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气肿的中医病机主要是正虚而痰瘀互结,阻滞肺脏,累及脾肾。治疗当以益肺宣肺、活血化浊气为法。发作期标实为急,当宣肺散邪;缓解期以本虚为主,治疗当以扶正为主,佐化痰降浊。  相似文献   

2.
十三、哮喘展作缘优疾升降宣化舒管李哮喘为临床常见之疾,是病国医早有所载,自《内经》至今,历代诸家均有论述,其认识亦日趋统一,认为顽痰深伏于肺是其发病的潜在因素;病位在肺系,与脾肾炎系密切;以痰气搏结,变阻气道,肺失宣降为其主要病机;病发时以邪实为主,间歇期以正虚为主,急性发作期正虚与邪实并见;在治疗上,主张“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余以为,该证之主机为顽痰伏肺,肺失宣降。由于本病具有病程日久、反复发作、正虚与邪实常互兼见的特点,故在治疗时应突出以下几点:①措施上以清除内在伏谈为主要…  相似文献   

3.
证候学研究是中医辨证论治哮喘的关键。从目前来看,哮喘中医证候分型尚不统一。但总体上可归纳为发作期证型以热哮、寒哮、风哮居多,缓解期证型主要为肺气亏虚、肺脾气虚及肺肾亏虚等虚哮为主;发作期证素以热、风、饮、寒为主,缓解期证素以痰浊、阴阳虚、肺肾虚等为主。哮喘治疗主要有针对病因病机治疗、应用藏象理论及经方治疗、针对体质治疗及使用针灸、敷贴等外治法治疗。  相似文献   

4.
中医传统上将哮喘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发作期以"症"分为寒哮、热哮、寒包热哮、风痰哮和虚哮,缓解期以"证"分为肺脾气虚证、肺肾两虚证两型,但这种方法过于简单、笼统,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前临床实际辨证的需要,而且与西医的哮喘三期(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相矛盾。哮喘慢性持续期既有痰瘀内伏未消,又有肺脾肝肾气阴阳不足,乃虚实夹杂之证,可以分为气虚感寒证,阳虚恶寒证,阴虚夹热证,痰瘀阻滞证,其中,气虚、阳虚证可发病为寒哮;阴虚夹热证可发病为热哮;气虚、阳虚合热证可转化为寒包热哮;气虚、阳虚合痰瘀阻滞证可发病为风痰哮;气虚、阴虚、阳虚证可发病为虚哮;慢性持续期时,作为哮喘发作的过渡时期,若控制良好,患者将归于缓解期,若控制不佳,则转入急性发作期,因此慢性持续期是哮喘治疗的黄金时期,辨证准确,施治及时,可减少患者发病几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乃虚实夹杂之证,多因肺脾肾虚损、水停痰凝、气虚气满、痰瘀互结导致气机升降失调而发.急性发作期以痰凝水停邪实为主,治以理气化痰通腑,温阳化饮;缓解期多为肺脾肾虚损兼瘀,以虚为主,治以健脾补肺,补肾固本,活血化瘀.药理研究也证实,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的疾鸣气喘,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为特征,是临床常见的肺系疾患,尤多见于少儿及年老体弱患者,且易缠绵反复。顾维超主任中医师乃江苏省名中医,从事内科临床三十余年,善治疑难重症,兹将顾师治疗哮喘的经验介绍如下。1虚实有别,详辨两端 顾师认为,哮喘发作之由总属邪实正虚。然在病发的某一阶段,有以邪实为主,有以正虚为主,或则虚实兼杂。治之首当详辨虚实两端,实者多因痰浊内蕴、气机郁滞、瘀阻心肺,虚者当从肺、心、脾、肾、气亏虚论治。1.1痰浊内蕴多为久有宿痰,感邪而动,壅阻气道,致肺气失…  相似文献   

