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针对慢性淋病容易复发这一难题,开展了中医辨治该病的探索,认为“毒瘀互结与正虚兼夹”是本病基本病机,并从毒、瘀、虚三方面着手进行辨证施治,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老年性痴呆的中医病因病机为虚实夹杂.虚为脾肾两虚,实为痰浊、瘀血、毒邪蒙闭清窍.脾肾两虚为其本,瘀、浊、毒为其标.老年性痴呆主要和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失常有关,继而因虚致瘀、因虚生痰,痰瘀互阻日久化毒,瘀血、痰浊、毒邪既是脏气虚衰的结果,又是主要的致病因素.虚与瘀、浊、毒相互影响,交互为患,形成恶性循环而损伤脑络,是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根源.  相似文献   

3.
总结王文凤主任医师辨治慢性肾脏病的经验。王文凤主任医师认为慢性肾脏病的病性为本虚标实,病位在脾肾,基本病机为气虚血瘀,以脾肾亏虚为其本,湿浊毒瘀内阻为其标,“气虚血瘀”贯穿慢性肾脏病始终;提出“攻补兼施,分期辨治,内外同治”的辨治思路。发病初期脾肾气虚为甚,治疗应以扶正为主,辅以祛邪,可选肾康宁I方加减治疗。病变中期正气亏损渐甚,邪浊内壅渐重,治疗应以扶正祛邪兼施为治疗原则,采用肾衰降浊方加减治疗。发病末期脾肾愈亏,而湿浊、毒邪、瘀血阻塞更为突出,治疗应以祛湿降浊、活血化瘀排毒为主,可选用肾衰降浊方加减治疗。临床治疗慢性肾脏病过程中,需注重固护脾肾,脾肾同治,重视“活血泻浊”。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衰"毒邪"中医证治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毅 《江苏中医药》2002,23(11):52-54
“毒邪”是对机体有危害作用的致病因素的总称 ,其危害性较一般的邪气严重。慢性肾衰分清泌浊功能减退 ,秽浊溺污不得外泄 ,蓄积体内 ,秽浊积久 ,酿为浊毒 ,久则瘀毒互结 ,形成浊毒、溺毒、瘀毒顽证 ,其表现各异。治疗“浊毒”以化为主 ,“溺毒”以排为主 ,“瘀毒”以行散为主。  相似文献   

5.
顽固性高血压与气虚、血瘀、痰浊、邪毒密切相关。从虚瘀痰毒论治顽固性高血压的病因病机,探讨中医对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方法。根据顽固性高血压不同病理阶段所表现的气虚、痰浊、瘀血、毒邪的轻重不同进行辨证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脾肾两虚、痰瘀互结与糖尿病发病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就目前糖尿病(消渴)致病机理的多样性发展、运用中医理论并通过对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的分析总结,认为糖尿病的形成是由于虚实夹杂多因素所致,其中虚在于脾肾两虚,而实则在于瘀血与痰浊两大类,且脾肾两虚与瘀血、痰浊对糖尿病的形成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兼为病,均将发生的。并提出脾肾两虚、痰瘀互结是致糖尿病的主要机理,而补肾健脾、化痰活血法则是治疗糖尿病的一个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7.
从“脾肾两虚兼湿热瘀毒”论治少弱精子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宾彬  王杰 《西部中医药》2010,23(7):36-37
少弱精子症为本虚标实之证,以脾肾两虚为本,以湿热瘀毒为标,临证时宜补虚泻实,补脾肾之不足,泻湿热瘀毒,方能取效。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虚、瘀、毒角度分析了心力衰竭病机特征,探讨了其在心力衰竭防控中的意义,指出心力衰竭的中医学干预策略:扶助正气是根本,消除诱因是前提,饮食调理是常法,活血祛瘀贯始终,除毒防变是关键.  相似文献   

