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血浆内皮素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庞利民  于澎 《眼科研究》1998,16(4):262-263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ET)含量变化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了44例糖尿病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结果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内皮素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提示内皮素可能参与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老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与血浆内皮素—1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1(ET1)与老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发生与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地对47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和25例正常老年人血浆ET1水平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老年DR患者血浆ET1水平显著高于无DR者和正常对照组,且与DR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老年DR患者血浆DT1水平增高可能与老年DR的发生与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内皮素-1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内皮素-1的变化及意义何剑峰鲍连云仇宜解为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发生的相关因素,我们对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进行了检测分析,现报告如下。1对象...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的体外和动物实验证明,高血糖状态下内皮细胞源性收缩与舒张血管的活性物质生成失恒可造成微血管损伤和调节异常。目前认为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和内皮素(endothelin,ET)是一对重要的局部舒缩血管活性物质。我们检测了Ⅱ型糖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杏丁叶提取物银杏达莫注射液拮抗糖尿病患者内皮素的作用。方法:观察各期Ⅱ型糖尿病患者58例,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5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1次/d,15d为一疗程,测定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含量。结果:治疗前平均血浆内皮素78.32pg/mL,(参考值:37.91~68.37pg/mL),最高105.68pg/mL,治疗后平均血浆内皮素水平59.57pg/mL,平均下降18.75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能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内皮素、一氧化氮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是两种作用相反的血管活性物质,两者共同作用影响眼底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改变,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毛细血管的闭塞、内皮细胞的增殖、周细胞的凋亡以及基底膜的增厚密切相关,并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提出了新的认识,也为其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损伤及损坏后的功能变化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检测55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包括无视网膜病变组20例,背景型视网膜病变组20例,增生型视网膜病变组15例)及正常人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 ,CEC)数及血浆内皮素 (endothelin,ET)水平变化,并进行比较。 结果 DM患者CEC数及E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01),两指标呈显著正相关(r=0.738,P<0.001,n=55)。CEC数及ET水平随DR程度加重而增高。 结论 VEC损伤及由此所致的血浆ET水平增高,可能共同参与了DR的病理过程。(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16:166-168)  相似文献   

8.
血浆内皮素—1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剑峰  鲍连云 《眼科》1997,6(4):228-229
为探索血浆内皮素-1(ET1)与糖尿病视网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我们用放射免疫法对确诊的糖尿病视网病变患者44例,糖尿病无视网病变患者12例以及下沉对照组30例血浆ET1水平进行了检测及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浆ET1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糖多病变组又明显高于糖再会我视网的变组,其中以增型糖尿 病视网膜病变组血浆ET1浓度最高。表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与血浆中ET1浓度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
内皮素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震超  罗成仁  王树人 《眼科》2000,9(2):117-119
