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较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并与结肠癌关系密切.据报道,近年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因而已引起医学界的普遍重视.而本病属于湿热证候者又较多见,如傅南琳等[1]总结17篇文献各证型出现的频率依次为大肠湿热证、脾肾阳虚证、脾胃虚弱证、肝郁脾虚证、瘀血阻络证、寒热错杂证.现将近年来有关本病湿热证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供进一步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并评价病证结合溃疡性结肠炎(UC)湿热证小鼠模型。方法 84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疾病模型组、双因素造模组、多因素造模组,每组21只。正常组采用普通饲料喂养,自由饮水;疾病模型组采用3%葡聚糖硫酸钠溶液(DSS)自由饮用7天,普通饲料喂养;双因素造模组在疾病模型组基础上叠加14天高脂饲料喂养;多因素造模组在双因素造模组基础上叠加每日8 h的气候箱放置,共14天。在造模期间,每日观察小鼠的证候学评价指标(一般情况、体重、饮水量、腹泻评分),在DSS溶液饮用第3、5、7天观察各组小鼠疾病评价指标[疾病活动指数评分(DAI)、结肠长度、重量、脾重],并分别用酶联免疫法(ELISA)、酶联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HE染色方法观察炎症性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钙卫蛋白(SC)、C反应蛋白(CRP)]、黏膜屏障指标[咬合蛋白(Occludin)、闭锁小带蛋白(ZO-1)、β-连环蛋白(β-catenin)、钙黏附蛋白(E-cadherin)]和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病证结合的模型评价。结果 DSS溶液自由饮用叠加高脂饮食和气候箱5天后,多因素造模组与正常组和疾病模型组比较,一般情况较差,饮水量增加,腹泻评分升高、DAI评分升高、结肠长度缩短、结肠重量减轻、脾重增加,IL-6升高、IL-10下降、SC升高、CRP升高,β-catenin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HE染色可见结肠黏膜上皮破损,腺体排列紊乱甚至消失,杯状细胞明显减少,固有层中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双因素造模组存活率为85.71%,多因素造模组存活率为90.47%。结论 DSS溶液自由饮用叠加高脂饮食和气候箱可构建病证结合UC湿热证小鼠模型,DSS溶液自由饮用叠加高脂饮食和气候箱5天为构建该模型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湿热证证治研究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UC)是炎性肠病的主要表现疾病形式之一,由于其缠绵难愈,易复发的特性已成为全世界公共卫生的一大挑战。中医药在治疗UC中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缩短治疗周期、减少复发频率、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产生等优势。寻求合适的病证结合UC动物模型是研究辨证指导下中医药治疗UC具体机制并筛选合适药物的重要方法。该文从模型动物种属选择,雌雄选择,UC常见证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制备方法,模型评价指标及中药干预UC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主要机制5大方面对UC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进行归纳比较。研究显示目前主要研究的UC证型有湿热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脾虚湿盛证、肝郁脾虚证、寒热错杂证,在造模方法上主要选用病因模拟法先复制证型后选用化学制剂或免疫制剂诱导疾病模型的造模方法,常选用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复制周期在7~28 d。所选化学试剂以5%葡聚糖硫酸钠(DSS)自由饮、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 100 mg·kg-1加50%乙醇0.25 mL混合试剂灌肠为主。这种模型复制方法可同时兼顾UC的西医病理和中医的病机特征,对于阐释中医证型和西医病理变化联系及中医药治疗UC相关机制具有重大的意义,并有助于为建立最优的病证结合UC动物模型提供参考,为深入研究中医药防治UC具体作用机制奠定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细胞因子IL-10、IL-13和IL-17在湿热型和非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表达,探讨其与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16例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15例普通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L-10、IL-13和IL-17水平,并与对照组13例正常人比较;对所有受试对象进行胃肠湿热评分,分析3种细胞因子水平与大肠湿热证的相关性.结果 湿热型和非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组血清IL-17水平明显升高,IL-10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比较,IL-13水平未见明显差异(P>0.05);湿热组与非湿热组溃疡性结肠炎间的细胞因子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IL-17、IL-10可能与溃疡性结肠炎病程有关;IL-10水平与胃肠湿热证程度负相关,IL-17与胃肠湿热证程度正相关,IL-13与胃肠湿热证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与人体最接近的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并探讨该模型的客观指标评价体系.方法 根据前期研究的方法即结合内因湿热和免疫复合法诱发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观察大鼠证候学、结肠病理学及免疫学指标的改变,判定造模是否成功.结果 模型组大鼠出现嗜睡懒动、蜷缩,饮少纳呆,精神萎靡,毛发疏松粗糙、晦暗无光泽,腹泻及血便明显.DAI、病理学评分、MTL、GAS、COX -2、IFN - γ、VCAM -1均升高(P<0.05或P<0.01).结论 采用高脂高糖辛辣饮食加免疫复合法可以构建出理想的湿热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7.
