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剖宫产术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剖宫产术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临床效果分析陈淑兰,陈李红,游园香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在国外已普遍推行。我院于1991年4月开展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取得良好效果,深受广大产妇的欢迎。现将其与同期腹壁纵切口术比较分析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于1991...  相似文献   

2.
李怡 《职业与健康》2006,22(24):2269-2270
目的分析剖宫产手术腹部横切口和纵切口两种术式对病人术后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3月—2006年2月剖宫产手术切口212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腹部横切口较纵切口手术时间短(t=2.89,P<0.01);术后切口疼痛情况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1.60,P<0.01)。结论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病人术后情况优于腹部纵切口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3.
奚胭芬 《现代养生》2014,(4):101-101
目的:探讨再次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8例再次剖宫产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例,观察组产妇主要采用过下腹纵切口常规子宫下段剖宫产,对照组产妇采用新式剖宫产,对两组产妇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开腹到胎儿出生时间以及腹腔粘连、子宫切口愈合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再次剖宫产采用过下腹纵切口常规子宫下段剖宫产,腹腔粘连程度轻于新式剖宫产,且子宫切口愈合情况优于新式剖宫产。结论:如产妇选择再次剖腹产,适宜选择过下腹纵切口常规子宫下段剖宫产,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王秋媛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2):5098-5099
目的:探讨不同的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有剖宫产史、因某种产科指征需再次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第一次剖宫产不同术式对再次手术的影响。结果:腹壁纵切口剖宫产术再次手术从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腹腔粘连程度与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下段横切口与子宫体部纵切口剖宫产术再次手术比较,从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出血量、腹腔粘连程度及子宫切口愈合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对再次手术有一定负面影响,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对有剖宫产指征者应视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手术方式。对需再次手术的患者选择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手术为宜。  相似文献   

5.
黄子娇  董毅 《临床医学工程》2012,(12):2146-2147
目的探讨、比较腹壁纵切口、凡能斯提尔切口、乔尔科恩切口三种不同的手术切口对再次剖宫产的利弊与优劣。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计103例已经历过剖宫产的孕妇,再次剖宫产时通过观察手术时分娩时间、手术总时间及盆腹腔粘连情况,对比三种手术的差异。结果乔尔科恩切口符合美观需求,瘢痕小而不明显,与腹壁纵切口、凡能斯提尔切口相比:在分娩时间及手术总时间方面优于凡能斯提尔切口(P<0.05),在盆腹腔粘连方面亦优于腹壁纵切口和凡能斯提尔切口(P<0.05)。结论乔尔科恩切口较腹壁纵切口及凡能斯提尔切口对二次剖宫产手术操作影响小,不失为年轻爱美女性初次剖宫产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改良式剖宫产术的优点.方法 本院行改良式剖宫产47例为改良组,随机抽取下腹直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47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剖宫产术的优缺点.结果 改良组手术时间为(42.3±9.4)min,对照组为(54.6±9.3)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7分者,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新生儿死亡及任何并发症.改良组因术后无须拆线,出院早,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腹部伤口均甲期愈合.结论 改良式剖宫产这一术式,术中省略了打开和缝合膀胱腹膜,返折下推膀胱,皮下脂肪只缝合3针等步骤,仅用两根合成可吸收缝线即完成手术,简化了缝合方法,省去了器械护士穿针引线的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7.
新式剖宫产术是以色列Stark医师创下的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式。我院于1998年2月开始对其进行了部分的简化和改良,而称之为改良式剖宫产。2002年1月至2006年11月,本院对有改良式剖宫产史患者进行再次剖宫产术,与同期有下腹纵切口的常规子宫下段剖宫产史患者再次行剖宫产进行比较,探讨不同剖宫产术式的利弊,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壁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的手术效果。方法:采用Pfannenstiel's切口顶-侧入联合式腹膜外剖宫产术,皮肤切口真皮内细肠线或Ⅰ号丝线埋没缝合。结果: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无手术负损伤及切口感染;切口愈合瘢痕不明显,不影响腹部外观整体美。结论:腹壁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手术效果确切、安全,手术操作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血肿的形成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对内江市10所医院2004~2010年16例剖宫产术后腹壁血肿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再次手术治疗,1例保守治疗。其中12例有发生出血的高危因素(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3例死亡,分别死于失血性休克、继发感染(败血症)、风湿性心脏病。结论避免粗暴操作,关腹前彻底止血,腹壁血肿是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新式剖宫产术盆腔粘连及子宫切口愈合情况。方法:对77例重复新式剖宫产术分析,将2005年前未缝合与2005年后缝合腹膜手术比较盆腔粘连情况。再次妊娠距前次手术时间<2年与2~4年及>4年)比较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结果:未缝合腹膜组盆腔粘连>缝合腹膜组(P<0.01)。再次妊娠距前次手术时间<2年与2~4年者比较,原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年与>4年比较,原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时缝合腹膜可减少盆腔粘连。剖宫产再次妊娠少于2年,原子宫切口愈合差,下次妊娠增加与子宫破裂相关风险。  相似文献   

