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文:经间期出血是指在2 次月经中间,出现周期性的少量阴道流血者,称为“经间期出血”。特点是阴道流血发生在经间期,即氤氲之时,且量甚少,一般1~2 天即自止[1]。临床上常见患者阴道流血7 天方止,更有甚者2 周方止,影响日常生活,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崩漏、月经过多,甚至不孕可能。西医主要以补充雌激素治疗,但因其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及容易复发,患者常畏于治疗。邓高丕教授是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教授、主任中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妇科)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教授、广东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邓教授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工作三十余年,擅长治疗妇科疑难杂症,尤擅妇科痛症、月经病、血症、肿瘤等疾病的诊治。临床上治疗经间期出血多有良效,现将邓教授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经前期综合征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分析了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经前期综合征(PMS)的文献,认为PMS的基本病机为脏腑功能失调,以肝脏为中心;治疗多以辨证论治、专方加减为主,逐渐开展中药药理和实验模型研究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3.
经前期综合征 (PMS)是妇科常见疾病 ,是指妇女反复在黄体期周期性出现躯体、精神以及行为方面的改变 ,严重者影响生活质量 ,月经来潮后症状自然消失。中医学虽无此病名 ,但对本病的论述散见于“经行头痛”、“经行乳房胀痛”、“经行浮肿”等篇目中。目前 ,西医学对本病的病因、治疗仍无明确而统一的认识 ,而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就近几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古代医籍中关于本病的论述较多 ,如《傅青主女科》云 :“妇人经来之前 ,泄水三日 ,而后行经者 ,人以为血旺之故 ,谁知是脾气虚之乎 ?”《万病回春》… 相似文献
4.
5.
从肝肾论治经前期痤疮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丽萍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6):61-61
自2000年以来,笔者根据导师欧阳恒教授经验,从肝肾论治经前期痤疮,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经前期综合征影响广大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西医无特效疗法,中医治疗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但因病因病机复杂,治疗有时比较棘手,经前期综合征的中医辨证论治仍然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探讨经前期综合征的中医辨证论治,得出经前期综合征病因病机复杂,累及多脏腑,主要病位在肝,肝郁为主要病机,治法主要是调节肝脏,疏肝理气。因而从肝论治经前期综合征有助于抓住主证,把握演变,并要顺应其特性,兼顾调理其他脏腑。 相似文献
7.
8.
钟金源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7):2348-2349
经前期综合征(PMS)是指少数妇女在月经周期的排卵后期出现的一组躯体、情感、认识、行为的一系列异常征象。1985年提出的PMS有150多种症状,可归纳为躯体的和心理的2组症状。躯体症状常见为腹胀、乳房胀痛、盆腔痛、头痛、体质量增加和大便习惯改变等;心理症状为烦躁、攻击或侵犯性行为、沮丧、情绪不稳定、烦躁易怒、精神紧张、缺乏集中意向、嗜睡、失眠、情绪波动和啼哭等。目前,现代医学认为这是一种心理神经内分泌疾患,可能与激素分泌量改变、神经调节失常、水钠潴留等因素有关,但治疗仍无明确统一的认识。中医学虽无此名,但在历代医书中也不乏对此病的论述,多散见于“经行发热”、“经行身痛”、“经行浮肿”等篇目之中,且中医辨证施治获得较好的疗效。现就近10a的研究进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康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7):2358-2358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又称川畸病,是一种以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结缔组织病,可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严重者可因并发冠状动脉瘤引起心肌梗死而出现一系列症状体征。该病多见于婴幼儿,男多于女,发病季节以4—9月及12—1月为多,病死率为1.2%。我院儿科2000年1月-2003年12月共收住32例川畸病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艳红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4):541-542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MCLS)又称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1]。本病病原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多种病毒感染或链球菌感染及其免疫反应有关,药物过敏或周围环境污染亦可能是致病原因。由于此病少见,故对其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经验较少。2002年7—10月,笔者接触了2例此类患儿,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经前期综合征中医辨治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前期综合征(PMS)是指妇女在月经周期的后期(黄体期)反复周期性出现涉及身体、精神和行为的症候群,多在月经来潮后自行恢复到没有任何症状,主要表现有烦躁易怒、失眠、紧张压抑以及头痛、乳房胀痛、颜面水肿等,严重者可影响妇女的正常生理。本病根据其临床表现的不同,分属于中医妇科“经行乳胀”、“经行浮肿”、“经行泄泻”、“经行头痛”、“经行身痛”、“经行感冒”、“经行情志异常”、“经行发热”、“经行口糜”等范畴,也被统称为经行前后诸症。诸病病因病机虽各有不同或侧重,但总体上都和女性体质及特殊生理密切相关,在辨证施治时宜从总体上把握。笔者现将临证辨治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2.
