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低级别腺鳞癌(LGAS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例乳腺LGASC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预后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患者女,56岁,因发现"右乳肿块半个月"就诊。该患者经临床查体和乳腺彩超等检查,提示右乳实性结节伴钙化(BI-RADS 4a级),行乳腺单纯肿块切除术。肿物直径约2 cm,灰白色,质韧,无包膜。镜下病变边界不清,乳腺间质中杂乱分布着小腺管样结构及鳞状分化的细胞巢。病变细胞形态温和,大小一致,无明显异型性,局灶伴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该区域内ER、PR、HER2均(-),小腺管状结构CK7(+),鳞状分化细胞巢CK5/6、p63、EGFR、p40(+),诊断为乳腺LGASC。结论乳腺LGASC是一种罕见类型的乳腺癌,易与一些良性病变相混淆,其病理学诊断主要依赖于组织学形态及生物学上呈现出的不规则浸润模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作为诊断这类病变的辅助手段,严防漏诊。  相似文献   

2.
<正>乳腺化生性癌(metaplastic breast carcinoma,MBC)是乳腺少见的恶性肿瘤,而且缺乏有效的靶向治疗。WHO(2012)乳腺肿瘤分类中,化生性癌包括低级别腺鳞癌、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鳞状细胞癌、梭形细胞癌、伴有间叶分化的化生性癌和肌上皮癌。由于该肿瘤少见,容易漏诊和误诊。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1例MBC,探讨其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形态、免疫组化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患者女性,46岁。发现左乳肿物1个  相似文献   

3.
<正>乳腺伴极性反转的高细胞癌(t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with reverse polarity,TCCRP)是一种罕见的乳腺原发的基因型-表型相关性低度恶性肿瘤,组织形态上与高细胞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tall cell variant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TCV-PTC)类似,《WHO(2019版)乳腺肿瘤分类》首次将该肿瘤列入分类,并统一名称为伴极性反转的高细胞癌(TCCRP)。本文报道1例58岁女性TCCRP的病例,同时回顾文献病例,以加深对该病变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正乳腺肌上皮癌(myoepithelial carcinoma,MEC)是一种发生于乳腺的罕见恶性肿瘤。WHO(2003)乳腺和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病理学与遗传学分类[1]将其归为肌上皮病变(myoepithelial lesions,MEL),又称恶性肌上皮瘤(malignant myoepithelioma,MME);WHO(2012)乳腺肿瘤分类[2] 将MEC归入化生性癌,只在梭形细胞癌(spindle cell carcinoma,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临床进展及预后。方法:对24例乳腺黏液癌进行病理学形态观察,并采用Max Vision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Her-2、Ki-67染色,对其进行随访和分析并回顾相关文献。结果:18例单纯型乳腺黏液癌,其中1例伴有微乳头结构的乳腺黏液癌,6例混合型。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细胞22例ER阳性,19例PR阳性,1例混合型黏液癌HER-2阳性,单纯型黏液癌HER-2均阴性,单纯型乳腺黏液癌和混合型乳腺黏液癌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单纯型黏液癌特征是细胞巢漂浮在黏液湖中,并由富含毛细血管的纤维分割。细胞团大小和形态各异,核异型性不明显,ER、PR阳性,HER-2阴性。单纯型乳腺黏液癌(pure mucinous carcinoma,PMCs)生长缓慢,转移率低,可以行保乳手术。伴有微小乳头结构的乳腺黏液癌(mucinous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MUMPC)与混合型乳腺黏液癌易发生转移,建议行乳腺改良根治手术,术后辅助放化疗。  相似文献   

6.
乳腺小管癌(tubular carcinoma of the breast)是一种少见的乳腺癌病理类型,我科近期所遇乳腺小管癌合并低级别导管原位癌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估其对NSCLC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术前血清SCC水平与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最大径、肿瘤分期、肿瘤类型、淋巴结转移、血清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的关系,研究血清SCC水平与NSCLC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术前血清SCC异常组患者中男性居多,肿瘤最大径更大、有吸烟史居多、病理类型以鳞状细胞癌为主(P均0.05),与术前血清Cyfra21-1、CA125水平存在弱的相关性(r分别为0.128,0.173,P0.05)。SCC异常组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为50.0%,明显低于SCC正常组患者的72.3%(χ2=6.725,P0.05)。结论血清SCC水平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有关;SCC是影响NSCLC预后的潜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混合型肝癌(combin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cholangio carcinoma ,cHCC-CC)是原发性肝癌中少见病理类型,同时具有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和胆管细胞癌(cholangio carcinoma,CC)的成分和特征,临床上称为混合型肝细胞-胆管细胞癌[1-2] .本文收集5 例混合型肝癌的临床及MSCT 资料,并综合文献复习,分析、总结该肿瘤的CT 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olid papillary carcinoma,SPC)的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乳腺SPC患者的资料,分析其临床病史、FFDM表现及病理特征,并对SPC的FFDM征象进行二项式检验。结果:15例SPC患者中,1例合并高级别导管内癌,1例合并黏液腺癌。13例患者FFDM图像上发现肿块,其中12例表现为高密度影;9例病灶边缘清晰,4例边缘模糊;13例均表现为边缘浅小分叶;5例病灶内见钙化。1例表现为不对称性致密影,1例未见明显肿块。二项式检验结果显示,边缘浅小分叶、高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征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SPC的FFDM表现为边缘浅小分叶、高密度等,大多数病灶边缘清晰,且与病理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纯性乳腺大汗腺癌(apocrine carcinoma,AC)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预后特征。方法:收集2004至2014年10例单纯的乳腺A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进行病理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患者平均年龄60.5岁,其中大汗腺型导管原位癌(apocrine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ADCIS)3例,ADCIS伴浸润性大汗腺癌(invasive apocrine carcinoma,IAC)5例,大汗腺型包裹性乳头状癌1例,大汗腺型包裹性乳头状癌伴IAC 1例。镜下癌细胞均为高核级,细胞大,界清,胞质丰富,嗜酸或透明,颗粒状,核增大,核仁大而突出。10例均呈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阴性和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阳性表达,9例囊泡病液体蛋白15(gross cystic disease fluid protein 15,GCDFP-15)弥漫阳性,4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 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10例癌旁均可见大汗腺病变谱系化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病变。9例患者随访12~46个月,均存活,无复发和转移。结论:单纯的乳腺AC罕见,细胞形态及免疫表型具有诊断意义,多合并其他良性和不典型大汗腺病变。预后可能相对较好,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1.
<正>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是非哺乳期较为常见的乳腺慢性炎症性疾病[1],其中以肿块型PCM最为多见。浸润性乳腺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则是乳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2]。由于二者病变起初均发生在乳腺导管内,而且PCM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尤其是肿块型PCM与IDC常规超声表现相似,  相似文献   

