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前臂骨间背侧岛状皮瓣逆行修复16例手部皮肤缺损。结果16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6-15个月,皮瓣弹性良好,耐摩擦。无皮瓣边缘坏死发生,无前臂骨间背侧神经损伤,患肢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8):1727-1728
[目的]探讨应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穿支微型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8月~2013年8月,应用大小为3.0 cm×2.0 cm~4.0×2.5 cm的游离前臂骨间背侧动脉穿支微型皮瓣修复22例手指软组织缺损。骨间背侧动脉与指固有动脉吻合,骨间背侧动脉伴行静脉及皮下静脉与指背静脉吻合,供区直接缝合。[结果]22例游离皮瓣完全存活,供区切口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8~12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色泽、弹性恢复良好,厚薄适中。[结论]利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穿支微型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是修复手指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脂肪筋膜瓣联合皮片移植修复手背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脂肪筋膜瓣联合皮片移植修复14例手背部缺损创面患者.术前进行脂肪筋膜瓣设计,脂肪筋膜瓣切取面积8 cm×6 cm~12 cm×9 cm,覆盖创面后在脂肪筋膜瓣表面加皮片移植.结果 14例脂肪筋膜瓣及移植皮片全部成活.患者均获随访,时间4~10个月.脂肪筋膜瓣色泽、质地、弹性均良好,无臃肿,无前臂骨间背侧神经损伤,患者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 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脂肪筋膜瓣联合植皮是修复手背部创面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背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对11例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行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治疗。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平均随访时间8个月,皮瓣色泽、形态佳,有保护性感觉。结论应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背缺损,术后效果好,供区损伤小,是修复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袁好军  谢玉娥  李秀兰  常谨 《中国美容医学》2003,12(2):158-159,T005
目的:探索修复严重烧伤后手部畸形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岛状蒂逆行转移修复烧伤后严重虎口挛缩及食指转位再造拇指术中虎口创面。结果:10例严重烧伤后手部畸形患者12只手采用了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岛状蒂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手部缺损创面,全部成活,经术后12-24个月随访,患手功能及外观恢复满意。结论: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岛状蒂皮瓣有良好的血液供应,解剖位置恒定,可进行安全的逆行转移用来修复严重烧伤后手部畸形。  相似文献   

6.
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路新民,郝淑珍,赵庆荣1987年国内路来金等(手外科杂志.1987,34.)报道应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较大创面。我院自1989年4月)1993年4月应用此种皮瓣修复手部创面22例,结果满意。报...  相似文献   

7.
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重建虎口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重建虎口宫相森,潘达德,杨志贤,程国良我院自1989年7月至1992年7月应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瓣重建外伤后虎口内收挛缩21例,获得满意的功能和外形,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性16例,女性5例,年龄8~43岁,平均...  相似文献   

8.
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临床应用已较为广泛.从2004年2月至2008年5月,我们应用了以骨间背侧动脉近端穿支为血管蒂的游离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5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含皮神经的改良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带蒂皮瓣修复虎口挛缩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31例虎口中重度挛缩患者,彻底松解虎口挛缩后,以尺骨茎突上1.5~2.5 cm处为旋转点,根据虎口处软组织缺损面积设计含皮神经的改良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带蒂皮瓣逆行转移。软组织缺损面积为4 cm×...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前臂骨间背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前臂骨间背侧动脉中远端穿支位置及前臂背侧皮神经走行设计骨间背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6例手腕、手背及虎口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创面缺损面积:10 cm×7 cm~15 cm×13 cm,切取皮瓣面积:10 cm×8 cm~16 cm×14 cm。结果术后有3例皮瓣发生静脉危象,经保守治疗后创缘愈合。16例皮瓣全部成活。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皮瓣外形无明显臃肿,质地良好,感觉恢复达S3+1例,S36例,S29例。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10例,良4例,可2例。结论改良前臂骨间背侧动脉穿支皮瓣手术操作简单,风险较低,血管蒂可灵活设计,是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前臂背侧皮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改进切取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手术方法。方法新鲜成人上肢标本20侧,对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及其皮支进行解剖测量。临床应用前臂骨间背侧皮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治疗创面26例,男20例,女6例;年龄16~62岁,平均32岁。损伤情况:机器挤压伤14例,皮肤撕脱伤10例,电击伤1例,烧伤1例。损伤部位:手背20例,虎口3例,拇指背侧1例,腕屈侧2例。转位皮瓣最大面积为14cm×9cm,最小面积为6cm×8cm。供区全厚皮片植皮。结果在尺侧腕伸肌和小指伸肌的腱腹交界区域有恒定的前臂背侧皮动脉存在,前臂背侧皮动脉距尺骨茎突(9.24±1.33)cm,直径(0.70±0.15)mm。据此设计了前臂背侧皮动脉的逆行岛状皮瓣,并应用于临床,26例全部成活。术后22例未使用扩血管药物;2例使用扩血管药物6h后皮瓣下出现张力血肿,清理血肿并停用扩血管药物后,皮瓣成活;2例术后4h皮瓣苍白,使用扩血管药物后皮瓣成活。术后随访6周~1年,皮瓣良好。26例均未发生静脉血管危象。皮瓣游离后,供区功能未受到明显影响。结论游离包含前臂背侧皮动脉的皮瓣使切取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手术简便、快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前臂非主要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邢更彦,姚建祥1988年以来,应用前臂非主要血管—骨间背侧动脉及尺动脉腕上皮支动脉为蒂的前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13例,其中应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皮瓣9例,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4例。13例中,修复拇指、2~5指毁...  相似文献   

