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玉 《养生月刊》2003,24(11):520-520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医书《脉法》曾经明确指出: “圣人寒头暖足,治病者取有余而补不足也。”“寒头暖足”这四个字,是一条养生保健的主要原则。 先说“寒头”。一般情况下人的头  相似文献   

2.
经脉走向与“寒头暖足”养生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东明  王琦  刘铜华 《中国针灸》2010,30(7):598-598
通过经脉走向的探讨,结合对“寒头暖足”养生之道的认识,指出“寒头暖足”与早期经脉学说、根结、根溜注入的同源性,一方面体现出早期经脉循行走向对养生实践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反映了由下而上的经脉循行方向来源于实践。  相似文献   

3.
唐群 《光明中医》2012,(9):1739-1740
寒头暖足不仅是古代医家泻实补虚的治疗准则,也是一条养生保健的重要原则。本文从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的角度分别对寒头暖足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出了一些养生方法。  相似文献   

4.
踝关节扭伤、跟痛症、痛风性关节炎是针灸科常见的足部疾病,笔者结合经络循行与现代解剖学知识,以理论指导实践,在针灸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采用“下病上取”的治疗原则辨证选穴,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小儿遗尿的发病与体质特点密切相关,由于小儿“三有余、四不足”的生理特性,临床可见阳虚质、气虚质患儿发病率较高。小儿遗尿病在膀胱,基本病机为膀胱不约,其特点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肺脾肾三脏亏虚为主,标实与心窍不开、肝泄太过紧密相连。治疗以补虚泻实为基本大法,同时当兼顾患儿体质,偏气虚者重在补肺脾之气,偏阳虚者重在温补肾中真阳,标证见心窍不开者治以开窍醒神,肝泄太过者泻其相火,临证以自拟遗尿方为基础进行化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探讨阐释中医、西医是两大不同的医学体系:西医强调之化之变以前的原生状态,中医强调之化之变后的反应状态;西医注重扶正祛邪,中医注重补虚泻实;西医擅长于杀灭病原体,中医擅长于改善内环境。本文探究了产生的原因在于中医是经验总结、理论升华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魏连海  尚秀葵 《针刺研究》1998,23(4):305-306
本文从学习《难经·七十五难》入手,结合临床病例阐述了“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的意义,着重介绍了“污南补北”针刺法的临床应用,从而进一步丰富了“补母泻子”的内含。  相似文献   

8.
蒋传义 《四川中医》2012,(1):118-118
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本案平抑阳明胃与大肠之经腑之盛实,滋补脾气之虚,舒畅中土之气机,务达中焦,脾胃调和。  相似文献   

9.
浅谈“上病下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前言“上病下取”源于《内经》。属于《内经》中的“远道刺”(九刺中的一种 )。如《灵枢·官针》篇说 :“远道刺者 ,病在上取之下 ,刺府俞也。”这是指病在上部头面、躯干而取下肢穴位的方法。《灵枢·刺节真邪》篇中明确指出 :“刺府俞治府病。”这是治疗六腑病的配穴方法。《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说 :“合治内府。”具体指出了治疗六腑病时可以取六腑的“合穴” ,认识到合穴治疗脏腑疾病的重要作用。由于疾病的部位同针刺穴位相隔较远。所以称“远道刺”———即“上病下取”。“上病下取”是诊治疾病的一种配穴方法。当疾病表现的症…  相似文献   

10.
十二经补泻穴,又名“十二经子母穴补泻法”,即《针灸大成》“十二经病井荥俞经合补虚泻实”(以下简称补泻穴)。此法是每经都有一补穴一泻穴,十二经共有24穴。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治疗原则,凡是十二经脉中的阴阳失调,或在某经的循行通路及其相连脏腑出现邪盛正衰的各种疾患时,都可运用该经的补泻穴施行补虚泻实,以调整其有余和不  相似文献   

11.
邓氏浴足微粉治疗阳亢型高血压的非劣性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邓铁涛教授浴足方微粉制剂治疗阳亢型高血压与普通饮片疗效比较具有非劣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研究对象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证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比较治疗组(邓氏浴足方微粉)与对照组(邓氏浴足方普通饮片)证候疗效、血压疗效,疗程均为10d,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组证候疗效有效率92.98%、血压疗效有效率91.23%,对照组证候疗效有效率94.64%、血压疗效有效率92.76%,采用单侧u检验进行非劣性检验,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非劣性。研究中两组病人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结论:邓氏浴足微粉对于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高血压病人具有显著降低血压、改善头晕头痛等症状的良好作用,疗效同普通饮片相比具有非劣性。  相似文献   