9.
对成人迟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认为LADA病机存在区别于2型糖尿病的不同,气阴两虚,气虚为主是LADA发病的重要基础;外感六淫,侵害机体是LADA发病的主要原因;气阴两虚,邪毒外袭,内外合邪,毒瘀互结是LADA加重的主导因素.并由此提出从虚、毒、瘀辨治LADA,自拟糖胰康方,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治.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因素,目前已成为影响公众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本病与气虚、血瘀、痰浊有密切关系,从虚、瘀、痰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病机,探讨中医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病理阶段所表现虚、瘀、痰的轻重进行辨证论治,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李伟  瞿伟 《实用中医药杂志》2020,(12):1526-1527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液联合肾衰合剂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肾亏虚浊瘀内阻型的疗效。方法: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并给予肾衰合剂,观察组加用中药灌肠液灌肠。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eGFR高于对照组、Scr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内毒素、D-乳酸、NF-κB、NF-κBp65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灌肠液联合肾衰合剂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肾亏虚浊瘀内阻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小球肾炎属于慢性肾脏病,是造成终末期肾衰的重要原因之一。王坤根教授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多起于脾虚湿阻、肾虚夹浊、邪毒恋肝。脾气虚弱则枢机不利、运化失常,肾中精亏则气化功能受损、阴亏失滋,肝用太过或不及则气机不畅、气血失调,进而产生浊、毒等病理产物。脏虚为本,阴邪为标,虚、浊、毒三者相互影响,因果交织。故王老提出在扶正祛邪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不同伴随症状进行经验用药,形成“扶正祛邪+针对用药+消肿泄浊解毒”的成方。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3.
从虚、湿、瘀论治慢性肾衰竭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慢性肾衰竭是各种肾脏疾病慢性进展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以代谢产物和毒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及某些内分泌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其病理一般为不可逆性,病情多呈进行性发展和加重。  相似文献   

14.
桑勉  王晓东 《国医论坛》2005,20(5):11-12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有时可累及心包和心内膜,其病情轻重不一,可迁延日久,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猝死。该病属中医“心悸”、“怔忡”、“胸痹”等范畴。笔者认为中医辨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当从毒、痰、瘀、虚、神入手。  相似文献   

15.
陶兴 《河南中医》2019,39(4):527-530
龚丽娟教授辨证论治慢性肾功能衰竭时重视原发病的辨识,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把握其病机特点,同时结合现代实验室检查及肾穿刺病理,以中医的宏观辨证为主,辅以现代医学的微观辨病,以更全面地认识疾病,诊治患者时做到既统一规范又兼顾个体化,体现了中医因人而异,同病异治的特色。龚丽娟教授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以正虚为本,脾肾亏虚是核心,标实是病进之因,浊毒是主要致病之邪,治疗当分期论治,兼顾原发病,早期以扶正为主,中期标本兼治,晚期以祛邪为先,综合一体化治疗,多途径多方法给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吕帆  李伟 《河南中医》2019,39(10):1482-1484
肾虚是慢性肾脏病发生的内在基础,湿热浊毒是其发生的关键环节,瘀血贯穿慢性肾脏病的始终。慢性肾脏病中,肾虚、湿热浊毒、瘀血互为因果,相干为病。因此,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过程中,当以肾虚、湿热、瘀血立论,以扶正祛邪为原则,以"补肾化瘀清泄"为治疗大法,扶正以健脾、补肾,调补气血阴阳,祛邪以利水渗湿、泄浊排毒、活血化瘀,根据肾气、肾阳、肾阴虚的程度灵活运用补气、温阳、益肾滋阴的药物,同时适当增强健脾之功,补后天以养先天;化瘀时应当注意寒热虚实之不同,酌情配伍利湿化痰、理气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从痰、瘀、虚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COPD)属于中医"咳嗽"、"哮病"、"喘证"、"肺胀"等范畴,是以肺脏病变为主的肺系疾病.早在<内经>中就有类似本病的论述,<素问·咳论>云:"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灵枢·五阅五使篇>说:"肺病者,喘息鼻张".<灵枢·经脉篇>又说:"肺手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灵枢·胀论>云:"肺胀者,虚满而喘咳".<诸病源候论·气病源候论>云:肺主气,邪乘于肺,则肺胀,胀则肺管不利,不利则气道塞,故气上喘逆.<金匮要略>有"痰饮咳嗽","咳嗽上气"等专篇论述,用小青龙汤治疗"咳逆倚息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支饮不得息";射干麻黄汤治疗"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越婢加半夏汤治疗"咳而上逆……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等等.  相似文献   

