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和印度的阿育吠陀医学都是源远流长的传统医学,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都产生了经络理论。中医经络以奇经八脉和十二正经为主体,穴位大多位于经脉循行路线上。在印度阿育吠陀医学中,人体经络的主体是三脉七轮。同样是关于人体,但是两种经络学说存在很多差异。探求两种经络学说的异同,有助于更深入认识和运用经络理论。把中医经络学说中的任督二脉和相关穴位与阿育吠陀医学中的三脉七轮相比较,初步探求两者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印度阿育吠陀医学研究中心近年来对阿育吠陀医学研究的新进展。他们对几种典型的阿育吠陀草药用现代理学方法进行了详尽的药理学研究,临床验证及作用机理的探讨,论术字阿育吠陀医学在现代基疗保健中的重要作用,阐释了阿育吠陀医学中有关RASAYANAS、vipaka、vamam等概念的含义,指出了阿育陀药物存在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阿育吠陀医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医学科学之一,历史可以追溯到5 000多年前。阿育吠陀在当代世界仍保留其突出的位置,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可并在美国、德国、意大利和荷兰大受欢迎。在印度,阿育吠陀被认为是与现代医学同等重要的传统医学。在切尔诺贝利灾难之后,前苏联首次表现出对阿育吠陀医学的强烈兴趣,此后,阿育吠陀在俄罗斯一直积极发展。简要论述阿育吠陀医学在俄罗斯自1989年以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阿育吠陀是印度传统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亦是世界三大传统医学之一。通过翻译《印度传统医学2018》,并结合相关参考文献,介绍了阿育吠陀的历史和传播、主要特点、管理机构、教学与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和药品产业发展等情况。印度政府传统医学部是管理印度传统医学的主要机构,此外印度政府还成立了多个委员会,对阿育吠陀进行统筹和标准化管理。印度现有阿育吠陀本科院校393所,研究生院校137所,医院3 205家,床位44 557张,药房17 419个,注册从业人员443 704人,制药公司7 718家,年增长率总体均呈上升趋势。通过探讨阿育吠陀及其发展现状,可增进我国传统医药界对阿育吠陀的了解,促进中印传统医药的交流与互鉴。  相似文献   

5.
阿育吠陀是印度传统的医学,在梵文中意为生命的科学。阿育吠陀与中医有些相似的特点,这两种系统与其说是科学倒不如说都是旨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哲学。这两种亚洲传统医学中最常用的半数草药在使用和特点解释上是相同的,比如药物都有寒热的属性。中医有阴阳五行、脏腑、气血津液的理论体系,阿育吠陀医学有三元体液理论。中医有古代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阿育吠陀有《遮罗迦集》和《妙闻集》。《遮罗迦集》主要内容是基本理论、草药、治疗原则和预防,这点和《素问》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主很相似。中医有阴阳理论,而阿育吠陀的理论基础是三个dosha。阿育吠陀的术语好像中医术语一样难以用英语解释。Pitta大概对应中医术语火比较合适,Kapha可以对应痰,Vata可以对应风。Rasa和中医的谷气相似。中医伤寒有六经传变,温病学理论有卫气营血传变。阿育吠陀认为疾病的发展有doshas的积累、doshas加剧发展和doshas溢出三个阶段。中医所重视的血瘀理论,在阿育吠陀不认为是内科的重点问题。针灸在西方的推广、中医师在发达国家开业、中国政府中药出口政策和海外人员来中国学习中医使中医的海外加速发展成为可能。相比而言印度传统医学阿育吠陀做的还不够。  相似文献   

