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坝州藏医院、藏医药研究所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胃病专科建设,按藏医《四部医典》、《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学》及本院长期诊治经验,对木布病诊疗方案进行了多次修改,于2012年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求对此方案进行了优化整合后形成了完整的普瓦木布(胃溃疡)诊疗方案,今年在全国临床中试用。主要包括藏西医诊断标准,藏医特色疗法,疗效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查阅、分析、归纳藏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相关文献,从藏医学理论的病因病机,药物治疗、联合治疗两个方面对藏医药治疗子宫肌瘤进行综述,总结其用药和治疗技法方面的特色,为临床治疗子宫肌瘤提供藏医药的诊治思路及方法,并以此为基,就如何推广民族医药以及如何彰显民族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特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白内障术后方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炎性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白内障超乳术后入选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超声乳化手术后分别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西医治疗,治疗1周后,对患者眼前节情况的尼莫地平法积分以及角膜厚度等有关指标进行分析评估。结果:应用白内障术后方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单纯西医治疗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眼前节情况的尼莫地平法积分及角膜厚度均有所改善,但两组对比,应用中药白内障术后方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作用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有关指标的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化瘀,补益肝肾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能够改善白内障患者超乳术后炎性反应眼前节尼莫地平法积分及术后角膜水肿程度。  相似文献   

4.
四川是全国第二大藏区,拥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甘孜州南派藏医药”.成都中医药大学自1994年开办藏医学教育以来,以民族医学博士点及四川省重点学科建设为依托,积极开展以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特色鲜明的藏医学本科专业“一中心、四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即“以提高藏医临床综合能力为中心,藏医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传统藏医学与中西医诊疗技能相结合、藏医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藏汉双语教学相结合”的“一中心、四结合”,培养了一批民族地区急需和紧缺的藏医学专门人才,改善了藏医学临床从业队伍的学历结构,为藏医学本科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将高原地区常见病“查隆病(原发性高血压)”作为研究主体,查阅相关藏医药古籍,咨询藏医药相关专家,回顾性分析3所三级甲等藏医院的病历,参考7所藏医院的“查隆病(原发性高血压)”诊疗方案,并结合临床试验编写、审定了藏医药防治“查隆病(原发性高血压)”诊疗指南。诊疗指南中详细记载了“查隆病(原发性高血压)”的概念、病因、病机、治疗方法、治疗药物、预防调护等内容,为藏医药诊疗规范化、标准化奠定基础,以便于“查隆病(原发性高血压)”的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Meta分析明确除风益损汤在治疗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的疗效。方法:总结自2000~2016年发表的采用除风益损汤治疗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的研究文献,评价文献质量,并将其疗效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了10篇符合纳入要求的文献,共有882例白内障术后并发症患者,纳入的文献质量属于低、中质量,所有文献评价得分为1~2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除风益损汤能有效治疗白内障术后并发症(Z=6.58,P0.00001)合并OR值为4.93,95%CI为[3.06,7.92]。结论:除风益损汤结合常规西医治疗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7.
藏医学的“胆腑”理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藏医脏象学说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包含了藏医“胆”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的全部过程。藏医认为,“胆腑病”归属于赤巴病的范畴,而赤巴病是一切热病的总称,因此,胆腑病性质属热;其发病是由于季节气候的变化、饮食、行为起居、情志、外伤等原因导致的患者体内“隆”赤巴“培根”常态下的平衡被打破,尤其是赤巴的功能发生紊乱,体内火热偏盛而身患胆热症。藏医药在治疗胆腑病的应用广泛,但是藏医临症对胆腑病的治疗,应遵循藏医学“胆腑”理论来施治用药,一般采用内治法和外治法等相结合的综合的诊疗方案,并注重把握恰当的诊疗时机,以此来祛除致病的根本因素,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正>藏医认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是由于外邪犯胃、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脾胃功能失调及药物损害等各种原因导致人体的"三因"失调而引起的胃部病变,藏医学《四部医典》中的胃病便将胃病分为十多型,而本文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以西医的诊断方式,借助现代西医临床辅助检查等手段而确诊慢性浅表性胃炎后,以藏医药的治疗方式为主要手段而进行的临床观察。西医中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指不伴有胃黏膜萎缩性改变,胃黏膜层见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的慢性胃炎。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胆石症发病率逐年提高,本文就近几年胆石症常见的外科手术与中医治疗方法的研究进行概述,综合各类文献研究结果显示,手术治疗胆结石见效快但是并发症及复发率的问题较为突出;中医对胆石症的治疗独具特色、疗效显著;西医手术联合中医药治疗综合了各方面的优势,取长补短。目前胆结石的形成机制复杂且不完善,多与生活习惯、基因、体质等因素相关,术后结石复发的现象难以被精确分析及攻克,这是胆石症治疗研究的一大重要方向,需要各方继续努力。胆结石的临床治疗并不都要手术为主,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病情、体质、个人意愿、经济等状况及当地的医疗卫生条件等酌情安排诊疗计划。术后药物调养和心理、情绪疏导的结合对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改善十分重要。胆石症的诊疗要协调处理好治疗和后期调养,做到中西医并举、形神兼具,认真分析病发机制,对于亟待解决的难题要积极研究进行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10.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是由高原低氧引起的红细胞增多、血液粘稠的常见高原性疾病,属于藏医“血隆病”之“坏血增多”范畴。目前西医尚缺乏理想治疗方法和药物,藏医药治疗HAPC具有独特的临床优势,尤其对其诊治早有详尽的记载。本文从藏医治疗HAPC的病因病机、临床症状、诊断标准、治疗方案、预防措施、常见并发症及其对治法等方面,对藏医诊治特色进行概述。针对目前藏医药治疗HAPC临床有效性规范化不足、发病机理、藏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不清楚等问题,提出需在继承藏医药理论基础上,以临床疗效为根本,将藏医药原创思维与现代科技结合,加强藏医药治疗HAPC古籍文献整理与用药经验数据挖掘,规范临床治疗标准和用药方案,进一步研究藏医复方药物和联合用药治疗HAPC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1.
