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中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特点。方法对2003年9月至2011年12月于我科就诊的3768例年龄≥4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尿酸水平将患者分为高尿酸组(A组,男性尿酸〉420μmol/L,女性尿酸〉357μmol/L)和尿酸正常组(B组),排序后再进行五分位分组;年龄按40~70岁每5岁分组共分为7组,比较各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BMI、腰臀比(WHR)、血压和生化指标。尿酸与血糖、HbAle、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尿酸的影响因素。结果男性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女性(t=-11.091,P〈0.05),随年龄变化为先下降后上升;女性尿酸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男性A组较女性A组平均年龄小、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t=2.526、2.764,均P〈0.05)。女性A组空腹、餐后血糖和男性A组HbAlC均低于B组(t=2.147、3.284、2.982,均P〈0.05),男女A组空腹、餐后胰岛素、HOMA-IR和甘油三酯(TG)、尿素氮(BUN)、肌酐(Ser)均明显高于B组(均P〈0.05),而HDL-C、肾小球滤过率(e-GFR)明显低于B组(均P〈0.05)。男性A组白蛋白/肌酐(Alb/Cr)明显高于B组(t=-3.922;P〈0.05),女性两组无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示男性尿酸与BMI、TG、A1b/Cr呈正相关(OR=1.128、1.231、1.004,均P〈0.05),与HbAlC和e-GFR呈负相关(OR=0.811、0.973,均P〈0.05);女性尿酸与BMI、TG、HDL-C呈正相关(OR=1.171、1.179、0.264,均P〈0.05),与e-GFR呈负相关(OR:0.978;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有更严重的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以及e—GFR下降。男女糖尿病患者的尿酸水平及其年龄、体重、血压等对尿酸水平的影响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以728例中老年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常规测定患者体质指数、腰围、血压、肝肾功能、血尿酸、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空腹C肽等相关临床指标。根据血尿酸水平、代谢综合征发生情况及含有不同组分数目进行分组,分析血尿酸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和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结果728例患者中,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26.9%(196例),代谢综合征发生率为64.6%(470例)。高尿酸血症组体质指数、腰围、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空腹C肽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C肽)高于正常尿酸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低于正常尿酸组。高尿酸血症组代谢综合征发生率81.6%(160/196),高于正常尿酸组(58.3%,310/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尿酸水平四分位数分为4组,尿酸水平由低至高含有代谢综合征组分的数目分别为2.1±1.0、3.1±1.1、3.3±1.2、3.7±0.8,对应各组HOMA(C肽)水平、代谢综合征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代谢综合征组尿酸水平(377.3±43.5)gmol/L、高尿酸血症发病率(34.0%,160/470)、HOMA(C肽)3.9±0.7,均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318.2±47.9)μmol/L、14.0%(36/258)、3.6±0.7;按代谢综合征不同组分数目1~5个分5组,各组的血尿酸、HOMA(C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血尿酸水平与年龄、腰围、体质指数、三酰甘油、收缩压、空腹C肽、HOMA(C肽)呈正相关,与HbA1c、HDL-C呈负相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升高,代谢综合征的发病风险增加(OR=1.033,95%CI:1.026-1.041,P〈0.05)。结论中老年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尿酸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高尿酸血症是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在代谢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365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血清尿酸水平分成两组:高尿酸水平组77例,尿酸水平正常组288例,观察血清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主要组分的相关性。结果血尿酸与血压、甘油三酯、体质指数呈正相关(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P〈0.01);高尿酸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77.92%,尿酸正常组为51.04%(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年龄,收缩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体质指数多因素相关,提示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可能是代谢综合征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70例,其中合并高尿酸血症组30例,单纯糖尿病组40例,正常对照组30例。比较各组间血清hs—CRP、血脂、血压、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及尿酸等。结果:2型糖尿病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高尿酸血症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hs—CRP水平明显升高,炎症可能是2型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的共同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5.
收集本院13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肾小球滤过率(GFR)采用基于肌酐的。肾脏病饮食改良方程(MDRD)计算,同时测定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白蛋白、肾功能、血脂等指标。按eGFR不同分为eGFR≥90ml·min-1·1.73m-2(A组,75例)、eGFR60—90ml·min-1·1.73m-2(B组,40例)、eGFR〈60ml·min-1·1.73m-2(C组,15例),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比较。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与A组比较,B组和C组年龄、糖尿病病程、肌酐、尿酸、尿素氮均显著升高(P〈0.05),而糖化血红蛋白则显著降低(P〈0.05),C组收缩压、TC、LDL-C显著升高(P〈0.05);B、C两组之间比较,C组肌酐、尿酸、尿素氮、收缩压显著升高,白蛋白显著降低(P〈0.05)。相关分析显示:。肾小球滤过率与年龄、BMI、糖尿病病程、肌酐、尿酸、尿素氮呈负相关,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P〈0.05);而号眭别、身高、体重、白蛋白、血脂、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临床上应联合血肌酐检测及测算eGFR以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年龄、BMI、糖尿病病程、肌酐、尿酸、尿素氮是影响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的主要因素。为有效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发展,临床工作中要严格控制糖尿病患者BMI、血压及TC、LDL—C,积极降低血尿酸、尿素氮水平,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张林  胡茂清  熊中云  郭丹 《山东医药》2010,50(13):49-50
目的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将37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U组)24例和微量白蛋白尿组(MAU组)13例,另选择查体健康者11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三组血清DHEA-S、HbA1c、BMI等指标。结果对照组、NAU组和MAU组DHEA.S浓度分别为(5.32±1.09)、(4.09±1.63)、(1.34±0.83)μmol/L,对照组DHEA-S浓度高于NAU组和MAU组(P均〈0.05),MAU组DHEA-S浓度低于NAU组(P〈0.05)。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与DHEA-S浓度呈负相关(r=-0.688,P=0.000)。结论男性糖尿病患者的DHEA-S水平低于正常人,DHEA-S可能与糖尿病肾病有关。  相似文献   

7.
