畴。本病名此前历代医籍中未见提及,某些症候散见于一些外、内、妇科疾病中。古文献中“瘀血流注”的早期症候和“脉痹”、“肢肿”的某些症候与之相似。  相似文献   

13.
作者认为中医病证规范现已进入层次和框架讨论阶段,由于病名和证候是临床辨证两个特有的诊断层次,因此中医病证规范应将这两者结合、统一起来,同步进行,才能更好地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特色,有效指导临床。本文作者由此提出了规范病名和证候两个诊断层次的基本原则,规范病名和证候两个诊断层次的框架设想。  相似文献   

14.
心律失常是心脏冲动起源和传导异常引起的常见心脏病,在历代中医文献中无相应的病名,根据临床表现,似属于心悸、怔忡、脉结代等病证范畴。早在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已有“脉结代,炙甘草汤主之”等有关心律失常的治疗记载,近年来有关本病的中医治疗日益增多,现将心律失常的中医证治,归纳为以下六法。  相似文献   

15.
疲劳是一个主观感觉症状,是一种倦怠、精力不够或周身疲乏的感觉。疲劳包括躯体疲劳和心理疲劳,更主要的是心理疲劳。中医文献中无相应的病名,但有相关的论述。现从中医角度对慢性疲劳综合征进行探讨,以期有益于临床诊疗。现代医学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理尚不明确,诊断与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改变有关,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来看,历代医籍有“虚损”、“虚劳”、“百合病”、“脏躁”、“郁症”等病证有与之相吻合的典型症状,但又不能被其中任何一个单一的病种所涵盖。疲劳在中医文献中常被描述为“懈怠”、…  相似文献   

16.
酒精性肝病的中医病名 中医虽无酒精性肝病之称,但根据其病因、病理及临床特征,可将其归属于“酒癖”、“酒疸”、“积聚”、“胁痛”、“酒臌”、“伤酒”、“黄疸”、“黑疸”等病证之中。酒精对人体所引起的病证,历代医家各有其见解,并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丰富的论述。汉氏张仲景《金匮要略·黄疸病》篇中指出:“心中懊侬而热,不能食,时欲吐,  相似文献   

17.
补虚祛瘀法治疗产后病验案举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祖国医学认为产后“多虚多瘀”,多虚是由于产后亡血伤津,多瘀是由于产后余血浊液易生瘀滞,或胞衣残留或感染邪毒,均可导致瘀血内阻,加之产后气血俱伤,元气受损,抵抗力减弱,即“产后百节空虚”,稍有感触或起居失调,寒热失节,情志所伤,均可导致产后病的发生。产后病是妇科常见多发病,笔者运用补虚祛瘀法治疗产后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病证结合,因中、西医“病”的内涵不同,可分为传统病证结合及中西医病证结合。这两种病证结合模式虽有相同之处,但差异更为突出,体现在“病”“辨病”“辨病论治”“辨证论治”“疗效评价”和“应用范围”等若干个方面。通过梳理两者的“同”与“异”,知晓病证结合模式应当秉承中医内涵,“衷中参西”,才能更有助于中医诊疗特色和优势的发挥。  相似文献   

19.
一、概述脑血管意外及其后遗症属于中医的“中风”、“瘫痪”、“失语”等范畴,为便于叙述,以下统称为“中风”。中医历代医籍中对中风一类病证的论述颇多,尤其对于这类病证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等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中风是中老年人发病最高的疾病之一,死亡率和致残率均很高,是影响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收集、整理、分析治疗产后风湿病的中医处方,为中医临床治疗产后风湿病提供思路。方法:以主题词“产后风湿”“中医”“产后痹”“产后身痛”等检索中国知网2017年1月1日-2022年8月31日所收录文献,对文献中高频药物使用频次、功效分类、性味归经、关联规则、聚类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01篇,筛选出复方116首,涉及中药190味,高频次药物有当归、芍药、甘草等;高频次药物“四气”主要为温性、平性;“五味”主要为甘(淡)、辛、苦;归经主要归肝经、脾经、肺经、肾经。通过Apriori关联规则分析发现,治疗产后风湿病过程中常用的中药以黄芪、桂枝、芍药等药物相互组合形成具有补气养血、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等功效的药对。其中,核心方药组成为黄芪、桂枝、芍药、甘草、当归。结论:中医治疗产后风湿病以补虚、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等治法进行组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