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对胰高血糖素及早相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以新发T2DM患者(T2DM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馒头餐试验,观察空腹、进餐后30 min、120 min静脉血浆GLP-1动态变化及对血浆葡萄糖、胰高血糖素、胰岛素分泌的影响。结果初发T2DM组患者馒头餐各时点GLP-1水平均分别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馒头餐后30 min、120 min胰岛素水平显著降低(P〈0.05),但空腹胰岛素无明显差异(P〉0.05);而胰高血糖素则较对照组各时点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发T2DM组早相胰岛素分泌指数(ΔFINS30/ΔG30)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发T2DM患者存在GLP-1分泌减少,GLP-1缺乏可能是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缺乏及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血糖水平与胰岛素释放的关系,以了解葡萄糖毒性对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146例T2DM患者精氨酸刺激后真胰岛素(TI)、胰岛素原(PI)水平的变化。以胰岛素抵抗(IR)指数作为估测IR的简易参数,并比较T2DM患者在不同FPG状态下,胰岛素分泌减退的检出率的差异。结果(1)T2DM主要表现为IR伴胰岛素分泌不足。(2)比较不同FPG水平T2DM人群中精氨酸刺激后胰岛素分泌减退的检出率:当FPG≥11mmol/L时其检出率明显增加,提示高浓度葡萄糖抑制胰岛素分泌功能的阈值可能在11mmol/L左右。结论葡萄糖毒性作用干扰对β细胞分泌功能的判断,因此,在临床上将T2DM患者的FPG控制在11mmol/L以下进行精氨酸刺激试验,能较为确切地反映其真正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胰岛素释放和初发2型糖尿病(T2DM)空腹血糖(FPG)水平的关系,分析解葡萄糖毒性对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初发T2DM患者120例,给予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IRT),对比较初发T2DM患者在不同FPG水平胰岛素分泌不足检出率的差异。结果①为IR伴胰岛素分泌不足是初发2型糖尿病主要表现;②当FPG>11.0 mmo/L时,初发T2DM患者中口服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明显不足。结论葡萄糖毒性对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的判断产生干扰,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在11.0 mmol/L以下,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可较为准确地反映胰岛B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4.
初发T2DM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治疗组予那格列奈(唐力)联合甘精胰岛素(来得时)治疗,对照组予阿卡波糖(拜唐苹)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疗程16周。治疗前后均做空腹、30、60、120、180分钟胰岛素测定。通过早相分泌指数(△I30/△G30,糖负荷后30分钟胰岛素浓度与血浆葡萄糖浓度的比值)评估胰岛B细胞早时相胰岛素分泌能力。结论:那格列奈能改善初发T2DM患者早时相胰岛素分泌。  相似文献   

5.
血清胰岛素原在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中的分泌和释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水平的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状态下的血清胰岛素原水平以及静脉葡萄糖负荷后的胰岛素原分泌情况。方法 25例单纯性肥胖、21例糖耐量受损(IGT)、19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11名正常对照者在完成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后,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测定其血清空腹胰岛素原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单纯性肥胖组、IGT组和T2DM组患者的空腹胰岛素原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对照组),3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葡萄糖负荷后的胰岛素原分泌曲线在4组中均呈单峰式,但高峰在单纯肥胖、IGT组和T2DM组中后移。总的胰岛素原分泌曲线下面积在3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空腹胰岛素原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体的胰岛素抵抗和血糖(空腹或餐后)的水平。葡萄糖负荷后的胰岛素原释放在胰岛素抵抗人群中显著增加,释放高峰后移。单纯肥胖阶段的高胰岛素血症被高胰岛素原血症所修饰,预示在该阶段可能已出现β细胞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6.
