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枫柳树皮膏与中医药辨证治疗附骨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附骨疽分继发性和原发性 ,是一种顽固而不易根治的疾病。我们运用枫柳树皮膏外贴 ,中医药辨证分型 ,筛选中药 ,科学配方 ,治疗 5 0 0余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从 1988年 7月~ 2 0 0 2年 12月 ,治疗并有完整资料的附骨疽 42 0例 ,其中男 2 72例 ,女 14 8例 ;原发性 166例 ,继发性 2 5 4例 ;发病年龄最小 2岁 ,最大 5 8岁 ,其中 2岁~ 16岁 3 19例 ,约占 76% ,随着年龄的增长 ,发病率依次递减 ;下肢 2 62例 ,上肢13 7例 ,躯干 2 1例 ;有瘘管形成 186例 ;合并病理骨折 92例 ,病理性脱位 18例 ;病程最长 3 0浕 ,最短 …  相似文献   

2.
祖国医学认为 ,附骨疽是内外因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疾病。它的毒性深重 ,主要发病部位是股骨、胫骨、肱骨及尺桡骨。其发病特点 ,好发于肌肉深部及骨膜间。《诸病源候论》则将附骨痈、附骨疽分别论述。“附有痈候 ,其状无头 ,但肿痛而阔 ,其皮薄痒 ,谓之附骨痈也。附骨疽候 ,喜着大节解间 ,丈夫及产妇妇人 ,喜着鼠髅、髂骨、膝间 ,婴孩嫩儿亦着膊肘背脊也 ,其大人老人著急患者先觉痛 ,不得转动 ,按之应骨痛。经曰 :便觉皮肉生急 ,洪洪肥状则是也 ,其小儿不知字名 ,抱之才近 ,其便略唤 ,则是支节有痛处 ,便是其候也。”以上症状明确提出了两者的…  相似文献   

3.
附骨疽属于无头疽范畴,因毒邪深闭,蚀骨而生,故名。申××,男,8岁,1982年4月16日初诊。一个月前,高烧,左腿疼痛如刺,不能行走,膝以下疼痛明显,在本县医院诊断为骨髓炎,经保守治疗20余天无效,病情日趋加重,3月28日,入我院骨科,x线下见左胫骨近端已有2×2.5厘米的蚀影,随即进行手术,术时见脓血交杂而溢,切开引流,确诊为化脓性骨髓炎,同时给以大量的氨基苄青霉素及其他退热消炎药品,对症治疗半月余,效果不佳,发热不退,疮口久不愈合,邀中医会诊。证见面黄体瘦,身热如灼,其母代诉午后加重,口干欲饮,五心烦热,汗出如蒸,夜寐不安,大便数日未行。舌红苔少而于。脉细数。属阴虚内热,劳  相似文献   

4.
唇炎,中医称为"唇风",主要与外感风火燥邪,嗜饮醇酒,过食辛辣厚味,思虑劳累,饮食不节,先天体质因素等有关,致脾运化失司,聚湿生痰,日久及肾,随气机流注经络,结于口唇所致。基于中医的整体观,参考古今对唇炎的研究文献,结合现代对唇炎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临床跟师侍诊,故知唇为脾所主,唇炎病位为脾肾,病性阴虚为主,司外揣内,从"脾肾病位、阴虚病性"论治唇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病位病性辨证结合三伏灸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研究中因病情恶化脱落9例,脱落率为5.0%,最终完成171例,治疗组87例,对照组84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每次1吸,每日2次;治疗组给予病位病性辨证+三伏灸贴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三伏周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生存质量评分、肺功能评分、炎性指标及治疗后有效率。[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在中医症状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喘息、咳嗽、哮鸣音、胸膈满闷、活动受限、哮喘症状及对自我健康的关心方面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心理功能状况、对刺激原的反应方面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白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低于对照组(P0.05),在干扰素-γ(INF-γ)表达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病位病性辨证结合三伏灸贴能够有效缓解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呼吸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IL-4、TNF-α、IgE表达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6.
中医辨证体系及“证”的规范化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在对以往各种辩证方法的实质与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明确由病位、病性要素组合成“证”,进而建立起辩证统一体系。“证”的规范化包括症状规范、证名规范、证假诊断标准的制定,还应重视专科特色辩证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1膝痹病的概念及范畴 祖国医学认为骨性关节炎属于"骨痹"范畴,《内经》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互生。阴精虚久阳必虚"。《内经》有"男子六八,女子六七,虚衰之象渐显"。  相似文献   

8.
在对以往各种辨证方法的实质与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明确由病位、病性要素组合成"证",进而建立起辨证统一体系."证"的规范化包括症状规范、证名规范、证候诊断标准的制定,还应重视专科特色辨证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辨病辨证治疗盆腔囊性包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结合西医对盆腔囊性包块的认识,进行了辨病辨证治疗方法的讨论,提出了辨病辨证治疗盆腔囊性包块的重要性、可行性及辨治规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病位在骨的特异性症状。方法以证候、症状、病机解释为主要内容的10本中医著作为研究资料建立中医症状病机数据库,并以证候要素筛选与骨相关的症状,在对这些症状中能用骨的异常作出直接解释的症状进行分类。结果共筛选出31个与骨相关的症状,其中22个症状能且仅能用骨的异常作出直接病机解释,将其可分为3类,即骨的发育速度异常、骨的形态异常、骨的质地异常。结论病位在骨的特异性症状有22个,即身材过矮、身材过高、囟门迟闭、囟门早闭、齿迟、齿排列不齐、头过大、头过小、方形头、鸡胸、龟背、腰椎强直、腰椎前弯、腰椎侧弯、O型腿、X型腿、骨裂、骨折、骨软、骨质疏松、齿干枯、齿松脱。  相似文献   

