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作为一类独立的疾病在解剖、发病率等方面与胃其他部位的肿瘤存在明显差异,对其定义、分型、淋巴结转移等方而的研究已基本达成共识,但对于外科治疗的手术路径、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等问题长期以来各学派意见不一.本文就近年来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外科治疗研究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复习并加以综述,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加合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胃肠间质瘤的外科治疗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靶向治疗的问世使得胃肠间质瘤(GIST)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依然应强调外科原则和技巧在治疗GIST中的重要性。对位于食管、胃肠道、结直肠的GIST病例的治疗经验进行了总结。术中外科医师应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瘤,如果术中无法完整切除,可予伊马替尼治疗。由于GIST甚少经淋巴途径转移,故不必常规行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3.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单纯手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预后较差,目前尚缺乏专门针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新辅助治疗包括新辅助放疗、化疗及新辅助放化疗,它们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4.
食管胃结合部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对其早期诊断困难、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胸腹腔淋巴结转移.80%以上的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发现时已是进展期,预后差,5 a生存率低于30%.本文着重从手术入路、胃的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范围、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是否保留脾脏5个方面,探讨该病外科治疗中存在的争议和共识,以指导临床工作的规范开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淋巴清扫范围与淋巴结转移区域分布规律。 方法  分析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山西省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肿瘤数据库,基于Nishi分型选取其中胃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肿瘤,直径≤40 mm并R0切除患者相关肿瘤学数据勾勒胃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淋巴高频转移站别区域图。 结果  纳入306例胃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结果显示:pT4期肿瘤占87%、pN阳性占778%、pTNM分期Ⅲ期占745%;肿瘤直径(2544±1803)mm;腹腔淋巴结转移高频区域依次是贲门左右侧(第1、2组)、小弯侧胃左血管周围(第3组)、胰腺上缘腹腔干(第9组)及其主干分支胃左动脉(第7组)、肝总动脉(第8a组)、脾动脉近端(第11p组)、肝动脉(第12a组)周围以及食管裂孔周围(第19、20组);胃远端区域转移较为罕见。 结论  瘤体直径≤40 mm胃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淋巴清扫区域应集中在贲门左右侧、小弯侧、胰腺上缘腹腔干及其主干分支以及食管裂孔周围,胃远端及大弯侧区域淋巴清扫外科获益价值存疑。  相似文献   

6.
近几十年来,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Her-2表达与食管胃结合部腺癌预后的研究结果呈现争议,研究认为这是因为Her-2检测的局限性和组织标本的异质性而导致不同的结果。对于Her-2过表达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综合治疗包括新辅助放化疗、辅助放化疗、手术治疗及靶向治疗在临床疗效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中医药治疗也在辅助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蛋白质-1(SATB1)在Siewert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经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80例Siewert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组织中SATB1蛋白表达.结果:Siewert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组织中SATB1的阳性表达共30例,阳性表达率为37.5%;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SATB1阳性表达18例,阳性表达率为2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286,P<0.05).淋巴结转移(x2=5.150,P<0.05)及肿瘤浸润深度(x2=4.364,P<0.05)是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SATB1蛋白在Siewert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中表达强于正常黏膜组织.SATB1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成正相关性,可作为评估Siewert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肿瘤进展的一种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表皮生长因子-2( Her-2)在胃食管结合部癌中的蛋白表达和基因扩增情况,探讨其与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 IHC)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FISH)检测80例手术切除的胃食管结合部癌组织中Her-2的蛋白表达和基因扩增情况,并分析与胃食管结合部癌的病理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应用FISH技术检测显示在胃食管结合部癌组织中Her-2的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2.5%,应用IHC技术检测其在癌组织表达率为15%,Her-2基因扩增和蛋白阳性表达与胃食管结合部癌的分化程度和临床TNM分期有关( P<0.05),而与年龄、性别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结论 Her-2蛋白过表达和基因扩增是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的一个预后指标,与其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Her-2蛋白表达水平及基因扩增程度对于胃食管结合部癌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其解剖学部位特殊,且转移复发规律复杂。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其是一类不同于食管癌和胃癌的独立的疾病。由于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局部进展期,单纯手术治疗局部复发率高,生存状况较差,术后辅助治疗有其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目前无专门针对于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后辅助治疗价值的研究数据,多数包括在食管癌或胃癌进行研究,也未将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病例进行亚组分析,术后辅助治疗的获益人群及放疗靶区勾画范围等还存在争议。放疗勾画靶区时应根据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不同Siewert分型和淋巴结转移规律以及术后复发转移特点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0.
