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便秘是多种因素导致以排便困难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疾病,传统中医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治疗慢性便秘有其独特的优势。肠道微生态学与肠道生理和病理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肠道菌群深入研究和新型检测技术的应用使中医药疗法调整肠道菌群治疗便秘的临床实践与实验研究取得较大的发展,通过关于中药复方、中成药、单药对便秘宿主肠道菌群影响的临床观察、机制研究和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等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2017,(6)
<正>常情况下,肠道内存在有数量众多、种类丰富、并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的肠道菌群,其动态平衡状态对于宿主的健康至关重要,已知肠道菌群失调可引起包括糖尿病、肥胖等多种疾病的发生。目前大量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表明,中医药有助于调节、恢复紊乱的肠道菌群。本研究从中医证候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及中医药治疗对肠道菌群紊乱的调节作用等两方面就近年来中医药与肠道菌群的研究进行综述,为系统明确阐明中医证候与肠道菌群关系、探讨中医药治疗肠道菌群紊乱的可能机制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
肠道菌群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方面非常重要,中医药对肠道菌群具有调节作用.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与脓毒症的关系,以及中医药调节肠道菌群治疗脓毒症的最新进展,以期为中医药在脓毒症防治上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心理和精神疾病,病因尚未完全阐明。肠道菌群失调与抑郁症发病有关,其机制涉及炎症反应、单胺类神经递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等多个方面。中医药治疗抑郁症具有独特优势且疗效显著,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从而改善抑郁症状。就近年来肠道菌群参与抑郁症发病的作用机制以及中医药调节肠道菌群防治抑郁症的研究进行总结,以期为抑郁症的预防及相关中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抑郁状态作为一种情绪障碍,常见症状为兴趣缺失,自我否定,反应迟钝,不愿交流,甚者可出现极端厌世或自杀倾向。可涉及多种疾病,如抑郁症、卒中后抑郁、产后抑郁、肠易激综合征严重抑郁、精神分裂症等,不仅影响疾病治疗效果及预后,还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增加经济负担。目前抑郁状态机制复杂,其病理生理机制尚未统一,可能与单胺类神经递质表达异常,神经元受损及传导通路改变、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过度活跃及炎性细胞因子释放等有关。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证实,抑郁状态的发生和肠道菌群失调关系密切,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中医药防治抑郁状态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还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稳态的作用,同时肠道菌群也可通过代谢转化中药活性成分影响其吸收和药效发挥。随着微生态学的发展,肠道菌群对抑郁状态的发生发展关系及“脑-肠轴”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肠道菌群成为中医药抗抑郁状态研究的又一潜在靶点。该文从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出发,基于肠道菌群学说,梳理总结近年来中药单体、复方及针灸治疗抑郁状态相关中医证型的作用机制,为深入了解抑郁状态的发病机制和中医药抗抑郁的科学内涵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更加系统地探究证候变化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逐渐形成了高脂饮食、运动量减少等不良的生活习惯,糖尿病患者与日俱增,成为全球性不断升级的公共卫生问题,探究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措施迫在眉睫.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肠道菌群与糖尿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成为治疗糖尿病的潜在靶点.健康的肠道环境是人体生理代谢活动重要的内在环境,肠道菌群稳态失...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持续进展的共同结局,是以代谢产物和毒素潴留,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和全身各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CRF发病及病情进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肠道菌群变化是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CRF具有相互影响的作用,CRF患者因肾功能逐渐减退导致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清除而蓄积于体内,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破坏肠道屏障,加剧肠源性尿毒素的合成并蓄积于血液中,进一步损害肾功能,肠道菌群失调可诱发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增加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刺激免疫炎症反应等加剧CRF的病程进展,通过调节肠道菌群靶向治疗CRF已成为研究的前沿方向。中医认为肾病及肠,从肠治肾,脾肾与CRF的发病及肠道菌群最为密切,中药以其多靶点、多效应及多成分作用于“肠-肾轴”在CRF临床治疗和肠道菌群的调节具有较大的优势,通过干预肠道菌群可明显延缓CRF的进程,该文就中医理论与肠道菌群和CRF的相关性,结合肠道菌群与CRF的相互作用,以肠道菌群作为切入点,系统地总结和梳理肠道菌群与CRF的相互作用及中药干预肠道菌群治疗CRF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临床治疗及药物研发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陕西中医》2017,(9):1270-1272
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众多、发病机制复杂,临床难以从其中任何单一靶点对其进行全面的治疗,临床多认为代谢综合征是以肥胖和/或胰岛素抵抗为核心,同时伴有糖、脂代谢紊乱、血压调节紊乱等多代谢异常症候群,故针对其治疗也应该是涉及肥胖、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紊乱等的综合治疗,而西医目前的治疗药物多停留在针对单一组分上,故经常需要服用多种药物,给临床治疗和患者依从性带了很多障碍。中医药强调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疾病的发生与人体正气不足及多种病因协同作用相关,故给中医药干预提供了机遇和挑战。近年已有文献报道提示中医药改善代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变肠道菌群的结构相关,本文即就中医药防治代谢综合征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进行文献梳理及初步探讨,以期为以后进一步实验及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如何提高老龄化人群的生活质量已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肠道微生物在衰老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影响着机体的衰老状态。肠道微生物群被称为"第二基因组",大量研究揭示了肠道微生物群的重要性。在老年人中,肠道微生物群的多样性降低。肠道生理功能、饮食结构随年龄增长发生变化,机体免疫功能减退、肠道菌群也发生相应改变,肠道菌群与免疫、促炎和抗炎因子平衡等相关,肠道菌群失调与衰老相关的慢性疾病相关。而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也可能引发衰老型相关疾病,本文从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与肠道菌群的研究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0.
林瑞芳  俞赟丰  阳凌峰  喻斌  徐寅 《陕西中医》2022,(11):1647-1650
肠道菌群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生理状态下,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是人类肠道微生物群的优势菌群(>98%),两者的比值是反映肠道微生物群紊乱的重要指标。在病理状态下,紊乱的肠道菌群通过影响胃肠动力、破坏胃肠道屏障功能和免疫功能、紊乱脑-肠轴功能及影响药物吸收代谢等机制参与FD的发生发展。研究表明,中医药能够通过扶植益生菌生长和抑制有害菌增殖来逆转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减轻FD患者的临床症状。白术、炙甘草、枳实、神曲等中药,以及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逍遥散、半夏泻心汤、焦三仙、调中健脾汤、胃祺饮等复方均能够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起到治疗FD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代谢组学技术的发展,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大肠癌作为世界上发病率第三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而肠道菌群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医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辅助治疗大肠癌,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文章从手术、放化疗、中药单体和复方对大肠癌肠道...  相似文献   

