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functional neck dissection,FND)与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radical neckdissection,RND)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分为FND组(n=30)和RND组(n=33),FND组保留胸锁乳突肌、副神经、颈内静脉及耳大神经,术后随访2组患者的肩外展功能、耳大神经功能、颈部是否明显凹陷及颈部复发率.应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x2检验、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以及Fisher确切概率检验.结果:FND与RND组之间在年龄、性别、肿瘤部位、T分期、N分期、组织学分化程度、病理学类型、术前化疗及术后化疗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为N0或N1期,FND组术后肩关节活动度、耳垂感觉麻木及颈部凹陷改善程度显著优于RND组(P<0.05);术后随访2年,FND组的颈部复发率与RND组无显著差异(P=1.000).结论:对于N0或N1期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FND与RND相比,患者颈部复发率无显著差异,但其并发症显著减少,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杨学明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5,(2):143-147
上颌鳞状细胞癌相对于口腔其他部位的鳞癌发病较少,传统认为其颈部的淋巴结转移率较低,特别是c N0期的肿瘤,在治疗方式上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及上颌鳞状细胞癌c N0期研究的增多,我们对上颌鳞状细胞癌c N0期的认识也有所增加。本文将现阶段上颌鳞状细胞癌c N0期的颈部淋巴结隐匿性转移情况、检查方式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纳米炭淋巴结示踪剂在cN0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颈淋巴清扫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96例cN0舌鳞状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纳米炭组(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其中纳米炭组患者于术前12 h在距离肿块边缘0.5 cm处黏膜下多点注射纳米炭混悬注射液(每个注射点0.1 mL,共计3~4个注射点)。根据原发肿瘤的大小及部位选择行肩胛舌骨肌上(Ⅰ~Ⅲ区)或全颈(Ⅰ~Ⅴ区)淋巴清扫术。标本离体后解剖、分离所有淋巴结,并行病理学检查,记录检获的淋巴结数目、大小、部位、病理结果。将试验组与对照组所得数据进行比较,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1例患者行肩胛舌骨肌上颈淋巴清扫术,共检出淋巴结1 137枚,纳米炭组平均每例检出淋巴结数(43.79±19.23)枚,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82±8.77)枚(P=0.019),两组均以Ⅲ区检出的淋巴结数最多,但纳米炭组Ⅱ区检出的淋巴结数及构成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65例全颈淋巴清扫术共检出淋巴结3 938枚,纳米炭组平均每例检出淋巴结数为(66.67±20.02)枚,对照组为(53.03±20.98)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两组在各区(Ⅰ~Ⅴ区)检出淋巴结数的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4)。两种颈淋巴清扫术式中,纳米炭组检出微小淋巴结的比例和检获淋巴结的准确率均高于对照组(P=0.000);纳米炭组中染色淋巴结癌转移的检出率高于未染色的淋巴结(P=0.000)。结论 纳米炭淋巴结示踪剂可以显著提高cN0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颈淋巴清扫术中淋巴结特别是微小淋巴结的检出率,有助于提高颈淋巴清扫术的彻底性和患者临床病理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临床颈部阴性(cN0)的舌体鳞状细胞癌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率和与转移相关的临床因素,探讨cN0患者的颈部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94例cN0舌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探讨隐匿性转移的发生率和转移规律。结果 94例cN0舌癌中,病理检查证实颈淋巴结转移者39例,其中T1~T4期肿瘤的转移率依次为28.6%,35、0%,56.5%和60.0%。高分化和中低分化舌癌的转移率分别为23.1%和54、6%。原发灶生长方式为外突型、溃疡型和浸润型病变的转移率依次为13.3%,27、3%和60、8%。单个淋巴结转移者19例,多个淋巴结转移(累及一个或多个颈部分区)者20例。共有55个颈部分区检出阳性淋巴结,各区转移频率依次为:Ⅰ区,32.7%(18/55);Ⅱ区,41.8%(23/55);Ⅲ区,23.6%(13/55);Ⅳ区,1、8%(1/55),未见累及Ⅴ区者。结论 ①原发灶的病理分级和生长方式可以作为术前判断颈淋巴结转移的参考因素。②高分化的T1期病变可行颈部观察,但对于分化程度较低、生长方式呈浸润型或溃疡型者宜行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T2~T4期病变须行同期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③建议对cN0舌癌行扩大性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清扫Ⅰ~Ⅳ区),避免全颈淋巴清扫术给患者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c T1-2N0M0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隐匿性淋巴转移(OLM)规律及相关因素,为此类患者颈部处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32例c T1-2N0M0OSCC病例资料。根据隐匿性淋巴结分布探讨其转移规律,Log-rank及Cox回归比例模型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Kaplan-Meier法绘制OLM患者的生存曲线。单因素分析(卡方检验)OLM的相关因素,对有统计学意义者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32例患者中46例发生OLM,以Ⅱ区最多(42.9%),Ⅰ区次之(31.7%),其次是Ⅲ区(19.0%)。Cox多因素分析显示OLM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OLM患者5年总生存率(OS)、疾病特异性生存率(DSS)和无复发生存率(RFS)分别为63.0%、73.9%、56.5%,显著低于无OLM患者(χ2OS=45.0、χ2DSS=31.2、χ2RFS=58.6,P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生长方式、浸润程度及肿瘤生长时间与OLM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浸润程度(Wald=13.0,P=0.001)及肿瘤生长时间(Wald=7.9,P=0.049)与OLM密切相关,其中侵犯肌层及生长时间1年以上为OLM的预测因素,其OR值分别为6.0和4.6。