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EB病毒潜伏膜蛋白1(LMP1)对鼻咽癌细胞黏附分子E-cadherin和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LMP1在鼻咽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相关的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LMP1、E-cadherin和ICAM-1蛋白在31例鼻咽粘膜慢性炎、32例鼻咽癌和24例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结果LMP1和ICAM-1蛋白在鼻咽癌和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在鼻咽粘膜慢性炎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E-cadherin蛋白在鼻咽癌和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阳性表达率则显著低于在鼻咽粘膜慢性炎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在鼻咽癌组织和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灶中,LMP1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而与ICAM-1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在鼻咽癌和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中LMP1可能通过抑制E-cadherin的表达和促进ICAM-1的表达进而影响肿瘤细胞的黏附性,促进鼻咽癌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咽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组织中EB病毒潜伏膜蛋白LMP1和survivin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对83例鼻咽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组织进行LMP1和survivin标记,分析其与临床分期、放疗后三年内结果的关系。结果LMP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但与放疗后三年内复发有关(P<0.05)。survivin与临床分期,放疗后三年内复发有关(P<0.05)。LMP1与survivin有相关(P<0.05)。结论LMP1与survivin在鼻咽癌的预后中有重要价值,可作临床治疗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4.
EB病毒LMP1对人鼻咽癌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与目的:EB病毒编码的潜伏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LMP1)在鼻咽癌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本实验目的在于研究EB病毒LMP1对人鼻咽癌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和探讨其中的相关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RT-PCR法和Western blot检测LMP1、E-cadherin和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ICAM-1)在人高分化鼻咽癌细胞系CNE1和转染了LMP1基因的CNE1-GL细胞中的表达。应用细胞-细胞粘附实验、细胞-基质粘附实验、划痕实验和细胞运动实验观察LMP1对鼻咽癌细胞粘附和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LMP1在CNE1和CNE1-GL细胞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和(96.60±3.03)%(P<0.01);E-cadherin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37.47±1.50)%和(19.53±1.92)%(P<0.01);ICAM-1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5.27±1.45)%和(93.33±4.23)%(P<0.01)。RT-PCR和Westernblot结果表明,与CNE1细胞相比较,CNE1-GL细胞中E-cadher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而ICAM-1的mRNA和蛋白表达则明显升高(P<0.01)。肿瘤细胞同质粘附实验显示,CNE1-GL细胞的同质粘附能力较CNE1细胞弱(P<0.05)。肿瘤细胞-基质粘附实验得出CNE1-GL细胞的异质粘附能力(A值=0.60±0.03)较CNE1细胞(A值=0.46±0.01)强(P<0.01)。肿瘤细胞运动实验显示,穿过PVPF膜的CNE1-GL细胞数多于CNE1细胞(119.3±6.0 vs 46.3±7.0,P<0.05)。结论:LMP1通过抑制E-cadherin表达、促进ICAM-1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同质粘附能力、增强其异质粘附能力和运动能力来参与鼻咽癌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5.