7.
儿童哮喘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患,有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明·戴元礼在《秘传证治要诀·卷六哮喘》中指出因有“宿根”,一般认为哮喘系邪实正虚,发作时以邪实为主,缓解期以正虚为主.元代的朱丹溪就提出过“未发以扶正气为主”的缓解期治疗原则,后世基本以此为准则,不少医家认为,治疗哮喘其难不在止哮而在防哮,治哮必防哮,因此哮喘缓解期的治疗尤其重要.现笔者对近10年儿童哮喘缓解期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补虚三法防治哮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闵亮  沈惠风 《陕西中医》1998,19(4):191-191
<正>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的难治疾病,中医历来重视在缓解期运用扶正补虚之法以防治哮喘的复发。《景岳全书·喘促》篇云:“未发时以扶正气为主,既发时以攻邪气为主,……然发久者,气无不虚……此等证候,当眷眷以元气为念,必使元气渐充,庶可望其渐愈,……”。  相似文献   

9.
周仲瑛治疗哮喘病经验举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仲瑛教授从事教学、临床五十载 ,学验俱丰 ,精于中医内科疑难病症的治疗 ,对哮喘病的辨治 ,匠心独运 ,疗效显著。现将治疗经验介绍如下。1 发时未必尽治标  哮喘的治疗 ,习以“发时治标 ,平时治本”为原则 ,但日久反复发作者 ,由于痰浊久蕴 ,气阴耗损 ,肺脾肾三脏渐虚 ,肺虚不能主气 ,脾虚则生痰贮肺 ,肾虚则摄纳失常。因此 ,即使在发作期 ,亦可见到咳喘痰鸣、气短、疲乏、自汗、脉虚无力等正虚邪实之象 ,此时当虚实兼顾 ,不可单纯拘泥于攻邪 ,尤其是大发作有喘脱倾向者 ,更应重视回阳救脱 ,急固其本。例 1 ,男 ,1 1岁。哮喘 3年 ,主要…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哮喘归属中医"哮病"范畴,哮病急发多因外邪引动体内伏痰,痰气交阻,搏击气道而发为本病。肖泓教授认为本病之因属内有伏痰,外失固护,治疗应当分清邪正虚实。故将哮病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进行分期辨证论治,发作期以宣肺祛邪为主,缓解期则以健脾化痰、益气固表为要,多获良效。  相似文献   

11.
总结王烈治疗儿童哮喘的临证经验。根据病机特点,将儿童哮喘分为发作期、缓解期及稳定期进行辨治。认为发作期以风、瘀实邪为主,治当祛风活血以止哮,予平哮汤加减,佐以止哮平喘之品;缓解期以正虚邪恋为主,予泻肺降气以定喘、补脾强肾以化痰,常用泻肺方、化痰方加减;稳定期则以肾元不足、痰气内伏为主,予益气除痰以固本,选固防汤加减。  相似文献   

12.
任德权 《光明中医》2008,23(9):1365-1365
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的痰呜气喘疾患,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为特征。病理因素以痰为主,因痰伏于肺,遇感诱发。发时痰阻气道,肺气失于肃降,表现邪实之证;如反复久发,气阴耗损,肺、脾、肾渐虚,则在平时表现为正虚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5,(7):1160-1162
应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开展天津市成人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对其中具有完整发作期、缓解期资料的患者对其发作期和缓解期证候特点进行分析,探究哮喘证候演变规律。研究发现:热哮是临床最为常见的临床证候类型。哮喘患者存在明显的脏腑元气亏虚,是哮喘反复发作的基础。缓解期脏腑虚损,其主要病位在肺、脾、肾,虚损的性质以气(阳)虚为主,缓解扶正治疗当以益气扶阳为主。此为开展中医药防治支气管哮喘全病程治疗方案研究提供了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哮喘有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的特点 ,缓解期治疗在根治上显得尤为重要。中医通过辩证论治进行个体化治疗 ,有其优势和特长 ,体会如下。朱丹溪的“未发以扶正气为主 ,既发以攻邪气为急”为哮喘的根治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哮喘病机主要为正虚邪伏。正虚指肺、脾、肾三脏不足 ,邪伏指痰饮留伏。正气内虚 ,痰饮久伏 ,再遇诱因 ,一触即发 ,反复不已。哮喘缓解期要针对病机 ,扶脾补肾 ,培土生金 ,调其脏腑功能 ,补其脏腑正气 ,使哮喘少发、轻发 ,最后达到根治目的。一般情况下 ,患者的肺脾肾虚不可能单独存在 ,因此治疗时要实行个体化辩证 ,认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型及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对国内三大数据库知网、维普、万方自建库至2015年12月的全部期刊进行检索,对符合要求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证型和证素进行归纳总结,原始数据用Excel表建立数据库,利用频数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311篇,其中哮喘发作期193篇,缓解期118篇。经统计得出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证型包括热哮、寒哮、痰热壅肺等11个证型;缓解期包括肺脾气虚、肾气亏虚等16个证型。证素分布情况:发作期病位在肺,其次为肾、脾;病性为热与寒,其次为痰、瘀等。缓解期主要病位在肺,其次为脾、肾;病性主要为气虚,其次为阴虚、阳虚、痰湿等。结论: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以实证为主,病性以热、寒、痰、瘀多见,病位在肺;缓解期以虚证为主,病性以气虚多见,病位主要在肺、脾、肾。  相似文献   

