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索脂肪肝肝郁脾虚证用药规律。方法: 利用VIP、CBM和CNKI等数据库检索创建以来至2012年9月关于中治疗脂肪肝肝郁脾虚证的文献,同时手工检索2002~2012年出版的有关脂肪肝肝郁脾虚证论述的书目。将符合要求的文献和书目建立数据库,由研究人员对文献进行筛选和数据提取,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对主要药物、药对(组)规律进行研究。结果: 在治疗脂肪肝肝郁脾虚证的104首中药复方中, 涉及163种药物, 使用频次为1 227次;其中使用频次在4次以上的共46种、共855频次;作为主要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共分为6类:疏肝类、健脾类、化痰类、行气类、化瘀类、消食类;经关联规则分析,共得药对规则14条,药组规则62条,主要为疏肝理气药与健脾祛湿药的配伍组合。结论: 数据挖掘能够更好的探索治疗脂肪肝肝郁脾虚证用药规律,更好的指导临床和中药开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内服中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用药规律,为临床中药治疗膝骨关节炎提供药物选择依据。方法:以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为检索目标,检索中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相关文献,选出方药内容并制成数据库,应用SPSS Statistics及SPSS Modeler软件对高频中药进行聚类与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方剂533首、中药251味,高频药物中牛膝用药频次最多,中药以甘味药为主,药性多温和。其归经多为脏经,以肾、脾、肝为主。按功效分类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两种关联共32条,三种药物关联共20条,四种药物关联共4条。对排名前20的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得到2个新的组方。结论:中医复方治疗膝骨关节炎以补肾活血类中药为主,配合祛风除湿、温经通络类药物,相得益彰。通过发掘中药方剂的用药规律,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中药复方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公开发表的文献中治疗中晚期NSCLC的中药复方,建立相应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等方法对复方进行数据挖掘,对主要药物、药对(组)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在治疗中晚期NSCLC的107首中药复方中,涉及193味药物,使用频次为1298次,其中使用频次≥9次的药物有42种;42种药物的性味、归经分析发现,四气中以寒性最多(409频次),五味中以甘味最多(627频次),归经中以肺经为最多(546频次)。作为主要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分为补阴药、清热药、补气药、补血药、活血药、止血药、化痰药、降气药、敛肺药共9类;经关联规则分析,共得药对规则26条,药组规则18条,主要为益气药、养阴药与清热药的配伍组合。结论治疗中晚期NSCLC中药复方用药以寒、平为主,甘、苦药居多,归经以肺、脾、胃经为主,治法以益气、养阴、解毒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中药治疗心力衰竭伴利尿剂抵抗的临床组方用药规律进行探索。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7个国内外数据库从建库起至2021年10月有关中药治疗心力衰竭伴利尿剂抵抗的文献。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41篇,包含方剂39首。该病以阳虚和水停为最主要证素,共使用单味中药72味,累计使用438次,使用频次前5的依次是茯苓、黄芪、附子、白术和桂枝。使用频次≥5次的中药有30味,涉及9种功效,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和温里药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白术→茯苓和桂枝→茯苓等以茯苓为核心的药物配伍。聚类分析得到6个新方组合,功效以温阳利水、益气活血为主。结论 心衰伴利尿剂抵抗为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之证,核心病机为“虚”、“水”、“瘀”,临床以阳虚水泛为主证,治以温阳利水为主,辅以益气活血,茯苓配伍白术、桂枝为常用药对组合,真武汤为治疗该病的基础方。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索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用药规律。方法:利用VIP和CNKI等数据库检索创建1985年09月-2015年09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文献,同时手工检索近30年出版的有关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中医辨证论治的书目,将符合要求的文献和书目建立数据库,由研究人员对文献进行筛选和数据提取,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对主要药物、药对(组)规律进行研究。结果:在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44首中药复方中,涉及103种药物,使用频次为536次;其中使用频次在6次以上的共21种,共309频次;作为主要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共分为7类:清热类、补虚类、利水渗湿类、行气类、止血类、收涩类、解表类,经关联规则分析,共得药对规则12条,药组规则28条,主要为清热利湿与健脾理气药的配伍组合。结论:数据挖掘能够更客观地探索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用药规律,有利于指导临床和中药开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提供治疗思路。方法:检索并纳入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VIP)中近20年符合标准的儿童变应性鼻炎相关文献,运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次分析,运用SPSS Statistics 21进行聚类分析,运用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80篇,收集处方83个,涉及药物139种,使用频次最高的前5位药物依次为甘草、辛夷、苍耳子、白术、白芷;性味频次最高依次为温性、辛味,归经多归肺、脾两经;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种类前两位为解表药、补虚药;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多围绕苍耳子散及玉屏风散;聚类分析获得3组聚类组方。结论:中药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用药以解表药和补虚药为主,多以温肺散寒、益气健脾为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现代文献中不孕症肾阳虚证的中药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VIP)3个数据库中近20年来中医治疗不孕症肾阳虚证的文献,建立不孕症方药数据库,采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进行相应的中药用药频次分析、性味归经分析、中药功效分析、核心药物分析、组方关联分析与聚类分析等。