结论Ⅰ~Ⅲ区是隐匿性淋巴结的主要分布区域。对于c T1-2N0M0OSCC,肿瘤生长1年以上或侵犯肌层的患者更容易发生OLM,是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的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分析cN0口腔癌患者行单纯原发灶切除后颈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及发生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行单纯原发灶切除治疗的105例cN0口腔癌患者的病历资料,以颈淋巴结转移率为主要评价指标,使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对患者的颈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05例cN0口腔癌患者中有34例(32.38%)在随访期内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最早在术后3个月出现颈淋巴结转移体征,最晚为术后18个月,术后3~12个月为颈淋巴结转移的高发时段。年龄、性别、肿瘤病程、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及病理分化等因素均不是影响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cN0口腔癌患者行单纯原发灶切除后有较高的比例出现颈淋巴结转移,转移规律有较强的隐匿性和复杂性,目前仍缺乏有效的因素来预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美蓝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node,SLN)活检中的应用,为临床N0患者是否作颈部淋巴结清扫提供依据。方法:用美蓝对3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N0患者行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通过与区域淋巴结清扫标本的比较来评价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准确性。结果: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总成功率为93.3%(28/30),准确率92.9%(26/28),假阴性率为11.1%(2/18),灵敏度为83.3%(10/12),特异性100%(16/16)。结论:前哨淋巴结活检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能很好地反映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对指导淋巴结清扫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颈部淋巴结阴性(clinically negative cervical lymph node,cN0)的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患者发生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规律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07年5月—2017年5月接受颈淋巴结清扫术的111例cN0口腔鳞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包中χ2检验,分析隐匿性转移与年龄、性别、原发灶部位及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 111例cN0口腔鳞癌患者中,总隐匿性转移率为27.03%(30/111)。cN0口腔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与性别、年龄及发病部位无显著相关(P>0.05),与病理分期存在显著相关(P<0.05)。结论 肿瘤分化程度越低,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率越高。临床上对此类患者,应积极行颈淋巴清扫术。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癌瘤颈淋巴结转移的部分规律及其与颈淋巴清扫术间的关系。方法 对250例行颈淋巴清扫联合根治术的口腔颌面癌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口腔颌面癌颈淋巴结转移率为18.8%,其中鳞癌的颈淋巴结转移率为23.4%,腺上皮源性癌颈淋巴结转移率为9.6%,颈淋巴结转移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58.4%,漏诊率为9.1%。结论 鳞状上皮细胞癌比腺上皮源性癌更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临床诊断阳性的颈淋巴结应实施颈淋巴清扫术,对N0期颈淋巴结应采取适时监测,当其转为阳性时可再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前哨淋巴结活检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临床N0患者是否进行颈淋巴结清扫术一直存在争议。临床N0患者行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后病理检查发现有 30 %左右的患者已经发生淋巴结转移 ,而术前进行CT、MRI、PET等检查也难以发现颈部隐匿的淋巴结转移 ,因此临床上只能根据原发灶部位、大小、浸润深度等因素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阴性(c N0)的口腔鳞癌(OSCC)患者发生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规律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8-07~2013-07接受颈淋巴结清扫的85例c N0 OSCC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5例c N0 OSCC患者中,总隐匿性转移率为28.24%(24/85)。c N0 OSCC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与性别、发病部位无相关性(P>0.05),与年龄、原发灶大小、病理分期及生长方式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肿瘤体积越大、分化程度越低、患者年龄越小其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率越高,对此类患者需积极行相应颈部淋巴结清扫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对早期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对100例早期口腔鳞状细胞癌(cT1-2N0M0)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1例原发灶扩大切除并行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elective neck dissection,END),39例原发灶扩大切除、颈部观察随访(neck observation and follow-up,NOF)。对患者的pT分期、病理分级等组织病理学特征,颈部淋巴结转移率,5年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 END组和NOF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6.9%、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END对早期口腔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控制显著优于NO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对组织病理学特征分层分析后,病理T2(pT2)分期患者,END组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NOF(P=0.020),其中,中低分化组患者END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NOF(P=0.013)。