王丽英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9):1222-1223
皮肤黏膜淋巴综合征(muco cutaneous lymphnode syndrome,MCLS)又称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性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我院自1988年第1次发现本病以后发病率逐年增多,现将我院1988年1月-2003年7月收治的26例川崎病患儿观察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从肝主疏泄、主藏血的生理功能方面,论述从肝论治经前期综合征的机理,并通过中药调节肝脏的生理功能达到治疗PMS的目的.中医药治疗PMS较西医有明显优势,其机理和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笔者自 1994年起 ,运用疏肝调经法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62例 (年龄 2 1~ 4 2岁 ;病程 4个月~ 2 a) ,患者常于经前周期性的出现浮肿 ,头痛 ,乳房、少腹胀痛 ,经后各种症状自然消失 ,同时或伴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口苦咽干、便秘、舌红少苔、脉弦数 ,或心下痞满、性情抑郁、舌淡苔白、脉弦滑 ,或月经不调、血块紫黑、少腹胀痛、脉弦涩。1 治法和结果 基本方 :柴胡 8g,当归 15g,白芍 12g,香附 12 g,郁金 10 g,白术 12 g,茯苓 15g,益母草 2 0g,甘草 5g。伴浮肿者 ,加泽泻、木通、猪苓、桂枝 ;乳房胀痛甚者 ,加青皮、木香、佛手 ;少腹胀痛甚… 相似文献
15.
16.
17.
经前期综合征及经前烦躁障碍症是育龄女性易患的情感障碍疾病,给患病的家庭、社会和日常工作生活带来严重负面影响,严重者导致自杀,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临床证据表明,中西医学都可缓解经前期综合征/经前烦躁障碍症的症状,但缺乏系统整理。本文通过找寻经前期综合征/经前烦躁障碍症中西医临床不同证型诊断及辨证论治已有的文献报道,回顾探讨中西医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经前烦躁障碍症的方法有效性及其缺陷,总结当前经前期综合征/经前烦躁障碍症治疗方案的证据,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为治疗该疾病提供新思路,并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更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8.
经前期紧张征,是指经前期和行经期间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如情绪波动、多愁善感,烦躁失眠、乳房胀痛、头痛、浮肿等。目前西医对本病无特殊治疗方法,应用激素又有一定副作用。中医治疗本病有一定 相似文献
19.
从调节心脑功能论治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premenstrualsyndrome,PMS)属于身心疾病的范畴,该病的发生主要与“心脑肾气天癸冲任胞宫”轴的失调有关,其临床主要证型为肝郁气滞型,作者从调节心脑功能着手,拟安神调肝针法,调节“心脑肾气天癸冲任胞宫”轴,达到治疗PMS的目的。临床将30例PMS患者随机分为安神调肝针法组和常规药物(逍遥丸)组各15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安神调肝针法组总有效率93.33%,常规药物组总有效率80%,安神调肝针法组疗效优于常规药物组(P<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疏肝安神法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患者的疗效 ,探讨临床辨证分型与其疗效的关系。方法 :将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患者 2 4 6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16 6例 )采用协定处方免煎剂治疗 ,对照组 (80例 )采用维生素B6 胶囊口服。观察患者用药前后临床症状、激素水平、基础体温等的变化。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8 80 % ,对照组 6 1 2 5 %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0 1)。治疗组中肝郁气滞型的症状缓解明显 ,显效率达 70 71%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2 0 37%。对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患者PRL水平普遍升高的状况有明显改善(P <0 0 0 1)。治疗前后基础体温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对调整植物神经功能效果显著。结论 :疏肝安神法能明显调节植物神经功能 ,促进黄体功能的恢复 ,对肝郁气滞型疗效更为显著。协定处方免煎剂是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服法简单、携带方便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