EB病毒LMP1在鼻咽癌细胞系中通过NF-κB、AP-1促进MMP9表达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目的 探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LMP1是否通过NF-κB和AP-1促进MMP9表达,为全面阐明LMP1的分子致瘤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MMP9-CAT表达质粒导入HNE2-pSG5、HNE2-LMP1、HNE2-LMP1(1-185)、HNE2-LMP1(1-231)、HNE2-LMP1 Δ187-351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 细胞系,比较各组细胞系的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活性,以确定LMP1或其不同的结构域是否上调MMP9转录;采用明胶Zymography法检测上述细胞产生MMP9的活性,以确定LMP1或其不同的结构域是否促进MMP9蛋白表达;借助报道基因分析法确定在NPC中野生型LMP1能否激活NF-κB和AP-1的活性,进一步将突变了NF-κB或AP-1结合位点的MMP9-CAT表达质粒导入上述细胞系;比较相应的CAT活性,以确定LMP1或其不同的结构域是否通过NF-κB或AP-1上调MMP9表达。结果 与导入载体pCDNA3比较,HNE2-LMP1、HNE2-LMP1(1-185)、HNE2-LMP1(1-231)和HNE2-LMP1 Δ187-351 NPC细胞系CAT活性分别提高7.2,1.3,3.3和4.0倍。明胶Zymography法检测显示,在HNE2-LMP1、HNE2-LMP1(1-231)和HNE2-LMP1 Δ187-351细胞系中,均可检测到92000 MMP9活性,而HNE2-pSG5、HNE2-LMP1(1-231)几乎均为阴性。较之母细胞,野生型LMP1活化NF-κB及AP-1分别为13.8和8.4倍。导入NF-κB mut MMP9的HNE2-LMP1、HNE2-(1-231)和HNE2-LMP1 Δ187-351细胞系CAT活性,与导入MMP9-CAT相应的细胞系比较,分别下降至原有水平的18.1%、35.0%和29.1%;而导入AP-1 mut MMP9,则分别下降至原有水平的16.3%、33.3%5和26.1%,HNE2-pSG5、HNE2(1-185)影响不大。结论 LMP1 CTAR1与CTAR2可能通过NF-κB或AP-1促进MMP9表达,从而有助于NPC侵袭与转移。 相似文献
6.
EB病毒LMP1对鼻咽癌中瘤细胞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EB病毒LMP1对早期鼻咽癌中瘤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收集 31例早期鼻咽非角化性癌活检组织。采用DAKO公司的PNA探针和PNA原位杂交试剂盒检测EB病毒早期RNAs (EBERs)。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LMP1,α catenin ,β catenin ,γ catenin以及高、低分子量细胞角蛋白。结果 31例癌组织中均有相当数量的瘤细胞呈EBERs阳性 ,其中19例表达LMP1( 6 1.2 9% )。LMP1阳性组γ catenin的表达百分率 ( 5 3 .2 5± 34.12 % )明显低于LMP1阴性组 ( 80 .42±15 .77% ,P <0 .0 1)。γ catenin的表达与低分子量细胞角蛋白的表达间呈正相关 (r=0 .44 0 ,P <0 .0 5 )。α catenin ,β catenin和γ catenin的表达相互间呈两两正相关。结论 鼻咽癌中瘤细胞的LMP1能下调γ catenin的表达 ,从而抑制瘤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7.
EB病毒LMP1在鼻咽癌细胞系中通过TRAF2活化NF-kB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探讨EB病毒(EBV)中LMP1的致瘤机制,对鼻咽癌LMP1激活重要的核转录因子NF-_KB的机制进行了研究。方法:①以LMP1阴性的鼻咽癌细胞系HNE2及表达载体(pSG5)的鼻咽癌细胞系HNE2-pSGS为对照,采用免疫共沉淀-Western-blotting方法在稳定表达LMP1的鼻咽癌细胞系HNE2-LMP1中证实LMP1与TRAF2是否直接结合形成免疫共沉淀复合物;②在HNE2-LMP1细胞系导入TRAF2表达质粒或不同剂量TRAF2显性负性突变体(TRAF2A6- 86)表达质粒,以 NF-kB报道基因方法确定 LMP1是否通过 TRAF2活化 NF-kB ;③将LMP1(1-231)(CTAR2缺失区)或LMP1△187-351(CTARI缺失区)及不同剂量TRAF2A6-86瞬时导入HNE2中以证实LMP1 CTAR1或CTAR2是否介导了这种效应;④以转染或未转染TRAF26-86的HNE2-LMP1细胞系为材料,应用免疫共沉淀-Western-blotting方法,确定TRAF2△6-86是否竞争性抑制TRAF2与LMP1结合。