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主产于北方,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本经》记载黄芩具有"主诸热黄疸,肠癖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的功效。近年来随着对黄芩组成成分和其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发现黄芩也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主产于北方,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本经》记载黄芩具有“主诸热黄疸、肠癖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的功效,用于治疗发热烦躁、肺热咳嗽、泻痢热淋、湿热黄疸、胎动不安、痈肿疮毒等症[1].近年来随着对黄芩组成成分和其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发现黄芩具有抗氧化、抗病毒、抗菌、抗炎和镇静等功效,也有研究表明黄芩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活性.其抗肿瘤的主要成分为汉黄芩素、汉黄芩苷、黄芩苷、黄芩黄素[2].本文综合国内外关于黄芩的研究报道,对其抗肿瘤化学成分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主产于北方,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本经>记载黄芩具有"主诸热黄疸,肠癖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的功效.近年来随着对黄芩组成成分和其药理作用的深人研究,发现黄芩也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其抗肿瘤的主要成分为汉黄芩素,汉黄芩苷,黄芩苷,黄芩黄素[1].  相似文献   

4.
<正>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由于野生资源日渐匮乏,目前多使用栽培品。栽培品以甘肃黄芩Scutellaria rehderiana Diels为主,占全国总产量的30%以上。甘肃境内陇西、渭源、漳县、宕昌等地为黄芩的主要种植地。春、秋两季采挖,生用、酒炙或炒炭用。黄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曰其"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是历史悠久的中药材。《新修本草》云:"今出宜州(今湖北西南部宜昌)、郦州(今陕西北部富县)、泾州者佳。"《千金翼方》曰:"产于宁  相似文献   

5.
当归又名文无、山蕲,是药食两用的中药,在《神农本草经》(《本经》)中记载为中品,其味甘,温,功效为“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以《本经》功效为纲,将当归类经方归类分析,发现当归主咳逆上气,多配伍李根白皮、川芎、芍药,以奔豚汤为代表方;主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常配伍桂枝、芍药、细辛,如当归四逆汤;止妇人漏下,多配伍吴茱萸、川芎、芍药,代表方如温经汤;主绝子则配伍川芎、芍药、白术、黄芩,如当归散;治疗诸恶疮疡、金疮,配伍升麻、鳖甲、麻黄,如麻黄升麻汤、升麻鳖甲汤。除《本经》所载功效外,张仲景运用当归经方还有新的发展,如当归配伍桂枝、芍药以止腹痛、除斑,当归配伍赤小豆以治湿疹、便血,当归配伍蜀椒、乌梅以治蛔厥、久利等。通过追溯《本经》的药证,印证《伤寒杂病论》的方证,以期更好传承经典、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6.
金实教授临床善于运用角药治疗脾胃病,如行气和血止痛之白芍、延胡索、甘草;行气开郁除痞之香附、苏梗、陈皮;辛开苦降除痞之半夏、干姜、黄连;清化湿热除痞之黄连、黄芩、蒲公英;健脾利湿止泻之党参、茯苓、芡实;健脾行气润肠之生白术、枳实、火麻仁;化痰和胃降逆之半夏、竹茹、陈皮;清热抗癌解毒之白花蛇舌草、白英、仙鹤草等。本文通过介绍上述九组角药的组成、用法、主治病症、配伍意义等,并举一则验案以佐,以期为中医临床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7.
芍药是经方的常用药物,《神农本草经》(《本经》)记载芍药功效为"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以《本经》功效为纲,将芍药类经方归类分析,发现芍药除邪气、调寒热,多配伍桂枝、麻黄、黄芩、附子,以桂枝汤、大柴胡汤、附子汤为代表方;主腹痛,止身痛,常配伍甘草、饴糖、人参、当归,如小建中汤、桂枝新加汤、当归芍药散;除血痹、破坚积、消疝瘕,多配伍黄芪、当归、川芎、大黄、桃仁等,代表方如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茯苓丸、鳖甲煎丸;利小便以配伍茯苓、白术为主,如真武汤;益气以益阴气为主,配伍甘草、黄芪、当归等甘温药物.除《本经》所载功效外,张仲景运用芍药经方还有新的发展,如芍药配伍甘草以缓拘挛,芍药配伍黄芩以止下利,芍药配伍大黄、枳实以通便结等.以《本经》推演经方的用药配伍,以经方来分析《本经》之功效,是解读经典奥秘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8.
半夏是《伤寒杂病论》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其中《伤寒论》所载方剂中使用18次,《金匮要略》方剂中应用36次。以《神农本草经》中半夏之功效为纲,分别探讨不同经方中半夏的功效与配伍,有助于更加深入理解经方的运用。如半夏主伤寒寒热、止汗,多配伍柴胡、黄芩,以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大柴胡汤为代表方;主心下坚、肠鸣,多配伍黄连、干姜,以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为代表方;主下气,多配伍旋覆花、赭石、人参,以旋覆代赭汤、大半夏汤为代表方;主喉咽肿痛,多配伍苦酒、麦冬、人参,以苦酒汤、麦门冬汤为代表方;主胸张、咳逆,多配伍干姜、瓜蒌、黄连等,以小青龙汤、小陷胸汤为代表方;主头眩,多配伍生姜、茯苓,以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为代表方。《神农本草经》的中药理论阐述是张仲景遣方用药的指导思想,而张仲景亦结合临床对《神农本草经》中半夏的功效应用加以拓展和发挥,并集中体现在《伤寒杂病论》之中,《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互参探讨半夏的性味与功用,以期拓展半夏其他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归纳人参在《伤寒杂病论》中的运用规律。方法以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为研究内容,统计100条人参相关条文和61首非重复人参方。结论适用人参的病种有伤寒六经病、六淫为病、杂病、妇人病。适应证是津伤气耗诸症,多发生于汗、吐、下之后。常见的症状有呕吐、泻利、发热、口渴、汗出、心下痞粳、烦躁、虚赢少气等。功效为益气生津。常用剂量是三两和二两。与人参常配伍的药有甘草、干姜、大枣、半夏、附子、生姜、黄连、黄芩、白术、茯苓、石膏、芍药等。常见配伍组合有人参、甘草;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人参、附子、干姜、甘草;人参、干姜、白术、甘草;人参、石膏、知母、甘草,等等。方剂组成味数是4味至7味。代表性方剂有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理中汤、四逆汤、白虎加入参汤等。  相似文献   