12.
从整体观思想出发,提出运用“上病下取”理论治疗小儿哮喘,秉承“治肺不离于肺、治肺不止于肺”的学术观点,提出此病核心病机为脏腑功能紊乱、气机升降出入失衡,与肺肝脾肾肠胃密切相关。治疗上应将恢复脏腑功能平衡和气机升降出入平衡贯穿始终,以辨“脏腑、气血、虚实、寒热”为具体方法,重视儿童的生理病理特点,灵活遣方用药,使气机和调,脏腑合和,升降如常,则哮喘自平。  相似文献   

13.
对《灵枢.经脉》"足阳明脉病"所记述之精神症状做了探析。文章指出,"足阳明脉病"之"病至"精神症状,非足阳明脉病,乃心气虚挟痰之悲忧荒谬症;"甚则"之精神症状系极度兴奋狂乱之阳明腑实热结证。文章还指出,心气虚挟痰之悲忧荒谬属临床较为常见之癫、狂交作病;心气虚挟痰为症自己后,转心气实挟痰之狂乐而乱,狂乐而乱久不愈,"甚则"火热燔极而灼津炼痰化燥成实结于胃腑而成腑实热结证;古人未能深察,误将心气虚挟痰之症指为阳明腑病前段之脉病。还就《素问》对"足阳明脉病"之不妥阐释予以了纠正。  相似文献   

14.
《灵枢·本输篇》曰:“肺合大肠。”肺与大肠互为络属,构成表里关系。笔者据此理论运用于临床某些病证进行辨证施治,每获良效,兹举2例如下。 例1:牛某,女,38岁,1997年9月25日诊。患咽中异物感4年余,且便秘时加重。某医院诊为“慢性咽炎”屡治不效。现咽部党有痰阻,咯吐不出,咽干,便秘,脉滑实,舌苔黄。思咽喉为清道,清道之气出于肺,而肺与大肠互为表里。故拟方:桔梗、牛蒡子、厚朴、大黄、法半夏各10g,火麻仁、生地黄、麦冬各15g。日1剂,服2次。4剂后咽部梗阻感基本消失,守方连服9剂而愈。半年后…  相似文献   

15.
文中探讨白塞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并辨证论治,认为本病属虚实夹杂之证,湿热互结、瘀血阻络为实,是其标;脾失健运、相火不位为虚,是其本。临床根据该病的病因病机特点运用补虚泻实法,采用具有清热利湿、活血通络、益气健脾、补虚伏火之功能的白塞补泻汤治疗。  相似文献   

16.
少阳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头痛,针灸治疗少阳头痛方法较多,其中运用上病下取的选穴方法在临床上应用较为普遍,其具有良好的疏经通络、行气止痛之功。本文从古代文献、现代临床报道及作用机理三个方面探讨上病下取选穴方法治疗少阳头痛的临床特点,从而说明上病下取选穴方法能够效地治疗少阳头痛。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肝与脾的生理及病理关系,肝病如何传脾,如何实脾等方面浅析《金匮要略》中"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含义,同时以脏腑虚实及五脏生克制化为原理,推论出五脏虚实的相应治疗法则,为脏腑虚实的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从肝实肺虚与五行补泻关系,并结合临床具体证型,探讨《难经》中针对肝实肺虚提出来的泻心火、补肾水的方法,分析《难经》中为何强调泻南补北,如何补泻水火以及为何不补脾土而补肾水。  相似文献   

19.
正张建平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全国名老中医"田芬兰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学术继承人,硕士研究生导师,其临证二十余年间,精于医理,用药灵活,对内科杂病的之治疗见解独到。本文特择取门诊所遇癫狂病1则,兹录其治疗过程,体现张主任对该疾病病因病机之认识及其"谨察阴阳所在以调之,以平为期"的治疗观点,以供同道研究探讨。黄某,男,15岁,2016年5月8日初诊。患者素性忧郁,  相似文献   

20.
国医大师洪广祥教授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有独到心得体会,其认为支气管扩张症总属本虚标实,其缓解期以“痰热瘀虚”为其基本病机。文章从“重病位,肺脾同病论支扩”“审病机,补虚泻实燮肺脾”两方面,论述洪教授治疗支气管扩张缓解期以全程“补虚泻实”法为基本纲领,主张“肺脾同治”为重要治则的学术思想。通过“续篇章,消痈去腐生肌汤”介绍洪广祥教授自拟经验方,并附病案一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