结果:①在HNE2-LMP1中LMP1与TRAF2形成复合物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潜伏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LMP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乳腺癌标本构建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LMP1、VEGF和cyclinD1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中LMP1、VEGF及cyclinD1的表达率分别为17.8%(19/107)、85.0% (91/107)和64.5% (69/107);LMP1和cyclinD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及脉管侵犯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两者的表达均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VEGF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学类型、组织学类型及脉管侵犯均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P<0.05);LMP1的表达与VEGF和cyclinD1均明显相关(P<0.05),同时,VEGF与cyclinD1表达明显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中LMP1可能直接上调VEGF的表达,或者LMP1通过促进cyclinD1的表达来上调VEGF的表达,从而对乳腺癌的淋巴转移及发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鼻咽癌中EB病毒LMP1基因N端Xho I酶切位点的丢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与目的:众所周知,EB病毒LMP1基因在鼻咽癌变过程起着一定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检测广东地区鼻咽癌组织EB病毒LMP1基因N-末端区Xho I酶切位点的丢失,探讨LMP1基因变异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鼻咽癌患者鼻咽新鲜活检标本63例。收集EB病毒健康携带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10例作为对照。采用QIAamp DNA Mini Kit和QIAamp DNA Blood Mini Kit分别抽取组织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DNA,应用巢式PCR扩增EB病毒LMP1基因的N-末端区,并用Xho I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采用四色荧光末端终止法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10例健康携带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EB病毒LMP1基因N-末端区均未见Xho I酶切位点的丢失。63例鼻咽癌组织中有50例(79.37%)出现Xho I酶切位点的丢失(Xho I—loss),还有4例(6.34%,)为Xho I酶切位点部分丢失,只有9例(14.29%)未见Xho I酶切位点的丢失(wt-Xho I)。除了Xho I酶切位点的丢失(nt:169423~169428;GAGCTC→GA□TCTC)外,还发现四个错义点突变。结论:本研究所检测的广东地区EB病毒健康携带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所携带的:EB病毒LMP1基因为wt—Xho I,而在鼻咽癌组织中主要为Xho I-loss。因此,我们认为EB病毒LMP1基因N-末端区Xho I酶切位点的丢失和其他的错义点突变可能是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 相似文献
12.
EB病毒LMP1在鼻咽癌细胞系中通过TRAF2活化NF—kB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为了探讨EB病毒(EBV)中LMP1的致瘤机制,对鼻咽癌LMP1激活重要的核转录因子NF-kB的机制进行了研究。方法:①以LMP1阴性的鼻咽癌细胞系HNE2及表达载体(pSG5)的鼻咽癌细胞系HNE2-pSG5为对照,采用免疫共沉淀-Western-blotting方法在稳定表达LMP1的鼻咽癌细胞系HNE2-LMP1中证实LMP1与TRAF2是否直接形成免疫共沉淀复合物;②在HNE2-LM 相似文献
13.
14.
EB病毒LMP1促鼻咽癌细胞生长与CD23、bcl-2表达和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EB病毒LMPI表达促鼻咽细胞系生长作用与CD23、bcl-2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LMPI、CD23和bcl-2蛋白的表达;用MTT法测定鼻咽癌细胞系的生长能力;用DNAJ电泳法、流式细胞法和TUNEL法检测癌细胞凋亡;用CD23单抗阻断和MTT法观察CD23单抗对鼻咽产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达LMPI的鼻咽癌细胞系(L-CNEI)的生长能力明显增强,并有 相似文献
15.
