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压氧综合治疗糖尿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高压氧治疗糖尿病已有报道。我们采用这一方法治疗32例糖尿病取得满意效果。 一、资料和方法 1.治疗组:在传统疗法(饮食、锻炼、胰岛素和磺脲类等)基础上加入高压氧治疗的糖尿病患者32例。其中胰岛素依赖型17例,非胰岛素依赖型15例。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为17~64岁,平均35.2岁。  相似文献   

2.
我们总结了5年来62例糖尿病患者馒头餐后不同时相的血清生长激素(GH)、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的变化,现作一分析。 一、对象与方法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25例(男14,女11),年龄16~44岁,病程6个月~20年;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37例(男25,女12),年龄40~65岁,病程1个月~15年。62例中41例在入院前曾自  相似文献   

3.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中,高血压比较常见。本文介绍用巯甲丙脯酸(CPT)联合654-2治疗糖尿病肾病肾功能减退伴高血压患者,现将治疗结果作一分析。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糖尿病患者25例(男9例,女16例),年龄25~63岁(平均52岁)。其中IDDM 6例,NIDDM 19例。有糖尿病病史6个月~18年。 2.临床表现:25例都有轻重不同的糖尿病肾病肾功能减退,血尿素氮(BUN)7.8~33.7mmol/L,  相似文献   

4.
口服肌醇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3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内科于1984年2月至1989年12月,用口服肌醇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38例并与维生素治疗组相对照,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病例选择:我院1984年2月至1989年12月共收治糖尿病123例,其中72例合并有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随机分成甲组(肌醇治疗组)和乙组(对照组,用维生素B_1,B_2治疗)。甲组,38例,男:女=25:13,年龄34~72岁,确诊为糖尿病3~11年,其中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32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6例。合并糖尿病末梢神  相似文献   

5.
作者采用新的敏感方法(改良Salway法)测定Ⅰ型(胰岛素依赖型)及Ⅱ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乙酰乙酸(AcAc)及β-羟丁酸(3-OHBA)的血浆浓度,并讨论其临床意义。研究对象①Ⅰ型糖尿病患者117例,年龄7~20岁,均正在接受胰岛素治疗,HbA_1升高,尿C肽排出量<10μg/d。②Ⅱ型糖尿病患者260例、尿C肽排出量>20μg/d,其中1/3病例HbA_1正常,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饮食、磷脲类及胰岛素治疗组(未接受治疗者28例,包括在饮食组中)。③正常对照组91例,年龄18~65岁。所有病例均测定早餐前空腹血糖、血浆胰岛素、  相似文献   

6.
一些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病人开始时用口服降糖药的疗效满意,但10年后往往仅约50%的病人仍有效。这些病人需改用或加用胰岛素治疗,作者对各种胰岛素疗法作了比较。方法作者将153例病人分成5组:①晨NPH 组:在口服降糖药的基础上,晨7时注射低精蛋白锌胰岛素(NPH 胰岛素);②晚 NPH 组:口服降糖药加晚9时注 NPH 胰岛素;③每日2次胰岛素注射组:NPH 胰岛素和普通胰岛素以7: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长期用磺脲类药物治疗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在下述三种情况即:①停用磺脲类药物后,②每日1次服药法(OD),③每日3次服药法(TD),对一次标准饮食和一次试验用磺脲类药物血糖、胰岛素、C肽的反应。方法选择 NIDDM 患者14例,年龄35~75岁,基础代谢指数(BMI)20~30kg/M~2,肝、肾功能正常,仅使用饮食控制和磺脲类治疗。停用药物2周后测基础值,然后随机将受试者分为优降糖(GP)治疗组和吡磺环已脲(GB)治疗组,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定磺脲类药物和外源性胰岛素,在对胰岛素作用上是否有不同的效应,作者对8例(男1,女7)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者(NIDD)进行了随机交叉研究。其中2例为新发,余6例病程自2个月至8年。试验前3周停用一切药物。试验期开始3周单纯饮食控制(糖50%,脂肪30%,蛋白15%),然后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甲磺氮草脲(tolazamide)每日服1~2次,根据血糖调整剂量,最多不超过1.5g/d;另一组用胰岛素锌混悬液(lente insulin)每日注射2次治疗。3个月后两组互换使用药物,再用药3个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 (DM)患者长期处在高血糖状态 ,易合并下肢血管、神经病变 ,在代谢紊乱及多种诱发因素下 ,可造成足部缺血、坏疽及感染。 1990年 1月~ 1999年7月我院共收治 52例糖尿病足 (DF)患者 ,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36例 ,女 16例 ,年龄 30~ 85岁 ,平均年龄 53岁。其中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 15例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NIDDM) 37例。血糖波动在 12~ 35mmol/l,GHb A1c均 >10 % ,7例伴酮症酸中毒 ,37例伴高血压。治疗方法 :根据血糖监测 ,应用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 ,选用敏感抗生素 ,扩张血管 ,改善微循环 ,正确…  相似文献   

