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藏药药物警戒理论,为藏药药物警戒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借用中药警戒思想的研究方法,以《四部医典》作为切入点整理藏药传统药物警戒思想,进一步探讨藏药药物警戒工作的主要内容。结果:《四部医典》中藏药警戒思想为藏医学安全用药理论的核心。结论:藏药警戒思想的阐释将有助于更好地在藏医药理论指导下合理使用藏药,希翼藏医药界同仁对传统藏药的警戒思想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2.
基于"识毒-用毒-防毒-解毒"的中药警戒思想,梳理明代代表性本草著作中警戒信息,分析明代药物警戒思想的特点,为现代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以《本草品汇精要》《本草纲目》《炮炙大法》《本草乘雅半偈》《本草蒙筌》为蓝本,以书中中药为研究对象,从识毒、用毒、防毒、解毒4个方面提取文本信息,归纳药物警戒思想。结果发现明代药物警戒认识较为系统,在识毒方面毒性分级明确并纠正前人谬误,在用毒、防毒方面用毒突出、注重毒药的配伍和炮制,在解毒方面中毒解救方法、机制明确。提示明代已初步形成"识毒-用毒-防毒-解毒"的警戒思想理论框架,为现代的药物警戒理念提供了理论支撑,并对现代临床合理用药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冰  林志健  张晓朦 《中国中药杂志》2017,42(10):2017-2020
中药药物警戒思想以"毒"为核心,其萌生、发展与实践是围绕着中药"毒"展开的。中药"毒"有着丰富的含义,受药物、临床使用、患者体质三方面因素的调控。随着对"毒"认识的不断深入,医家辨证看待中药的"毒",对中药"毒"的应用、防治都愈发完整。该课题组梳理大量古籍文献,提出了传统中医药"识毒-用毒-防毒-解毒"的警戒思想理论框架,全面地反映了中药安全用药的学术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挖掘经方《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药物警戒思想,传承中医药安全用药思想,指导现代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推动中医药传承发展。方法:从法、药、人多角度全面系统梳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有关用药安全内容,并分类归纳,探讨其警戒措施,提炼经方警戒思想与方法。结果:从“法-药-人”角度探讨经方中药药物警戒思想,经方依据汗、吐、下、消、温、清、补、和八法各治法特点,药物本身的特性,以及患者的体质差异具有相应的警戒措施。结论:经方中蕴含的中药药物警戒内容丰富,对现代临床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强  程诚  何平  高寒  郑艳芳  方志娥  王英豪 《中草药》2022,53(1):270-277
基于临床中药安全观的"毒"-"效"药物研究及实践的视角和观点,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之上,以《本草图经》为例,探究毒效相关的理论基础及科学实践认知。主要从"毒"-"效"中药的涵变及认识发展变化、"毒"-"效"与《本草图经》及药味分析、基于"毒"-"效"的《本草图经》药味的认识发展变化、临床中药安全观及实践方面来研究以《本草图经》为例的"毒"-"效"药物理论基础及实践转化情况,主要从毒效相关、毒效转化、毒效同质、毒效衍化、毒效安全/警戒的角度进行分析总结,进而为"毒"-"效"相关的科学内涵认知及实践转化,尤其是"毒性"药物的研究及临床安全/警戒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6月24日,旨在解决中药安全问题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物警戒与合理用药研究中心在京成立。中药药物警戒与合理用药研究中心主任张冰介绍,临床中药的安全问题虽有所减缓,但仍然呈现小增长的趋势。中心未来将从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及对外学术交流三个方面开展工作,梳理中药传统药物警戒思想,提出中药药物警戒的理论体系,填补中药安全用药理论体系的空白,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中药药物警戒与合理用药研究中心是隶属北京中医药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四部医典》方剂数据库,挖掘其用药规律,为研究藏族医学(简称藏医)用药规律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四部医典》中《秘诀医典》和《后续医典》记载的方剂,应用Visual Fox Pro 9. 0构建方剂数据库,结合藏医疾病的"十五会"及其治疗的"十八实践"双视角,应用Gephi 0. 9. 2复杂网络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四部医典》共收载2 695首藏药方剂,构成每一方剂的药味均数为6. 6味,其中≤7的占总方剂的69. 2%,总方剂涉及的药物有1 002种,其中诃子、竺黄、红花、荜茇、干姜等节点度≥156,藏医特色药食两用药物酥油、白糖、青稞甜醅、蜂蜜、红糖等节点度≥91,根据十五会(skabs bco lnga)的疾病分类,伤科病会有495首方剂、热病会有323首、毒症会有278首、三因病会有197首等。根据十八实践(lag len bco brgyad)治疗方法,散剂有162首,汤剂有77首,催泻法有84首等。