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董鹏  王玉环  张春虹 《医学综述》2009,15(23):3630-3633
血管内皮祖细胞(EPC)的变化是糖尿病形成的重要原因,EPC减少和功能障碍与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相关。EPC有分化为成熟的内皮细胞并且参与新血管形成的能力。EPC在糖尿病血管病变中的变化包括:1、2型糖尿病患者的循环EPC比健康匹配者更少;糖尿病患者的EPC有功能的损害,如其增殖、黏附、迁移及形成管腔的能力减弱。糖尿病EPC减少的潜在机制包括骨髓动员能力减弱,增殖减少和外周血生存时间缩短。EPC和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有密切的关系。治疗的策略包括药物治疗、生活习惯的改变及干细胞移植治疗。  相似文献   

2.
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继发于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促进血管新生和修复血管损伤,EPCs耗竭和功能障碍导致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本文就EPCs对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作用进行综述。EPCs是治疗糖尿病心血管病的一种新手段。EPCs移植治疗目前已经在动物实验水平证实有效,但仍缺乏大样本临床试验来验证EPCs移植治疗对糖尿病血管病变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适量饮酒、使用雌激素和他汀类药物、运动等,均可以刺激EPCs动员、增殖、迁移,并促血管新生,从而对治疗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郭严  王斌  王军  陈东风 《医学综述》2015,(6):1013-1015
DNA的胞嘧啶5-甲基化是一个重要的表观遗传学修饰,这种修饰在哺乳动物的发育、老化以及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TET蛋白家族可催化5-甲基胞嘧啶(5mc)羟基化的酶活性,从而生成5-羟甲基胞嘧啶(5hmc)。TET蛋白的这种催化作用可将DNA同一位点上的C、5mc、5hmc保持动态平衡。TET家族蛋白和5hmc与众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尤其是与肿瘤疾病的关系使人们对肿瘤的发生有了一个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外周血中能够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称为内皮祖细胞。新近研究提示,内皮祖细胞在众多肿瘤中参与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同时,其与肿瘤的分级、分期、预后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文就内皮祖细胞在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有各类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的数目和功能变化以及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415例2007年至2008年武汉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T2DM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诊断根据明确的心脑血管事件和客观的实验室检查资料.所有患者均做血管超声检查外周血管并发症;免散瞳眼底拍照检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个月内连续两次24 h尿白蛋白检查糖尿病肾病.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循环EPC的数目;体外培养计数集落形成和迁移能力评估EPC的功能.采用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血管舒张功能(FMD)评估血管内皮功能.结果 其中T2DM无血管并发症组(TC组)97例,T2DM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组(TA组)106例,T2DM合并微血管并发症组(TI组)100例,T2DM合并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组(TAI组)112例.4组循环EPC数目和集落形成能力按顺序排列为TA组<TAI组<TI组<TC组;[(532±90)个/ml、(616±93)个/ml、(768±97)+/ml和(1045 ±106)个/ml];(个/孔:21±4、28±5、43±7和70±9),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组与TAI组的迁移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个/高倍视野:24±6;28±7),其余组的迁移能力与循环EPC数目变化一致(个/高倍视野:125±12,90±9).影响大血管并发症患者EPC数目的 因素为年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压、体重指数和糖尿病患病时间(P<0.05);而影响微血管并发症患者EPC数目的 因素为年龄、HbA1c和糖尿病患病时间(P<0.05).在排除了常见危险因素的影响后,循环EPC数目与FMD呈正相关(标准回归系数=0.61,P=0.01).结论 循环EPC数目与血管内皮功能密切相关,可作为衡量T2DM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6.
内皮祖细胞是一种原始细胞,能够迁移至外周血并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参与胚胎时期的血管生成、出生后的微血管新生。现就内皮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功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血浆游离DNA来源的糖尿病肾病中的关键差异通路和羟甲基化修饰基因,为寻找诊断糖尿病肾病的生物标志物及阐明其潜在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5hmC-Seal测序方法对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游离DNA的5-羟甲基胞嘧啶进行富集,并通过测序得到全基因组5-羟甲基胞嘧啶,对两组患者进行差异分析得到差异羟甲基化基因,再利用差异基因的羟甲基化水平进行基因集变异分析,最后再对富集到的差异通路里的差异基因通过MCODE插件筛选关键基因,并进行单基因和多基因诊断疾病的准确性分析。结果 基因集变异分析得到在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两组患者中的差异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肾脏上皮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和已有文献报道与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相关的Wnt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中富集到18个差异羟甲基化基因,通过MCODE筛选到关键模块基因有11个,分别为CTNNB1、GSK3B、CREBBP、CUL1、NFATC1、CCND3、WNT11、PRKACB、DKK1、SMAD3、CCND1,最后进行ROC分析有9个基因的诊断效能较好(AUC值≥0.8):CTNNB1、GSK3...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资料证实,早发而快速发展的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糖尿病具有高致残率和病死率的主要原因。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环节.也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病理生理基础.但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分子机制、发病环节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很多,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靶点。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祖细胞及其在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血管内皮祖细胞是一类能够迁移、增殖,并分化为成熟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它们不仅参与胚胎发育过程的血管发生及血管新生,而且与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起关键作用。作者对血管内皮祖细胞及其在肿瘤发生和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12.
用~3H-TdR在不同时期标记细胞DNA,以区别在HpaⅡ限制性片段放射活性分析中的DNA系来自增殖中的或坏变中的细胞.实验证明MNNG处理后存活的细胞中并无DNA甲基化水平的变化.而经MNNG或Hanks液处理的脱落细胞DNA,在HpaⅡ水解前后其DNA片段的L_w皆明显降低,并可干扰对新复制DNA的HpaⅡ识别位点的分析.因此作者认为,在缺乏严格设计以除外上述因素的体系中,作出关于细胞DNA甲基化状态变化的结论是不可信的.  相似文献   

