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伤寒副伤寒是我市主要传染病之一,1990~1999年累计发病486例,最高(1997年)发病率7.884/10万,年平均发病率4.39/10万,严重危害我市人民的身体健康。为探索本病的发病规律,以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现将1999年疫情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 人口资料由市统计局提供,疫情资料来自温岭市卫生防疫站传染病年报和伤寒、副伤寒病例调查表。2 结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肝炎发病规律及流行趋势,为制订肝炎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对1996~2000年我县肝炎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1 材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自本站档案室;人口资料来自县公安局、县统计局。 2 流行病学分析 2.1 疫情动态 1996~2000年5 a间全县共发生病毒性肝炎841例,年均发病率为29.91/10万,病毒性肝炎占传染病总发病数的21.15%。其中,甲型肝炎发病265例,占病毒性肝炎的  相似文献   

3.
1996~2005年绍兴市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绍兴市辖6县(市、区),境内水网密布,水系复杂,极易造成水源性疾病的传播流行。1999年,越城区城东乡爆发一起副伤寒疫情,范围之广发病之多,为我市历史上所罕见。为了解我市伤寒副伤寒的流行特征,对我市1996~2005年间的伤寒疫情进行分析。材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自历年法定传染病订正年报及爆发疫情资料;人口数据源于绍兴市统计局和市公安局。2分析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结果1流行强度1996~2005年全市共报告伤寒副伤寒7773例,无死亡报告。年平均发病率17·39/10万,年发病率在7·30/10万~31·36/10万之间…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澄江县1996~2005年肠道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双凤  李鸿坤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1):4169-4170
[目的]分析澄江县肠道传染病发病情况及流行趋势,为制订传染病预防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澄江县1996~2005年肠道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澄江县1996~2005年共报告肠道传染病3种3161例,占法定报告传染病的66.39%,年平均发病率212.21/10万。[结论]澄江县1996~2005年的主要传染病是肠道传染病,其中伤寒副伤寒起主要影响因素,伤寒副伤寒得到有效控制是降低我县传染病发病的关键。肠道传染病的防控是我县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应采取相应控制措施控制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5.
宁波市北仑区1985—1999年伤寒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波市北仑区地处浙东沿海 ,自 1985年建区以来 ,伤寒 (副伤寒 )疫情波动较大 ,年均发病率为 2 6 5 9/10万 ,有些年份出现了较大流行 ,发病率最高达 117 3/10万。为分析伤寒的疫情特点和流行规律 ,有效地落实防制措施 ,现对北仑区 1985~ 1999年伤寒疫情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疫情资料来自区卫生防疫站档案室疫情资料汇编 ;人口资料来自区公安局人口统计报表 ;病例确诊依据按卫生部传染病诊断标准。为便于比较 ,根据我区发病情况 ,将发病率≥ 2 0 /10万的年份称高流行年 ,发病率 <2 0 /10万称低流行年。结  果流行强度  1985~ 1999年 15…  相似文献   

6.