T2DM患者存在严重的胰岛α细胞功能异常,包括空腹高胰升血糖素血症、胰岛α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性降低及低血糖状态下胰岛α细胞代偿不良。胰升血糖素样肽-1(GLP-1)通过多种途径参与人体血糖调节,其中之一就是抑制胰岛α细胞分泌胰升血糖素。已有研究证实,以GLP-1为基础的肠促胰岛素类药物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抑制胰升血糖素分泌,改善T2DM患者的胰岛α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空腹血糖正常(NFG)人群胰岛素敏感性(IS)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特点。方法2388例受试者按OGTT结果分为低-空腹血糖正常(Low-NFG)组(FPG〈4.9mmol/L),中-空腹血糖正常(Mid-NFG)组(FPG4.9~5.6mmol/L),高-空腹血糖正常(High-NFG)组(FPG5.6~6.1mmol/L),IFG组,T2DM组。利用OGTT推导出几个指数比较各组IS和胰岛素分泌差别。结果从Low-NFG到T2DM组,β细胞分泌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进行性下降。与Mid-NFG组比较,High-NFG组胰岛素抵抗更加明显,胰岛素分泌下降,TG升高和HDL-C降低(P〈0.01)。结论FPG5.6~6.1mmol/L时存在高胰岛素抵抗和低胰岛β细胞功能,是T2DM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口服葡萄糖后不同时间点血清胆囊收缩素(CCK)及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的分泌规律。方法选择T2DM患者82例为T2DM组,纳入同期的健康体检者34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受试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检测其空腹和口服葡萄糖后不同时间点血糖、胰岛素、C肽、CCK及ghrelin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血清CCK及ghrelin与受试者血糖、胰岛素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T2DM组患者服糖后0、30、60、120和180 min的血糖水平均较对照组高,胰岛素和C肽水平在服糖后30、60和120 min均较对照组低,CCK水平在服糖后60和120 min均较对照组低,ghrelin水平在空腹、服糖后30、60和120 min均较对照组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2DM患者血清ghrelin水平与BMI水平呈负相关(r=-0.282,P=0.047)。结论T2DM患者口服葡萄糖后CCK及ghrelin分泌较正常人群减少,CCK分泌高峰明显延迟,空腹血清ghrelin与BMI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向菲  江超  李树法  王培珊  王青  谭青 《山东医药》2008,48(22):89-90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胰岛素(FINS)、铁蛋白(FT)、转铁蛋白(TRF)水平,生化法检测空腹血葡萄糖(FPC)、血清铁(Fe)、总铁结合力(TIBC)、血脂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2DM组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FT升高,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及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降低(P均〈0.05);FT与HOMA-IR及TIBC与HOMA-β均呈正相关(r=0.34、0.38,P均〈0.05)。提示铁超载可能通过增加胰岛素抵抗、降低胰岛β细胞功能而引发T2DM。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葡萄糖浓度下格列喹酮(Glq)刺激HIT-T15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作用,了解Glq对β细胞的刺激模式。方法HIT-T15细胞孵育于5、10、15mmol/L葡萄糖浓度的培养基中,8小时后加入Glq、格列本脲(Glb)、格列齐特(GIc),分别在不同时间点收集培养液,测定药物刺激前后的胰岛素分泌水平。结果在三种糖浓度下,Glq刺激的胰岛素分泌高峰均在加药后10分钟,在30分钟时又有一稍低的第二峰,随后逐渐下降,至180分钟后分泌速率为基础值的1.1~1.2倍;Glb呈单相分泌峰,峰值出现在45分钟,随后分泌速率逐渐下降,至180分钟后仍有基础值的1.5倍;在10 mmol/L糖浓度组,Glq刺激的胰岛素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更小。Glc的分泌曲线类似Glq。结论Glq与Glb对β细胞的刺激作用模式不同,前者较后者胰岛素分泌达峰时问更快、作用时间更短,AUC更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胰岛素治疗对高脂喂养的糖尿病(DM)大鼠胰腺内脂质及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GSIS)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DM高脂饲养组(DH)及DM高脂饲养胰岛素治疗组(DHI)。测定血糖、胰岛素、FFA、TG、胰腺内TG和FFA、胰岛素蛋白表达和相对β细胞数量、计算△I30/△G30及β细胞胰岛素分泌指数(MBCI)。结果 与DH相比,DHI血TG和FFA下降虽无统计学意义,但胰腺内TG和FFA含量明显下降(P〈0.01),△I30/△G30、MBCI、胰岛素表达和相对β细胞数量得到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 长期高脂喂养DM大鼠可导致脂质异位沉积于胰腺,并进一步损伤GSIS。GSIS受损可能与胰岛素合成降低,β细胞数量减少有关。胰岛素治疗对高脂所致的上述改变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1型糖尿病(T1DM)是胰腺β细胞选择性自身免疫损伤的结果,当其绝大多数β细胞被破坏,β细胞总量(BCM)显著减少,胰岛素分泌不足时,出现高血糖。T2DM除外周胰岛素抵抗,肝葡萄糖产生增加外,研究表明,机体多个代谢紊乱可以对β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导致BCM降低,最高出现65%的β细胞损伤〔1〕。BCM的显著降低是T1DM和T2DM的共同特点。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研究空腹血糖正常的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状态、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冠心病组(35例)及对照组(30例)按空腹及服糖后30、60、120和180min进行糖耐量、胰岛素释放实验,测量各时点血糖值及胰岛素值。同时测量其血压、身高、体重、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并计算出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按照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22.5;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HBCI)=20×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3.5);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I30/△G30)=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30min胰岛素增量与葡萄糖增量的比值;李氏β细胞胰岛素分泌指数(MBCI)=(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血糖2h 血糖1h-2×空腹血糖)公式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I30/△G30及李氏β细胞胰岛素分泌指数值。结果:空腹血糖正常的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120min血糖≥7.8mmol/L)的发生率为43%,明显高于对照组23%,仅用空腹血糖这些患者将不能被诊断;冠心病组空腹及服糖后120min、180min胰岛素水平、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11.4±9.4)vs(5.3±3.1)mU/L,(71.6±48.5)vs(31.2±22.0)mU/L,(42.7±35.4)vs(8.6±6.9)mU/L,(0.62±0.32)vs(0.47±0.21),P<0.01],△I30/△G30、李氏β细胞胰岛素分泌指数低于对照组[(1.13±0.65)vs(1.42±0.57),(1.03±0.35)vs(1.36±0.37),P<0.01],差异有显著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120min胰岛素水平、总胆固醇与冠心病的发生显著相关(OR值分别为1.432、0.644、1.116,P<0.05)。结论:空腹血糖正常的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简易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可揭示血糖代谢状态,应常规用于冠心病患者血糖代谢异常的诊断。冠心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14.