10.
<正>妊娠期糖尿病若不能及时有效的控制血糖水平影响妊娠结局[1-2]。本研究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观察饮食运动干预对其血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将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妊娠期糖尿病患者88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年龄24~31(27. 54±1. 15)岁;孕周8~13 (10. 15±0. 05)周;体质量62~75(67. 15±2. 07)kg;其中初产妇25例,经产妇19例。对照组年龄25~32 (27. 16±1. 06)岁;孕周8~12 (10. 24±0. 10)周;体质量62~74 (67. 32±2. 12) kg;初产妇24例,经产妇20例。2)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饮食运动干预:(1)饮食护理:多食高蛋白、高纤维且含糖量低的  相似文献   

11.
自1978年以来,我院收治糖尿病106例,均以饮食及运动为主治疗。一、病例选择:106例中(糖尿病并酮症酸中毒者除外),男63例,女43例,发病年龄最小14岁,最大者72岁,平均46岁。其中胰岛素依赖型10例,非胰岛素依赖型96例。大多数患者血糖在250毫克%以上,尿糖 ~ 并伴有多饮、多尿、多食症状,部分患者并酮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儿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接收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儿35例,对其均进行胰岛素治疗、心理疏导、饮食治疗和运动锻炼等,之后观察其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35例患儿经治疗后,在1 d内血糖恢复至正常值的有3例;在一周内血糖恢复至正常值的有7例;在半个月内血糖恢复至正常值的有25例;且并发酮症酸中毒的患儿均在半个月内得到良好控制,所有患儿均在1个月后血糖稳定的情况下出院。结论对小儿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儿,在考虑其成长发育年龄的基础上,选取适量胰岛素进行终身维持性治疗,并结合心理、饮食及运动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现将我院1986年1月~1990年9月间收治的老年期70例与老年前期95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对比分析,以探讨其间的异同点。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老年组男34例,女36例,年龄60~79岁。老年前期组男39例,女56例,年龄45~59岁。二、分型老年组胰岛素依赖型3例,老年前期组2例,其余均为非胰岛素依赖型。体型肥胖者老年组25例(35.71%),老年前期组(21.05%),二组间有  相似文献   

14.
对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的治疗,目前国内、外通常提倡的顺序是:(1)基础治疗,即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2)口服降糖药;(3)胰岛素。作者对1组基础治疗恒定、口服降糖药疗效欠佳的病例与用胰岛素后口服降糖药治疗进行自身对照实验,并就NIDDM的药物治疗进行了比较、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单纯高脂饮食及不同强度运动对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和血清瘦素的影响。 方法  4 8只 15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组、高脂加 90min运动组及高脂加 4 5min运动组 ,两运动组大鼠在高脂饮食同时均进行 15周不同强度的游泳运动。实验结束测定大鼠血糖、胰岛素、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和瘦素 ,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和肥胖评定 (Lee)指数。 结果 高脂组ISI〔 - (6 6 3± 0 39)〕较对照组〔 - (5 5 7± 0 31)〕明显低 (P <0 0 1) ;而运动组ISI分别为〔 - (5 5 2± 0 2 8)和 - (5 36±0 2 9)〕 ,均较高脂组明显升高 (均P <0 0 1)。两运动组间ISI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运动后两组血清瘦素分别为 (2 2 3± 0 84 )ng/ml和 (3 0 2± 1 39)ng/ml,较高脂组 (7 94± 3 6 7)ng/ml明显下降 (P <0 0 1)。血清瘦素与胰岛素呈正相关 (r =0 2 82 ,P <0 0 5 ) ;与ISI负相关 (r =- 0 4 2 3,P <0 0 1)。 结论 单纯高脂饮食可致大鼠胰岛素抵抗 ,适当运动可增加高脂饮食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 ;血清瘦素水平与胰岛素、胰岛素抵抗相关。  相似文献   