伤寒、副伤寒(简称伤寒)是影响我县中小学生健康的主要场道传染病之一.为了控制流行,降低发病,指导防治,对1991~1996年全县中小学生伤寒发病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1 资料来源根据1991~1996年盐都县卫生防疫站传染病疫情报告卡并经年审后分类统计,学校卫生专业人员参与暴发疫情处理获得有关数据.2 流行特征2.1 发病强度 全县1991~1996年在校中小学生累计1047 913名,发生伤寒1323例,平均年发病率为126.5/10万,占全市同期发病总数的31.8%.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伤寒与副伤寒是舟山市列为监测防治的重点传染病。为分析疫情动态和流行趋势 ,评价防治工作效果 ,对 2 0 0 0年舟山市伤寒和副伤寒发病情况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 伤寒与副伤寒疫情资料来自舟山市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订正年报表。年平均人口数由市统计局提供。1 2 统计方法 按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计算相应的统计学指标。2 结果2 1 发病强度与地区分布  2 0 0 0年合计报告伤寒与副伤寒病人 2 0 6例 ,无死亡病例 ,年报告发病率为2 0 93/ 10万。病例分布于全市 4县 (区 )的 4 1个乡镇、街道 ,占全市乡镇、街道总数的 6 1 19%。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天柱县伤寒副伤寒(伤寒)流行特征,为制订伤寒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天柱县2000-2007年伤寒疫情与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0-2007年天柱县合计报告伤寒1 281例(伤寒1 252例、甲型副伤寒25例、乙型副伤寒4例),年均发病率为40.08/10万,各年发病率(/10万)分别为98.39、57.67、50.47、66.24、27.42、5.54、21.55、2.16。2000-2007年年均发病率(/10万),男性为47.30,女性为31.92;0-4岁为46.56,5-19岁为31.62,20-39岁为52.09,40-59岁为37.02,60岁以上为27.53。5-10月发病953例,占全部病人的74.40%。合计发生3起暴发疫情,发病80例,2起为水型,1起为食物型和日常生活接触型。[结论]天柱县伤寒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男性、20-39岁为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了解新疆伤寒、副伤寒发病动态,为做好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新疆疫情统计资料和实验室资料,对该区2004-2013年伤寒、副伤寒流行概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3年新疆伤寒、副伤寒年均发病率3.12/10万,年均死亡率0.00048/10万,年均病死率0.0153%。全年8-9月为发病高峰期,发病人群以农民和学生为主。10年间共发生暴发疫情9起,多数发生在喀什地区。结论 2004-2013年新疆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呈平缓下降趋势,但有些地区发病率仍较高,优势茵型仍是伤寒沙门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苍山县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动态。方法 对苍山县1956~2000年45 a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法定报告传染病平均发病率为4 198.67/10万,最高年份为37 612.20/10万,最低年份为54.6/10万,发病率显著下降。其中布氏杆菌病、黑热病、白喉已20多年无病例报告;斑疹伤寒、恙虫病、森林脑炎已10a以上无病例发生;脊髓灰质炎从1991年即无新发病例。虫媒传染病、肠道、呼吸道传染病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 传染病谱发生了变化,肠道传染病和疫源性传染病在发病总例数中的比例增大,肺结核发病率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遵义市10年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遵义市1996~2005年传染病疫情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0年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97 65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31.60/10万,年均发病率居前3位的是肺结核,痢疾,病毒性肝炎(其中:乙肝占病毒性肝炎总病例的46.39%)。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201.53/10万(其中:痢疾发病占肠道传染病发病总数的55.72%),占总发病数的46.69%,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57.23/10万,肺结核发病占呼吸道传染病总发病的81.18%。[结论]我市肠道传染病发病持续居各类传染病之首,提示应加强卫生宣传及农村改水改厕力度,提高群众卫生和防病意识。肺结核、痢疾、伤寒(副伤寒)、乙肝是我市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玉溪市伤寒甲型副伤寒流行特征和趋势,为今后的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玉溪市1999-2010年期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伤寒甲型副伤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9-2010年玉溪市报告伤寒甲型副伤寒13 977例,年度发病率波动在10.29/10万~99.87/10万之间,1999年报告发病率最低,2001年起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主要是红塔区),且间隔1~2年出现1次高强度流行;2008-2010发病率较低.流行季节集中出现在4~11月份;全市9县区均有病例报道,但以红塔区及澄江县发病较高,坝区乡镇发病高于山区乡镇;发病职业以农民、学生、工人和干部职员为主(占77.85%);发病年龄组以10 ~ 45岁为主(78.93%);病原菌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为主.结论 2008年后玉溪市伤寒甲副伤寒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发病人数以青壮年农民和学生为主,做好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防治工作对控制伤寒甲型副伤寒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泉州市伤寒、副伤寒疫情的流行特征,预测发病趋势.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5-2015年伤寒、副伤寒发病资料;用ARIMA模型预测2016-2018年发病趋势.结果 泉州市2005-2015共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人508例,年发病率1.30/10万,均以伤寒为主;6~9月为发病高峰(47.0%).患者性别比116∶100,以0~5岁(21.7%)和25~30岁(11.2%)居多;散居儿童最多(21.9%),其次是农民(16.7%).各县(区)均有病例报告,发病数前5位依次为晋江(29.1%)、南安(18.1%)、丰泽(10.6%)、鲤城(9.1%)和石狮(7.5%).预测2015年后伤寒、副伤寒发病率会增加,但增幅不大.结论 泉州市伤寒、副伤寒疫情夏秋季多见,散居儿童和农民是防控重点人群.应消除伤寒、副伤寒流行的危险因素,以防止疫情暴发.  相似文献   

14.
