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8年10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72例(糖尿病脑梗死组),非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66例(非糖尿病脑梗死组),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检测其血清CRP水平.结果 糖尿病脑梗死组CRP水平为(3.81±2.23) mg/L,非糖尿病脑梗死组CRP水平为(2.48±2.24)mg/L,对照组CRP水平为(0.68±0.16) mg/L,糖尿病脑梗死组、非糖尿病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CRP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脑梗死组与非糖尿病脑梗死组比较,CRP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脑梗死组CRP异常率为70.8%(51/72),非糖尿病脑梗死组CRP异常率为43.9%(29/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 对糖尿病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对病情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1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6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小面积梗死5例,中等面积梗死50例,大面积梗死31例;临床神经功能损害程度,轻型50例,中型45例,重型37例.测定并比较两组血清NT-proBNP水平,并分析观察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与梗死面积、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及梗死部位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血清NT-proBNP水平为(616.76±424.82) n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16±38.52)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NT-proBNP水平大面积梗死患者[(842.22±328.54) ng/L]和中等面积梗死患者[(290.26±204.16) ng/L]均高于小面积梗死患者[(137.38±89.62)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面积梗死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高于中等面积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梗死部位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T-proBNP水平临床神经功能损害重型患者[(1184.82±262.58) ng/L]明显高于中型患者[(542.82±228.84) ng/L]和轻型患者[(356.62±204.38)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型患者高于轻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NT-proBNP水平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57,P<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与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梗死面积呈正相关,NT-proBNP可作为急性脑梗死判断病情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55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5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200 mg口服,3次/d,两组均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cy和CRP水平.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09%(49/55),对照组为61.82%( 34/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44,P<0.01).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11.24±3.19)分比(23.19±4.06)分,对照组:(18.56±4.03)分比(22.31±4.17)分,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Hcy、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组:(13.12±3.58)μmol/L比(27.36±6.84)μmol/L,(10.33±3.10) mg/L比(18.96±5.38) mg/L;对照组:(16.41±4.76)μmol/L比(28.73±6.32)μmol/L,(13.16±4.02) mg/L比(19.17±5.74) mg/L,P<0.01],并且治疗组治疗后Hcy、CRP水平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结论 丁苯酞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Hcy和CRP水平,减轻炎性反应,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C反应蛋白(CRP)对其病情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测定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和45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清NSE和CRP水平,并分析观察组NSE和CRP水平与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及梗死部位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血清NSE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重型者NSE和CRP水平[(35.63±7.12)μg/L、(13.82±3.57)mg/L]显著高于轻、中型者[分别为(17.24±5.32)μg/L、(5.61±2.35)mg/L和(26.08±5.91)μg/L、(9.07±2.14)mg/L](P<0.01).不同梗死部位患者血清NSE、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SE和CRP是反映脑内神经元损伤或坏死的客观指标,可作为脑梗死早期判断病情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APN)、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ACI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ACI组),均经头颅CT及MRI检查确诊,并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以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两组血清APN、CRP水平,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 ACI组治疗前血清APN及CRP水平分别为(4.36±2.54)、(8.93±2.89)mg/L,对照组分别为(8.43±3.51)、(1.12±0.52) mg/L,ACI组血清A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治疗后血清APN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血清CRP水平显著下降,分别为(6.44±2.31)、(4.10±0.72)mg/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78.33%(47/60),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1.67%(43/60),其中稳定斑块13例,不稳定斑块30例;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26.67%(16/60),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13.33%(8/60),其中稳定斑块6例,不稳定斑块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血清APN及CRP水平分别为(6.89±2.37)、(5.41±1.38) mg/L,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分别为(3.28±1.99)、(9.42±3.70) mg/L,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无与血清APN水平呈负相关(r=-0.76,P<0.05),与血清CRP水平呈正相关(r=0.81,P<0.05).稳定斑块者血清APN及CRP水平分别为(4.32±2.14)、(6.65±2.69) mg/L,不稳定斑块者分别为(2.11±1.35)、(10.11±3.82) mg/L,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程度与血清APN水平呈负相关(r=-0.69,P<0.05),与血清CRP水平呈正相关(r=0.77,P<0.05).