10.
分别从药物基源、用药部位、炮制规格、功效应用、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等方面,辨析刘持年治疗胃痛常用经典名方四逆散、半夏泻心汤、附子理中丸中的中药,主要包括柴胡、枳实、芍药、甘草、半夏、黄芩、黄连、干姜、人参、大枣、附子、白术等,明确处方的关键信息,为经典名方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提出准确进行中药辨析,既是临床医生的基本功,也是中医药有效传承的重要内容。处方中药辨析,既要结合主治病证进行分析判断,也要尊古纳今,充分考虑当前的临床和生产实际,用历史和发展的角度去辨析,才能更加贴近和符合临床需求,真正促进中医发展和临床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黄连阿胶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连阿胶汤出自张仲景之《伤寒论》,是由黄连、黄芩、芍药、阿胶、鸡子黄等五药组成。其功在滋阴清热降火。方中黄连、黄芩清心火、除烦热、所谓泻南方;芍药、阿胶滋肾阴、填精血、所谓补北方;鸡子黄养血润燥,诸药共用实乃泻心火,滋肾水,交通心肾之剂,故又被称作泻南补北之法。  相似文献   

12.
陈秋教授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多年来致力于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的研究与治疗。老师治疗内分泌与代谢疾病常配伍《伤寒杂病论》药对,诸如乌梅配黄连寒热并用、透热敛阴;石膏配知母上清肺热、中清胃火;枳实配白术消补兼施、寓消于补;柴胡配白芍气血并调、疏肝理脾;半夏配黄芩辛开苦降、升降相因、阴阳互调;桂枝配茯苓利水通阳、健脾化气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调中健胃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调中健胃丸中丹参、白术、半夏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处方中芍药有效成分芍药苷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均可检出丹参、白术、半夏相应的斑点;芍药苷在0. 12~0. 6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 9991,平均回收率为98. 66%,RSD为0. 7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良好,可作检测调中健胃丸质量的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4.
中药方剂中与柴胡配伍的生药有甘草、生姜、、黄芩、半夏、茯苓、芍药、人参、当归、术等。从方剂的特点看,柴胡剂可分为与大黄、黄芩、山栀子、红花等驱淤血生药配伍的大柴胡汤、乙字汤、黄连解毒汤、柴胡胜显汤等和与人参、甘草、黄耆等补气生药配伍的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补中益气汤、加味归脾汤等两大类。临床上。这些方剂用于瘟病少阳病、阳明病的阶段,换言之,即用于感染症初期的发热期(太阳病)5~7天之后,有食欲不振、  相似文献   