EB病毒LMP1在鼻咽癌细胞系中通过TRAF2活化NF-κB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探讨EB病毒(EBV)中LMP1的致瘤机制,对鼻咽癌LMP1激活重要的核转录因子NF-κB的机制进行了研究.方法:①以LMP1阴性的鼻咽癌细胞系HNE2及表达载体(pSG5)的鼻咽癌细胞系HNE2-pSG5为对照,采用免疫共沉淀-Western-blotting方法在稳定表达LMP1的鼻咽癌细胞系HNE2-LMP1中证实LMP1与TRAF2是否直接结合形成免疫共沉淀复合物;②在HNE2-LMP1细胞系导入TRAF2表达质粒或不同剂量TRAF2显性负性突变体(TRAF2Δ6~86)表达质粒,以NF-κB报道基因方法确定LMP1是否通过TRAF2活化NF-κB;③将LMP1(1~231)(CTAR2缺失区)或LMP1Δ187~351(CTAR1缺失区)及不同剂量TRAF2Δ6~86瞬时导入HNE2中以证实LMP1CTAR1或CTAR2是否介导了这种效应;④以转染或未转染TRAF2Δ6~86的HNE2-LMP1细胞系为材料,应用免疫共沉淀-Western-blotting方法,确定TRAF2Δ6~86是否竞争性抑制TRAF2与LMP1结合.结果:①在HNE2-LMP1中LMP1与TRAF2形成复合物沉淀,而HNE2-pSG5和HNE2为阴性.②在HNE2-LMP1细胞系导入TRAF2表达质粒,NF-κB活性增高20倍,而导入不同剂量TRAF2Δ6~86表达质粒时,随着剂量增大,NF-κB活性递减.③TRAF2强烈抑制LMP1(1~231)活化NF-κB,而仅部分抑制LMP1Δ187~351活化NF-κB.④TRAF2Δ6~86竞争性抑制TRAF2与LMP1结合.结论:在鼻咽癌中LMP1通过TRAF2而激活NF-κB,其中LMP1的CTAR1区主要介导了这种效应.这为我们进一步从信号传导通路来探讨LMP1的致癌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6.
17.
EB病毒潜伏感染在鼻咽癌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综述近年来研究EB病毒潜伏膜蛋白1在鼻咽癌形成作用中的进展情况,并着重介绍其对细胞信号传导通路、血管生成及转移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EB(Epstein—Barr)病毒新基因BARF1(BamHI A rightward open reading frame1)在人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为深入阐明EB病毒致癌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提取RNA后,采用RT—PCR方法扩增标本中的EBNA1(EB virus associated nuclear antigen 1)和BARF1 mRNA,PCR产物经2%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并照相。结果:11例RNA合格的标本均表达EBNA1,提示病例均为EB病毒阳性病例;其中9例表达BARF1,占82%:而且9例中的7例为强阳性。结论:EB病毒新基因BARF1 mRNA在鼻咽癌细胞中高表达,这提示除了已经明确的潜伏性膜蛋白1(LMP1)以外,BARF1可能在鼻咽癌细胞恶性增殖中发挥重要作用,具体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鼻咽癌中EB病毒LMP1基因N端XhoⅠ酶切位点的丢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众所周知, EB病毒 LMP1基因在鼻咽癌变过程起着一定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检测广东地区鼻咽癌组织 EB病毒 LMP1基因 N-末端区 XhoⅠ酶切位点的丢失,探讨 LMP1基因变异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鼻咽癌患者鼻咽新鲜活检标本 63例.收集 EB病毒健康携带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s) 10例作为对照.采用 QIAamp DNA Mini Kit和 QIAamp DNA Blood Mini Kit分别抽取组织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 DNA,应用巢式 PCR扩增 EB病毒 LMP1基因的 N-末端区,并用 XhoⅠ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采用四色荧光 末端终止法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10例健康携带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 EB病毒 LMP1基因 N-末端区均未见 XhoⅠ酶切位点的丢失.63例鼻咽癌组织中有 50例(79.37%)出现 XhoⅠ酶切位点的丢失(XhoⅠ-loss),还有 4例(6.34%)为 XhoⅠ酶切位点部分丢失,只有 9例(14.29%)未见 XhoⅠ酶切位点的丢失(wt-XhoⅠ ).除了 XhoⅠ酶切位点的丢失 (nt: 169423~169428; GAGCTC→ GATCTC)外,还发现四个错义点突变.结论:本研究所检测的广东地区 EB病毒健康携带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所携带的 EB病毒 LMP1基因为 wt-XhoⅠ,而在鼻咽癌组织中主要为 XhoⅠ-loss.因此,我们认为 EB病毒 LMP1基因 N-末端区 XhoⅠ酶切位点的丢失和其他的错义点突变可能是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