内皮素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血管活性多肽,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有内皮素mRNA的存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血浆内皮素浓度明显增高,内皮素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中有着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电图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秀英  卢宁 《眼科》1995,4(2):85-87
ERG是DR较敏感的诊断方法。本文对59例100只眼DR的ERG及OPs改变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PDR患者中34%b波幅值正常,60%降低,6%消失;BDR患者中62%b波幅值正常,36%下降,2%消失。在PDR患者中OPs的OZ值大于100μV者占62%,100μV者占26%,OPs消失者占68%;在BDR患者中OPs的OZ值大于100μV者占22%,小于100μV者占56%,OPs消失者占22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普罗布考治疗高血脂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确诊为高血脂非增生型DR的52例患者104只眼纳入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布考治疗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6例52只眼.给予两组患者饮食、运动指导的同时进行口服降糖药和(或)胰岛素强化治疗.治疗组在控制血糖、血压基础上给予普罗布考0.5g,2次/d;对照组在控制血糖、血压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1次/d.总疗程12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1、3、6、12个月,所有患者均行视力、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相关血液及尿液检查.对比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视力、眼底、黄斑水肿、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8-羟基脱氧鸟苷(8-0HdG)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视力预后总有效率分别为44.23%、40.38%,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35,P>0.05).治疗组、对照组视网膜出血及微动脉瘤均较治疗前减轻,其眼底预后总有效率分别为65.38%、36.54%,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73,P<0.05).治疗组、对照组合并黄斑水肿分别为6、5只眼,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33、4.300,P<0.05);两组合并黄斑水肿眼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02,P>0.0S).治疗后12个月,治疗组(t=15.653、7.634、14.871)、对照组(t=13.275、7.415、13.632)TG、TC和LDLC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4、0.275,P>0.05).治疗组、对照组之间TG、TC、LDLC、H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857、0.133、1.671、0.875,P>0.05).治疗后1、3、6、12个月,治疗组(t=7.352、15.581、27.324、28.143)及对照组(t=6.877、8.672、14.671、14.855)8-0HdG较治疗前呈逐渐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及对照组8-0Hd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3,P>0.05);治疗后3、6、12个月,治疗组8-0HdG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34、5.917、5.226,P<0.05).结论 普罗布考治疗高血脂非增生型DR可降低血脂、稳定视功能、减轻黄斑水肿.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 ,它与多元醇代谢异常、蛋白质非酶糖化、脂质氧化及自由基作用、细胞凋亡、DG PKC系统的激活及细胞因子等多种因素有关。本研究就其病理、发病机制及防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213只眼(138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随诊时间6~72(平均29.4)个月,激光治疗后70只眼(32.9%)视力提高,77只眼(36.1%)视力稳定不变,66只眼(31.0%)视力下降。结果表明激光治疗糠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效、全全、无明显并发症。讨论了影响激光治疗和视力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口服碘剂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性玻璃体积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口服的碘剂———沃丽汀R 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性玻璃体积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性玻璃体积血患者 31例 (41眼 )。对上述患者给予口服沃丽汀R 治疗 ,每人分别在给药后的 10d、2 0d、4 0d和 6 0d进行检查。结果 :4 0d内玻璃体积血减少或眼底能见度明显提高的有 2 5眼 ,占 6 0 .9% ,6 0d内玻璃体混浊等级下降 1级以上有 33眼 ,总有效率为 80 .5 % (33/ 4 1) ,6 0d以上未见明显效果有 8眼 ,占 19.5 % (8/ 4 1)。无一例由于副作用而退出观察。结论 :沃丽汀R 能够促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性玻璃体积血的吸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浆中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in gene related-peptide,CGRP)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糖尿病患者(diabetic mellitus,DM)血浆中ET-1和CGRP。结果 血浆中ET-1的水平在DM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并随DR的出现及加重逐渐升高。DM患者血浆中CG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ET-1和CGRP可能与DR有关。  相似文献   

16.