湿热证痛风一个家系的病证结合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一个痛风家系的中医证候量表,探讨湿热痛风的先天(遗传)影响程度,辨析痛风形成的环境因素,为最终研究痛风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作铺垫。方法:通过专家诊断和运用170项(寒、热、虚、实、表、里)辨证症状因子量表进行四级症状评分,对痛风患者进行证型鉴别,同时通过舌脉证评定为湿热证。结果:获得一个痛风的家系图,其家系含65个成员。我们调查的8名成员6位为痛风患者,1名疑有痛风的存在,其症状评分分别为38、36、40、28、37、30、28、20分,经四诊调查及专家诊断6位患者为病证同一的湿热痛风。结论:通过对痛风家系的病证结合调查,探讨了痛风遗传与先天背景问题,为痛风的发生机理研究作了铺垫。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针刺联合肠炎清治疗大肠湿热证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7月在本院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并处于大肠湿热证活动期的患者共147例,按照入组顺序随机均分为两组,分组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入组后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同时观察组给予针刺联合肠炎清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进行积分比较。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 A、Ig G、Ig M)、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水平。采用黏膜病变活动指数、Baron评分和Geboes指数评价结肠黏膜病变及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67%;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改善,而观察组积分经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疾病活动指数,Baron评分,Geboes指数均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经治疗后Ig G、Ig M水平及TNF-α、IL-6、IL-8水平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g A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针刺联合肠炎清治疗大肠湿热证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清免疫球蛋白和炎症因子水平,促进患者肠黏膜恢复。  相似文献   

9.
湿热证是临床常见基本证候,选择与临床、教学与科研紧密相关的指导用书—《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对其所列疾病及湿热证型进行分析,提取与湿热证相关证型(子证型),揭示病证分布特征,归纳湿热相关证型。发现湿热证与代谢性疾病、慢性肾病、肝胆疾病、脾胃疾病等多个重大或慢性疾病关系密切。但目前对湿热在重大或慢性疾病中的重视程度与研究深度均有待提高,且湿热证相关证型繁杂,尚需统一规范。因此,厘清与湿热证候有关的重大或慢性疾病,建立规范化辨证标准,是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白头翁汤加减方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的疗效。方法: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用白头翁汤加减方联合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结果:肠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两组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细胞介素-6(IL-6)指标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头翁汤加减方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究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人群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结构差异。方法研究共采集14例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患者和14例健康人群粪便标本;根据细菌16S rRNA V3-V4区设计引物进行扩增,利用Illumina HiSeq2500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测序结果经过Reads拼接,OUT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聚类,物种注释,α多样分析,主成分分析,最终得到样品物种信息。结果在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组和健康人群组中之间肠道菌群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8<0.01);且大肠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高于健康人群;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的丰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健康人群中以Bacteroidaceae、Bacteroides、Firmicutes、Clostridia 等为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以Lactobacillus、Lactobacillaceae、Erysipelotrichaceae、Erysipelotrichales等为主。另外,Akkermansia菌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处于富集状态结论大肠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健康人群在肠道菌群多样性方面、菌群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并评价符合中医证候特点的脾虚温盛肝郁证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模型.方法:45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葡聚糖硫酸钠(DSS)组、病证结合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正常饲养,DSS组定量灌胃10%DSS溶液,病证结合组采用环境、饮食、情绪干预造模,模型组采用DSS...  相似文献   

14.