张信华  李勇 《肿瘤学杂志》2021,27(6):429-433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主要治疗方式是外科治疗和靶向治疗.近年靶向新药有突破性进展,但手术治疗仍然是局限期GIST的唯一治愈手段.全文结合文献,就贲门部位GIST的外科治疗、KIT外显子9突变GIST辅助治疗以及复发转移性GIST基因分型和分线治疗的争议问题...  相似文献   

11.
食管胃结合部(esophageal gastric junction ,EGJ)癌的生物学特性不同于胃癌和食管癌,其初始治疗的选择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1 例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癌病例,试图通过多学科协作的方式指导治疗,对放化疗的治疗模式进行总结,以期给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并对胃上部癌治疗模式提出新的策略,以助于制定规范的临床路径及治疗指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3D腹腔镜下完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TLTG)与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LATG)治疗食管胃结合部癌的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东方医院胃肠外科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间116例食管胃结合部癌行3D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分为全腔镜组及腔镜辅助组,通过1:1倾向性评分配对进行匹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No.6组淋巴结活检在胃食管结合部腺癌全胃切除中的意义。方法行近端胃切除能达到根治的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病例,术中切除No.6组淋巴结送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学检查,如淋巴结转移则行全胃切除,反之行近端胃切除。结果 372例中,No.6组淋巴结活检阳性32例,总阳性率8.60%,且随着肿瘤浸润深度增加No.6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加。结论 No.6组淋巴结有一定的转移比例,当No.6组淋巴结转移需行全胃切除。No.6组淋巴结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在指导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手术切除范围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或扩增胃及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可从抗HER2治疗中显著获益。目前, 除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等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外, 多种针对HER2的抗体偶联药(恩美曲妥珠单抗、维迪西妥单抗、德喜曲妥珠单抗、ARX788)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拉帕替尼、阿法替尼、吡咯替尼), 可作为单一疗法或联合疗法应用于晚期胃及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治疗, 已在临床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疗效, 改善了患者预后及生命质量。进一步研究新型HER2靶向药物及联合治疗方案在临床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有望为HER2阳性晚期胃及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更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苏中华 《实用癌症杂志》2013,(6):681-682,692
目的探讨替吉奥化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对中晚期食管胃结合部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中晚期食管胃结合部肿瘤患者98例,并随机分为2组,各49例。实验组患者采用替吉奥化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性的三维适形放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7.6%)显著高于对照组(6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毒副作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化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胃结合部肿瘤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外科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19例GIST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52.8岁,男女比例为1.1∶1,部位以胃和小肠最多见,病理诊断良性9例,恶性10例.19例均行根治手术或局部切除.结论 GIST消化道症状无特异性,术前确诊率低.GIST的诊断有赖于纤维光镜及钡剂胃肠道造影与免疫组织化学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入选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173例,从手术结束开始随访5年为研究终点,统计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分析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是否化疗、HER-2表达与否等因素与该病的相关性.结果 经过5年随访,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在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7.9%、48.6%、44.5%,中位生存期为38.0月.分别统计和分析患者的各项因素,其中性别(P=0.000)、年龄(P=0.012)、TNM分期(P=0.000)、淋巴结转移(P =0.000)、化疗(P=0.000)、HER-2表达(P=0.000)等因素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期与性别、年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是否化疗、HER-2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联,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李国仁 《中国肿瘤临床》2017,44(19):993-999
食管间质瘤(esophageal stromal tumor,EST)是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一部分,但存在一定差异,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文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中国食管间质瘤外科治疗的相关报道,对其发病现状、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进行描述性分析和讨论,以期引起关注,供进一步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及胃癌各自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收集本院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院340例术后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及胃癌病例, 选择13项临床病理因素(性别、年龄、病变长度、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周围器官受侵情况、残端情况、脉管瘤栓、术中淋巴结清扫程度及出现症状到首诊治疗时间)分别进行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结果  1)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与胃癌比较预后更差; 2)淋巴结清扫及淋巴结转移均为二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淋巴结转移个数越多, 患者预后越差, D2式手术较D1式手术可能带来更大的生存获益; 3)浸润深度为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浸润越深预后越差; 而病变长度为胃癌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病变越长预后越差。  结论  与胃癌相比,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预后更差, 并且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 提示二者有所区别, 今后应将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做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概念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胃癌和食管癌的发生率逐年下降相比较,胃食管交界部腺癌的发生率显著上升.然而现有文献中关于其病因、分类和治疗仍然不一致.因为没有明确的分类和分期,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仍存在争议.因此对于胃食管交界部腺癌来说,准确的定义和分类成为讨论恰当手术方式的前提.本文对胃食管交界部腺癌的有关概念及治疗进展作了详尽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