【结果】 共纳入205首复方,涉及中药308味,总用药频次为2 456次。单味中药用药频次最高的为当归,其次为菟丝子、香附、川芎、白芍、枸杞子、丹参等。治疗不孕症肾阳虚证多采用温性药及甘味药;药味主要归肝经,其次为肾经、脾经、心经、肺经等。中药功效频次统计分析显示共涉及16种功效,频次排前3位的为补虚类、活血化瘀类、理气类。共涉及核心药物9味,强关联药物组合16个,由此进一步推演出核心候选方共3首。【结论】 临床治疗不孕症肾阳虚证应重视肝、肾、脾的调理;可大量选用补阴之药,以滋补阴血,再佐以补肾阳之药;可采用滋肾阴、补肾阳、养肝血、活血化瘀、疏肝理气等药物治疗。应善于“阴中求阳”,选用滋肾阴、补肾阳、养肝血、活血化瘀、疏肝理气往往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五苓散加味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1989年1月至2018年5月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以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收录的涉及五苓散及其类方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文献,提取药物组成等信息,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对结果进行整理、统计及分析。结果:共85篇文献纳入研究,加味类别多以补虚药及活血化瘀药物为主。加味药物多见于黄芪、丹参、大腹皮、鳖甲等12味中药。用药配伍规律中以丹参-黄芪、大腹皮-黄芪、鳖甲-丹参常见。结论:五苓散加味治疗具有一定的规律与特点,与肝硬化血瘀、水停、气滞等病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体现了中医辨证与论治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中药复方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公开发表的文献中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药复方,建立相应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等方法对复方进行数据挖掘,对主要药物、药对(组)规律进行探讨。结果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49首中药复方中共用药100种、553频次;以使用频次〉3的共57种、504频次,作为主要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共分为滋补药、清热药、温补药、补气药、安神药、平肝药、疏肝药、益智药8类药物;经关联规则分析,共得药对规则39条,药组规则17条。结论应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索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中药复方用药规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恶性胸腔积液中医证候及用药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与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对恶性胸腔积液相关文献中中医证候及用药进行分析,应用Frequency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按照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共纳入33篇文献。恶性胸腔积液属中医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证;中医证型偏于实证15频次(45.45%),其中瘀水互结证8频次(24.24%),饮停胸胁证7频次(21.21%);偏于虚证18频次(54.55%),其中脾虚水停证6频次(18.18%),脾肾阳虚证5频次(15.15%)。治疗多遵循"以温药和之"的原则,以经方为基础,选用泻肺逐饮、健脾益肾、利水渗湿、活血化瘀中药加减辨证治疗。结论目前恶性胸腔积液中医证候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今后有必要开展大样本的中医证候调查。  相似文献   

11.
治疗肺纤维化中药复方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治疗肺纤维化中药复方的用药规律。方法利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到公开发表的文献中治疗肺纤维化的中药复方,建立相应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等方法对复方进行数据挖掘,对主要药物、药对(组)规律进行探讨。结果在治疗肺纤维化的64首中药复方中,涉及114种药物,使用频次为584次;其中使用频次在5次以上的共36种、431频次;作为主要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共分为补益药、活血药、化痰药、宣肃肺气药、清热药、平喘药6类;经关联规则分析,共得药对规则19条,药纽规则25条,主要为益气药与活血药的配伍组合。结论应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索治疗肺纤维化中药复方用药规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 网、维普、万方等中文数据库2006—2022年中药内服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药方剂,通过中医传承辅助 平台系统软件(TCMISS) 运用关联规则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统计处方中药物的性味归经、使用频率、 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核心药物组合和高频中药组合。结果:纳入文献共计210篇,涉及224首方剂,168味 中药。总结高频证候分型,居于前4位的分别是肾虚血瘀证、脾肾亏虚证、肝肾阴虚证、肾虚证。性味归经最 多为温性药,五味频次最多为甘味药。药物归经前4位的是肝、肾、脾及心经。单味中药使用频次居于前10位 的是熟地黄、淫羊藿、当归、杜仲、黄芪、骨碎补、补骨脂、山茱萸、山药、枸杞子。关联规则分析得到 45个药对组合及44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得到20个药物核心组合,优化出10个新方组合。结论:原发性骨质 疏松症病因以肾、脾亏虚为主,兼有血瘀,中医药治疗以补益肝肾、健脾益气、活血补血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总结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gfang Data)中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文献,构建方药数据库,通过频次统计、系统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分析进行研究。结果:共纳入方剂784首,所用药物358味,使用频次共计11671次,使用频数位于前10位的中药分别为甘草、桂枝、白芍、当归、黄芪、牛膝、防风、威灵仙、薏苡仁、白术,用药类别以补虚药、祛风湿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为主。中药药性主要为温性药,药味以甘为主,主归脾(胃)经。聚类分析得到15个中药组合。关联分析得到二项关联药物组合22项;三项关联药物组合26项;四项关联药物组合16项。复杂网络分析核心处方为:黄芪、桂枝、当归、白芍、甘草。结论:临床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多以扶正祛邪为法,其中以补益肝脾肾三脏为主;同时根据风、寒、湿、瘀等病因辨证施治,分别采用活血祛瘀、化痰除湿、温阳散寒止痛等法。  相似文献   

14.
