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侨乡开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结果显示:近年侨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和常规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一大批学校建起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场室;配备了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常规工作得到全方位开展;中小学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城乡间,小学、初中和高中间存在一定差距,发展不均衡;城乡间,小学、初高中间学生在心理咨询辅导行为与态度存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的班主任被认为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生力军,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基础力量。从教育现状来看,班主任确实有着不少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理所当然的实施者,但班主任不是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占到了班主任全部工作的一小部分,有时候班主任的角色甚至是和心理健康教育相冲突的。如何帮助班主任突破局限,发掘自身优势,提高个人素质胜任心理健康教育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国内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通过查阅2005-2010年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文献,采用Meta分析。结果男教师人际关系、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女教师(P<0.01),效应值(WMD)分别为0.04,0.03,0.10,0.04;而女教师在焦虑和恐怖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男教师(P<0.001),WMD分别为-0.06,-0.08;除敌对因子外(P>0.05),城市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均优于农村组教师(P<0.001);未婚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均优于已婚组教师(P<0.001)。结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性别差异、城乡差异和婚姻状况差异。  相似文献   

4.
<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颁布实施了多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无法得到质的提高。究其原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高不是某一方面努力就可以提高的,而是需要政策指导、学校执行、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实施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其中占主导性地位就是出台政策的指导,指导政策的颁布使得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有章可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有了更清晰的目标和方向。教育部曾于2002年颁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于2012年颁布了修订版(后文分别称其为2002版和2012版)。虽然有政策作为依据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粤西地区异地务工青年随迁子女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475名小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1约80%的随迁子女父母的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以下,93.6%的随迁子女父母花较少时间甚至没有时间指导孩子学习;2仅9.6%的随迁子女认为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类课程课时足够而且起到作用;3随迁子女中有明显心理问题的比例为0.5%,内容量表的检出率排在第一位的是学习焦虑;4随迁子女中,女生在恐怖倾向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3.427,P0.001);5不同年级学习焦虑(F=3.325,P0.05)、冲动倾向(F=4.147,P0.05)分量表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随迁子女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用在指导孩子学习上的时间偏少;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类课程实效性不强;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学习问题是随迁子女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同性别、不同年级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教师及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河北省中小学教师及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方法 :对 92 4名中小学教师及幼儿教师应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进行测查并辅以个别访谈。结果 :中小学教师及幼儿教师在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 8项因子分均与全国常模有显著性差异 ;不同性别教师在焦虑、恐怖两项因子分上有显著差异 ;幼儿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在强迫因子分上有显著差异 ;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教师在人际敏感、抑郁等项上有显著差异 ;不同年龄教师在躯体化、强迫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 ;不同学历教师及城乡教师各因子分无差异 ;教师心理问题属于中度以上严重水平的检出率为 9.31%。结论 :中小学教师及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 ,建议从生理、心理及社会行为三个层面予以干预及调适  相似文献   

7.
蔡雪  胡春肖 《校园心理》2010,8(1):34-35
<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最终目的而开展的。它既包括由专职的心理教师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教育,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咨询,也包括全体教师在学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既包括由专职的心理教师或特聘专家对其他教师进行心理辅导,也包括全体教师的自我心理保健和调节;既包括由学校教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为教师心理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62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 1中小学教师SCL-90总均分与全国常模存在显著差异(t=5.15,P0.001),各因子中人际敏感和偏执与全国常模差异不显著,其余各因子均高于全国常模且差异显著;2总均分阳性检出率为:18%的教师有轻度症状,2.2%有中度、重度症状,因子阳性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强迫症状、躯体化、抑郁、敌对、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精神病性、恐怖;3小学、中学以及高中教师SCL-90总均分及因子分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4中小学教师SCL-90总均分性别差异不显著,因子中躯体化性别差异显著(t=-2.93,P0.01)。结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引人深思,教育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云南省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系统探讨人口学特征对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云南省昆明市主城区、东川区、寻甸县、安宁市、嵩明县的460名中小学老师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结果:云南省中小学教师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成人常模(P<0.001);SCL-90总分≥160分或任一因子分≥2分的阳性检出率为49.6%,检出率最高的分别是强迫和人际敏感;男教师偏执得分显著高于女教师(t=2.04,P<0.05);已婚教师和未婚教师在躯体化(t=3.12,P<0.01)和强迫(t=1.98,P<0.05)上得分差异显著;不同教龄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显著,且教龄10年以上教师的躯体化程度(F=6.03,P<0.01)和强迫程度(F=3.07,P<0.05)显著高于教龄不足10年老师;不同专业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体育艺术类教师在敌对、偏执和精神病因子上(F=4.49,3.03,3.19;P<0.05)的得分显著高于文科教师和理科教师,文科教师和理科教师得分不存在差异。结论:云南省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与全国大多数地区的调查结果相一致,突出问题是强迫症状和人际敏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中小学教师课堂心理虐待行为特征、发生率及不良影响,为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开放式问卷和个别访谈等方法对湖南省长沙市、常德市、桃源县三级城镇中的12所学校的395名学生进行调查和内容分析.结果:96.5%的学生报告了课堂上直接遭受或看到同学遭受多种教师心理虐待,这其中有90.5%的学生感受到不同形式的心理伤害.通过内容分析,得出了教师课堂心理虐待行为特征、发生率和不良影响.结论:中小学课堂心理虐待形式多样,较为普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可造成不同形式的伤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河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健康素养现状以及人群差异情况。方法:以心理健康素养量表(MHLS)为测量工具对来自河南省多所中小学的367名心理健康教师进行现场调查。结果:(1)河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健康素养平均分为115.35±10.63分;(2)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在性别(t=-2.89,P0.01)、年龄(F=10.45,P0.01)、学历(t=-3.16,P0.01)、专业背景(F=6.19,P0.01)、专兼职(F=10.50,P0.01)、是否曾担任班主任(t=-4.45,P0.01)、所在学校心理辅导室的配备(t=-2.47,P0.05)上具有显著差异。结论:河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健康素养属于中等水平并存在人群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某市中小学毕业班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为偏远山区中小学教师的心理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某市630名中小学的毕业班任课教师,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其心理健康状况。结果①全部教师的SCL-90强迫症状和抑郁两项因子分均值>2分;②34.44%的教师SCL-90总分均值≥2分,3.97%≥3分;>20%的教师在恐怖和精神病性方面存在轻度的症状;>30%的教师在焦虑、偏执、其他方面存在轻度的症状;>40%的教师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方面存在轻度的症状;>50%的教师存在轻度的强迫症状,9.52%的教师存在至少中度的强迫症状;③女教师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男教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某市中小学毕业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存在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尤其体现在强迫、抑郁和人际关系方面。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教师。  相似文献   