16.
生活方式干预对胰岛素抵抗的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饮食和 或运动对胰岛素抵抗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初诊发现空腹血糖在 110~ 14 0md dl之间的轻度空腹高血糖人群 12 9人 ,随机分为单纯饮食组、饮食运动组和对照组 3组。在初访时分别测量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 ,跟踪随访 1年 ,比较不同干预方法预防和治疗胰岛素抵抗的效果。结果 :干预 1年后 ,2个干预组平均胰岛素敏感性均显著提高 (P <0 0 1) ,并且饮食运动组平均胰岛素敏感性明显高于单纯饮食组 (P =0 0 11) ;2个干预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 ,平均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均显著升高 (P <0 0 1) ,但平均空腹血糖水平饮食运动组显著下降 (P <0 0 1) ,而单纯饮食组则无统计学意义上的改变 (P =0 4 5 4 )。 1年后 ,调整性别、年龄及BMI、血压、血脂的变化后 ,胰岛素敏感性改变与不同的干预方法显著相关 (r=0 .4 5 2 6,P =0 0 0 0 ) ,即干预措施越强化 ,胰岛素敏感性改变越明显。结论 :1 生活方式干预短期内 ( 1年 )可以明显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2 饮食运动干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饮食治疗 ,提示运动在短期内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空腹血糖的重要作用 ,而饮食控制也许需要更为长期的干预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7.
张毅  孙成云 《山东医药》1995,35(12):23-23
1994~1995年,我院收治脑梗塞患者47例,其中非胰岛素依赖型粮尿病(NIDDM)并脑梗塞16例,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本文非糖尿病组31例,平均年龄58.4±7.8岁;NIDDM16例,平均年龄53.2±9.2岁;糖尿病病程平均9.1±6.5年,血糖平均9.3±2.6mmol/L。其脑梗塞范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见表1、2。两组均应用蛇毒抗栓制剂、脑细胞活化剂及中药黄芪等,并配合针灸理疗;另外糖尿病组尚给予低糖、胰岛素等降血糖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性脂肪肝患者的血脂、胰岛素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性脂肪肝患者的血脂、胰岛素、体重指数进行测定,并与无脂肪肝的NIDDM患者作临床对照研究。结果:脂肪肝组胰岛素高于非脂肪肝组(P<0.01),胆固醇、甘油三酯亦高于非脂肪肝组(P<0.001),而高密度脂蛋白低于非脂肪肝组(P<0.001),体重指数也高于非脂肪肝组(P<0.01)。结论:高胰岛素血症、脂代谢异常及肥胖是促使NIDDM患者发生脂肪肝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按1990年5月(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予以确诊。其中,男58例,女22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7岁;病程1~2年31例,2(1/12)~4年23例,4(1/12)~5年11例,5年以上1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相似,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基本方:柴胡8g,黄芩12g,板蓝根、白花蛇舌草各20~30g,丹参、茯苓各20g,黄芪50g,白术15~25g,灵芝、土鳖各15g,全虫6g(冲服),甘草10g。随症加减:湿热疫毒盛者加茵陈、蜂房、大黄;肝郁气滞者加醋青皮、木香;胁痛者加白芍、元胡;肝脾肿大者加川山甲、鳖甲、桃仁;肝阴  相似文献   

20.
654-2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5例糖尿病并发末梢神经炎病人(男9、女6),均为住院患者,年龄32~66岁,糖尿病病程3~15年,其中胰岛素依赖型9例、非胰岛素依赖型6例,均有神经病变的症状和体征,体感诱发电位检查神经传导速度均异常。所有病例均曾用维生素B_1、腺苷辅酶B_(12)或维生素B_(12)肌注、阿斯匹林、潘生丁等治疗1个月以上而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