关联规则分析发现冰片、竺黄、红花、檀香等凉性药物的边权重≥59,石榴子、荜茇、肉桂、豆蔻等温性药物的边权重≥45。结论:《四部医典》具有以"凉-温"药性为双核心的椭圆式哲学用药规律,以"消-泻"(zhi-sbyong)二法为用药方法,隆-赤巴-培根的权重为用药辨证思维等特点,其中酥油、青稞甜醅、白糖等藏医特色送服剂的临床应用突出,体现了以整体平衡为重心的藏族文化哲学思想,具有"食疗加药物,药物加治法"的多维立体用药规律,对揭示藏医用药规律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就藏医药学经典著作《四部医典》及《蓝琉璃》《晶珠本草》中有关藏药的炮制与剂型的内容加以归纳,分别从藏药的炮制与剂型概貌方面予以简要译介。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四部医典》、《晶珠本草》等藏医药学经典著作中的生态学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这些著作中除了对药物生境的描述外,亦涉及到了生态因子对药物的性味、功能及品质的影响。这些思想对藏药的考证工作和开发利用藏药资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藏医经典《塔尔布医典》形成于北宋时期,采用问答体裁编纂而成的。《塔尔布医典》叫《拓尔本》,也叫《医学宝典之海》,考证中细观发现,其书具有同书异名特性。原书已佚,传世抄本多样,无存有完整的手抄本及公开亮相的付梓。佚闻已久,流传于世的有不同字迹书写的几种写本,各个残卷的篇次不一,篇幅中频频出现大字掺注情况,难以区分原文及训诂。时隔近六百载后,其部分佚文散见于帝玛格西所著的《晶珠本草》、《替代药材篇》、《马宝丸实践篇》等书中。因此,本文主要谈及了塔尔布大夫医学学术传承脉络、《塔尔布医典》经典佚文引述情况、领悟塔尔布大夫药材采集良言概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进一步挖掘整理藏医药古籍文献中的有关不良反应及其警戒思想,指导临床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临床特效验方集》作为切入点,挖掘几种常用藏药的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分析常用藏药的不良反应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藏医药学历来重视药物毒性和用药安全。藏药药品说明书作为药品情况说明的重要信息来源,应加倍重视说明书中的不良反应项。  相似文献   

12.
目的:阐释含藏药材榜嘎方剂的组方和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方法,从《藏药方剂大全》和《四部医典方剂大全》中搜集所有含藏药材榜嘎方剂,利用Spss Modeler 18.0应用软件分析各藏药之间的关联性,用Gephi制作各药物之间的可视化关联图。结果:共收集到331首含藏药材榜嘎方剂,涉及285味药材。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榜嘎多与治疗藏医“赤巴”病、中毒症和疫热病的药物联合使用,频次、置信度和支持度均最高的药物组合分别为榜嘎-诃子、榜嘎-牛黄、榜嘎-藏红花。含藏药材榜嘎方剂的主治疾病依次是藏医“赤巴”病、中毒症和疫热病。结论:含藏药材榜嘎方剂的组方特点与主治疾病性质息息相关,充分彰显藏药药性和方剂配伍理论特点。这一规律在含榜嘎藏药方剂的临床用药和新药创制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藏医《四部医典》含格昂藏药方剂治疗热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四部医典》含格昂方剂,建立数据库,使用Excel 2021等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录入,并通过R Version 4.1.2软件对其进行药物频次分析、功效分析、六味分析、化味性分析、十七效能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后共纳入185首方剂,304味药物。频次最高的前五位是格昂、藏红花、天竺黄、檀香、船盔乌头。关联性药对格昂-藏红花的出现频次和支持度最高。药物性能以赤巴为主的热病药最多。药味中苦味和甘味最多。药化味性中常用药物可聚类为三类。结论:藏药格昂常与藏红花、天竺黄等凉性药材配伍使用,符合藏医治疗清热解毒、热疫、肝热症等标本兼治的治病原则;除了凉性药材,格昂还可以与温性药材白豆蔻、肉豆蔻等配伍,体现了藏药凉温平衡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4.
原进口藏药的初步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药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约有1300余年。在公元720年前后问世的《月王药诊》记载药物780种。《四部医典》(748—765年)记载药物1002种。《晶珠本草》(1840年)记载药物2294种,其中动物药448种,植物药996种,矿物药850种。至此,藏药记载的品种数达到高峰。藏药中有些药物长期以来是从印度、尼泊尔等国购进。现已查明这些藏药在我国华南、华东、西南有分布的约40种。兹简介如下: 1.河子,藏名阿肉拉,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的果实。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等地。其幼果叫藏青果。2.毛诃子,藏名帕肉拉。系使君子科植  相似文献   

15.