12.
正乳腺化生性鳞状细胞癌(metaplasia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breast,MSCCB)是乳腺化生性癌的特殊类型,临床较为罕见,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点。需广泛取材,建立正确诊断思路,联合应用免疫组化,才能明确诊断。本文结合我科一例MSCCB,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6岁,未绝经,发现右乳内下象限肿物5月,逐渐增大,间断性针刺样疼痛,首次就诊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行双乳磁共振检查示:右乳巨大占位,符合BI-RADSⅣB类改变。  相似文献   

13.
<正>鼻咽为口腔上方颅底至腭帆平面以上管状结构,经后鼻道连接口咽。鼻咽顶壁与后壁交界处的淋巴组织称腺样体或咽扁桃体,在IARC(国际癌症研究机构)2017年2月发行的第4版《WHO头颈部肿瘤分类》~([1])(简称新版)中归于口咽部。尽管鼻咽面积有限,疾病/肿瘤类型较少,但鳞状细胞癌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在头颈部占首位,显著多于鼻腔鼻窦或口咽,与口咽同名肿瘤多与HPV感染引起不同~([2]),鼻咽SCC肿瘤发生与  相似文献   

14.
1例乳腺分泌基质的化生性癌(matrix-producing metaplastic carcinoma,MPMC)的患者,女,48岁,自觉左乳肿块4个月余,镜下见浸润癌直接转化为黏液软骨样基质,中间没有梭形细胞过渡区域。免疫表型:肿瘤细胞PCK,CK(34βE12),CK5/6,CK14,S-100,vimentin,EGFR,GATA-3,E-cadherin均阳性,calponin灶状阳性,ER,PR,HER2,P63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50%。特殊染色AB-PAS示:软骨黏液样基质。乳腺化生性癌(metaplastic breast carcinoma,MBC)是一种少见的乳腺浸润性癌,MPMC是一种极其罕见的MBC亚型,具有独特的病理特征,依据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点,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刘桂桃  李霞 《华西医学》2011,(7):983-985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皮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2005年1月-2009年12月的组织病理切块,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6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ductal carcinoma,IDC)组织中E-cad的表达情况,设为IDC组;另检测...  相似文献   

16.
正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最常发生于头颈部的大小唾腺,少见于呼吸道、泪腺、乳腺、子宫、皮肤等处,食管原发性ACC临床上罕见~([1])。我们遇到1例食管原发性ACC,术前胃镜活检曾误诊为食管鳞状细胞癌,现结合文献探讨其组织起源及临床病理学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6月至2017年7月中国3个乳腺中心205例IMP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与同期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410例非IMPC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患者进行比较,总结IMPC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分布、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率、组织学分级、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表达、Ki-67值、分子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国IDC患者中,IMPC发病率较低,患者较年轻,肿瘤较大、淋巴结转移率较高、组织学分级较高,孕激素受体、HER2阴性率高。IMPC中,Luminal B型乳腺癌比例较高,三阴型乳腺癌比例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微血管密度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5例术前未作过化疗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生物学行为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VD值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2)VEGF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胞浆或胞膜,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0.05);(3)乳腺浸润性导管癌VEGF表达与MVD值密切相关(P0.05)。结论 VEGF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血管生成和侵袭转移关系密切。MVD和VEGF的检测可以用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单纯型黏液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其预后。方法对126例乳腺单纯型黏液癌进行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分析,统计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乳腺单纯型黏液癌为特殊类型乳腺癌,肉眼观为胶冻状;镜下为簇状增生的细胞漂浮在细胞外黏液中。免疫组化:126例均为ER和PR(+);Her-2(2+)4例,Her-2(-)或(0/1+)122例;p53(+)13例,(-)113例。淋巴结转移少,仅19例发生转移。超声诊断准确率不高,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均较高。结论乳腺单纯型黏液癌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型相比具有不同特征,且其预后较好,因此正确诊断乳腺单纯型黏液癌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正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是涎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生在乳腺的MEC十分罕见,尤其是转移至乳腺的MEC,仅见国外1例报道~([1])。本文现报道1例涎腺MEC转移至乳腺的罕见病例,结合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类肿瘤的认识,避免发生误诊。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0岁。17个月前因发现上腭肿物在当地县中医院行腭部肿物切除术,病理报告为高级别MEC。10个月前发现左侧额颞部转移。2个月前发现右乳肿物,彩超探及大小约1.5 cm×1.1 cm×1.3 cm的低回声,边界尚清,行麦默通旋切,病理诊断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