13.
腰硬联合镇痛分娩中转剖宫产1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腰硬联合镇痛分娩中转剖宫产的手术指征,探讨腰硬联合镇痛分娩是否降低中转剖宫产率以及如何应对其剖宫产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1日至2017年3月1日西安安琪儿妇产医院住院分娩行腰硬联合镇痛分娩足月、单胎、头位中转剖宫产126例,与资料比较(150例阴道试产中转剖宫产影响因素和指征分析)中转剖宫产率、手术指征及术中出血、新生儿情况等.结果 腰硬联合镇痛分娩中转剖宫产率13.09%,与资料无镇痛组9.26%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P>0.05).腰硬联合镇痛组中转剖宫产手术指征:产程延长/停滞38例,胎头位置异常32例,胎儿窘迫22例,其他34例.无镇痛组中转剖宫产手术指征:其中63例为社会因素、珍贵儿等因疼痛拒绝阴道试产要求行剖宫产,其余指征与研究组相同.各手术指征构成比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3.56、15.47、5.64、6.77,均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23、0.46、0.82,均P>0.05).结论 腰硬联合镇痛分娩未降低阴道试产中转剖宫产率,其手术指征与无镇痛组基本相同,但无社会因素手术指征,且各手术指征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产程延长/停滞居第一位,可能与腰硬联合镇痛相关,可以通过产时适时应用缩宫素、第二产程停止镇痛泵及体位变换等应对.另外,可以通过孕期体重控制预防巨大儿、早期诊断处理产科合并症、并发症等降低阴道试产中转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4.
基层医院1041例剖宫产病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剖宫产术在基层医院的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对2008年海南省3家中心卫生院的1 041例剖宫产病例进行整理,综合分析其剖宫产比率、手术指征、术式选择、再次剖宫产手术情况。结果:总剖宫产率为39.12%。以疤痕子宫和社会因素为剖宫产指征的分别占23.63%和11.82%,居前5位;下腹横切口剖宫产术占总剖宫产手术的93.08%;二次剖宫产从开腹至胎儿娩出的平均时间及手术平均时间均长于一次剖宫产;有一次剖宫产史者再次剖宫产率为95.18%,有二次剖宫产史者的剖宫产率为100%,阴道分娩率为4.82%。结论: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重复剖宫产术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8例接受重复剖宫产术的产妇。其中21例为新式剖宫产(stark剖宫产)腹壁横切口,47例为腹壁纵切口。患者年龄为24~41岁,孕周为37~43周。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患者出现了出血,占比为33.8%。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00±100)mL。重复剖宫产术中,所有患者都出现了各种程度的粘连。结论对于接受重复剖宫产的产妇,应当对其手术指征加以掌握,加强围产期的保健,有效使用超声诊断技术等手段防止再次妊娠风险的上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阴式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北京市顺义区中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采用阴式子宫瘢痕憩室切除术治疗的7例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无并发症,术后均随访6~18个月,患者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出血较术前明显好转(χ2值分别为10.50、4.95,均P<0.05),而下腹隐痛无明显变化(χ2=1.08,P=0.30)。术后超声显示切口处楔形暗区消失,肌层连续,宫腔线完整可见。结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患者,经阴道手术治疗是安全、简单、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高剖宫产率的原因,为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2013年在江苏省金坛市中医医院分娩的2565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不同时期剖宫产率及其指征比率的变化。结果2010—2013年我院剖宫产率分别为57.43%、55.94%、56.71%、55.51%,平均剖宫产率为56.18%。剖宫产指征前五位分别为:社会因素、疤痕子宫、巨大儿、胎儿宫内窘迫、胎位异常。结论高剖宫产率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加强围产保健宣传力度,更新产科医生服务理念等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8.
吕红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1):1734-1735
目的:探讨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对二次剖宫产术效果的比较。方法:选择贵州省疾控中心附属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0月期间收治的二次剖宫产产妇50例,随机将产妇分为腹壁横切口组和腹壁纵切口组,每组25例。两组产妇经相关检查后分别行腹壁横切口和纵切口的二次剖宫产手术,并对两组产妇的临床治疗效果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腹壁横切口组产妇相比,腹壁纵切口组产妇盆、腹腔无粘连的比率显著提高,而轻度和重度粘连以及总粘连率则均显著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腹壁纵切口组产妇手术开始到胎儿娩出时间(T1)和手术总时间(T2)均显著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出血量也有一定的减少,但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有再次剖宫产手术可能的产妇在进行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选择时,应以腹壁纵切口为宜,有利于再次手术操作同时减少手术的创伤,对于二次剖宫产产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剖宫产术337例指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进一步控制剖宫产率上升,探讨手术指征的合理性,提高母子生存质量.方法 对1999年1月~2004年底在该院行剖宫产术孕妇337例回顾性分析.结果 6年共住院2 489例,剖宫产337例,剖宫产率为13.54%,从2001年开始明显升高,后四年明显比前两年高(χ2=23.42,P<0.01),但最高低于18%、6年平均低于14%.6年剖宫产指征由高到低前三位分别为头位机转不良、胎儿宫内窘迫、胎位异常和巨大儿.各年前三位排列不一,主要以这几组及胎膜早破、羊水过少、产前出血妊高征组为主.337例剖宫产术前指征经术中证实273例合适,64例相对合适,其中头位机转不良、胎儿宫内窘迫、其他(社会因素、单纯脐带绕颈、胎膜早破等)分别为25、28、11例.结论 剖宫产率控制较好,低于国内水平,剖宫产指征较合理,仍需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新式剖宫产术式的优点。方法分析226例新式剖宫产术中、术后情况,并与同期子宫下段剖宫产比较,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进食及排气时间等。结果 新式剖宫产较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时间平均缩短13.8 min(P<0.01),出血量平均减少47 ml(P<0.05),术后进食平均早12.1 h(P<0.01),术后排气平均早15.6 h(P<0.01)。结论 新式剖宫产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排气快,术后病率低,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