结论 ACI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密切相关,ACI患者较正常人群血清APN水平明显下降,而血清CRP水平明显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升高,且主要为不稳定斑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无与血清APN水平呈负相关,与血清CRP水平呈正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程度与血清APN水平呈负相关,与血清CRP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与脑卒中恢复期急性感染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发病1年内并发急性感染的患者49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脑卒中恢复期非感染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其血清PA、CRP、血红蛋白(Hb)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NIHSS评分、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3.47±4.30)分比(9.48±1.96)分、(30.16±17.61) mg/L比(11.26±3.79)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A水平低于对照组[(263.53±85.22) mg/L比(314.18±41.14)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PA水平呈负相关(r=-0.3675,P<0.05),与CRP水平呈正相关(r=0.3107,P< 0.05).而PA水平与CRP水平呈负相关(r=-0.6253,P<0.05).结论 对于脑卒中恢复期急性感染的患者,应动态监测其血清PA水平的变化,当发现血清PA水平降低时,排除营养摄入、支持不足,还应考虑合并感染的可能,并进行CRP水平检测,在治疗上也应兼顾营养支持与控制炎性反应并重的原则,以尽快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其生存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川穹嗪注射液对腹部手术术后并发急性肺功能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112例择期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患者于术前10d连续应用川芎嗪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术后第2d的FKV1%、MMEF、MVV、RV/TLC、血清CRP、住院时间、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肺部感染、肺不张、肺炎)。结果:两组治疗前的肺功能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FKV1%、MMEF、MVV均下降(P0.01),RV/TLC均升高(P0.01);观察组术后FKV1%、MMKF、MVV高于对照组(P0.001),RV/TLC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术后肺部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的21.43%(P0.05)。两组治疗前的血清CR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1d与第2d两组的血清CR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01);观察组术后第1d与第2d的血清CRP水平[(50.21±15.44)mg/L、(4 1.32±10.22)mg/L]均低于对照组[(92.34±18.55)mg/L、(66.39±16.30)mg/L](P0.001)。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结论:川芎嗪注射液可预防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急性肺功能损伤,患者术后肺功能指标与血清CRP的改变减小,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CRP、Fib)水平的影响,为脑血管病的治疗提供新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HP-IgG(+)性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非治疗组。另选取HP-IgG(-)性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为对照组。非治疗组与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同时给予阿莫西林,测定治疗前后各组脑梗死患者血清中TNF-α、CRP、Fib的含量。结果治疗组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后,血清中TNF-α、CRP、Fib的含量分别为(6.57±0.58)mg/L、(5.63±0.72)ng/mL、(5.09±0.48)g/L,显著低于非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能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CRP、Fib)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细菌性肺炎患者诊断中的实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COPD并发肺部感染患者86例,根据肺部感染的病原体诊断标准分为细菌性肺炎组(54例)和非细菌性肺炎组(32例),检测并比较两组PCT及C-反应蛋白(CRP)值,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COPD细菌性肺炎组患者血清中PCT水平为(1.04±-0.47)ng/ml,非细菌性肺炎组为(0.20±0.08)ng/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CRP水平为(42.9±26.8)mg/L,非细菌性肺炎组为(36.9±21.2)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4例COPD细菌性肺炎组患者血清中,PCT≥0.5 ng/ml占88.89%,CRP≥10.0 mg/L占6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9,P<0.05);PCT和CRP两个指标诊断COPD细菌性肺炎不存在一致性.结论 PCT对COPD患者是否并发肺部细菌感染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1例,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清CRP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2%(37/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7%(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9.86±3.41)分比( 13.62±4.23)分](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RP水平明显下降(P<0.05),并且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14.79±3.02) mg/L比(17.38±3.89) mg/L](P< 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减少炎性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ACI)发病早期血清CR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两者的相关关系.方法 检测60例ACI患者(ACI组)以及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CRP、NSE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对ACI患者入院时的临床神经功能损害程度进行评价,比较CRP、NSE水平在不同大小梗死灶及不同临床神经功能损害程度中的差异,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ACI组血清CRP、NS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6.95±2.34)mg/L比(2.21±1.05)mg/L,(22.39±4.72)μg/L比(7.16±2.63)μg/L,P均<0.01].梗死灶越大、临床神经功能损害程度越重,血清CRP、NSE水平越高.血清CRP、NSE水平分别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51、r=0.44,P均<0.01).血清CRP水平与NSE水平呈正相关(r=0.57,P<0.01).结论 ACI发病早期血清CRP、NSE水平变化可反映梗死灶大小和临床神经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CRP、NSE水平均可作为ACI患者病情评估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发伤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相关性.方法 将136例多发伤患者按治疗过程中有无MODS发生分为MODS组(49例)和非MODS组(87例),另选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患者外周血不同时间点CRP和PCT含量.结果 MODS组的外周血CRP含量的最高值出现在伤后48 h[(38.7±2.7)mg/L],且在伤后各时间点与非MODS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DS组外周血PCT含量的最高值出现在伤后24h[(20.3±1.7)μg/L],且在伤后各时间点与非MODS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创伤后急性期CRP和PCT含量与MODS的发生均具有相关性.联合测定对MODS预测更为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氟伐他汀早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血清炎性因子、纤溶四项的影响。