血尿酸对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影响及相关因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高尿酸血症对2型糖尿病(T2DM)血管并发症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对586例T2DM患者,根据血尿酸水平分成尿酸正常(NUA)组和高尿酸(HUA)组,分析两组病人的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发病率的差别,测定两组病人的C-RP、TNF、IL-1、IL-2、IL-6、IL-8及PAI-1并进行分析。结果(1)HUA组的BMI、TG、BP、TC、LDL-C、WHR均高于NUA组(P〈0.05),而HDL-C则低于NUA组(P〈0.05)。(2)HUA组的冠心病、脑血管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颈动脉斑块和下肢动脉斑块的发病率均高于NUA组(P均〈0.05)。(3)HUA组的CRP、TNF、IL-6、IL-8及PAI-1也高于NUA组(P均〈0.05)。结论(1)HUA血症与肥胖、血脂异常明显相关。(2)HUA血症可能通过炎性相关因子引起血管内膜增厚和斑块形成,导致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所有首次诊断为EH并未行降压治疗的新疆哈萨克族住院患者696例,按入院血压水平分为轻度高血压组(336例)和中重度高血压组(360例),检测所有患者的l临床相关指标,分析新疆哈萨克族EH患者血清uA水平影响因素。结果:(1)与轻度高血压组比较,中重度高血压组血清UA[(269.08±86.49)mmol/L比(311.53±97.66)mmol/L]、甘油三酯[(1.36±0.66)mmol/L比(1.72±1.05)mmol/L]水平明显升高(P〈0.05);(2)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UA水平与BMI、收缩压、舒张压、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甘油三酯水平正相关(r=0.17~0.29,P均〈0.05);(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校正BMI,收缩压,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等因素后,舒张压(B=1.66,P〈0.05)、甘油三酯水平(B=19.34,P〈0.05)均进入方程。结论: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是血清尿酸水平的一个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老年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与并发疾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老年人(≥60岁)高尿酸血症的患病及合并相关疾病情况,探索老年人进行高尿酸检查的重要性。方法以2008年在本中心健康体检且资料完整的2889例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高尿酸血症组与正常尿酸组的临床指标。结果血尿酸增高患者的比例为14.78%(427/2462),男、女患病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8.598,P=0.000)。高尿酸血症组与正常尿酸纽血糖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血症组与正常尿酸组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血糖患病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高血脂、高血糖有明显相关性,加强对高尿酸血症的筛查工作,对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合并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马磊 《山东医药》2011,51(29):68-69
目的研究血尿酸水平在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将219例2型搪尿病患者按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组39例和正常尿酸(尿酸水平偏低或正常)组180例,观察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主要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血尿酸与血压、TG、BMI正相关(P〈0.01),与HDL—C呈负相关(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多因素相关,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可能是代谢综合征等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高尿酸血症与2型糖尿病并发症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相关因素,探讨高尿酸血症与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方法:收集365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组(102例)及正常尿酸组(263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及并发症发病情况,采用偏相关分析法分析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尿酸与三酰甘油、血压等呈正相关(P〈0.05);T2DM并高尿酸组的高血压、冠心病、脂代谢紊乱的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T2DM患者尿酸水平与多因素相关,提示高尿酸血症是T2DM并发症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选择30例健康对照者与2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后者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斑块组140例(IMT≥1.5mm)和非斑块组100例(IMT〈1.5mm),测定各组间血脂、血糖、HbAlc、血浆Hcy、CRP的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组Hcy、CRP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糖尿病斑块组Hcy、CRP高于无斑块组(P〈0.05)。2型糖尿病患者斑块组和非斑块组Hcy与CRP明显相关(P〈0.05),与TC、TG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血Hcy和CRP在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炎症反应可能是高Hcy引起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重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155例研究对象,其中正常组50例:男性20例,女性30例,平均60.0±10.3(SD)岁;糖尿病组(2型,临床血压正常及未接受胰岛素治疗)47例:男性28例,女性19例,61.0±8.5岁;高血压组(轻中度)58例:男性33例,女性25例,59.4±8.0岁。采用TM-2421动态血压监测仪(A&D,日本)监测记录24小时ABP。采用SPSSl0.0软件分析实验数据。结果:(1)三组ABP均呈勺型变化,糖尿病和高血压组SB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P〈0.05)。高血压组DB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和糖尿病组(P〈0.01,或P〈0.05)。余弦法证实三组ABP变化的显著昼夜节律性,糖尿病和高血压组的夜间血压(SBP、DBP)下降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或P〈0.05)。(2)ABP参数:糖尿病和高血压组ABP均值和负荷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或P〈0.05);ABP变异性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高血压组ABP曲线下面积显著性高于正常组(P〈0.01),与糖尿病组无显著性差别。