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手术前后的护理,使患者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增加疗效。方法:局麻下对128例帕金森病病人进行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在术前、术中、术后对病人行科学的整体护理。结果:128例帕金森病病人中,显效102例,有效22例,效差4饲。病人肢体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等运动障碍术后明显改善,35例发生并发症,但均恢复,无1例死亡。结论: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不仅定位精确,毁损灶小,而且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满意,加强手术前后的护理配合是确保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立体定向切除颅内病灶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体定向技术指通过定向仪确定手术靶点 ,进而将手术器械导入靶点实施手术的方法。在 CT的导引下结合立体定向技术进行脑肿瘤活检及切除术 ,具有切口小 ,损伤少 ,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脑水肿 ,可直接摘除脑内病灶 ,手术效果满意。本组立体定向治疗颅内病灶12例 ,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 12例 ,全部为幕上病变 ,其中男 8例 ,女4例 ,年龄 15~ 70岁 ,平均 38.2岁。其中胶质瘤 7例 ,脑膜瘤 1例 ,转移癌 2例 ,脑内血肿、脑脓肿各 1例 ,患者以局灶症状 (如癫痫、肢体麻木、无力等 )为主。本组 12例全部采用… 相似文献
3.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黑质及黑质一纹状体通路变性所致的椎体外系统病,主要症状:震颤、肌强直、姿势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主。随着先进影像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提高,神经外科医生通过立体定向手术对帕金森病人进行诊治。对于高龄,体质虚弱的患者,立体定向手术更有其创伤小, 相似文献
4.
5.
双靶点单通道法立体定向术手术配合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确定位与合理的手术路径设计是微侵袭神经外科手术的基础与前提,立体定向技术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手段。本院2004年8月-2005年12月对36例不同的神经外科疾病患者施行立体定向手术,取得显著效果,现将有关的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7.
文章指出对于手术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护理人员应作好术前健康宣教;术中解释并指导患者准确反映自己的感觉,协助手术医生达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术后重视患者出现的不同程度的情绪反应,甚至是精神障碍,如此则可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8.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具有照射高度精确,靶区边缘剂量陡降的特点,治疗反应轻,无出血、无感染和肿瘤种植的危险,对于颅脑深部病灶的治疗具有明显优势,我科自2001年1月~2006年1月共收治各类颅脑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患者48例,经过精心的治疗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其特点。方法:对9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CT引导行立体定向微创穿刺术治疗,分析手术疗效。结果:92例患者中治愈或好转75例(81.52%),无死亡病例,随访3个月至5年,良好率为46.07%,轻残率为30.34%,重残率为23.59%。结论:CT引导行立体定向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创伤极小,操作简单,用时短,并发症少,高龄、身体条件差的病人也能耐受手术。本研究认为立体定向技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1概述[1-4] 帕金森病的外科治疗经历了近一个世纪曲折的探索历程,概述如下: 二个时期:30~40年代为开放外科治疗时期,针对锥体系某些结构进行毁损;50年代至今为定向外科治疗时期,针对锥体外系某些结构进行毁损或刺激。 三个阶段:30~60年代为开始阶段;60~70年代为冷落阶段;70年代至今为复兴阶段。是以左旋多巴药物起初戏剧性的疗效和长期用药的严重副作用导致三阶段形成。 三种疗法:药物的替代疗法;阻断异常神经反射环路的定向手术疗法;保护和恢复黑质的结构和功能的最佳疗法。 四种技术:射频损毁技术… 相似文献
11.
剖宫产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指导,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增强患者对手术的耐受能力、术后护理指导、生命体征的监测、出院指导等,实行完整周密安全的护理措施和术前教育,提高剖宫产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使患者减少恐惧的心理,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工作,从而达到尽快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跟腱断裂缝合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对46例跟腱断裂缝合术患者进行系统护理,包括术前健康指导、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和术后基础护理、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男43例,女3例。年龄25~52岁,中位数33岁。均为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其中左侧12例、右侧34例。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中位数10个月。1例发生切口感染,常规抗感染治疗后痊愈;2例出现踝关节僵硬,采用中药薰洗配合手法松解治疗后缓解;2例发生跟腱再断裂,其中1例再次进行缝合手术治疗,另1例采用石膏外固定治疗。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压疮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采用Arner-Lindholm评定法评定疗效,本组优29例、良12例、可4例、差1例。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可以防止跟腱断裂缝合术患者出现压疮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有助于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卵巢囊肿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于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卵巢囊肿实施手术治疗42例,回顾围手术期护理的实施措施,总结经验微机存档。结果:42例患者在我科实施手术前后精心护理和心理指导下,除2例患者随子女到外地居住未能随访,其余40例患者均治愈安全出院,治愈率为95.2%。结论:卵巢囊肿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和心理指导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精神紧张和恐惧的心理,能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不适,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探讨直肠癌术后并发直肠阴道瘘的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性,通过对术前、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等进行系统性总结,确定了直肠癌术后并发直肠阴道瘘围手术期的护理重点和关键,并通过案例保证护理方法的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17.
18.
随着新的手术方式引进,各种腔镜手术的广泛开展,新的植入矫形材料层出不穷,致使围手术期的医疗护理纠纷呈现上升趋势。笔者临床上为了加强围手术护理质量管理,防范医疗护理事故隐患,取得了满意成效,现将其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方法:通过对近10年3000余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病人的认真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制定相关的护理措施,认真实施和评价。结果:腹腔镜手术患者也有一些不适,但与开腹手术比较却轻微得多。结论: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应用,护理工作的重点由大量的临床护理转向健康宣教、人性化护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