13.
RNA甲基化在基因表达的调控中具有重要意义,其较为重要的甲基化修饰物为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与5-甲基胞嘧啶(5-methylcytosine,m5C),甲基化过程主要由甲基转移酶、去甲基化酶与阅读器3种蛋白质调节.m6A与m5C及其相关的蛋白质在大脑中有较高的丰度,在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皮祖细胞在血管生物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鹏程  李彦豪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5):1793-1796
胚胎期血管生成存在两种方式,即血管发生(vasculogenesis)和血管形成(angiogenesis)。血管发生是指中胚层衍生的成血管细胞(angioblast)迁移、聚集、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在原位或远处形成原始毛细血管网的过程。血管形成系在原有血管基础上,成熟血管内皮细胞通过发芽(sprouting)、搭桥(bridging)方式形成新的血管的过程。以往认为,出生后血管生成仅以血管形成的方式进行。然而,自1997年Asahara等首次证明成人外周血中CD34^ 细胞能够在体外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在体内缺血组织中整合形成新生血管以来,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成年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综述内皮祖细胞在肿瘤血管新生中的作用以及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数据来源 本综述中使用的数据主要从Medline和 PubMed 检索1999年- 2009年10月相关的英文文献。检索词为“内皮祖细胞”。 文献选择 本综述主要选择与内皮祖细胞在肿瘤新生中的作用及在肿瘤治疗中应用的相关文献。 结果 从骨髓、脐带血和外周血中分离的内皮祖细胞能增殖、迁移和分化为成熟的内皮细胞。实验证实内皮祖细胞通过多种机制参与肿瘤的血管新生,其中包括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 趋化因子间质细胞源性因子-1(SDF-1)及其受体CXCR4,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Notch信号通路等。有证据表明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数量与功能的变化可作为反映病人对抗肿瘤治疗反应及预测肿瘤预后和复发的生物标志。除此之外,在动物模型中,辐射可暂时性地升高内皮细胞而降低内皮祖细胞。同时,在临床前实验中,用于治疗的基因修饰的内皮祖细胞可抑制肿瘤生长,从而为肿瘤的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结论 内皮祖细胞在肿瘤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包括内皮祖细胞的确切的生物标记和它们与放疗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在肿瘤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中的应用急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内皮祖细胞在胶质瘤新生血管中的募集和整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皮祖细胞(EPCs)在胶质瘤血管新生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脐血EPCs.应用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87细胞建立原位移植动物模型,于瘤细胞接种后第7天将EPCs经尾静脉注入荷瘤鼠,并分别于尾静脉注射后7、14、21d观察EPCs植入后在移植瘤血管新生过程中的募集、整合作用以及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 胶质瘤原位移植模型成瘤率为100%.在EPCs植入后14、21d被募集和整合到肿瘤血管中的EPCs数量显著多于第7天(P<0.05),肿瘤微血管密度和移植瘤体积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脐血EPCs能够被募集并整合到肿瘤血管中促进胶质瘤生长,提示其在胶质瘤血管新生化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鼠脾源性内皮祖细胞移植在损伤血管内膜修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移植在损伤血管再内皮化及抑制新生内膜增生中的作用。方法大鼠脾源性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法定向扩增EPCs,检测其内皮细胞特性。通过尾静脉将EPCs移植到颈动脉内皮损伤的大鼠体内。10只大鼠行偶氮蓝染色,观察内皮损伤血管段再内皮化情况;其余大鼠于术后14d处死,行病理学观察。结果脾源性单个核细胞体外可诱导出内皮祖细胞,表现为表达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EPCs移植组损伤血管57%不被偶氮蓝着染,而球囊损伤组损伤血管几乎完全被偶氮蓝染成蓝色。球囊损伤+EPCs移植组在球囊损伤2周后血管新生内膜增生明显减轻,血管腔狭窄程度显著减轻。球囊损伤+EPCs移植组新生内膜与中膜比值显著低于单纯球囊损伤组及M199组。球囊损伤+EPCs移植组PCNA阳性表达细胞较单纯球囊损伤组及M199组明显减少。结论EPCs参与损伤血管的再内皮化过程。增加循环EPCs数量可以促进损伤血管的再内皮化,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减轻新生内膜增生程度。  相似文献   

18.
潘海林 《医学综述》2005,11(8):731-733
糖尿病微血管病并发症的确切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已证实有多种因素参与其发病和进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主要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丝裂原,可能通过改变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增加肾小球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进细胞外基质(ECM)合成、肾脏肥大等机制参与糖尿病肾病(DN)  相似文献   

19.
杨文健  焦蓉 《安徽医学》2014,(3):272-274
目的:体外培养兔内皮祖细胞(EPCs)并种植于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上培养形成移植物,植入兔体内,观察其血管化的程度,探讨其促进糖尿病创面血管化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兔EPCs,并将其种植于PLGA上,形成细胞-支架复合移植物;造兔糖尿病模型,植入复合移植物的为实验组,仅植入支架材料的为对照组,分别于4周、8周后处死动物,复合移植物行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测,观察血管化程度。结果术后8周,实验组移植物生长良好,可见较多的功能性新生血管穿插长入其中,对照组未见明显的血管生成(P<0.05)。结论 EPCs参与组织修复及促进新生血管生成,为糖尿病创面的愈合提供了血管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糖尿病眼部并发症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糖尿病眼部并发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利用ELISA方法分别测定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玻璃体、房水中VEGF的含量.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在糖尿病并发症患者虹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中VEGF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房水中VEGF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③糖尿病引发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虹膜组织中VEGF异常表达(P<0.05).结论:VEGF在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玻璃体、房水及虹膜组织中高度异常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