18.
痛风是尿酸盐结晶沉积诱发关节炎性反应,常伴高尿酸血症.此外,痛风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间存在密切联系,它们共同存在、相互作用,加重疾病的进展,增加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严重危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中医痰瘀毒虚与痛风的发生高度相关.痰瘀毒促进痛风炎症病变的形成,加速痛风对心、脑、肾的损害,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痛风肾、机体亏虚的发生.探讨痰瘀毒虚与痛风机制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干预痛风、预防靶器官损伤,进而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基本病机为虚、浊、瘀、毒、衰五个方面,虚证以 脾肾气(阳) 虚和肝肾阴虚为主;浊是由于脾肾阳虚痰饮、水湿内停,湿浊内蕴;瘀是因虚致瘀,瘀阻肾络, 贯穿疾病始终;毒是指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在体内停滞日久,胶着不去,在肾形成微型癥积,浊毒内聚, 毒损肾络,出现浊毒证;衰是湿浊羁留,肾功能衰败。该病为本虚标实之证,而以肾气衰败为本,湿浊血瘀、 瘀毒为标,即虚、浊、瘀、毒、衰相互夹杂为其病机。治疗原则以补脾肾为本,以祛湿降浊、活血祛瘀、解毒 排毒为标,由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机复杂,临证要紧抓病机,结合整体与局部,内外兼治,才能收到良好 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并比较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脾肾两虚、毒瘀阻滞证和气阴两虚、毒瘀阻滞证患者临床特征、基因突变及预后。方法将78例MDS患者按证型分为脾肾两虚、毒瘀阻滞证组(脾肾两虚组,64例)和气阴两虚、毒瘀阻滞证组(气阴两虚组,14例),分析比较两组血细胞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预后核型、预后危度、基因突变、生存期、年生存率以及疾病进展情况。结果 78例MDS患者中,脾肾两虚组患者比例[82.05%(64/78)]高于气阴两虚组[17.95%(14/78),P0.05]。脾肾两虚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0.8×10~9/L患者比例[35.94%(23/64)]高于气阴两虚组[21.43%(3/14),P=0.028]。脾肾两虚组骨髓原始细胞增多型(EB-1/EB-2)患者比例[29.69%(19/64)]高于气阴两虚组[7.14%(1/14),P0.001]。脾肾两虚组伴随染色体核型预后中等/差/极差核型患者比例[29.69%(19/64)]高于气阴两虚组[14.29%(2/14),P=0.006]。脾肾两虚组高危(IPSS-R危度积分3.5分)患者比例[48.44%(31/64)]高于气阴两虚组[21.43%(3/14),P0.001]。脾肾两虚组存在基因突变患者比例[60.94%(39/64)]高于气阴两虚组[42.86%(6/14),P=0.005]。脾肾两虚组存在2个以上基因突变患者比例[39.06%(25/64)]高于气阴两虚组[14.29%(2/14),P0.001]。脾肾两虚组患者4年生存率(26.56%)低于气阴两虚组(42.86%,P=0.018)。脾肾两虚组中有2例[3.13%(2/64)]转化为AML,气阴两虚组中无病例转化为AML。结论 MDS脾肾两虚、毒瘀阻滞证与气阴两虚、毒瘀阻滞证在ANC、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染色体核型、危险程度、突变基因、年生存率等预后因素方面均存在差异,MDS脾肾两虚、毒瘀阻滞证与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