13.
通过探讨菏泽市中小学教师社会支持、自我效能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改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实证支持。以245名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具有较好信效度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90对中小学教师进行施测。结果表明:1心理健康总均分与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自我效能呈现非常显著的负相关(-0.300相似文献   

14.
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而对于从小在家庭中长大且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中小学生来说,则“家庭在这一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正是在这一时期奠定了他一生心理健康的基础”。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影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并为在中小学开展学校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一定的心理卫生学依据。对象和方法对象:对象是在江苏省泰州市、浙江省富阳县、绍兴市的六所中、小学中整群分层抽取1,095名中、小学生(男590名,女505名),分为小学一年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湖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现况,以及不同地域、性质和类型学校间的差异。方法:以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为基础自编调查问卷,对全省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和特殊教育学校(不含小学教学点)共12268所开展调查。结果:湖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缺口较大,城乡、公办和民办以及不同学段的学校之间都存在较大差异。结论:需对此出台强有力的省级政策,加大资源投入力度,盘活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的交流合作,尽快改善整体资源不足的局面,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协调、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目的: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的状况并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运用教师职业压力问卷、职业倦怠问卷和SCL-90对564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教师职业压力各因子和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低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均高于2.5分;除了偏执、精神病性之外,被试在SCL-90各分量表上的因子分≥3的人数比例均高于4%,男女教师在人际敏感、敌对、精神病性和其他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类型学校教师在除躯体化外各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职业压力的人际关系因子和职业倦怠总分及各维度与心理健康总分及各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路径分析显示,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间分别存在间接和直接的因果关系。结论:教师职业压力比较大、职业倦怠较为严重,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职业倦怠是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之间重要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北京高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情况,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北京16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为根据查阅文献的自编问卷。结果37位专职教师中,女性31人,占83.78%;男性6人,占16.22%。硕士学历29人,占78.38%;博士和本科学历分别4人,分别占10.63%。所学专业为心理学者30人,占81.03%;其他专业者7人,占18.82%。讲师职称20人,占54.05%;教授、副教授职称8人,占21.62%;助教职称9人,占24.32%。从事心理工作年限不超过5年的21人,占56.76%;5至10年之间的9人,占24.32%;超过10年的7人,占18.82%。结论北京高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学历层次较高,专业结构较为合理。但存在着男女比例失调,工作年限短,职称水平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医学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新乡医学院2007级1524名新生进行调查。结果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学生检出率为32.3%,进一步的咨询分析发现一类学生中7.62%的学生存在心理困惑,主要心理问题有适应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结论医学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学校应营造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陶德春 《校园心理》2009,7(4):264-266
<正>心理健康状况对学习、工作的影响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日益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包括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即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社会支持、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职业倦怠问卷、工作压力问卷和社会支持问卷对1831名中小学教师进行测查。结果 1教师群体中,男性职业倦怠程度高于女性(F=1.925,P0.05),不同教龄的教师在成就感低落维度得分和职业倦怠总分上有显著差异(F=5.053,P0.01;F=2.801,P0.05),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程度高于小学与高中教师(F=3.253,P0.05);2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呈正相关(r=0.27,0.42,0.38,0.49,0.35,0.43,0.28,0.29;P0.01),与支持利用度呈负相关(r=-0.06,-0.11,-0.53,-0.12,-0.13,-0.10,-0.09,-0.07;P0.01),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也呈负相关(r=-0.25,-0.31,-0.22;P0.01);3中小学教师社会支持在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工作压力既可以直接影响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也可以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