结论 END能显著控制早期口腔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对于肿瘤为pT2分期或者病理分级为中低分化者,积极行END能显著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舌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舌鳞癌颈转移的发生规律以及对cN0 (临床不怀疑转移 )患者的治疗原则。方法 通过对4 39例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舌鳞癌的总体转移率为 4 2 14 % ,cN0 患者的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率为 2 6 6 6 % ,舌鳞癌的隐匿性转移与肿瘤T分期等密切相关。结论 临床上应根据原发灶的大小等综合考虑分析 ,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准确性。方法 对31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前使用核素扫描法行前哨淋巴结(sentinellymphnode,SLN)示踪,体表定位;术中γ-探测仪进一步识别SLN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同时行颈淋巴清扫;术后对SLN和颈淋巴清扫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SLNB对全组病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状况评价的准确率为96.8%。灵敏度为92,3%,假阴性率为7.7%。结论 SLNB是口腔鳞状细胞癌治疗中的一项新技术,能高灵敏度的反映颈淋巴结状态,具有临床可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分析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supraomohyoid neck dissection,SOND)和传统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classical radical neck dissection,CRND)对口腔鳞状细胞癌cN0期患者术后颈部复发率、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68例临床cN0期的口腔鳞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CRND组和SOND组均为34例。统计比较术后颈部复发率,应用SPSS10.0软件统计分析2组患者术后3年、5年生存率,用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问卷评价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 CRND组和SOND组3年颈部复发率分别为8.8%、11.7%,5年颈部复发率分别为11.8%、14.7%;CRND组和SOND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69.1%、68.4%,5年生存率分别为55.6%、54.9%;CRND组和SOND组生存质量平均总分各为533.57±112.22,653.06±84.92,有统计学差异。因而对cN0期的口腔鳞癌患者行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与传统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相比,没有降低患者术后生存率和颈部复发率,但显著地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结论 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在cN0期口腔鳞癌患者的治疗上可以取代传统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 相似文献
18.
半连续切片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转移的精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半连续切片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转移的精度。方法 取26例接受单侧五区淋巴清扫术的原发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颈淋巴结1638枚,将淋巴结半连续切片,同时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检测和角蛋白免疫组化检测,并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精度。结果 26例患者的1638枚淋巴结中,苏木素-伊红染色检测患者转移率80.77%(21/26),总淋巴结转移率3.17%(52/1638);角蛋白免疫组化检测患者转移率100%.总淋巴结转移率9.89%(162/1638);苏木素-伊红染色检测存在转移灶的52枚淋巴结,经过免疫组化检测均有转移。结论 角蛋白免疫组化检测淋巴结内的鳞状细胞癌转移灶阳性率高于常规苏木素-伊红染色检测。半连续切片的角蛋白染色能全面反应淋巴结转移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颈清扫术(ND)不同术式对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肩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6例临床颈部淋巴结阴性(cN0)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按接受ND的术式分为根治性颈清扫术(RND)组、改良根治性颈清扫术(MRND)组和择区性颈清扫术(SND)组,采用Constant's肩功能量表和ND损伤指数量表对术后肩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保留副神经组的患侧肩功能优于RND组(P<0.01).在保留副神经组中,SND组的肩功能优于MRND组(P<0.01).SND术后的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轻微.结论SND对术后肩功能影响轻微,优于RND和MRND.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临床颈部淋巴结阴性(Cn0)病例口腔鳞癌的隐匿性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Cn0病例颈部的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患侧全颈淋巴清扫的194例Cn0口腔鳞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Cn0口腔鳞癌总体隐匿性转移率为38.1%(74/194),转移灶最常累及Ⅰ~Ⅲ区,Ⅳ区转移率仅为1.5%(3/194),未见Ⅴ区转移. 110例Cn0舌癌中, 6例表现为转移灶直接累及Ⅲ区的跳跃性转移,未见Ⅳ区跳跃性转移;T3、T4期舌癌多表现为累及多个颈部分区的"弥散性"转移.结论 Cn0口腔鳞癌具有较高的隐匿性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适合行选择性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