13.
前臂骨间背侧逆行岛状皮瓣移位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通过对50例新鲜成人上肢标本进行动脉造影和解剖观察,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施了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移位手术32例,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复合组织瓣修复手部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自1985年以来,自行设计并应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25例,其中有12例做了神经或肌腱的复合移植,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骨间后动脉,为前臂背侧皮瓣的营养动脉。我们对40侧前臂骨间后动脉,进行以下解剖学研究:①骨间后动脉分型。②在旋后肌下缘的骨间后动脉外径,长度和该动脉型至肱骨外上髁的距离。③骨间后动脉行程与紧邻。以上研究对骨间后动脉各型作为前臂前侧皮瓣血管蒂修复手和前臂等缺损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术式改进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及术式改进的疗效。方法本组对30例手背皮肤缺损,4例虎口皮肤缺损,1例拇指背侧皮肤缺损,2例腕尺侧,1例腕屈侧皮肤缺损的患者行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并利用前臂背侧皮动脉改进手术。结果38例皮瓣全部成活,修复效果满意。结论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手背部、虎口、腕尺侧、腕屈侧皮肤缺损的较好选择;对于没有条件行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指亦是一个可行的选择;改进的手术方法使皮瓣切取更容易,是手部皮肤缺损可供选择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背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前臂骨间后岛状皮瓣逆行修复16 例手部皮肤缺损.其中男10 例,女6 例;年龄15~46 岁.术前进行皮瓣设计,皮瓣切取面积12 cm×9 cm~6 cm×5 cm,后行手背部创面修复术.结果 16 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5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弹性良好,耐摩擦.1 例皮瓣边缘坏死发生,经换药治愈;无前臂骨间背侧神经损伤,患肢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 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手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介绍利用断裂的前臂背侧皮神经分支移植修复前臂骨间背侧神经肌支断裂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6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合并前臂背侧皮神经损伤的骨间背侧神经肌支断裂的患者9例,均为二期修复(2d~2周),术中切取断裂的前臂背侧皮神经远近端分支移植修复前臂骨间背侧神经肌支缺损.结果 8例患者随访6 ~ 30个月(平均18个月),6例患者主动伸手指掌指关节60°~80°(平均73°),肌力M3~M4,但仍存在掌指关节伸直受限10°~ 30°.其余2例肌力M0~M1,二期行肌腱转位手术重建伸指功能.结论 采用断裂的前臂背侧皮神经分支移植修复前臂骨间背侧神经肌支的缺损可以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并且不增加新的神经供区缺陷,为临床修复前臂骨间背侧神经肌支断裂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改良法切取前臂骨间背侧皮瓣逆转修复手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根据解剖学特点,采用改良法切取前臂骨间背侧皮瓣并局部逆行转移修复手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用改良方法切取前臂骨间背侧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各种原因致手部皮肤缺损16例。结果 16例皮瓣均完全成活,有3例手指缺损病例还接受了足趾移植再造手指。结论 通过对前臂骨间背侧皮瓣切取方法的改进。可提高皮瓣存活率,且在不同牺牲前臂主要血管的前提下转位修复手部皮肤缺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前臂骨间背侧神经断伤漏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10例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切割伤漏诊的原因,关键是对前臂骨间背侧神经的认识和重视不足。根据解剖特点将前臂背侧划分为A、B、C三个区域,各区段骨间背侧神经损伤时的临床表现不同。食指固有伸肌和拇长伸肌的功能存在与否对判断前臂背侧中上段的切割伤是否累及骨间背侧神经有重要意义。肌电图有助于陈旧性损伤的诊断,强调在前臂中上段背侧锐性伤伴有手部功能障碍时,应在良好的麻醉下手术,井常规探查骨问背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