方法5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A、B两组。A组(32例)口服氟伐他汀20mg/d,B组(21例)口服氟伐他汀40mg/d,治疗前后分别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纤溶四项,随访3个月和6个月。结果A、B两组患者血清hs—CRP、sCD40L、MMP-9在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后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B组较A组更明显。A组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在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后无明显改变(P〉0.05),B组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凝血酶时间在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后明显延长,且纤维蛋白原明显缩短(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早期使用氟伐他汀可抑制患者炎性反应.且大剂量同时具有抗凝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微栓子与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有无糖尿病分为有2型糖尿病的DACI组(50例)和无2型糖尿病的NDACI组(70例)。对所有患者完善相关临床检查,比较两组的血清LpPLA2水平和微栓子信号阳性率。结果DACI组的血清LpPLA2水平为(442.2±67.4)μg/L,高于NDACI组的(324.1±54.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CI组的微栓子信号阳性率为92.00%,高于NDACI组的68.57%(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LpPLA2水平及微栓子信号阳性率均较高,表明血清LpPLA2与微栓子信号阳性是引起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时C-反应蛋白(CRP)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4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和72例ACI患者出现首发症状14 d以内空腹血糖、胰岛素、CRP的含量,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ACI患者中急性单纯性脑梗死(SACI组)44例,ACI致MODS(MODS组)28例。结果(1)SACI组及MODS组空腹血糖、胰岛素、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ISI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MODS组空腹血糖、胰岛素和CRP水平又显著高于SA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SACI组与MODS组CRP及胰岛素的动态变化规律明显不同,MODS组为持续异常升高(。3)SACI组与MODS组CRP水平与胰岛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ISI呈显著负相关。结论ACI致MODS时存在血CRP水平的异常增高和胰岛素抵抗,且胰岛素抵抗可导致CRP水平进一步上升,它们可能共同参与了MODS的发生及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与脑梗死TOAST分型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60例脑梗死患者(CI组)和30例对照者(NC组)血清MMP-2和MMP-9水平,根据TOAST分型,CI组又分为心源性脑栓塞组(2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20例)和腔隙性脑梗死组(20例),比较各组血清MMP-2和MMP-9水平的变化.结果 CI组患者脑梗死后第1天血清MMP-2水平较NC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MMP-9水平较NC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源性脑栓塞组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患者脑梗死后第1天血清MMP-9水平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血清MMP-9水平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呈正相关,预后良好患者发病12 d内血清MMP-9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梗死后血清MMP-9水平升高,升高幅度和变化规律在TOAST各亚型不尽相同,心源性脑栓塞患者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MMP-9水平高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水平可作为评价脑梗死病情的可靠指标;脑梗死后第1天的血清MMP-9水平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脑梗死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97例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和7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观察组不同时期hs-CRP水平,分析其与脑梗死病情轻重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相关性,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入院第24天hs-CRP水平[(3.9±1.8)mg/L]较第1、4、8天hs-CRP水平[(5.8±1.9)、(6.4±2.4)、(5.7±2.0)mg/L]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hs-CRP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r=0.214,P<0.01).结论 血清hs-CRP水平与脑梗死的发生具有密切的关系,是评价脑梗死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指标,对脑梗死的预测和干预处理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钙抑制急性脑缺血后炎性损伤的机制.方法 选择发病24h内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组(B组),每组各42例.两组均应用抗血小板和改善脑血液循环药物等常规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 mg/d,连续治疗28 d.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7 d检测两组患者血清CRP和,TNF-α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的差异.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6例作为健康对照组(C组).结果 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血清TNF-α和CRP水平显著升高(P<0.01或<0.05),其中CRP在治疗后3d达高峰,TNF-α在治疗后7d达高峰.A组峰值均低于B组[(13.00±2.45)mg/L比(19.21±3.67)mg/L,(19.79±11.01)ng/L比(30.69±18.47)ng/L,P<0.05].治疗后7 d A组ESS评分高于B组[(79.19±30.59)分比(63.91±27.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可通过降低血清CRP和TNF-α水平而抑制急性脑缺血后炎性损伤,具有降脂以外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乳酸/清蛋白比值与严重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9月某院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第1天出现严重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的54例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入住ICU第1天有30例(55.56%)患者伴有MODS,第2天有26例(53.06%)患者伴有MODS;入住ICU第1、2天乳酸/清蛋白比值在MODS组和非MODS组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乳酸/清蛋白比值、PaO_2/FiO_2、APACHEⅡ评分是严重脓毒症患者预测MO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乳酸/清蛋白比值在MODS组和非MODS组、死亡组和非死亡组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酸/清蛋白比值与APACHEⅡ评分、PaO_2/FiO_2比值呈现相关性,APACHEⅡ评分越高、PaO_2/FiO_2越低,乳酸/清蛋白比值越高。运用ROC曲线下面积分析入住ICU第1天的乳酸/清蛋白比值预测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为0.85、0.84;乳酸/清蛋白比值1.735预测MODS发生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0%、79.17%、82.67%、75.92%,预测病死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0%、51.02%、17.23%、100.00%。结论乳酸/清蛋白比值与严重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患者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