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造模方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复制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探讨该模型的客观指标评价体系.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饮食造成湿热体质,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和乙醇混合液灌肠诱发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观察大鼠证候、结肠病理学改变及血清白介素-6(IL-6).结果:模型大鼠出现粘液便、懒动、食欲减退等湿热证候,病理切片可见结肠粘膜出现明显溃疡、病理学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IL-6明显升高(P《0.01).结论:采用饮食加化学刺激法首次成功复制出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大鼠模型,并拟定证候、病理及免疫三大指标体系,可为临床和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建立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湿热证病证结合小鼠模型的方法。方法:将40只雄性KM小鼠随机抽取10只为正常组,其余30只应用Wistar大鼠前列腺蛋白提纯液辅以免疫佐剂及高脂高糖饮食、白酒、湿热环境制备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湿热证)小鼠模型。造模期间观察小鼠的饮食、精神状态、大小便、舌象等情况;造模结束后处死小鼠,观察小鼠前列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前列腺组织中TGF-β1、IL-6、IL-17A、TNF-α、NF-κBp65的表达。结果:正常组小鼠精神状况、饮食、饮水、活动及大小便情况均正常;模型组小鼠精神萎靡、饮食及饮水量减少、倦卧懒动、毛发无光泽、大便时溏、小便黄臭。正常组小鼠前列腺组织结构清晰,未见明显病理改变;模型组小鼠前列腺组织显示周围带炎症细胞浸润、伴纤维增生和脓肿形成,腺间质及腺体内炎症细胞浸润,腺体囊性扩张、乳头状增生,基底细胞增生。免疫组化法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前列腺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6、IL-17A、TNF-α和NF-κBp65的表达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采用高脂高糖饮食、白酒、湿热环境及前列腺蛋白提纯液免疫诱导可复制了湿热证EAP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16.
王钦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157-158
目的观察健脾清热化湿类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辨证属脾虚湿热者的临床疗效及对TNF-α、IL-4的影响。方法将轻中度活动期UC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口服南通中医院特色制剂健脾化滞丸,对照组给予口服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SASP),8周后评价疗效;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清中TNF-α、IL-4的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两组治疗后患者血清中的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IL-4均显著升高;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健脾化滞丸治疗UC(脾虚湿热证)效果优于SASP,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机体的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赵兵海(河北医学院附属四院050011)王端荣(石家庄地区交通局卫生所050051)赵霞(石家庄交通勘察设计院050021)溃疡性结肠炎也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多见,男性稍多于女性,直肠上段、乙...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自拟健脾清热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热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12例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健脾清热汤治疗,2组均治疗8周。观察2组治疗效果,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采用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DAI指数)评估患者的病情程度,采用炎症性肠病患者生活质量分析表(IBDQ评分)评估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CRP、TNF-α、IL-1β水平及DAI指数明显降低,IL-4水平及IBDQ评分明显升高(P均0.05),且研究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自拟健脾清热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热证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能明显调节血清炎症因子的分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模型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依据,采用多因素复合造模方法,通过观察模型大鼠的免疫、代谢的变化,对湿热征模型进行评价。方法:分别运用放免法观察SIgA、IL-1、TNF-α,GAS、MTL;直接法测定HDL—c、LDL—c;定磷法测肝线粒体Na^+-K^+-ATPase活性。结果:模型组大鼠的症状、体征变化,与中医学湿热证基本相符;模型组sIgA、TNF—α、IL-1β水平显著升高,HDL—c,LDL—c水平非常显著增高,模型组MTL水平显著升高,GAS水平显著降低,模型组肝线粒体Na^+-K^+-ATPase活性非常显著降低,说明湿热证大鼠模型制作成功。  相似文献   

20.
乔峰  强文娟  高东  徐长青 《陕西中医》2019,(11):1516-1519
目的:评价葛根芩连汤配合针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大肠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标准的12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配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中脱落8例,最终完成112例,观察组57例,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配合美沙拉嗪肠溶片,3月为1疗程;观察组给予经方葛根芩连汤配合针刺治疗,3月为1疗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腹泻、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情感能力、社会能力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黏膜病变分级与治疗前比较均具有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426,P=0.041);两组治疗后血清IL-8、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结肠镜下病变活动水平无显著性差异(t=0.584,P=0.608);治疗后观察组结肠镜下病变活动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配合针刺能够明显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大肠湿热证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改善肠黏膜及降低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