藏医学中的”叱乃”,相当于西医的”痛风”病,就是目前的一种长期困扰人们的一种疾病。此论文中我们将通过藏医学的治疗方法研究,论证通过藏医特殊诊断方法及通过藏医内服、外敷用药和放血疗法相结合的治疗,在临床上对“叱乃”(痛风)病的急性期能够达到明显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西藏拉萨举行的2000国际藏医药学术会议7月17日落下帷幕。17位国际国内的藏医药学者获“宇妥杯”优秀论文奖。其中,金奖获得者是西藏藏医学院院长中国著名藏医学者措如·次朗,银奖归于德国的阿绍夫和中国青海的李先加,西藏的边巴次仁等11人获铜奖。另外,国际著名的藏医学者强巴赤列(中国)、南喀·诺布(意大利)、蔡景峰(中国)获特别奖。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藏医文献中收录的痞块治疗方剂用药配伍规律。方法:输入藏医典籍中记载的藏医痞块治疗方剂到计算机并创建数据库,统计数据并运用算法解析藏医药痞块治疗方剂用药规律。结果:基于157首方剂分析并提取高频使用藏药,药对及组合。结论:在藏医学理论指导下,结合中医方剂的思维方式,运用数据挖掘作为用药规律分析的重要工具,归纳藏医方剂组方的基本原则及其具体的治疗方法,对藏医药学习有重要意义。并可进一步扩展应用到藏医药临床,为未来的藏医研究与人工智能决策系统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白内障(cataract)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手术疗法是治疗白内障主要手段,但在术中操作时对泪膜、角膜的损伤大,导致泪膜功能不稳定而诱发术后干眼症的发生[1]。对于白内障手术后并发干眼症的治疗,西医常给予人工泪液、抗生素眼膏、频繁滴入生理盐水等对症治疗,可暂时缓解患者症状,但长期应用疗效不确定[2]。中医药治疗干眼症有较多的方法,包括针灸、中药内服外用等疗法,结合西医药临床疗效显著[3]。本文将临床运用自拟养阴益气润燥汤联合针刺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临床观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藏医药浴疗法属于藏医外治疗法范畴,是日常洗浴护理与特色藏药治疗的结合,因其独到的藏医学理论、独特的治疗手段和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和预防保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民族医药本质上属于医学范畴,但具有较多的人文因素,因此对藏医药浴疗法的研究,既要进行藏医学科学研究,又要注意进行藏文化特色研究。医学人类学是用人类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人类的疾病和保健问题及其与生物学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本文从医学人类学的视角,探索了藏医药浴疗法特色,提出了藏医药浴疗法现代研究中的问题及建议,以期在系统理解藏医药浴疗法的文化内涵基础上,开展具有藏医药文化特色的传承、发展和创新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论述藏医学在2000多年前对高原病的认识,虽然藏医“四部医典”中没有详细记载高原病的诊疗,但是藏医本身的根基来源于青藏高原特殊的地域和高原人民生产生活过程中的疾病是息息相关的,藏医学的理论体系为我们今后研究诊疗高原疾病指明了方向。本文简明扼要地阐述了藏医学对高原病的诊断、治疗、研究等方向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7.
研究发现,阴阳学说在藏医学中的应用见于公元8世纪的藏医经典《四部医典》,并将其基本学说贯穿于藏医药学的基础和临床.藏医学中虽然关于阴、阳的直接记载较少,但研究发现多以寒、热表述,藏医学寒热学说成了阴阳学说的代名词,且在《月王药诊》《四部医典》《医学四续》等典籍中均有记载.通过对藏医药学中应用阴阳学说进行梳理发现,主要用于说明人体组织结构、生理活动的功能物质、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指导疾病诊断、治疗和养生.  相似文献   

18.
牛黄是传统藏医学中应用较早且较广泛的名贵药材,具有解毒、解疫、清肝热、清腑热等功效。在传统的藏医学临床应用中有功效相似的药物来替代牛黄的传承,本文以藏医药性理论为基础,通过检索藏医文献对牛黄及其传统代替品进行药性比较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功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冠心病的常用治疗方法,术后仍有部分患者发生胸痛,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三辨”诊疗模式是国医大师王琦院士以辨体论治为切入点,将辨体、辨病、辨证结合起来而构建的一种新诊疗模式。从“三辨”诊疗模式探析冠心病PCI术后胸痛,综合患者的体质特点,可以更好地分析其证型演变及证治规律,为中医治疗该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20.
Ⅰ型呼吸衰竭(以下简称Ⅰ型呼衰)最多见于现代医学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和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及肺性脑病等疾病过程中,属中医“喘证”、“肺胀”、“饮证”、“心悸”、“水肿”等多种危重症范畴,常表现为喘、厥、痉、闭、脱等特点.既往主要以西医方法进行抢救治疗,随着中医急症阵地的不断扩大和抢救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医者按中医传统理论,结合现代医学诊疗手段,不断探索诊治本症的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目前,单纯采用中医药诊治Ⅰ型呼衰的文献报道尚未见到,在诸多文献中仅见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的报道.现就我们近几年掌握的资料,归纳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