12.
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率日渐攀高,其有效治疗策略亟待研发。近年来多项研究逐步揭示肠道菌群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机制,为靶向肠道菌群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手段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中以多层面、多靶点、多通路见长,本文对肠道菌群与神经中枢的相互作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存在的肠道菌群紊乱,以及肠道菌群参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总结,并综述了中医药以调节肠道菌群为主要作用机制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国内外研究,旨在展示中医药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深入机制,为开发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型治疗策略拓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肥胖已成为威胁全球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作为一种受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肠道菌群相互作用 等影响的复杂疾病,肠道菌群在该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肠道菌群改变与肥胖的作用机 制角度,综述肠道菌群在肥胖发病中的相关性研究,及中医药干预肠道菌群对肥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肠道菌群的菌群丰富度、益生菌数量、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的改变和肠道屏障功能等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和血压水平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高血压患者肠道菌群丰富度明显低于正常成人,且血压指数与肠道菌群中的某些细菌(主要是厚壁菌门)的数量呈正相关.②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以肠道菌群为切入点,将中药干预肠道菌群作为防治新冠肺炎(COVID-19)的新方向,为防治新冠肺炎提供新思路。方法 整理和分析目前临床上研究中药、肠道菌群与新冠肺炎三者之间关系的文献。结果 新冠肺炎患者肠道菌群发生改变,而中医药在调节肠道菌群失调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结论 中药通过干预肠道菌群可达到防治新冠肺炎的目的,但临床直接证据较少,需更多的临床研究来验证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临床疗效确切的有毒中药应用广泛,具有有效性和毒性的双重效应,其传统用药途径以口服为主.肠道菌群寄居于消化道中,与人类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功能和代谢产物)是有毒中药发挥双重效应的潜在靶点.文章旨在从有毒中药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的角度,对有毒中药的治疗作用和毒性作用研究进行系统...  相似文献   

17.
肠道菌群是肠道内一个极其复杂的微生态系统.绝大多数中药均以口服方式给药,其成分进入消化道后可与肠道菌群发生相互调控作用.皂苷是中药非常重要的一类活性成分,往往需与肠道菌群作用后方可发挥活性.本文综述了其与肠道菌群相互调控作用研究进展,结果发现皂苷类成分可被肠道菌群所代谢转化,且其主要代谢途径是脱糖基化;同时皂苷经肠道菌...  相似文献   

18.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且未完全阐明,亟待进一步探索新的治疗靶点。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机制极为复杂,涉及的信号通路繁多,主要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等过程有关,同时肠道菌群紊乱影响AD患者海马区Aβ清除功能促进该病的发生发展。目前,西医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较缓慢,且其临床应用效果仍不理想。中医治疗该病具有悠久的历史,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因此,现以肠道菌群失调激活/抑制AD相关信号通路为出发点,总结中药单体、中药复方或针灸在治疗AD中所涉及的BDNF/TrkB、C/EBPβ/AEP、HMGB1/TLR4/NF-κB、Wnt/β-catenin、TMA/FMO3/TMAO信号通路。旨在探讨中医药治疗AD的优势,为探寻AD防治的新策略拓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一个成年人的肠道内定植着约10~(14)个细菌,占人体细胞总数的90%,如同人体内"隐藏的器官"。肠道菌群影响着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代谢,同时也受环境、饮食物等因素的影响,也正是通过这种相互作用影响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从多角度综述肠道菌群与中医中药及骨质疏松症的联系,旨在为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新的途径与思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