16.
刘学勤老师业医四十载,谨求古训,取中、西医之长,善治哮喘、肝病、中风等疑难杂症,造诣颇深,经验丰富,疗效显著。笔者随师临证,深受启迪,兹将其治疗哮喘病的经验整理如下。 哮喘的特点为:病因多,病情急,病证重,病程长,虚证多,少年多,秋冬多,夏季少,易反复等。大凡哮喘病治定“性”以后,当分急性期、迁延期、缓解期、对证施治,急性发作期重在祛邪,慢性迁延期当邪正兼顾,症状缓解期以扶正为主。 急性发作期宜定喘止咳 《丹溪心法》指出“未发宜扶正气为主,已发用以攻邪为主”此乃治疗哮喘之大法。实践证明,临证以时时抓住虚实,内伤诱发者多  相似文献   

17.
胡国俊认为支气管扩张症的病位主要在肺,与肝、脾胃、肾关系密切。其病因多与先天禀赋不足、外感六淫、饮食不调和情志不遂相关。其基本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为气阴两虚,标实为痰、热(火)、瘀。临床常表现为虚实夹杂:急性发作期以邪实为主,痰热尤为突出;缓解期以虚为主,肺之气阴两虚最为常见。其病机关键为气阴两虚、痰热久蕴。运用苇茎汤合生脉散加减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袁园  过伟峰 《吉林中医药》2010,30(9):753-754
过伟峰教授认为,眩晕的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虚者以脾气亏虚、肝肾两虚、气血不足为主,实者则由肝风、痰浊、火热、瘀血上扰清空,闭阻脑窍所致。眩晕病有发作期与缓解期之分,故临床诊治宜结合病理性质及发病时期,急则治其标,发作期以解除病痛为主,抓住风、火、痰、瘀几个病理因素;缓则治其本,即缓解期注重培本补虚,随证治疗。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哮喘是最常见的顽固性疾病,是全球医疗卫生资源最主要的负担之一。虽然现代医学对支气管哮喘尚未找到根治的办法,但传统中医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得到了一定认可,尤其在缓解期哮喘治疗方面有独特见解,并且疗效显著。中医认为“痰”是哮喘夙根,痰、瘀是哮喘主要病理因素,二者贯穿于疾病始终,故治痰治瘀是关键,而肺脾肾三脏亏虚是哮喘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本文从邪实正虚角度出发,辨析正邪间的关系,邪实主要从风、痰、瘀之间关系综合论治,正虚主要从肺、脾、肾三脏间关系进行综合论治,探讨哮喘在传统中医医学的独特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20.
朱慧志认为哮喘主要责于痰、瘀、虚,发作期风邪亦起重要作用,缓解期以肺脾肾虚损为主要病机。治疗上遵循"急时治标,缓时治本"之大法,并根据不同病因病机随证用药。笔者通过平素跟诊体会,并举典型医案1例,分析总结朱慧志主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