6.
脉诊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是中医所特有的诊断方式。根据中国科技史的相关记载,脉学可分为"经典脉学"和"现代脉学",经典脉学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必不可少。文章通过对经典脉学"脉学源流"以及它对脉学研究的贡献和所存在的缺陷探讨,发现经典脉学有其科学性和局限性,认清这些,我们才能在脉学研究中取得实质性的、有临床价值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阿育吠陀是印度的传统医学,在梵文中意为生命的科学。阿育吠陀与中医有相似的特点,这两种系统与其说是科学倒不如说都是旨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哲学。这两种亚洲传统医学中最常用的草药在使用和特点解释上是相同的,比如药物都有寒热的属性。中医有阴阳五行、脏腑、气血津液的理论体系,阿育吠陀医学有三元体液理论。中医有古代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阿育吠陀有《遮罗迦集》和《妙闻集》。《遮罗迦集》的主要内容是基本理论、草药、治疗原则和预防,这点和《素问》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主很相似。中医有阴阳理论,而阿育吠陀的理论基础是三个dosha。阿育吠陀的术语如同中医术语一样难以用英语解释。Pitta大概对应中医术语"火"比较合适,Kapha可以对应"痰",Vata可以对应"风",Rasa和中医的"谷气"相似。中医伤寒有六经传变,温病学理论有卫气营血传变。阿育吠陀认为疾病的发展有doshas的积累、doshas加剧发展和doshas溢出三个阶段。中医所重视的血瘀理论,在阿育吠陀看来不是内科的重点问题。针灸在西方的推广、中医师在发达国家开业、中国政府中药出口政策和海外人员来中国学习中医使中医的海外加速发展成为可能。相比而言,印度传统医学阿育吠陀做的还不够。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旨在制作《阿育吠陀梵语汉语词汇表》。方法:提取The Ayurvedic Pharmacopoeia of India(API,《印度阿育吠陀药典》)和The Ayurvedic Formulary of India(AFI,《印度阿育吠陀处方集》)中阿育吠陀梵语词汇及其英文或拉丁学名的对照翻译,并翻译成汉语,制作《阿育吠陀梵语汉语词汇表》。结果:完成《阿育吠陀梵语汉语词汇表》,以梵语字母为序;收载阿育吠陀词汇1743条,其中医学词汇913条,药学词汇791条,医学和药学共用词汇12条,其它词汇27个。词条均由拉丁体梵语、英语或拉丁学名和汉语三部分组成,其中病名附英文对照,生物种药物名附拉丁学名对照。罗列了阿育吠陀三病素、三果药材、药物的特性和作用的梵语和汉语,总结了阿育吠陀梵语词根;阿育吠陀病名的英译体现了传统医学特色和现代研究水平,但专业性和规范性有待提高。结论:《阿育吠陀梵语汉语词汇表》的素材来源可靠,可为我国学者研究阿育吠陀理论和破解处方组成搭建基础和平台。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传统医学大家庭中,中医与阿育吠陀历史最为悠久,文章对中医与阿育吠陀在文化上的异同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建立在中印古老文明及其智慧结晶基础上的中医与阿育吠陀,其代表性的哲学观念分别是天人合一与梵我一如。两者的相同点体现为一种生态适应论的整体医学观,但两种传统医学在哲学观、宗教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亦存在深层次的不同,与中医朴素的唯物辩证色彩对比,阿育吠陀是较为唯心主义的,且南亚特色的种姓制度和民俗地理风貌孕育了其更为发达的外科及锁骨以上特殊外科的传统。  相似文献   

10.
藏医脉诊程序的标准化建设是藏医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藏医脉诊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在藏医脉诊程序的标准化建设中,由于专业人员的意识淡薄和藏医发展缓慢等原因,导致藏医脉诊相关的专业术语和程序、文件都未发挥应有作用.对藏医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阿育吠陀是斯里兰卡国内历史悠久,应用范围最广的四大传统医学系统之一。本文围绕阿育吠陀体系的传统草药资源,概述其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药材的种类与数量,传统草药配方与剂型,研究热点,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旨在获得优质传统草药资源数据,强调传统药用植物的全球重要性,以及深入开展斯里兰卡阿育吠陀传统草药品种本底调查的必要性,可为挖掘阿育吠陀传统草药的医学价值提供有益的参考,有利于促进我国中医药与斯里兰卡阿育吠陀传统草药的医药文化交流,为推动中药与沿线国家传统医药交流,共建“一带一路”传统医药体系传统草药品种数据库和国际共享平台,形成“一带一路”传统医药体系国际医药产业合作机制,践行“一带一路”—《中药材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胞脉是从心发出,下行分布于子宫的一条杂脉,有人认为胞脉是迄今未曾被后人归纳在经络系统中的11条络脉之一,其他10条分别为“胞络”、“散脉”、“会阴脉”、“衡络”、“解脉”、“会厌脉”、“昌阳脉”、“飞阳脉”、“肉里脉”以及“同阴脉”,这些经脉同称为“杂脉”、“杂络”[1]。胞脉既有名称、循行分布以及所属脏器,又有相应病候,在经络诊断和治疗上有一定的意义。《素问·评热病论》篇中最早指出了胞脉的循行和病理表现:“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  相似文献   