11.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临床肾病综合征的一种病理类型。陈志强教授认为,脾肾两虚、湿瘀互结是该病的主体病机,此为该疾病从始至终的病理要素,脾肾两虚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湿、瘀二邪既是致病因素,又为病理产物,三方相互影响,是特发性膜性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为此行健脾补肾利水、祛湿化瘀通络之法。在本病的进程中,因个体差异、感受六淫之邪、或激素的运用等客体因素,可出现相应客体病症,需要针对客体因素辨证论治。本文对陈教授围绕主体病机为治疗核心辨病论治,兼顾客体病机辨证论治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思想及用药经验进行整理总结,并结合典型病例分析其临床辨治思维及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6,(2):278-281
目的:辨病与辨病相结合的广泛应用需要对其实现方式之一的病机辨证的历史源流进行梳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疗方式。方法:通过对有关病机辨证现代中医文献及古代医籍的复习,分析病机辨证的发展历史,同时对其中的争议进行梳理。结果:病机辨证提出于现代,实则起源于古代。多部古代著名论著如《内经》《伤寒论》《温热论》《温病条辨》《外科正宗》等都采用了病机辨证的思想。结论:病机辨证是指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始终以病机即疾病的发展规律为主线,在疾病的特定阶段进行具体灵活辨证论治的一种整体诊疗观念。病机辨证既有对疾病的整体发展规律的认知,也有具体辨证施治的规范,实现了辨病与辨证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3.
李国栋  李芳铭 《河南中医》2010,30(3):214-215
《伤寒论》"六病"具有特定的时间概念,"六证"具有特定的时间、病位和病性概念,由此构成"六病时位辨证"特色。六病是病时、病位和病性不相统一的非典型性六病;六证是病时、病位和病性相统一的典型性六病。弄懂六病与六证的确切含义,弄清六病与六证的关系,才能解除千余年来束缚学习《伤寒论》的瓶颈,使《伤寒论》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医临床应先"辨病"后"辨证"再"论治"理由的充分性和必要性。这样做的方法是先四诊,初定病;细检查,确诊病;详辨证,中西用。有利于正确掌握和运用辨病、辨证与论治的方法,提高临床疗效和促进中医学发展。  相似文献   

15.
阴疽是发于肌肉筋骨内的疮疡性疾病,属中医外科范畴;癥瘕是腹部结块的统称,病种较多,包含范围较广,属妇科常见疑难杂症范畴。阴疽和癥瘕虽为不同病种,但两者病因病机核心在"瘀",存在许多共同之处。因此在中医辨证治疗上可通过"异病同治"思路对待,不必拘泥于方与病对应,注重方证对应,亦可为诊疗现代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基于子午流注理论的择时穴位按摩法对气血两虚型附骨疽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0月四川省骨科医院骨病科收治的气血两虚型附骨疽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及穴位按摩;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加用子午流注理论辨证施护:把握相应脏腑气血...  相似文献   

17.
对贾成文教授提出的“病位局限治在皮部”的原则进行了思想溯源、理论剖析。探讨其“病位局限治在皮部”诊疗思想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慢性胃炎湿热证病性湿、热与病位证素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证素辨证的方法筛选出312例慢性胃炎湿热证患者,探讨湿热证病性湿、热与病位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312例慢性胃炎湿热证患者的常见的病位证素出现的频数从高往低的分布情况为:胃脾肝肾肺=胆;湿与脏腑病位证素的相关系数从高到低依次为:脾胃肝肾胆肺。结果表明湿与脾、胃、肝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01),与肾、胆、肺不存在相关性(P0.005)。热与脏腑病位证素的相关系数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胆胃脾肺肾。结果表明热与肝、胆、胃、脾存在相关性(P0.005),与肺、肾不存在相关性(P0.005)。结论:湿热证是慢性胃炎的重要证型,病性证素湿与热均与胃、脾、肝相关。  相似文献   

19.
《辽宁中医杂志》2019,(12):2518-2520
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是消化内科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刘启泉教授主张"病下辨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病的病机主要为胃气上逆、湿浊内蕴、肝郁火旺、脾胃气虚,治疗上常以风药、化湿药、清热药、平补药来恢复脾胃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20.
肾性骨营养不良是慢性肾脏病引起的钙、磷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以骨痛、骨质疏松、骨折等病理性改变为主要表现。李佑生教授受《黄帝内经》“胆主骨所生病”理论启发,将“胆主骨”与“肾主骨”理论相结合,根据肾性骨营养不良的临床特点,以及“他脏治本脏病”的理念,从胆主骨理论入手治疗肾性骨营养不良。肾性骨营养不良的病机为肾虚髓空,胆腑郁滞,加之脾气亏虚,肝宗筋束骨不利,瘀血、浊毒壅滞经脉,以肾虚、胆郁为本,三焦闭阻、瘀血浊毒内蕴为标。据此立补肾、调胆两大治则,并以补肾温髓调胆为纲,健脾补肾、补益肝肾、温髓壮胆化瘀、疏胆升阳祛浊为法,从整体观入手,辨证施治,达到阴阳协调,五脏六腑和安。以期在临床为他脏治本脏病、本脏病同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