结论:高血压和临床正常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均出现ABP部分参数与正常对照组的显著性差异,提示: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明确诊断高血压前已发生血压调节的明显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数量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在广东省惠州市惠阳三和医院进行健康查体人员72例,依据入选对象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组(n=39)与正常尿酸组(n=33),随访5年血尿酸水平变化,并检测颈动脉斑块数量,对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数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纳入患者5年随访期间,高尿酸组与正常尿酸组中男性人群血尿酸水平均高于女性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组男性及女性血尿酸水平均高于正常尿酸组男性及女性尿酸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人群5年随访期间男性及女性血尿酸水平变化不明显,年度之间血尿酸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尿酸组男性和女性颈动脉斑块数量平均为(1.9±0.5)个、(1.2±0.3)个,正常尿酸组男性和女性颈动脉斑块数量平均为(0.8±0.3)个、(0.4±0.2)个;高尿酸组男性和女性颈动脉斑块数量显著高于正常尿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数量与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男性r=0.768,女性r=0.721,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升高与颈动脉斑块增加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ABI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34例(ABI≥0.9),B组26例(ABI〈0.9),分别测定ABI、血尿酸(SUA)和颈动脉斑块。结果A组的血尿酸明显低于B组(P〈0.05)。A组的颈动脉斑块分级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ABI、SUA可作为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大动脉顺应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342例,分为合并微血管并发症组158例和无微血管病并发症组184例,比较两组临床及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并发症组与无微血管病并发症组比较,病程、空腹血糖、肌酐、尿酸、甘油三酯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病程、血压、血糖、尿酸、甘油三酯密切相关(r分别为2.840、1.975、1.785、2.983、1.513,P均〈0.05)。结论长病程、高血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高尿酸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微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扎拥  谭明木  吉宗 《心功能杂志》2013,(5):564-565,575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血清尿酸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关系。方法:对188例正常体检者,按血尿酸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尿酸组和高尿酸组,并测定血脂、血糖、血压、胰岛素、C反应蛋白,所有统计学资料采用SPSSIO.0软件处理。结果:高血尿酸组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41%)显著高于正常尿酸组(15%,P〈0.05),代谢综合征的各组分血脂、血糖、血压、胰岛素、C反应蛋白,在两组之间均有差异显著(均P〈0.05)。结论:血尿酸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有关联。  相似文献   

18.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尿酸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尿酸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检测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尿酸含量,并与100例健康成人的血尿酸值作对比分析。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尿酸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O.05),且随病情的加重血尿酸水平呈增高趋势,重度组尿酸水平高于轻中度组(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是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测定血尿酸含量有利于判断病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高血压左室肥厚(LVH)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入选的187例未经治疗的1~2级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分为颈动脉正常组、颈总动脉IMT增厚组和颈动脉斑块组。采用胶乳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有无颈动脉斑块形成,从而判断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分析血清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颈总动脉IMT、颈动脉斑块形成之间的关系。同时行心脏超声检查,根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将高血压患者分为LYH组与无LYH组。结果①颈动脉斑块组和颈动脉正常组血清hs—CRP分别为(6.34±1.35)mg/L和(2.34±0.53)mg/L,LVMl分别为(138.6±16.8)g/m。和(105.5±8.5)g/m2,颈动脉斑块组血清hs—CRP、LVMI均显著高于颈动脉正常组(P〈0.05)。②LVH组和NLVH组血清hs—CRP分别为(6.42±3.53)mg/L和(2.75±1.08)mg/L,IMT水平分别为(2.89±0.46)mm和(0.72±0.23)mm,LVH组血清hs—CRP、IMT均高于NLVH组(P〈0.01,P〈0.05)。相关分析表明,hs—CRP与LVMI及IMT均呈直线正相关(r=0.58,P〈0.05;r=0.53,P〈O.05)。结论血清hs—CRP与LVMI、IMT均密切相关,表明hs—CRP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并且可能在高血压心血管重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武汉地区人群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对1278名健康体检者进行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各项指标患病率统计,缸尿酸(SUA)与代谢综合征各项指标的相关分析,SUA与HOMA-IR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1)高尿酸血症组中肥胖、高腰臀比、IFG、高TC、高TG、高血压病的发生率均比正常尿酸组显著增多(P〈0.05);(2)SUA与HOMA—IR呈正相关;(3)代谢综合征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2z.76%,显著高于正常人群组的患病率11.34%(P〈0.001)。结论高尿酸血症可能是代谢综合征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