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孕妇分娩婴幼儿HBV血清标志物(HBV markers,HBV-M)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4月于我院登记并孕检的HBV感染孕妇分娩的婴幼儿302例.检测HBV感染孕妇妊娠晚期HBV-M、HBV DNA及其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孕妇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状态及其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为有针对性实施HBV母婴传播阻断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对2018年5月-2019年4月在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所有医院待产的H...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实体肿瘤化疗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再激活的发生和转归,探讨其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1/2011-06月间作者医院接受化疗的实体肿瘤患者980例,对化疗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患者,根据是否采用预防抗病毒治疗分为预防抗病毒治疗组(A组)、未预防抗病毒治疗组(B组),观察比较2组化疗后发生肝炎及HBV再激活的情况。结果 980例实体肿瘤患者中,在化疗前行乙型病毒肝炎5项检测者152例(15.5%),行HBV-DNA检测者72例(7.3%),HBsAg阳性患者42例,A组13例,B组29例,既往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82例。HBsAg阳性患者中化疗后发生肝炎者A组5例(38.5%),B组19例(65.5%);发生HBV再激活者A组0例,B组8例(27.6%),1例患者死于爆发性肝炎,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43)。结论HBsAg阳性的实体肿瘤患者化疗中,可能发生HBV再激活,甚至危及生命。预防性抗HBV治疗能有效减少HBV再激活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hepatitis B virus large surface protein, HBV-LP)在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阴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20例HBV感染者血清中HBV-LP及HBV标志物的表达情况,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FQ-PCR)检测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eoxyribonucleic acid, HBV-DNA)的含量,比较不同HBeAg表达乙肝患者血清中HBV-LP与HBV-DNA的阳性率。结果:120例HBV感染者血清中,HBeAg阳性组中HBV-LP与HBV-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阴性组中HBV-LP阳性率(84.3%)显著高于HBV-DNA阳性率(47.2%)(P<0.05)。结论:HBV-LP是反映HBeAg阴性乙肝患者病毒复制情况的新血清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与既往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体内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因子(dendritic cell-specific intercellular adhension molecule-3-...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针对病原体重叠感染或混合感染的流行病原学研究多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混合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而关于HCV感染者重叠或混合HBV、HIV、梅毒螺旋体(Treponemiapallidum,TP)的  相似文献   

7.
研究证明,部分肿瘤的发生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现已发现的致瘤病毒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人 T 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 1 型(human T-cell leu...  相似文献   

8.
余晓珂  任平 《中医学报》2016,(7):1063-1065
目的:分析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乙型肝炎患者的诱因及中医证候规律。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就诊的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乙型肝炎的患者186例作回顾性研究,对其病因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活动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及HBV是乙型肝炎患者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主要诱因,其次为非病毒感染等,在所有诱因当中,HBV合并肝癌的死亡率最高,达100.0%,而好转率最高的是并发戊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type E,HEV)及自身免疫性肝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e Ag)阳性患者DNA水平较阴性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患者较非变异患者的DNA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动性HBV或变异是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乙肝的主要诱发因素,非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消化道出血、酒精及药物等对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乙型肝炎也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全球约有3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我国为HBV高流行区,HBV感染率约占33%~([1])。虽随乙肝疫苗接种的普及,HBV母婴传播减少,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 Ag)携带率降低,  相似文献   

10.
一、概述(一)定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或HBV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阳性6个月以上。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指由HBV持续感染6个月以上引起的慢性肝脏炎症性疾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分娩的孕妇90例分为三组,A组为HBV DNA>1.0×103 IU/ml的乙型肝炎孕妇28例,B组为HBV DNA<1.0×103 IU/ml的乙型肝炎孕妇34例,C组为非乙型肝炎的孕妇28例.A组、B组孕妇于分娩前查HBV-DNA定量,...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高流行区,而淋巴瘤是中国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阴性的淋巴瘤患者的研究发现,该类患者在接受抗肿瘤药物治疗时,可能出现 HBV 再激活,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和预后。目前 HBsAg 阳性患者 HBV 再激活的问题已得到广泛重视,但对 HBsAg 阴性的淋巴瘤患者国内相关临床资料还比较缺乏。因此,本文就 HBsAg 阴性淋巴瘤患者 HBV 再激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一个主要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世界现症患者估计超过3.5亿,导致每年约100万人死亡;我国现症患者估计超过0.2亿,导致每年约28万人死亡。慢性HBV感染的自然过程多变,从非活动性病毒携带到严重的活动性肝炎;约15%~25%的患者最终出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HBV,hepatitis B virus)大蛋白存在干感染性颗粒(Dane颗粒)和亚病毒管状颗粒上,是病毒形成完整外膜的重要标志,与病毒复制密切相关,具有反式激活作用,并与病毒颗粒从细胞内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发病率日益增加,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率居高不下,导致同时患有NAFLD与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病例明显增加[1-2]。当前针对慢性丙型肝炎与NAFLD的研究较多[3],且关于两者的关系结论较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隐匿性或显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对早产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以2012年6月1日至2013年3月15日间安庆市立医院所有住院分娩的孕妇为研究对象,纳入妊娠结局为单胎活产的孕妇,收集其血清并进行HBV表面抗原和HBV S基因片段的检测,并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孕妇人口学信息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方法分析妊娠合并隐匿性和显性HBV感染对早产发生率的影响。 结果  孕妇早产发生率为21.00%(189/900);其中隐匿性HBV感染组、显性HBV感染组和非HBV感染组孕妇在人口学特征方面相似可比,其早产发生率分别为20.51%(16/78)、20.00% (14/70)、21.14%(159/752)。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未发现早产发生率与HBV感染相关,以非HBV感染组为参照,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显性HBV感染、隐匿性HBV感染与早产间调整后相对危险度(adjusted risk ratio,RRa)分别为1.03(0.81,1.32)和0.99(0.78,1.25);以同样参照,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孕周与HBV感染状况的回归系数β为0.09(-0.14,0.31)。结论  妊娠合并隐匿性或显性HBV感染与早产的发生率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type B)简称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引起,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是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最常见致病因素,给人类生命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1].全世界大约有3.5亿人为HBV慢性感染者,每年死亡人数约为20万,位于死亡原因的第九位,远列艾滋病之前[2,3].  相似文献   

18.
全球肝癌的53%和25%分别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有关[1],HBV和HCV的慢性感染已成为世界范围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然而,直至目前,HBV和HCV感染的机制尚未得以阐明,预防HCV感染的疫苗尚未研制成功,而缺乏合适的体内外感染HBV、HCV实验模型是阻碍相关研究进展的主要瓶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0年6月间我院住院分娩病例1 599例,分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组及非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组,分析两组GDM的发生率.结果: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组GDM发病率较非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组高.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与妊娠期糖代谢异常与乙型肝...  相似文献   

20.
前言: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是世界性的健康问题,全球慢性HBV感染者约有3.5亿,每年大约有100 万人死于HBV引起的疾病,其中大部分在亚洲地区,目前病毒性肝炎在我国流行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