15.
四、清热解毒清热解毒法,主治急性火热症。热火病之病势发展急骤,如疮疡疔毒,暴发红肿热痛等。常用药物有黄连、黄芩、栀子、黄柏、连翘、地丁、金银花、生石膏、公英等。代表方剂有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等。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方剂组成〕黄连、栀子各9克,黄芩、黄柏各6g,水煎服。〔方解〕本方为大泻实火,清热解毒之峻剂。方中黄芩泻肺火于上焦;黄连泻脾火于中焦;黄柏泻肾火于下焦;更有栀子通泻三焦之火并导热从膀胱排出,热邪去则火症除,真乃良方。〔临床应用〕凡三焦实热,邪火妄行,毒火炽盛之症,皆可采用。因火症发展迅速,热毒往往波  相似文献   

16.
人参作为经方的常用药材,《神农本草经》载其“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补五脏常配伍附子、干姜、炙甘草、桂枝,如炙甘草汤、竹叶石膏汤、麦门冬汤、理中汤、吴茱萸汤、四逆加人参汤、附子汤、侯氏黑散等。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常配伍龙骨、牡蛎、茯神,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茯苓四逆汤。除邪气常配伍生姜、大枣、炙甘草,如柴胡类方、竹叶汤、厚姜半甘参汤、鳖甲煎丸、木防己汤、桂枝新加汤等。目睛的正常功能依赖于五脏六腑之精气的上荣,故明目亦是人参补五脏的体现。主开心常配伍炙甘草、大枣等,如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旋覆代赭汤、桂枝人参汤。除《神农本草经》所载功效外,张仲景运用人参还有新的发展,人参救阴津,气化为津以止渴,如玉壶丸中人参、天花粉治疗渴饮无度,白虎加人参汤治疗上消口渴;人参味甘,补益中土脾脏,微苦可补中祛邪以止呕,如吴茱萸汤治疗肝胃虚寒之呕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治疗寒热格拒之呕吐。  相似文献   

17.
祖国医学文献记载,藜治“中风不语、中风不省人事、诸风头痛、风癎症、病趺蹶、蛊毒欬逆、洩痢肠澼、头疡瘙恶疮”和“杀诸虫毒”等。本草纲目并简明地记有病例,描述了中风症状和藜的疗效及致吐作用。二十年来外国学者详细研究了藜的化学与药理作用,并用于临  相似文献   

18.
四、配伍在增高疗效、降低毒性的(厂元)则下,根据药物性能,选择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应用,祖国医学上叫做配伍。如治疗呕吐用半夏、生姜配伍,生姜既能止呕吐,又能降低半夏的毒性。肉桂补命火,黄连泻心火,二药配伍,可交通心肾,治疗心肾不交的失眠证等。  相似文献   

19.
寒热并用的组方策略首见于《黄帝内经》,主要应用于寒热错杂的复杂病证。孙冰认为脾胃病的重要病机是寒热错杂,核心病机为脾寒胃热。脾为太阴,其气易虚,虚则有寒;胃为阳明,受邪易实,实则易热,因而治疗以寒热并用为基本大法,选方宜以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乌梅丸等具有寒热平调作用的方剂为基本方,药物多以黄连、黄芩配伍干姜、吴茱萸、附子,同时强调治疗时应注意脾胃的生理特点,配合健脾益气、疏肝行气、养阴生津的党参、白术、柴胡、玉竹、麦冬、沙参、生地黄等药物,从而达到寒热并用以调阴阳,辛降并进以顺其升降的目的,无论是指导脾胃病的临床治疗,还是阐述方剂的组方原则,都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寒热并用法 ,是张仲景对方剂学的一大创举 ,其科学价值极高 ,值得继承与发扬。立足《伤寒论》半夏泻心汤、黄连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乌梅丸、附子泻心汤、麻黄升麻汤等典型寒热并用方剂 ,进行病机及方药配伍规律之探析 ,从中审悟仲景治疗各种寒热错杂证 ,既恪守和解寒热 ,调和阴阳的治法准则 ,又运筹帷幄 ,同中求异地把握各自个证特点 ,而随证施治的治学风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