藏医药学是中国民族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四大传统医药学体系之一,早在公元400—500年开始形成祥雄藏医理论与实践体系的雏形,至公元8世纪《四部医典》藏医药学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产生,公元11世纪的《四部医典》理论内容进一步完善和补充,15世纪五世达赖喇嘛时期《四部医典系类挂图》问世,16世纪南北两学派产生等不同历史时期涌现出来的藏药学家,为了继承和发扬藏药学这一独特的理论与实践,经过不断努力和刻苦钻研,后人留下了诸多藏药学经典名著,使藏医药学理论与实践不断提高、丰富和完善。本文主要介绍了藏药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形成和不同历史时期的藏药学界重要的任务与代表著作。  相似文献   

16.
藏医药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药物资源,深具民族特色,他为藏族人民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广大汉族地区的人们对藏药了解较少,往往认为其毒药居多而畏惧其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对从汉文版《六省区藏药标准》、《四部医典》、《中国藏药》等书籍中所检索到的64首皮肤性病内服方分析,总结出藏医使用“毒药”的情况。64方治疗范围包括湿疹、黄水病、牛皮癣、麻风等皮肤病及性病,所用药物包括动物药、矿物药、植物药,其中仍以植物药为主,所使用植物药药味占64方共使用药味的75.54%,使用植物药频率达78.8%。藏医用药仍以无毒药物为主,所使用无毒药物药味占64方共使用药味的89.7%,使用无毒药物频率为86.81%。64方共使用毒性药物24味,其中小毒7味,有毒10味,大毒7味,且藏医使用毒药配方主要用治感受特殊疫疠毒邪所致病情严重的皮肤病。通过分析发现藏医皮肤科内服药物和中医用药习惯及中、藏医对同种药物毒性认识差别不大,其使用毒性药物不多  相似文献   

17.
中药药物警戒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融合中医传统安全用药知识与现代药物警戒的方法论,是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行为指南,有力地保障了临床的安全用药,极大地促进了中医药行业的发展.主要分析论证中药临床药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药物风险和安全评价以及中药临床药师所应遵循的实践指南之间的关系,进而阐释中药临床药师与药物警戒体系的建立与...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比,研究中蒙医药发展密切关系的文献中记载的“草本类”药物,对药用部位的选用方面存在的与中药交叉品种间的异同点进行了对比研究.经整理研究发现,《四部医典》里记载的“草本类”蒙药与中草药交叉使用药材中有漏芦花、秦艽、茵陈、黄柏等10种药材的药用部位使用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藏医药治疗“白脉病”的组方规律,研究用药特点,为新药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从《四部医典》《藏药方剂大全》《秘诀补遗·钥匙》《临床札记》《藏药方剂宝库》等藏医药经典著作中收集和整理明确治疗“白脉病”的藏药方剂,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软件”(TCMI V3.0)对常用药物频次、组方规律、核心组合等内容进行系统分析;通过藏药药性理论分析治疗“白脉病”药物性-化-味的使用频次等。结果:汇总出藏医治疗白脉病的方剂102首,涉及单味藏药220种,使用频次≥30的药物有20味,西红花和丁香的使用频次较高;丁香、麝香和丁香、肉豆蔻是频次最高的药物组合;发现“肉豆蔻、丁香、珊瑚、麝香、西红花、天竺黄”为主的5首核心组合,以及藏药性-化-味理论分析出苦味和甘味、凉性的使用频次较高。结论:频次、药物组合、核心组合以及药性的分析结果都揭示藏医治疗白脉病的核心药物功效以行气泄隆、清脉热为主,并始终遵循协调人体三因动态平衡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药在运动医学领域应用日渐广泛,然而由于运动员的职业特殊性,其身体机能可影响药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进而影响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且药物使用有严格的限制,用药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或违规使用兴奋剂等问题。运动员作为特殊的用药人群,需密切关注其用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及违禁药物的相关规定。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挖掘法梳理并总结运动员人群用药的特殊性、用药的需求、潜在的用药问题,并根据中药药物警戒思想提出用药警戒措施。文章旨在加强中药在运动医学应用中的安全性研究,建立运动员中药应用的警戒防范,促进中医药与运动医学结合运用和发展,保障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及体育竞赛的安全与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