对22例新诊断T2DM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强化治疗,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时胰岛素及C肽分泌水平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结果FPG、2hPG和HbA1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空腹及IVGTT时每一时间点的胰岛素和C肽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及Homaβ值均明显增加(P〈0.01)结论早期胰岛素类似物强化治疗可显著改善新诊断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5.
采用患者自身前后对照,观察3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二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显示快速稳定降糖效果,其中28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良好控制,未见明显低血糖,胰岛β细胞功能在治疗后获得明显改善,静脉注射葡萄糖后10分钟内出现明显的胰岛素、C肽分泌相.部分患者可见到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高峰.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显著恢复代表胰岛β细胞功能的血糖刺激的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使患者血糖良好控制.  相似文献   

16.
餐前与餐后的血糖控制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4小时内7个时点(三餐前、后和睡前)的血糖谱中,哪些时点血糖值对HbA1c影响最大?一、正常和异常的葡萄糖生理在非糖尿病患者中,餐后血糖(PPG)约在饭后 1 小时达高峰,通常不超过 140 mg/dl。在 2 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PPG高峰约出现在餐后 2 小时。餐后高血糖的机制是患者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缺失,肝糖输出增加,肌肉摄糖减少。在T2DM的进程中,胰岛素分泌水平随着血糖的升高而增加,当FPG 达140 mg/dl时,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不能与高糖负荷保持同步,空腹胰岛素水平遂下降。此时,因为胰岛素的抑制作用不足,所以肝糖生成开始增加,这是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信号转导通路在βTC-6细胞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GSIS)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葡萄糖刺激βTC-6细胞,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胰岛素浓度,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裂解物ERK1/2磷酸化水平。采用MEK抑制剂PD98059处理βTC-6细胞,放射免疫法检测葡萄糖刺激后上清液中胰岛素浓度,Western blot检测葡萄糖刺激后ERK1/2磷酸化水平。结果βTC-6细胞在1.38mmol/L葡萄糖刺激时,胰岛素分泌和ERK1/2磷酸化水平达高峰。PD98059可抑制葡萄糖刺激下ERK1/2磷酸化及胰岛素分泌,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结论ERK1/2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在βTC-6细胞GSIS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变化。方法 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未达标者,检查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以胰岛素耐量试验(ITT)中KITT表示胰岛素抵抗程度;以标准馒头餐试验中30min内C肽曲线下面积(AUCCP30)及120min内C肽曲线下面积(AUCCP120)分别反映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变化及总量;以精氨酸刺激试验中急性C肽反应(ACRARG)反映非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功能。然后控制血糖,随访督导3个月以上,复查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bA1c并重复上述检测。结果 30例进入研究,20例完成,研究结束时,随血糖控制改善,β细胞功能指标AUCCP30,AUCCP120,ACRARG均升高,血清空腹胰岛素原(PI)及与C肽比例下降,胰岛素抵抗程度减轻,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血糖控制可改善胰岛β细胞葡萄糖刺激的及非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减少PI分泌绝对及相对数量。血糖控制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DM患病率呈升高趋势,DM及其急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人类健康。GLP-1呈葡萄糖浓度依赖性促进胰岛素分泌,促进胰岛β细胞新生与增殖,减轻体重,在T2DM防治中有重要作用。小檗碱是从黄连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降血糖作用良好,可促进肠道L细胞分泌GLP-1。本文对小檗碱促进T2DM患者GLP-1分泌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葡萄糖依赖的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IP)和胰升血糖素样肽1(GLP-1),二者均为肠促胰岛素,它们通过影响血浆Ins水平来控制服糖后的血糖水平,即肠促胰岛素效应。肠促胰岛素在T2DM中有关键作用而且有改变疾病进展的潜力。肠促胰岛素通过多数相应的肠促胰岛素受体介导。作用于胰腺促进胰岛素分泌,同时在细胞水平起作用增加胰岛素基因转录和胰岛素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