13.
张芯  周亚滨 《中医杂志》2014,(12):1078-1080
《脉学刍议》是张琪教授早年所著,主要包括两部分:其一是对脉学的所悟所感,如对阴阳和脉的关系、脉证从舍、胃、神、根及寸、关、尺分候脏腑等问题的诸多发挥;其二是将《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的有关脉证结合部分进行了总结归纳,并逐条加以阐释,以阴阳角度,从脉部、脉象、脉之胃气的阴阳分属方面探讨《脉学刍议》中相关内容,以期能更深刻地领会脉学奥义并有助于理论至临床实践转化。  相似文献   

14.
印度的阿育吠陀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印度的阿吠陀医学的历史,基本概念,印度草药的作用机制,草药的鉴定,分类和制备以及阿育吠陀医学的发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5.
腹泻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每年影响全世界3~5亿人,特别是5岁以下的儿童。世界人口的70%使用民间传统医药作为初级保健,这些本土医药通过口头相传,有时也通过文件。自古以来,阿育吠陀是东南亚国家主要的医疗系统,源自于阿育吠陀医学和其他书籍的印度著作记载了几种植物治疗腹泻的效力。随着对阿育吠陀医学全球展望的增加,关于其作用的科学依据的兴趣也在不断增加。通过搜索PubMed、ScienceDirect、Medline和Google Scholar,收集报告阿育吠陀经典中抗腹泻植物的文献,汇总阿育吠陀医学中用于治疗腹泻的药用植物,共报道了58属109种植物具有其抗腹泻活性。许多印度药用植物已经展现出抗腹泻作用,但是关于这些植物抗腹泻作用的研究还处于概念阶段。由于这方面的知识还很缺乏,期望以此可以促进这方面未来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和印度使用药用植物治疗疾病的历史均十分悠久。中医和阿育吠陀医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医学体系,拥有超过两千年的历史,其中药用植物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通过查阅两国药典及相关文献资料,阐述中医和阿育吠陀医学的历史、共有药用植物及其炮制方法和临床应用,以期为两种传统医药体系的交流沟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五体理论在中医临床辨证和辨病位起到重要作用,现代解剖结构如肌肉、皮肤、骨骼、动脉、静脉在五体中均有对应部位,而对于周围神经在五体中的归属不同学者则有不同看法。笔者在收集、整理 《黄帝内经》及相关文献记载五体的相关内容,与周围神经对比后,认为周围神经与五体脉的结构、走行、生理特性以及临床症状相似,并结合针刺腧穴反应认为周围神经属五体中的脉。周围神经归属于脉不仅丰富了五体理论,也有助于指导中医临床对脉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续《<印度阿育吠陀药典>所载药物与中国相应传统药物的比较(下)》一文,详见表1。本文主要内容提示:《印度阿育吠陀药典》(The Ayurvedic Pharmacopoeia of India,API),由印度政府在1990年~2008年期间出版,共分两部:第一部7卷,共收录单味  相似文献   

19.
直修中脉     
无上瑜伽说人身共有七万二千脉,而对修炼者来说,最重要为左中右三脉,常人的左右二脉被精血充满,而中脉扁缩不通,如干枯羊肠。修持中脉就是把左右二脉及其它脉道渐缩,将气压入中脉,使修炼者有过人的功力,且能迅速调动内气。修中脉在很多功法中被列为较高层次的功夫...  相似文献   

20.
阿育吠陀是印度有代表性的传统医学,近年其国际化及标准化发展迅速,与中医药学的交集日益增多,但是国内相关研究很少。通过分析印度政府、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相关文件,从与WHO合作、被其他国家认可、政府间国际平台推广及国际研究教育合作方面分析阿育吠陀在国际社会的推广应用情况,并从标准发布机构入手分析其国内标准化情况,同时与中医药在WHO和ISO国际标准化情况进行比较,为中医药学的相关领域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