浦江县伤寒副伤寒综合防制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浦江县位于浙江中西部,属金衢盆地,人口38万,是伤寒副伤寒的历史疫区.1998年以来该县伤寒副伤寒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并多次发生爆发疫情.据1999、2000年伤寒疫情资料分析,该县东部5个镇伤寒副伤寒的发病人数分别占全县总发病人数的85.7%、85.3%.为了控制伤寒、副伤寒局部流行,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2001年在东部5个镇实施了伤寒副伤寒综合防制措施.2002年起在全县实施了伤寒副伤寒综合防制措施,伤寒副伤寒的发病率从急剧上升到逐步得到控制.现将2001~2002年浦江县伤寒副伤寒防制工作效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绍兴县2000—2006年伤寒副伤寒疫情,提出防制对策。[方法]对伤寒副伤寒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0—2006年绍兴县伤寒副伤寒发病率波动在10.07/10万~34.58/10万,高于1995年以来的全国发病率水平,也高于我县1980年前发病水平,流行形式以散发为主,春夏季两个流行高峰。[结论]建议政府对伤寒实施免费治疗,加强对伤寒病人的传染源管理,防制传染源扩散。  相似文献   

16.
为较全面地掌握宜昌市法定传染病的发病趋势、流行规律 ,评价防治效果 ,为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现对 1996~ 2 0 0 0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特点进行分析。1 资料来源依据宜昌市及所辖县 (市 )卫生防疫站 1996~ 2 0 0 0年传染病疫情统计订正年报表与有关疾病监测报表。2 结果2 1 总发病趋势  1996~ 2 0 0 0年全市合计报告甲、乙类传染病 18种 ,每年 14~ 16种 ,年平均发病率为 2 6 5 77/ 10万。其中 ,年平均发病率肠道传染病为16 7 0 9/ 10万 ,呼吸道传染病为 6 3 5 8/ 10万 ,性传播疾病为 2 6 4 1/ 10万 ,虫媒及其他传染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苏州市伤寒副伤寒发病现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伤寒副伤寒疫情资料。结果 2007—2013年苏州市共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407例,年均发病率为0.46/10万,0~1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为1.31/10万。报告病例男女比为1∶1.34,夏秋季多见,6—8月为发病高峰期,占病例总数的43.0%。发病率居前3位的为姑苏区(0.83/10万)、张家港市(0.79/10万)和太仓市(0.72/10万)。结论苏州市伤寒副伤寒疫情较为平稳,夏秋季多见,存在地区、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临沂市1956~2002年急性传染病发病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临沂市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分析其发病趋势。笔者对临沂市1956~2002年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1 结果 1.1 发病趋势分析:临沂市急性传染病发病率1996~2002年为91.22/10万较1956~1965年的5491.32/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龙岩市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5年龙岩市伤寒副伤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5年龙岩市共报告伤寒副伤寒的发病率从2006年的48/10万上升到2015年的118/10万,年平均发病率3.01/10万。6—10月为发病高峰,性别分布没有明显差异,年龄分布在2月龄至86岁之间,职业分布以农民、儿童和学生为主。结论龙岩市伤寒副伤寒发病呈上升趋势,应以农民、儿童和学生为重点人群,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宁波市镇海区1996~2000年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本区近年传染病发病情况 ,为今后传染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现将 1996~ 2 0 0 0年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发病情况1  1996~ 2 0 0 0年镇海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 14种 ,其中甲类 1种 ,乙类 13种 (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副伤寒、淋病、梅毒、麻疹、百日咳、流脑、猩红热、出血热、狂犬病、乙脑、疟疾 ) ,计 3192例 ,死亡 5人。平均年报告发病率 30 0 5 8/ 10万 (2 74 45 / 10万~ 330 44 / 10万 ) ,死亡率0 47/ 10万 (0~ 0 95 / 10万 ) ,病死率 0 16 % (0~ 0 35 % )。回顾 1991~ 1995年的年平均发病率为 5 46 79/ 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