运动疗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牛淑玲  周志云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0):1825-1826
目的:研究运动疗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否有效。方法:选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单纯药物治疗,治疗组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运动疗法。治疗前后检测视力、眼底、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结果:实验组治疗前后眼底改善优于对照组,运动干预后,实验组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显著下降;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明显减轻。结论:运动疗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视网膜病变的影响.方法 雄性成年Wistar大鼠80只,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安慰剂组、辛伐他汀组,每组各20只大鼠.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DR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辛伐他汀组予辛伐他汀20 mg/kg灌胃,1次/d;安慰剂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1次/d.分别于1、4及12周时取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计数各组大鼠外周血EPCs数量的变化.于12周时处死大鼠,摘除眼球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采用伊文思蓝(EB)定量检测血视网膜屏障的破坏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CD31在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血管生成素-1(Ang-1)在视网膜的表达.对比分析EPCs的数量改变与视网膜病理变化的相互关系.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注射STZ后1、4、12周时安慰剂组大鼠外周血EPCs数均降低;注射STZ后1、4、12周时辛伐他汀组大鼠外周血EPCs数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和安慰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67,5.648,6.688,6.042,7.392,7.454;P<0.05);模型对照组和安慰剂组大鼠外周血EPCs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5,-0.249,-0.619;P>0.05);正常对照组和辛伐他汀组大鼠外周血EPCs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33,2.794,-5.535;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各层结构清晰、排列整齐、形态正常;模型对照组和安慰剂组大鼠视网膜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核肿胀、体积增大,视网膜组织水肿;辛伐他汀组大鼠视网膜各层组织水肿减轻,细胞排列渐规则.模型对照组和辛伐他汀组大鼠视网膜平均EB渗漏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辛伐他汀组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5.808,P<0.05).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安慰剂组中表达CD31的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辛伐他汀组,组间CD31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799,P<0.05);eNOS在模型对照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弱,辛伐他汀组表达强度较模型对照组增强(t=-2.750,2.230;P<0.05);iNOS和Ang-1在模型对照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强,辛伐他汀组表达强度较模型对照组减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81,-1.144,4.244,-1.458;P<0.05).安慰剂组视网膜EB渗漏量、eNOS、iNOS及Ang-1的相对表达量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80,-0.877,0.062,0.220;P>0.05).结论 辛伐他汀可动员DR大鼠外周血EPCs,诱导视网膜内皮细胞迁徙分化,减缓DR进展.其可能机制为调节eNOS和iNOS等内皮形成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IVR)辅助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RS)治疗严重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临床确诊为严重PDR的60例患者70只眼纳入研究。依据手术前是否行IVR治疗将患者分为IVR组和对照组。IVR组31例35只眼,对照组29例35只眼。IVR组于手术前3~4 d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的ranibizumab 0.05 ml(含ranibizumab 0.5 mg),然后行23G微创VRS。对照组直接行23G微创VRS。手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5±1.8)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和视网膜复位及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IVR组患者均未发生与注射及药物相关的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手术后1周,1、3个月,IVR组玻璃体积血(VH)发生率分别为8.6%、0.0%、0.0%,对照组VH发生率分别为28.6%、17.1%、8.6%。两组手术后各时间点VH发生率比较,手术后1周及1个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4.56,P<0.05),手术后3个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P>0.05)。IVR组、对照组手术后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81±0.40、1.05±0.42,均较手术前提高。IVR组、对照组手术前后平均logMAR 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8、4.39,P<0.05)。IVR组手术后平均logMAR BCVA较对照组提高,两组手术后平均logMAR 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P<0.05)。IVR组、对照组手术后平均CRT分别为(297.6±79.8)、(347.6±85.0) μm,两组平均CR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P<0.05)。IVR组、对照组手术后视网膜复位率分别为97.1%、94.3%,两组视网膜复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P>0.05)。IVR组、对照组一过性高眼压发生率分别为14.3%、34.3%,两组间一过性高眼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P<0.05)。IVR组、对照组视网膜前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97、0.51,P>0.05)。结论 IVR辅助23G微创VRS治疗严重PDR能提高患者视力,降低手术后VH发生率,减小CRT。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达纳康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视网膜光凝术后眼前段改变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72例DR患者的72只视网膜光凝治疗眼(DRⅢ~Ⅳ期)分为达纳康干预组和对照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观察和定量分析两组患者视网膜光凝术前、术后第3、7 d前房深度、前房角、睫状体和前段脉络膜的改变。结果术后第3 d,对照组视网膜光凝术眼眼压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821,P<0.01);除鼻侧前房角外其余象限前房角较术前变窄(t= 2.033~3.150,P<0.01)。药物干预组视网膜光凝术眼眼压和各象限前房角均无显著改变。药物干预组睫状体脱离、前段脉络膜脱离的发生率分别为11.11%、5.56%,对照组分别为86.11%、88.89%。药物干预组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高度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达纳康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视网膜光凝术所致的睫状 体脉络膜脱离和眼压升高、前房角变窄等眼前段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程度。(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187-1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