《光明中医》2021,36(6)
目的 分析肿瘤相关性贫血的中医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近20年中医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处方,应用Excel、SPSS23.0及SPSS Modeler 18.0软件建立肿瘤相关性贫血中药数据库,对数据进行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70篇,共涉及药物98种,药物总应用频次798次,共7味药使用频率 50%。药物功效以补虚和活血化瘀为主,归经以归肝、脾、肾经居多,占总归经61.7%,药味主要为甘、苦、辛。对高频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得到4个中药组方和2个药对。关联分析共得到药对关联规则7条,3味中药药组关联规则11条。结论 肿瘤相关性贫血治疗以肝脾肾同治、补益、调控气血为主线,使扶正和祛邪相结合,与本病的病机相一致,可为临床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将整理好的中医药治疗绒毛膜下血肿的文献,采用数据挖掘分析并总结该病的用药规律和组方特点。方法:从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WANFANGDATA)、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建库至2021年12月30日发表的运用中医药治疗绒毛膜下血肿的文献,将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筛选和数据提取,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IBM SPSS Modeler 18统计临床用药频数频率、常用药对及药物组合,采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对药物关联规则及核心药物组合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中药处方76首,涉及中药117味,药性以平、微温为主,药味以甘居多,归经以肝、脾、肾经最多,功效分类以补虚药、止血药为主;其中使用频次≥20的中药有15味,其中菟丝子的使用频次最高;菟丝子20g的剂量使用频次最高;通过关联规则分析,获关联度较高的药物组合23对;聚类分析获药物分类6种。结论: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绒毛膜下血肿以补虚药、止血药为主,常与药性平、微温,药味苦、甘,归脾、肝、肾经的药物配伍使用,对中医临床治疗绒毛膜下血肿具有一定的借鉴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年1月-2014年1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年1月-2014年1月)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年1月-2014年1月)公开发表文献中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药复方,建立相应数据库,采用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方法对中药复方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获得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药复方107个,涉及药物179种、频次1499次;以使用频次≥10次的37种作为主要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归为活血药、清热药、利湿药、补气药、消积药、化痰药、补阴药、行气药和泻下9大类;经关联规则分析,共得有趣关联规则33条,药对30对。结论数据挖掘有助于解读中药复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国医大师治疗郁证的药物配伍与核心处方。方法:检索并整理期刊文献、古今医案云平台V1.5中的国医大师治疗郁证的医案,筛选录入后进行标准化处理,建立医案数据库,采用频数统计、复杂网络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方法,分析医案的组方用药频次、药性、核心证型、基础方等。结果:最终纳入159个医案,涉及药物共370种。共得到高频中药15种,以茯苓、柴胡最多,所用药物多为温、平,归肝、脾经; 症状多见弦细脉、舌红,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药对关联规则11条,四诊症状-中药关联规则13条,配伍多见柴胡-黄芩、白术-茯苓。所治证型主要包括“肝郁脾虚证”“心肝火旺证”“肝阳上亢证”“寒湿痹阻证”与“气虚血瘀证”,基础方中以疏肝理气、健脾益气的药物为主。结论:本研究挖掘与分析国医大师治疗郁证医案的药物配伍与核心处方,为临床诊治用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和总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网络版(CBM)和万方数据库中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肝硬化腹水选方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CNKI、VIP、CBM和万方数据库中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文献,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建立方剂数据库,并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方剂中中药用药规律。结果:对数据库肝硬化腹水91条方剂记录进行了分析,得出药物用药频次,以利水渗湿药频数较高,主要的关联规则为黄芪五苓散,其置信度0.96,发现核心药物组合42个,挖掘出新处方共20个。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可对肝硬化腹水方剂数据进行分析,明确了近年来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用药规律,其组方以疏肝健脾、行气通络、活血利水为主,对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规律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张磊  冯英  黄桂晨  游俊  朱书秀 《中成药》2023,(10):3493-3497
目的 探讨中药熏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CNKI、万方、SinoMed、VIP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4月17日以中药熏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文献,根据纳排标准筛选文献,建立中药熏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处方数据库,运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药熏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用药规律。结果 共纳入70篇文献,涉及中药处方73首,中药117味,累积频次905次。其中,使用频次≥10次的中药有28味,累积使用频次636次(频率70.28%);排名前5位的中药依次为红花、透骨草、伸筋草、桂枝、威灵仙;中药功效分类以祛风湿药和活血化瘀药为主,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辛、苦味为主,归经以肝、脾、肾、心经为主。组方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核心中药组合20个,系统聚类分析共得到中药聚类组合5个。结论 中药熏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以祛风除湿、活血化瘀为主。经数据挖掘技术得出的用药和组方规律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也可为相关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治疗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子宫肌瘤中药复方的用药共性规律.方法 检索CNKI、万方、维普、PubMed数据库自1990年至今收载的治疗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子宫肌瘤中药复方的临床文献,通过频次统计、系统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等方法分析药物配伍规律.结果 共纳入中药复方567首,涉及365种中药,累积使用频次7 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